|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4-4-6 13:36:40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的孩子往往会有感统的问题,而有感统问...
自闭的孩子往往会有感统的问题,而有感统问题的不一定是自闭。 
感统的问题会导致孩子表现异常——有一些“刻板”行为出现。 
不管是不是自闭,孩子的感统问题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需要想办法解决或改善, 
 
这是我的理解,所以上来求教, 
 
 
以前找到的 关于感统的一些资料,希望对各个家长有帮助。 
------- 
简老师感觉统合讲座(一) 
                                  主讲:台湾简老师 
                                      主持:0404K妈 
                                                     时间:2013/1/17 12:00-14:00 
                                                位置:特殊儿童一点通Q群 
                                              (228088909) 
 
0404K妈:今天我们请简老师来给大家讲座,大家欢迎哈! 
 
(无数热烈鼓掌和鲜花......) 
 
台湾简老师: 
嗯,接下来的讲座的部份,我会有一些互动。 
请别发问问题,可以回答我问的问题^^" 
感觉统合是什么? 
我们请家长回答一下。 
 
我们的身体与环境将资讯透过我们的感官,输入我们的大脑,我们处理并组织这些资讯,这就是感觉统合。 
有点饶舌~~~ 
 
我举例给大家听吧: 
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你先把椅子移开,拿起饭碗,看到美味的菜色,然后拿起碗来吃饭——这就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一种复杂神经学的过程,所以我们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感觉是怎样的统合。一些环境中、身体内在的感觉资讯,到了大脑以后,经过一番的整理,会对于这些资讯做出计画。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很不同的感觉管道接受讯息: 
视觉,告诉了我们椅子的距离; 
嗅觉,饭菜好香啊; 
前庭觉,在移动的过程中,告诉了我们重心的转移; 
本体觉,我的手该怎么拿碗,怎么摆到正确的位置; 
触觉,我的屁股告诉我我已经做在椅子上了; 
....... 
这些看似复杂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因为我们根本不会去意识到这些复杂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些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却是困难重重。这些不算是潜意识,但是你不会认为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很困难,大脑会自行运作。 
触觉不好,那么我拿到碰到的东西,我无法清楚的告诉我坐在椅子上了,我筷子杓子拿的好不好...... 
前庭觉不好,那么我站著到坐著的过程中,我无法知道我该移动多少,我是否坐的正...... 
本体觉不好,我的手该怎么拿碗,要用多少的力道拿碗拿杓子...... 
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就会出现这些问题 
我首先也得厘清一些家长的观念 
那么我先问大家一些问题,请大家踊跃回答: 
 
  
...... 
 
看来这群的家长很有观念! 
 
都是!!! 
 
很多时候有很多的误解,让大家以为感觉统合=运动。 
运动只是感觉统合障碍中的其中一项,而且我们称之「运用能力」(apraxia)。 
感觉统合不好并不等于运动不好,他只是其中一项目。所以我让你们看感觉统合会有什么问题: 
  
这些都是感觉统合会产生的问题。 
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除了上面的问题以外,还会有后面衍生的问题: 
课业能力、注意力、情绪安全感、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自我安慰、自尊心、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社交技巧、说话与语言技巧、视知觉能力...... 
家长可能会问,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相关? 
刚刚我们也提到,感觉统合是一个“接受来自于身体或环境的感觉讯息、大脑将之组织整合并且告诉我们应该该做怎样”的行为,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功能与能力。 
基本的能力不好,那么相对于高阶的能力,如:情绪、注意力、自尊心、自我调节等,自然就会不好。 
这边我也需要强调,感觉统合,是训练孩子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你们看到的运动技巧等等。 
感觉统合有着阶层理论。 
dr. ayres 认为孩子的感觉成长是这样一阶一阶的成长下去。 
我直接给大家看图 
  
 
这说明了,孩子有著基本的能力,才会有下一次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自尊、自信等的能力,是很高阶的能力,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我们不会处理这样子的问题,而是改善孩子的基本感觉处理问题,进而改善高阶能力。 
 
给大家一些时间看图。 
 
好,有了第一次的统合,统合好了第二次的统合才会发展成熟,慢慢的才会进行到第三、四次的统合发展。这强调了孩子的基础感觉讯息处理。 
所以我必须告诉大家,感觉统合不是处理「运动技巧」,不是让你的孩子,学会跳、会跑、会运动,而是让你的孩子感觉处理资讯变好。而孩子的感觉处理资讯好了以后,这些自然会变好。 
有些会著重在「我的孩子不会蹲」「我的孩子走平衡木走不好」「他还不会扯铃、摇呼啦圈该怎么办」......然后,某些机构老师就会开始训练「蹲」「走平衡木」「扯铃、摇呼啦圈」...... 
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解。(应当)强调感觉的输入,而不是只著重在「技巧的表现」 
所以,别让孩子一直学「运动技巧」了! 
 
