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6378|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8 05: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大家记录宝贝进步的帖子,要生活有生活,要有情感有情感,要文采有文采,忽然一想,为什么不写小说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07: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

    响应bingfeng2000精灵使者的号召,今天先写个序言,今后争取隔三岔五地写一段,就当供大家消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多提意见,放胆评论。
    哪天有精神,我也开一个博客或者facebook,同步的把文章贴上去。
   
                                          序言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话是说给大学生和研究生听的。秋凉时节读书,易生困乏,所以一定要找感兴趣的书来读,切莫可抱着枯燥无味的书苦读、死读。比如俺最怕学英文,所以就随手抓起一本《量子力学》打发时光,把英文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到九霄云外。秋风吹过,带来门前苹果园的清香,不知不觉间竟然掩卷沉睡,打起呼噜来。   
    “Haywood, 《Gone With The Wind》的改写好了吗?”
    “Hi,Barbara老师,嗯……哦……噢……”,俺一下子惊出一身冷汗。
    Barbara老师个头不高,穿着深绿色的外套,拎着一个蓝色的帆布包,银灰色的头发一卷一卷盘在头上,脸色红润,用慈祥的目光询问。
    俺知道在她硕大的蓝色帆布包里,一定装着一本厚厚的Bible,还有无数让同学们望而生畏的大部头,比如这个星期装的就是《Gone With The Wind》。一个星期读完这本书,然后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改写。
    “哦,老师……,俺,俺还没有深刻理解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要点……”,俺支支吾吾试图搪塞。但是,Barbara 老师慈祥的目光让这一切变得徒劳。
    “哦,俺最近在学物理……”情急之中,俺抓起桌上的《量子力学》,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唉!我知道你生性懒惰愚拙,其实写文章有何难处?文章者,无非眼中之世界,心中之生活,人皆有之,人皆能之。也罢,你还算老实厚道,有自知之明。写书不行,抄书总可以罢!”Barbara老师一声叹息。
     “喏,把这本书抄下来,就算是完成作业。记住,错别字尽量少一点。”说着,Barbara老师从蓝色的帆布包里摸出一本厚厚的大部头递过来。
    “谢谢老师,谢谢老师”,俺如蒙大赦。抄书固然辛苦,如果找一台扫描仪帮忙就省事多了,文档容易识别,只需要检查检查错别字就可以了。
    这是一部厚厚的简装大开本,封皮的基调是绿色,底部若隐若现藏着泥土色的黑黄,顶部则点缀着一层金黄,上书三个遒劲沧桑柳体中文大字——稻花香。作者署名位于底部,正好有一团泥土的黑黄掩着,看的不甚清楚,竖着看像“后稷”,横过来看又像“孔丘”,远远一瞥看过去有几分像“李耳”,在前头那片朦胧的云彩里似乎还依稀可以见一个大写的字母J。
    俺接过来,心中一阵狂喜,“居然是中文,Barbara老师真好。”
    正欲言谢,Barbara老师却已背上帆布包,转身飘然而去,边走边低声吟诵,
            欲会苍天意,缘何自主张?
            聪明多智巧,愚拙少思量。
            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
            星移北斗转,千载稻花香。

    俺心中纳闷,“Barbara老师几时学的中文,竟然还会作诗?”方欲问时,Barbara老师早已不见踪影。
    打开封皮,扉页上印着一幅世界地形地貌图,中间有一处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定睛望去,原来是是一条小溪,溪上横卧一座石桥,桥栏上镶嵌一块石匾,上面龙飞凤舞草书三个大字——龙溪桥,原来这里竟然是龙溪,岂不是儿时从家乡门前流过的那条小溪么?再定睛望去,只见流水潺潺、游鱼细石,几个少年,挽起裤脚,手牵着手,一路欢歌笑语,淌着溪水走来。
[/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感谢楼上各位的鼓励,你们都是天使,因此,...

