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能仿说,就是一个突破,很多尚无语的孩子家...
能仿说,就是一个突破,很多尚无语的孩子家长都期待着呢。
它是口语能力提高的必经阶段,对于我们的孩子,这个阶段会长一些,因为社交障碍让孩子很少交流,也就很难应用这项交流工具。
无语的孩子理解力也有不错的,能够执行家长的口语指令,甚至使用图片交流系统来表达意愿。
所以,口语表达正确与否,不简单是理解力的问题,理解力的提法过于笼统。
能仿说,只是个起步,仅语言方面的问题,还多着呢,上面提到的主动语言,陈述性语言,问句,还有自言自语的刻板行为,等等。
这里的问题我觉得还是用“语言的实用性”来说,更准确些。
会说而不说,甚至通过负面行为来交流,就是孩子不把语言当交流工具的表现。
从“语言的实用性”出发,容易获得更高的训练效果。
背儿歌等等,并非不重要,但它们的实用性是什么?是语音校正,是表演能力,这也很有意义。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从训练上说,就是还需要练。大量的重复训练是必须的。
比如:叫我 = “妈妈”,也可以 = “爸爸”。这里面需要孩子自己针对不同的环境刺激来区分正确的行为。
我们知道,此时自己可以给与孩子的,就是“强化”或“不强化”两个结果。这是最能体现语言的实用性的处理。
但是仅仅在获得结果上让孩子知道了有不同,训练效率还不够高。孩子依然会困惑,我怎么错了?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他尚未把行为结果与刺激差异联系起来。
所以这里我们要做得,还必须加强刺激上的差异引导,帮助孩子感受不同刺激,也就是降低区分难度,辅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轻音/重音,口型提示,目光表情的肯定,字词替换,造句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