 
 
 
[感觉统合障碍] 
大致上分成两种障碍:「运用能力障碍」和「感觉调节障碍」。 
「运用能力障碍」-dyspraxia 
「感觉调节障碍」-sensory modulation 
把英文告诉大家的原因是,有些书本的翻译不尽相同,大家看著英文就会知道可能是同义字。 
 
什么是「运用能力障碍」?简单的说,就是动作表现上出了问题。 
详细解释的话,「运用能力障碍」包含「姿势动作」和「两侧整合与顺序障碍」理论,告诉我们这样的分类。简老师自己清楚了分类,将「运用能力障碍」分成六类型,主要让家长能够更明白 
1.「姿势维持」,肌张力低、关节稳定度差、容易疲累、姿势不好...... 
举例:坐都做不好。能躺不坐,能坐不站。喜欢靠墙等。 
2.「平衡能力」,平衡感不好 
举例:走路容易跌倒。蹲的时候容易跌倒。坐在椅子上容易跌倒 
3.「肢体概念」,身体知觉、动作幅度、肢体概念、力道使用不佳 
举例:用力不当,写字、挤牙膏用力过度、碰触用力、玩具易毁损。拿东西会不稳。东西握在手上容易掉。无法正确的指出自己的肢体在哪。肢体在空间所摆放的位置 
4.「动作计画」,连续动作反应慢、不熟悉的动作有困难 
举例:踢球有困难。技巧性的活动执行困难。复杂、没经验的活动表现困难。无法计画自己的肢体动作,去适应环境 
5.「双侧整合」,惯用手、跨中线、双侧协调 
举例:双手不协调。双脚不协调,无法交叉跳、前后交替跳,连续双脚跳。手脚不协调,骑单车表现不佳,滑滑梯。交替性的动作不协调,爬楼梯、爬绳梯。容易左右混淆 
6.「快速动作反应不佳」,速度反应、节奏反应动作不好 
举例:闪躲物品反应慢。节奏性敲打不好。随著节拍,执行动作不好。节奏感差,唱游—随音乐动、速度跟不上。有速度要求的活动就会跟不上。 
 
以上种种,都是「运用能力障碍」的孩子会表现的问题。 
这六项指标,有其针对性的感统活动,之后我会继续在跟大家提到。 
 
 
 
「感觉调节障碍」,这一定需要用图表来解释 
  
 
大家看到这图表,「神经阈值」也有人称作「感觉阈值」。你可以把这神经阈值看过是一个水坝,水坝的高低,就是神经阈值的高低。当水坝过高,水就会流不过去;水坝过低,水就会很轻易的流过去。感觉的神经阈值,有一个正常的标准。 
红色的线,是感觉讯息。 
当一个感觉讯息的输入,就像红色的线一样,我们就会刚好感觉的到,嗯,是感觉! 
哪么对于「过低神经阈值」的孩子,就会觉得,好多,好大量,太多了吧,我很不舒服,于是产生了『感觉敏感』。 
对于「过高神经阈值」的孩子,就觉得,嗯,有感觉输入吗?好像没有感觉输入,我感觉不到,所以产生了『反应不足』。 
 
这我用另外的例子来解释。 
「过低神经阈值」就像是吃一口饭就饱的孩子,「正常神经阈值」就像是我们平常吃一碗饭就饱;「过高神经阈值」就像是我要吃五碗饭才会饱。 
当你给孩子吃一晚饭的时候, 
对于「过低神经阈值」的孩子==>肚子好撑; 
对于「过高神经阈值」的孩子==>我有吃到饭吗?感觉不到。 
 