感谢楼上各位的鼓励,你们都是天使,因此,透过你们,我似乎看到了冥冥之中的某种期许。
第五楼何子点到《红楼》,其望殷殷,可见一斑!我生性疏懒愚拙,得到Barbara老师点化,才敢于将《稻花香》一书录于此处。希望大家开心快乐,也希望大家批评修改。
第一章的名字初步定为“登科场小荷露峥嵘,耕水田乌犍出槽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登科场小荷露峥嵘,耕水田乌犍出槽枥 (之一)

少年游  峥嵘岁月
龙溪切切入清江,昼夜下潇湘。
洞庭水浅,江南天阔,浪里梦西洋。
青梅一曲香还涩,何处诉衷肠?
挂起云帆,前程莫问,慷慨少年狂。
[/ALIGN]

    源自深山的小溪,一路奔腾,急切盼望早日汇入清江县的母亲河——清水河,然后不舍昼夜,奔腾下湘江。即使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也不能稍稍挽留前进的脚步,仰望江南万里长空,心里梦想的却是遥远的大洋。山区的少年,正如这脚步匆匆的小溪,对山外的世界充满渴望。他们是否知道前行的道路上有几多凶险、几多艰辛?
    江南丘陵,山不甚高,却延绵不绝。得益于70年代末开始的封山育林,不过十来年光景,虽然苗木尚小,但远远望去,已是满目郁郁葱葱。山间溪水潺潺, 50年代大跃进时期兴修水利,往往在山溪出山的拗口修筑土坝,土坝下面开阔处,便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圳溪在稻田中蜿蜒曲折、百转千回,最终汇入清水河。清水河发源于青峰山,横贯整个清江县,最终汇入湘江。清水河灌溉了两岸一十八镇的水稻田,是清江县的母亲河。
    时下正值六月伏天,江南苦暑。老天爷仿佛一个勤劳的炉匠,一大清早就当空点起一炉旺火,似乎要把整个江南大地烤成一块紫红的窑砖。漫山楠竹无精打采举着枯卷的叶子,就连圳溪边的冬毛草也奄奄一息地耷拉着。炉匠不紧不慢手拉风箱,火南风吹过,仿佛随时要点燃这枯焦的山野。黑虎在屋前的大椿树下蔫蔫的趴着,眯缝着眼睛,火红的舌头吐出来足有半尺长,胸脯一起一伏,呼哧呼哧地干喘着,仿佛刚刚出猎搏兔。大青牯一大早就被放到屋旁淤泥塘里滚泥。这是一处小小的死水塘,十米见方,在山脚下稍开阔的地方筑起一道简陋的土坝,蓄接一些雨水而已,并无山溪汇入。塘边歪歪斜斜生长着一棵桂花树,大半个树冠给塘里的水族带来些许阴凉庇护。水深不足半米,早被晒得滚热,但是半塘烂泥给大青牯提供了绝佳的避暑场所。大青牯深深地滚到桂花树阴下的烂泥浆里,只有头和一小段脖子露在水面。蚊蝇蜂拥而至,不肯让大青牯安享清凉。大青牯时而猛的一甩脖子,时而用力扑棱一下耳朵,时而将头沉入水下片刻,试图驱赶这些不速之客。但是老朋友并不惊慌,他们嗡地一声腾空而起,悠闲地盘旋一圈,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大青牯硕大的头顶。
    热浪把卢植清摁到在堂屋里的竹床上,这是一把上好的楠竹床,是卢植清爷爷传下来的,制作于民国初年,距今有七十多年。整个竹床上上下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和润滑的清凉,看不到一丁点新竹的青黄和毛糙。他虽刚到中年,但已经谢顶,后脑勺上一丛稀疏的毛发被汗水浸得熨熨帖帖。一件月白的背心掀到胸脯上,豆大的汗滴沿着两肋滑落到竹床上。民警蓝桩子裤已经被汗水浸得透湿。迷糊中打了一下蒲扇,手一松,啪嗒一声,蒲扇掉到地上,把他惊醒了。
    “好枯好燥的日头,滚热的火南风。”卢植清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嘟囔道,“田差不多晒干了,又是秚禾时节了。”他惺忪的目光,越过门前花白的水泥禾坪,穿过小土丘上稀稀拉拉的楠竹林,依稀看到山坡下原野一片金黄。
    “今早砍肉了吗?夜饭搞个辣椒子炒肉咽酒,明日秚禾。”卢植清冲着屋里喊了一嗓子,翻个身又睡着了,身后竹床上一大片汗渍清晰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3: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x...

