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85514|回复: 2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鱼潼日记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2-7 00: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鱼潼日记

血颈就是胸锁乳突肌血肿 。人体脖子两侧都有一条肌肉,起点在耳朵下的“乳突”,终点是胸锁,称为“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是一条肌肉,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及枕部上项线的外侧部,贯穿于耳突,耳朵后面一直联系到胸骨和锁骨,是斜行方向的延伸),其作用是帮助头颈部的正常活动。当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受损发生纤维化或挛缩变短,小儿就会出现头部偏向患侧,而下巴转向正常一侧的一种头颈部不对称畸形造成斜颈。

   从统计资料上看,很多病例有难产或胎位不正史,所以一般认为小儿斜颈与产伤有关。专家解释,由于产伤(常见于臂位引产术时过度牵拉,或抬头过度旋转),胸锁乳突肌产生撕裂、出血,轻者仅有胸锁乳突肌的血管破裂,造成肌鞘内出血,重者肌纤维部份或全部断裂,同时有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致使肌肉组织纤维化、挛缩。但近年的研究发现,剖腹产的小孩不存在产伤问题,同样也会患上这种病。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宫内胎儿头颈的位置过度侧屈,使同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的静脉受到压迫,肌肉于是产生纤维水肿、变性挛缩。此外,有人还认为本病可能与子宫内、外感染有关,遗传及动静脉栓塞而导致的肌肉坏死也可能是元凶。

    临床上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病儿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及面部转向健侧,下颌抬高,头颈活动受限,在胸锁乳突肌中下1/3部位可触及梭形或椭圆形肿块,无压痛,质较硬如软骨,可随肌肉移动。出生后2-4周内逐渐增大,约2-4cm长,0.1-0.5cm宽或如橄榄大小,往往从2个月开始缩小,于3-6个月后消失。

  婴儿生后7- 10天,父母如果在孩子脖子两侧摸到血肿的话,应马上到医院检查。肿块会摸到隆起,质地硬,呈梭形或椭圆形,大小在1厘米×1厘米到3厘米×3厘米之间。压下去不觉得痛,可以随着皮肤活动。但如果不处理的话,肿块变得更硬,出现纤维化,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移动。由于肿块与胸锁乳突肌连在一块,受肿块影响,肌肉活动也不灵便,逐渐出现萎缩、变短,导致症状的发生。

  同时,如果发现小孩脖子一边肌肉很硬,另一边相对软,也应该及时就医。由于患侧肌肉变短变硬,张力高,小孩就不喜欢往硬的一侧转头。专家提醒,产程延长或需要助产的母亲应特别注意小孩是否存在这一情形。

胸锁乳突肌血肿治疗可采取手法牵引和按摩,及局部理疗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小儿颈部经筋受损,瘀血留滞,聚而不散,致使经筋挛缩弓愧,若发生日久失治,导致筋强、筋结则难以治愈,或误治引起新的创伤,造成不良后果。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矫正畸形。《医正按摩要求》曰:“按摩者,开通闭塞。”《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雍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可按揉风池、风门穴,压扶突,点落枕穴,拿肩井、肩部

手法治疗:推揉弹理舒筋法  用一手大鱼际部推揉该肌数遍;用中指和无名指扣住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弹拨(轻揉)数十次;而后,用拇指指腹顺该肌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数遍。

婴儿手法治疗:(1)患儿取仰卧位,头向家长,用滑石粉做介质。家长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按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5分钟。

(2)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稍微加大力量,尤如肿块捏散样,但需与轻揉相交替,以免患儿剧烈哭闹。时间为2分钟。

(3)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使胸锁乳突肌拉长,反复操作5次。

(4)再用按揉法放松局部5分钟。

处方  取冰片、麝香、玄明粉,按1∶2∶3比例均匀混合,用肤轻松软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局部固定。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方中麝香芳香辛烈,能温通经络,有活血散瘀、软坚散结之功;玄明粉消肿化瘀;冰片散结化瘀。三药合用,共奏散瘀消肿之效。如辅以按摩及热敷,则疗效更佳。

  本病早期治疗尤为重要,1岁以内疗效比较好,小于半岁者疗效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7-10 0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童妈妈:请问现在还在吃消化酶和左旋吗?...

小童妈妈:请问现在还在吃消化酶和左旋吗?左旋哪里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7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