所以当孩子感觉调节不好的时候,这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会出现「感觉敏感」或「反应不足」。 
「过低神经阈值」,产生「感觉敏感」,但是孩子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反应后,就会变成『感觉防御』。 
「过高神经阈值」,产生「反应不足」,但是孩子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反应后,就会变成「感觉寻求」。 
这四种指标,就是孩子感觉调节不好的指标:「感觉敏感」、『感觉防御』、「反应不足」、「感觉寻求」。 
反观孩子,可能会整天抖手摇晃手,你得去思考,孩子会不会有感觉的寻求存在。 
每种感官会存在不尽相同的特徵。例如:视觉「感觉敏感」,触觉「反应不足」,本体觉「感觉寻求」,前庭觉「感觉寻求」。 
当然也会有一种,孩子在同一种感官呈现「感觉敏感」「感觉寻求」,也就是孩子的神经阈值状况不断的跳动,一下高阈值,一下低阈值。这就是感觉调节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感觉统合训练上,忽略的问题: 
 
-视觉逃避-  
逃避阳光  
拒绝加入孩童过多的活动  
逃避与大人的眼人接触  
 
-视觉寻求-  
凝视亮光、闪光  
凝视移动中的手指、或在空间中移动的物品  
在画图或进行精细动作活动时,会转动或摇晃头部  
将物品拿的很近  
 
-视觉反应不足-  
未发现环境中的新物品  
有困难接球  
 
-听觉逃避-  
在听到突然出现的噪音,例如打雷、汽笛或号角声,或表现夸大的情绪  
把手放在耳朵上,发出叫喊  
不喜欢听某些声音  
 
-听觉寻求-  
在教室内大声说话  
抓住音乐玩具,放到耳朵旁边  
制造噪音,例如:拍手、喊叫、敲击物品或大声歌唱  
喜欢高音调的声音  
 
-听觉反应不足-  
似乎不会注意到教室或户外的常见声音  
对口头要求反应缓慢或完全没反应 
 
-触觉逃避-  
不喜欢打赤脚  
挑食  
非常爱乾净,在进行任何活动后立即洗净双手  
过度怕痒  
洗脸时,出现极端的情绪反应或生气  
不喜欢被亲吻或被触碰,但可能会主动拥抱或作出力道稳固的触碰  
似乎非常顽固或欠缺弹性  
对轻微的碰撞、割伤或刮伤出现过度反应  
对某些衣服或衬衫标签感到不适  
踮脚尖走路  
拒绝戴帽子或盛装打扮  
 
-触觉寻求-  
渴望触觉输入(例如,孩童会长时间进行手指画活动)  
咬东西  
喜欢脏乱的经验  
无法将双手放好  
碰撞别人或物品  
 
-触觉反应不足-  
未发现弄脏脸部或身体  
对轻微的触碰毫无反应  
对创造性美术活动缺乏兴趣(例如绘画、黏贴、黏土)  
未察觉不同材质  
如厕训练缓慢  
穿脱衣服学习缓慢  
 
-前庭觉逃避-  
对动作经验胆怯且小心翼翼(非冒险主义者)  
害怕游乐场设备,例如溜滑梯、秋千、立体方格(攀爬)铁架或供儿童攀爬的猴架  
晕车,即使是短程  
害怕高度,或不喜欢双脚离地  
害怕电梯或升降梯  
动作笨拙或不协调  
害怕上下楼梯(例如,会用双手握住扶手)  
看起来倔强顽固或不配合  
低自尊心,因为不会与他人一起玩耍,尤其是在户外  
操弄性,尤其是在缺乏掌控感的时候(例如,孩童可能会说:让我们到树下玩吧,只有小婴儿才会玩溜滑梯)  
 
-前庭觉寻求-  
在室外或户外从事会危及安全性的活动  
无法静止下来  
冲动(先做才想)  
用跑步代替走路  
不断动个不停(例如,扭动、坐立不安、前后晃动、跳上跳下)  
无论旋转多久都不会头晕  
 
-前庭觉反应不足-  
较容易发生意外  
协调性低于其他学龄前孩童  
未注意到动作或动作方向的变化(例如在秋千上荡高)  
较容易感到疲惫或懒散  
---感觉调节障碍-本体觉 
 
-本体觉逃避-  
看似慵懒或过度疲惫  
逃避体能活动(跑步、原地跳、向前跳或单脚跳)  
挑食  
不喜欢移动  
 
-本体觉寻求-  
喜欢冲撞墙壁、物品或他人  
咬指甲或吸吮大拇指或手指  
表现出侵略行为,例如攻击、踢、咬  
未察觉到他人的个人空间(贴近你的面前说话、当你坐着时候跳到你身上)  
用力踏步行走  
喜欢用力拍打或在休息时间以毛毯紧紧包裹身体  
 