下面引用由[U]sxy[/U]发表的内容:

请问,有女猪脚吗?

容我先回答SXY的问题,前面的诗词里写了“青梅一曲香还涩”,那么一定有女主角了。
需要之处的是,这里将要描写的是朦胧青涩的少年情怀,而且80年代,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保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要写白鹿原?

bingfeng2000你好,目前将要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因此暂时还没有《白鹿原》里描写的那种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风雨...

下面引用由[U]风雨任平生[/U]发表的内容:

沈从文,贾平凹, 莫言。

风雨任平生你好,你提到我国文坛具有崇高地位的三位作家,我读过他们的《边城》、《废都》和《丰乳肥臀》。
但具体就《稻花香》这部书而言,我觉得风格更近似于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或许会融入一些沈江南灵秀。
目的就是让大家开心快乐,轻松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3: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风雨任平生,网络上写小说,就像打草鞋,草...

风雨任平生,网络上写小说,就像打草鞋,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所以现在很难讲像高加林还是像孙少平。相似之处,他们都来自中国农村,自强不息;不同的地方,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给予中国人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老百姓都是受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登科场小荷露峥嵘,耕水田乌犍出槽枥 (之二)

    枯燥的日头终于在声嘶力竭的蝉鸣催促下渐渐西沉,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炉匠,失手打翻火炉,炉火倾泻而出,烧透西边漫天云霞,将整个楠竹山笼罩在绯红当中。
    卢植清打起精神从屋里走出来。这是一处典型的湖湘农村民居,黄土砖青瓦屋,呈一个横卧的L型。堂屋居中,左右各有一间睡房。堂屋当中摆着一张八仙桌,并不常用,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祭祀的时候才会在这里吃饭,平常时节一般都在灶屋里吃饭。八仙桌上方墙壁正中悬挂着一个排位,上书“天地国亲师位”,两侧贴着一幅对联,右手:忠厚传家远,左手:诗书济世长。左手边还有一厢房屋,前后共三间。前面和睡房相连的比较大的一间是灶屋,灶屋通往禾坪的门口放着一口大水缸,水缸的一侧放着洗脸架子,另一侧则放着一个比较小的潲水缸。远端的墙角是柴草堆,柴堆前头是柴火灶,共两个灶眼,一个灶眼稍微小一点,用来煮饭炒菜。另一个灶眼很大,上面放着一口大铁锅,用来煮猪潲。中间夹着一个瓮坛,利用生火做饭的热量捎带着烧点热水,刷锅洗碗、洗脸洗脚都用得上。柴堆和柴灶之间用土砖围了一个长方形的围子,用来存放柴灰。这个柴灰围子里,同样可以生火,主要用来烧开水。在炉灰围子上方的房梁上挂一根结实的篙子,长度可以调节,当地叫缩筒,缩筒的底部有一个铁钩,将青瓦壶挂在缩筒上,高度调节适当,就可以烧开水了。如果是在寒冬时节,一家人围着炉灰围子坐定,当中一炉旺旺的大柴火,青瓦壶滋滋的冒着热气,炉灰里煨红薯香气扑鼻,房梁上腊鱼腊肉被熏得往下滴油,这也是农家生活的一处温馨。当中一间是仓屋,里面砌了一间谷仓,剩余的空间用于存放农具,卢植清堂客是个精细人,斗笠蓑衣整整齐齐挂在墙上,铁犁和铁耙放在最里头靠着谷仓,旁边依次排放着锄头、耙头、镰刀、柴刀、扁担,最外边是笎箕、簸箕、谷箩、水桶。最后面靠着山根是猪栏屋,养着一只母猪和两只架子猪。春上母猪发草生了一栏十二只猪仔,满月的时候,让猪贩子收走十只,贩到广东做烤乳猪。留下两只猪仔阉了,细心喂上一年,到腊月便可以出栏。包产到户和推广杂交水稻以后,卢植清一家再也不愁吃穿了,但是手上难得有几个活钱,这一栏猪仔、两头架子猪就是家里的小金库。
    正房和厢房相围的地方是水泥禾坪,用来晒谷。前些年一直用生产队公用的晒谷坪,离家太远,照应不方便。几千斤谷,来去来回,都要靠一根扁担两条腿,而且一声喊落雨,连收都来不及。因此,两年前,卢植清下了狠心,自己花钱在家门口打了这个水泥禾坪,晒谷一下子就轻松多了。嘉智和嘉惠一边在家里搞学习,一边就把晒谷了,他和堂客可以放放心心出工。禾坪右手边就是那个小池塘,大青牯还在哪里滚泥。池塘太小,没有活水,因此水浅而且浑浊,只能饮牛,人不能在那里洗澡。洗冷水澡要到对面楠竹山脚下的雷打塘,雷打塘有山溪汇入,是活水塘。楠竹山上有一块巨大石壁,刀砍斧切一般,相传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将一处山头劈成两半,留下这块巨大石壁,因而得名雷打石,山脚下的山塘也得名雷打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0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噢,何子也是农村出身啊!农村生活对我而言...

噢,何子也是农村出身啊!农村生活对我而言渐渐有点久远,也不知写得像不像,请多多指正。
适彼乐土朋友,不着急,慢慢来,隔几天总会更新一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0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登科场小荷露峥嵘,耕水田乌犍出槽枥 (之三)

    此时此刻,雷打塘在晚霞的照耀下,泛起熠熠金波。从田里手工回来的人们都要顺路到雷打塘简单洗个脸,洗掉一腿的泥巴,顺带着把农具也洗洗干净。对他们而言,现在还不是洗冷水澡的时候,劳累了一天,已经精疲力竭,需要先回家吃晚饭,好好歇一气,到晚上再过来洗。而对于楠竹山村的少年和儿童而言,这是正是他们戏水的好时光。太阳几乎落山了,天却依然很明亮,池塘里水还是温的,这时候去洗冷水澡,家里大人放心。
    “智伢子,拿条毛巾,跟爸爸一路洗冷水澡去。”
    “噢,好的!”卢嘉智应声从房里出来,他个子不高,瘦瘦的,显得头有些大,头发稀疏而柔软,细长的眼睛里闪烁着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睿智。
    “火热的天,一下半日闷在房里,都干些什么?”
    “王老师帮我借了一套高一的语数外理化教材,我忙着预习呢。”
    “这么早就预习啊。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你到底考得怎么样?能不能考上稻花香高中?”
    “不是早跟你讲过,八月一号到八号阅卷,十号公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录取通知书十号就开始发了,二十号前肯定能收到。”一讲到考试,卢嘉智总是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好,好,莫讲大话,领到录取通知书才算数。赶紧去拿毛巾。” 儿子卢嘉智,十五岁,六月刚刚参加中考,现在考试成绩还没有公布。虽说这孩子性格随自己,少年老成,凡是有主见,从小爱读书,初中三年成绩一直全乡第一名,但毕竟是全县统一组织的中考,竞争对象不一样了,也不知道究竟发挥到什么程度。要知道稻花香中学是全省知名的高中,出名的难考,竞争激烈,录取指标少得可怜,从往年来看,整个春明乡一届也就能考上两三个而已。所以,成绩一天不公布,录取通知书一天不拿到手,卢植清的心就一直悬着,一点也不敢放松。
    嘉智是整个楠竹山村游泳的一把好手,水平早已在父亲之上。雷打塘并不大,五十米见方,嘉智一个猛子就到了池塘中央,轻轻松松游几个来回,当然姿势是标准的狗刨。嘉智喜爱游泳是有原因的。春明乡往南五十里便是韶山冲,主席少年时期戏水韶河、青年时期搏浪湘江,这些故事嘉智从小耳熟能详,心向往之。在风力浪里铸就坚强的意志品质,嘉智身体力行。嘉智爱学习,同时又洒脱不羁,也是深受主席青少年求学故事的影响。他读过的书,满篇写满眉批注脚,即使是借来的书也不例外,常常搞得借书的人一脸无奈。久而久之,大家逐步接受了这个实事,要么不借,要么干脆送给他。
    他爱学习,但是出发点和父亲完全不一样。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几乎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与学习挂起钩来。他爱学习,是因为学习让他快乐。新学期报到注册发新书,是他最为兴奋的时刻。他总是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几天功夫就把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书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做课后习题。学期中间上课的时候,他总是惊讶于老师上课怎么讲得如此的慢,一个知识点,反复讲,反复练,简直是浪费时间。让他更为不理解的是,课讲得这么慢,为什么许多同学还是学不明白——看来这些同学不爱学习,心没有用在学习上,这是卢嘉智所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初中以来,卢嘉智逐步养成了一个学习习惯,头一天晚上就对着课表想想明天老师要讲课的内容,如果老师将要讲的内容,自己已经通过自学理解明白了,上课就不再听讲,而是会继续自学其它内容,有时候是同一门功课,继续往前预习,有时候干脆看另外一门功课的书。