-本体觉反应不足-  
未发现他人撞到自己  
精细动作技巧欠佳(例如,切割、绘画、书写、进食)  
大动作技巧协调性差(例如,行走、跑步、单脚跳、向前跳)  
严重受伤却未哭泣  
对动作经验似乎不感兴趣  
因为在物品操控上遭遇困难,因此容易弄坏玩具  
学习独立穿脱衣服的速度较慢  
 
 
大家消化一下,以上这是感觉调节的问题会出现的行为。 
 
 
这些是孩子感觉调节的行为指标,可以帮你们去看孩子的行为是否有感觉调节问题。当然这只是举例,而不是全部。 
在下一次的讲座里,我会教导大家如何去判断。 
大家要注意,行为问题,不能用单一指标去判断。 
 
我简单的说「前庭觉逃避」 好了: 
你发现孩子可能「害怕游乐场设备,例如溜滑梯、秋千、立体方格(攀爬)铁架或供儿童攀爬的猴架」,但是,你不能因此而说孩子是「前庭觉敏感」,而是要在去看孩子是否有其他前庭觉敏感的问题: 
对动作经验胆怯且小心翼翼(非冒险主义者)  
晕车,即使是短程  
害怕高度,或不喜欢双脚离地  
害怕电梯或升降梯  
动作笨拙或不协调  
害怕上下楼梯(例如,会用双手握住扶手)  
看起来倔强顽固或不配合  
低自尊心,因为不会与他人一起玩耍,尤其是在户外  
操弄性,尤其是在缺乏掌控感的时候(例如,孩童可能会说:让我们到树下玩吧,只有小婴儿才会玩溜滑梯) 
...... 
今天感觉统合的概念先介绍到这边 
接下来得时间交给k妈? 
 
 
提问部分: 
 
Q1.0601乐妈:我儿子今年7岁了,很小的时候就会喜欢空间位移的感觉,也就是东西从高处落下来的感觉,有什么样的活动是适合孩子的?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台湾简老师: 
    这些问题其实等到三次讲座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但是我还是先回答。 
    首先在感统干预里面,你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感统问题在哪。「很小的时候就会喜欢空间位移的感觉,也就是东西从高处落下来的感觉」,这就是我刚刚说的行为指标。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 
    喜欢从高处落下来的感觉,通常是孩子寻求前庭觉的刺激。那我刚刚也提到,感觉统合问题不能用单一行为指标去判断,所以你得在去看孩子是否有「前庭觉寻求」的表现,例如:非常喜欢荡秋千,要孩子离开孩子会不愿意甚至会有情绪反应。 
 
0601乐妈:为什么不是视觉的刺激? 
 
台湾简老师: 
    还好有你....我看错了,少看到了「东西」。「很小的时候就会喜欢空间位移的感觉,也就是东西从高处落下来的感觉」这行为指标可能是「视觉寻求」。所以你要得让在去看孩子是否有其他视觉寻求的问题。例如:喜不喜欢看轮胎,霓虹灯,对于灯光会一直注视。 
    如果是,那么可以暂时判定孩子是视觉寻求,有两种方式 
    第一、满足孩子的视觉寻求 
    第二、处理「触觉」「前庭」「本体」的感觉处理,因为其他感觉的调节进步了,孩子的视觉调节也会跟著进步。 
我讲的「满足」是要真的满足。你们要拿捏,孩子的量是否足够,当孩子的输入量足够了,他就会改善。 
  
 
    孩子的视觉处于过高神经阈值,所以你得输入够多的感觉量,让孩子感受到了,当然孩子满足且感受到了,他的「过高神经阈值」才会下降,才会回归正常。 
 
0601乐妈:如果他喜欢站在高处往下扔纸片,那我们就满足他? 
 
台湾简老师:是的 
 
0601乐妈:可是我觉得这个活动太不正常了,可否找替代活动? 
 
台湾简老师: 
    如果你不喜欢孩子这个行为,想要戒除他,那么你就得想出「视觉寻求」的替代活动。 
    『可以改变输入的方式,但是不能拒绝孩子感觉的输入』,这句话很重要! 
 
 
 
Q2. 0911锦妈:孩子手部力量不好,还有坐不住,多动,怕大的响声,在家可以和孩子具体做些什么游戏? 
 
台湾简老师: 
    我先来分析,孩子手部力量不好,还有坐不住,多动,怕大的响声,手部力量不好,首先跟本体觉以及前庭觉都有关系。所以你们去对照一下刚刚给你们的指标,哪一个符合。 
    答案是,姿势维持:肌张力、关节稳定度、容易疲累、姿势不好,所以孩子的手部力量不好,跟姿势维持可能有关系。 
    不过更仔细的分析之下,我想问的是,怎样的状况看出来孩子手部力量不好? 
 