相对而言,语文是卢嘉智不太喜欢的一门课,他实在腻烦反反复复的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因此,上语文课的时候,他往往会看一些闲书,当然既不是金庸小说,也不是琼瑶小说,这些小说学校禁止读。也早已不是主席的传记和逸闻趣事,这些他早已烂熟于胸。他喜欢看一些科学家的传记,这些传记,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少年卢嘉智的心灵。比如《罗蒙诺索夫传》,“不学习,毋宁死”六个字铿锵有力、荡气回肠。“我的故乡是个严寒的边区,我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学习,……,如果不学习,生和死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是渔家儿子,从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我最怕的不是残酷的生活,而是再不能继续学习,失掉了认识世界所有事物的人生。”青年罗蒙诺索夫面对圣彼得堡学院校长的慷慨陈词,字字如有万钧之力,激荡在少年卢嘉智的心头。只有学习才能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只有学习才能开启愚昧、走进光明,少年卢嘉智所思所想超越了乡里的同龄孩子,甚至超越了他的父亲和老师。一个为兴趣而学习、为光明而学习的孩子,就好比一台加满油的机动车,不需要外在的鞭打和吆喝,自身马力强劲、动力十足,不仅能翻山越岭,而且能持久坚持。而那些在老师和父母苦口婆心敦促下,以中考为目标反复训练的孩子,相比之下就象一台牛车或者马车,打一鞭子走几步,走不了太快,拉不了太重,也走不了太远。与春明乡同龄孩子相比,卢嘉智的学习成绩鹤立鸡群、遥遥领先,当然,此时他还不知道,其实在整个清江县的同龄孩子中他也出类拔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06: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bingfeng2000你好,与本论坛相...

bingfeng2000你好,与本论坛相扣的内容在后面,前面的啰嗦文章,稍稍长了点。
当然,我水平有限,这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点说明

前面25楼提到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是不是与主题相扣?关于这一点,我想做几点说明,
1.这些少年成长以后,其中有人养育了ZBZ孩子,书中将详细描述从怀疑到诊断,从拒绝到接受,从绝望到希望,从恐惧到平静的心路历程;
2.这些少年的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追寻信仰,在序言里描述《稻花香》作者的时候,提到了这一点;
3.因为是小说连载,所以会比较长一点,起笔也比较远一点,里面啰嗦文章会不少,有时候主题和线索不是一望而知那么明显;
4.《稻花香》一书记录的是真人真事,作者不希望为了推进情节迅速发展而人为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历程。比如少年卢嘉智非常崇拜主席“到中流击水”的情怀,但成年以后,也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因为当下是描写少年卢嘉智,当然只能真实记录他这个阶段的心境和认识;
5.我的写作水平是很有限的,之所以在这里开这个帖子,是在尝试给论坛带来一个连续性的“开心一刻”,但受限于我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望多多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0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登科场小荷露峥嵘,耕水田乌犍出槽枥 (之四)

    嘉智和爸爸洗冷水澡的时候,家里已经炊烟袅袅。明天要开始秚禾,一年当中最累人的“双抢”要开始了,伙食要搞好一点,男人才有力气干活。卢植清堂客将饭桌从灶屋里搬出来,桌上摆着三样菜四个碗,当中一个是辣椒子炒肉。旁边放着一大碗丝瓜汤,一碗清炒空心菜以及一小碟空心菜杆杆炒豆豉,桌上还放了一小罐散装谷酒。四川人“不怕辣”,湖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湖南辣椒是极具特色的。辣椒尚嫩的时候,微辣清香,置于案板上,用刀猛地一拍,然后加入沸油里爆炒片刻,最后加入几粒浏阳豆豉出锅——豆豉油淋辣椒,是湖南农家一道美食。随着辣椒成长,辣味逐渐增加,当辣味适中时,非常合适做辣椒炒肉。上好的肋条肉剔去皮,上端有一个整块肥肉,切下来炸油,大部分舀到油盐坛子里。其余肥瘦相间切片,加入余油中翻炒,同时加入盐和酱油炒香,最后加入切好的辣椒丝翻炒至辣椒吃入油盐味道出锅。辣椒子炒肉这道菜,湖南人一年到头百吃不厌。等到辣椒变老,就非常辣了,直接吃,容易伤胃。人们便用来加工“白辣椒”,置一口大锅,将水烧沸腾,把辣椒倒入其中搅动片刻,绿色褪去,辣椒变白,微微发皱,迅速捞起,用剪刀纵向剪开,仅留尾部相连,然后平铺于竹篾盘子里暴晒至八成干,然后拌上盐腌到坛子里,一斤辣椒,大致需要放2-3两盐。如果晒干程度和拌盐的量掌握合适,八月间制作的白辣椒一直可以储存到来年春耕。过年时节,白辣椒炒肉是和霉酱豆子炒肉齐名的美食。等到九月,辣椒就变红了,这时候家家户户忙着做“红辣酱”,外地人叫“剁椒”,通常将几十斤红辣椒放在一个大木盆里,用一把锋利的大铲子剁得细细的,然后拌入食盐,放置在坛子里保存,一斤辣椒大概需要三两盐。红辣酱既可以单独佐餐,也可以入菜,比如“剁椒蒸鱼头”已经成为招牌湘菜。
    卢植清慢悠悠地就着辣椒子炒肉喝了两小杯谷酒——明天要秚禾,不能多喝, 又吃了满满两大碗饭。一碗辣椒、两杯谷酒下肚,刚才洗冷水澡后的清凉荡然无存。
   “嘉智,帮我抬竹床子。嘉惠,一起去塘堤上歇凉。”卢植清吆喝一声,然后又回头冲堂客嘱咐一句,“打点井水,擦擦凉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感谢大家的肯定和期待。先预告一下,第...

感谢大家的肯定和期待。
先预告一下,第二章的题目初步定为“陶子明痛哭茶树岭,卢嘉智畅游稻花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登科场小荷露峥嵘,耕水田乌犍出槽枥 (之五)