0911锦妈:比如枪的扳机,和他同龄的孩子能扣动,他不行。 
 
台湾简老师: 
还有呢? 
 
0911锦妈:还有用笔画画,感觉手软。 
 
台湾简老师:开瓶盖开不了?年龄? 
 
0911锦妈:开瓶盖能开,3岁1个月 
 
台湾简老师: 
3岁一个月,还有用笔画画,感觉手软,这是正常。孩子会不会比较懒,喜欢躺不喜欢坐? 
 
0911锦妈:孩子会不会比较懒?好像是的。 
 
台湾简老师: 
    嗯,那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孩子是「姿势维持」的问题。 
    「坐不住,多动」,通常这句话,代表了孩子本体觉的寻求,也有可能是前庭觉的寻求,所以我们在看一下指标: 
    孩子有没有喜欢拍打,打自己的手,打桌子,喜欢荡秋千,喜欢自我旋转,喜欢跳跃 
0911锦妈:我家爱打头,喜欢荡秋千,喜欢跳跃。 
 
台湾简老师: 
好,那么可以证实孩子是「本体觉寻求」 
 
0911锦妈:特别喜欢滑滑梯 
 
台湾简老师: 
  又发现孩子是「前庭觉寻求」请给予大量的前庭刺激。运动代替感统,在一般孩子身上可以,但是在这些特殊孩子里面,是不可行的。这些孩子更需要针对性的感统。你只有运动,你会发现孩子也会进步。但是进步的不快。 
 
0911锦妈:我家也撞头,打架的时候撞别人,针对这个情况,如何感统。 
 
台湾简老师: 
    最后,怕声音,你得去分析孩子是否是「听觉敏感」,会不会对于其他声音也害怕,害怕的声音有哪些。 
 
0911锦妈:就怕大的声音,比如鞭炮,汽车的鸣笛等 
 
台湾简老师: 
     提醒家长,我今天给你们的建议,只有在几分钟下做出的判断,有时候也会有误差,请大家注意喔! 
 
 
 
Q3.1002乖乖妈:乖乖对毛绒的东西需求很大,每次看到都要摸,表情会咬牙切齿,这是什么问题?要如何改善?乖乖总喜欢懒懒的靠在桌子上,双脚蹭来蹭去的,这点是什么需求?  
 
 台湾简老师: 
     「乖乖对毛绒的东西需求很大,每次看到都要摸,表情会咬牙切齿」,通常来说是「触觉寻求」「本体觉寻求」。 
每次都要摸==>触觉寻求 
咬牙切齿==>本体寻求 
 
     所以我需要在问,孩子会不会特别喜欢沙子等有质感的东西 
 
1002乖乖妈:会  
 
台湾简老师:好,那么应该就是触觉寻求 
 
1002乖乖妈:那天去海边他玩疯了,顺便吃了几口  
 
台湾简老师:再问,孩子会不会喜欢用力,抓人特别用力,或是咬人 
 
1002乖乖妈:偶尔会  
 
台湾简老师:咬牙切齿,很用力吗? 
 
1002乖乖妈:喜欢摸我们的脖子和眼皮,咬牙切齿  
 
台湾简老师:孩子会不会故意状人,或是喜欢别人拥抱 
 
1002乖乖妈:喜欢抱和背  
 
台湾简老师:我也看到后面的问题了 
 
1002乖乖妈:撞人不算  
 
台湾简老师: 
     乖乖对毛绒的东西需求很大,每次看到都要摸,表情会咬牙切齿,这是什么问题?要如何改善?乖乖总喜欢懒懒的靠在桌子上,双脚蹭来蹭去的,这点是什么需求?   
 
1002乖乖妈:他看到我会冲过来,拥抱,算故意撞人吗  
 
台湾简老师: 
    这些行为,可以推测孩子是「触觉寻求」---毛绒的东西需求很大,每次看到都要摸,双脚蹭来蹭去的。「本体觉寻求」咬牙切齿,喜欢拥抱,但是孩子的触觉寻求问题较大。 
 
1002乖乖妈: 
我家里买了鹅软石毯和草坪,不知道还要加强什么  
台湾简老师: 
    建议:每天给予按摩,给予感觉输入,大约要1小时喔!让他去磨噌草坪,在草坪上面玩活动。 
 
 总觉得今天变成医生了,在帮大家给「处方」 
 
 
 
Q4.淩妈:我孩子的运动能力,包括弹跳,走平衡木,爬都很好了。这两年机构大概进进出出百来个孩子,可以算是佻佻者。可是感统作了几年,就是转不头晕?针对这个如何做感统? 
 