    月上东山,风吹竹叶,人聚塘堤,楠竹山村的夜生活开始了。雷打塘百十米长的塘堤上横七竖八排放着十来张竹床以及各式各样的竹椅、竹凳。当牛做马辛劳一天,终于可以放放心心四仰八叉躺在清风明月中、虫鸣蛙语里。卢植清先跟邓谷丰、邓粮丰、邓时丰三兄弟拉拉家常,然后说道,“明日秚禾就要搭帮你们三弟兄了!”在楠竹山村,卢、邓两家走得比较近,卢植清早早跟邓家换了三个工,明天邓家三弟兄过来帮他秚禾,他则会在稍晚些时候帮他们家秚禾、犁田。
    接下来,卢植清并没有跟大家一样,四仰八叉躺在竹床上。已经躺了整整一个下半日,他想四处走走。信步间,来到离雷打塘不远的王立升家。王立升是春明乡中心学校的代课教师,虽然没有直接给嘉智上课,但总归是老师。卢植清小学到初中一直勤奋好学,后因家中变故而辍学,但是心中一直尊重知识尊敬老师。
    王立升五十多岁,身形瘦弱,不堪多年繁重的体力劳动,早已佝偻了腰背,眼睛上戴着一幅高度近视眼镜,扛着锄头行走在田间,颇为显得不伦不类。旧社会地主出身,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颇读了些古书,54年高中毕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因为出身问题,没有资格参加高考,直得回乡务农。当时全乡也没有几个高中毕业生,所以被安排到乡里中心学校当老师,但同样因为出身问题,只能当代课教师,不能转公办编制。因为体质孱弱,干不了重体力劳动,加之地主出身,是乡里备受嘲弄的对象。他就是楠竹山村的孔乙己,唯一一个戴眼镜而扶犁把头的人。30多岁才讨到老婆——同为地主出身的李玉莲。仿佛母鸡抱窝一样,李玉莲几年功夫给他添了三个丫头片子——雨琪、雨珍、雨萍,三个赔钱货,将来没有一个能顶门立户,让这一家人在乡里更加抬不起头来。在生产队时代,羸弱多病的两公婆根本挣不来几个工分,加上代课教师那点微薄收入,也根本不足养活一家五口,因此只得将二女儿玉珍过继李玉莲的哥哥抚养,十三岁上,家里状况稍微好一点点,才又接回来。几十年风雨摧残,一家人早已习惯在乡邻面前低眉顺眼,处处陪着小心。虽然就住在雷打塘边上,也决计不敢到塘堤上歇凉,谁愿意送上门去受那份糟践?一家人坐在自家禾坪里,打着蒲扇,除了蚊子嗡嗡地飞,并无其它声息。
    整个楠竹山村几乎没人愿意登王立升家的门,害怕沾染晦气,但卢植清是个例外。卢植清骨子里尊师——这是家风,而且打小爱学习,如果不是因为家中变故和赶上文革,他不仅会读高中而且很有可能上大学。因此他对于读过古书的教书先生王立升不仅没有蔑视反而有几分尊敬,只是碍于大环境,并不敢有过多表示。十来年前,刚刚包产到户,也是六月伏天,双抢时节,王立升顶着大太阳犁田,不堪劳累,一头栽倒在水田里,险些爬不起来。正在田里做事的卢植清望见,赶紧跑过去,把他扶到丝瓜棚下,喂了一碗凉茶,王立升这才喘上一口气来。卢植清二话不说,扶起铁犁,驾着牛,一直干到段黑,帮他犁完一丘田。晚上王立升打发雨琪过来请他吃晚饭,那时候雨琪刚刚七、八岁,怯生生的站在门外,低头捏着衣角不敢开腔,也不肯走,卢植清不忍推脱,就跟着过去了。
    借着酒劲,王立升开了腔:“清伢子,你心里仁义,我晓得。”
    “王老师,你读过古书,又是教书先生,我敬你三分”。
    “百无一用啊!文读不了大学,武扶不起犁把。”
    “哪里话?我们都晓得,要不是出身,你早就读大学了。”
    “唉!人心再强,也要看时运。我这几十年就是嚼《菜根》的命。”
    “菜根?”卢植清有点不明白。
    “几十年来大家都看不起我,望见我都嫌晦气。大家把我踩到脚底下,开始我心里不平,只恨时运不济。到得后来,慢慢的也就心静了。静中观心,真妄毕见。大家欺我,不是因为他们强大,而是因为内心脆弱。”王立升的语速渐渐平缓下来。
    “哦?”卢植清越听越糊涂。
    “清伢子,你看啊,弱肉强食,是这个世界的正道理。不一定每个人逞强好胜,但是每个人都害怕成为弱者,尤其是成为那个被吃掉的弱者,于是特别渴望在周围看到一个比自己更弱的人。”王立升喝了一口酒,接着说,“一个弱者出现,整个群体都感觉安全了,他们通过联合起来欺凌弱者,建立海市蜃楼一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因此,欺凌弱者,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体现。”
    “哦?”这一番道理,卢植清闻所未闻,但内心却不由得有几分赞同。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瘸腿的女生,两个调皮的男生带头嘲笑捉弄她,大家在一旁跟随着起哄。卢植清虽然有些觉得不平,但是也不敢伸张。而且在一旁看着看着,心里竟然也有一丝莫名的快感。同时的确模模糊糊也有这么个念头:这两个调皮的男生学校老师都管不住,总归要捉弄人,有了这个瘸子,自己就不用担心被他们捉弄了。现在回想起那个女同学的眼神,没有一丝光泽,仿佛心已经死掉了一般。
    “楠竹山村有了我们一家人,大家心里都踏实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沦为那个被群体嘲弄欺凌的对象。这么一想,我还是有价值的。”王立升笑了笑说,“困苦穷乏,也就是个磨练身心之物。我这些年困苦穷乏都占全,心反而不慌了。毕竟我还要供养堂客闺女,也不能误人子弟。”
    话讲到这个份上,卢植清对眼前这位佝偻这腰背的教书先生愈发添了几分敬意。日子苦得出水,还能想到不误人子弟。据说王老师的语文课讲得很好,尤其是文言文,讲得生动,深入浅出。要知道,那时候,农村中学,能把文言文读通顺的老师没有几个。
此后,王立升家秚禾犁田,卢植清总会搭把手帮个忙,而王立升则会在学习上指点卢植清家的两个孩子。到如今,文革已经过去上十年了,再也没有人讲论地主出身了,卢植清也常会去王立升家里走动走动。
    “清胡子,你来了。”王立升连忙起身招呼,一边喊,“琪妹子,快到屋里搬把竹椅。”
    雨琪应声起来,不一会儿搬了竹椅出来递给卢植清,一边说,“清叔,快请坐。”
    卢植清一边接过竹椅坐下来,一边打量了一下。雨琪大概十七八岁光景,长相随她爸。别看王立升现在佝偻腰背一副苍老相,其实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还是蛮英俊挺拔的。雨琪也是高挑个儿,一双眼睛亮汪汪的。
    “王老师,今年什么时候开始秚禾呀?”
    “再等两三天,等雨珍伯伯一家得空,过来帮工。你们家呢?清胡子。”雨珍曾经过继给伯伯,直到三年前才接回来。王立升家的重体力劳动,多亏雨珍伯伯一家能搭把手,这些年才能勉强支应过来。
    “跟邓家换了三个工,明天秚禾。”卢植清答了一句,然后转到正题,“王老师,今年中考成绩什么时候下来?也不知道嘉智考得怎么样?”
    “清胡子,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嘉智要是考不上,整个春明乡就没有人能考上稻花香中学了。初三两个班数起来,嘉智、陶子明和章素芬三个把握比较大。”讲到学生,王立升来了精神,如数家珍,“嘉智不在我的班上,他不仅是年级第一,而且遥遥领先,三年雷打不动。第二的位子由我班上的陶子明和章素芬抢庄。陶子明和章素芬都是苦孩子,尤其是陶子明,孤儿寡母,十几年把苦吃尽了,好在读书争气,让他娘有个望头。”
    讲到银狮桥村的陶子明,卢植清有所耳闻。十几年前,搞农田基本建设,陶子明爸爸在山上放炮采石,出了意外身亡,陶子明还在襁褓之中。陶子明的妈妈听到过许多继父虐待孩子的事情,因此坚决不肯改嫁。十几年来,孤儿寡母受尽了苦。陶子明因为交不起十几块钱的学费和课本费,差点上不成初中。得到王立升的接济,才得以完成学业。卢植清心里感概,下苦人体恤下苦人啊,王立升自己苦出水来,还去接济比他更苦的学生。
    “清胡子,你放心,成绩单和录取通知书直接寄到学校,我会帮你取回来。”
    “那就多谢了!你们歇凉,我要早点回去睡觉,明天还要秚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24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