台湾简老师: 
    #提醒一下,我在分析的过程家长要跟进一下,这样你们才会学习的到,要不然我直接说结果就好了。# 
     转不头晕,这是孩子前庭觉「高神经阈值」的指标,可能包含前庭刺激寻求或低反应。所以得看你的孩子是不是会常自己转,或是非常喜欢前庭刺激? 
 
淩妈: 
1岁多的时候有自转现镚,2岁后没有这个现象。 
 
台湾简老师:现在几岁? 
 
淩妈:现在7岁 
 
台湾简老师: 
其实我不会看。嗯,头转不会头晕,这件事情你可以给大量的前庭刺激,因为这可能是前庭神经反应还在高阈值。 
 
 
 
Q5.5岁果果:平衡能力差,运动不协调,节奏感也差。 
  害怕洗头,说害怕流水声,怎么改善? 
 
台湾简老师: 
    5岁,节奏感正在发展,不能当成问题。 
    平衡能力差,运动不协调,这是「运用能力障碍」的问题。所以给予孩子本体前庭的活动,以及搭配平衡感、协调的活动。 
 
水晶:什么运动适合? 
 
台湾简老师:嗯,我可以给你,但是不一定适合孩子,因为我还不够了解孩子 
 
水晶:家庭适合的,最简单的。 
 
台湾简老师: 
    举例:让孩子趴在秋千上面,往前面丢球 
    举例:让孩子走在平衡木上,中间放满了沙包,请孩子不能踩到沙包。 
    举例:把家里一些软软的枕头棉被等,放在床上或是地板上,请孩子走过去,可以增加目标性(请他走过来拿球,走过去丢球) 
 
水晶:家庭干预最简单的方法有吗? 
 
台湾简老师: 
哎呀,在给大家一个观念: 
感觉统合干预,是一个「动态」的流程,需要看孩子的状况不断的修正你的感觉统合活动。 
 
水晶:洗头发,害怕流水,洗头很困难,也没法出去理发 
 
台湾简老师:孩子的状况包含:进步、喜欢、厌恶、执行程度等等 
 
0404K妈:而且是个体差异的。 
 
台湾简老师: 
    洗头发,害怕流水,洗头很困难,也没法出去理发,孩子有没有触觉敏感,你觉得呢? 
 
    所以给大家一个观念,感觉统合活动,不是一个给大家参考就是适合用在你孩子身上的喔! 
 
水晶:有,触觉以前很敏感,现在好很多。 
 
台湾简老师: 
好的,不喜欢洗头发、怕流水,这些还是触觉敏感的指标 
 
水晶:我是不是要继续用按摩球 
 
台湾简老师: 
    你的孩子可能触觉敏感进步了,现在还是在敏感。 
    触觉敏感:我给一个大方向给大家 
1.给予孩子喜欢的触觉刺激,这刺激要你们自己去找 
2.给予孩子大量的深触觉、本体觉 
深触觉=用力按摩 
举例活动:用棉被包住孩子,并且压在孩子身上 
 
水晶:也就是触觉方面还是需要改善 
 
台湾简老师:水晶,是的。 
 
水晶:嗯,我儿子很讨厌别人压他。 
 
0404K妈:wilbarger brushing joint compression protocol 
 
水晶:触觉刷是不是也需要? 
 
 
台湾简老师: 
     也提醒大家,在给予感觉敏感孩子的活动上面一定要注意,孩子不喜欢千万不要强烈的给,要「慢慢」的给。 
     k妈,说的对,wilbarger brushing joint compression是专门处理触觉敏感的孩子。 
 
0404K妈: 
    就是我网站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刷子操 
http://www.specialkidsonesource.com/index.aspx?pageid=1138156 
 
台湾简老师: 
    将环境与身体的感觉传输到大脑中,大脑整合的过程就是感觉统合。所以视觉也是的。 
 
台湾简老师: 
    k妈我时间差不多了。 
    接下来? 
    有些问题,我觉得等到下两次讲座讲完 
    再给你们回答,你们会比较有概念。 
 
 
(无数鲜花、感谢与掌声给简老师!) 
 
台湾简老师:谢谢大家!(深深一鞠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