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10909|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维维的快乐地板时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 1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借以琳宝地来记录维维和我自己的成长,和维维宝宝一起努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先说一下维维的情况。 维维是2008...

先说一下维维的情况。
维维是2008年4月份出生的。我和维维爸爸都是家里的老小,又是年纪比较大才要的孩子,所以,可以想象,维维是在万众瞩目中降生的,也是在关爱甚至溺爱中长大的。
维维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先学会了说“不”,一岁多的时候,会说一些单字,但是从此之后,语言一直进展非常缓慢。到2岁多的时候,才能说一些三四个字的词句。与此同时,脾气大得惊人,摔东西、躺地上,有时为了一点点小事能哭上一两个小时。在小区里,他的哭是出了名的,经常有老奶奶看到他说:维维,今天挺乖的,不哭了。同时,在闹情绪的时候,还常常伴有自伤和他伤行为,打头、撞头、咬人等。我们虽然对维维的发育情况忧心忡忡,但是,还是抱着自欺欺人的幻想,以为长大了就会好。直到幼儿园的老师不断向我们反映孩子的情况,才引起真正的重视。在维维刚过完三岁生日之后,我们带他去了北医六院,其实去之前,我们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所以当贾大夫告诉我们孩子是自闭症倾向时,我们连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就开始和贾大夫咨询治疗的情况了。
从医院出来,我很快找了单位领导和幼儿园老师。领导非常好,他让我先放下工作,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找到幼儿园老师,她们这才明明白白的跟我说了孩子的情况。其中一个老师,她的孩子也是自闭症,比维维要严重得多,目前已经大学毕业,在朋友家的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她说她早就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一直在暗示我们,比如说孩子不怎么看人,孩子显得比别的孩子小等等。她说她当时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直接告诉我们,但是一直有顾虑,不敢说。说着说着,她也哭了......
其实,现在想来,确实是我们太迟钝了,我自己一直为此自责。几个月大的时候,保姆和我抱怨,说教孩子儿歌什么的,他都没反应,外面其他的孩子都能跟着学。下楼去玩,楼下的小朋友聚集地他从来都不肯去,只要一朝那边走,他就挣着不肯去。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去金宝贝上早教课,无论如何都不参加活动,后来发展到一进门就哭闹。当时一直以为孩子个性如此,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是一种成长轨迹。现在想想当时多么愚蠢,儿童发展规律还是要尊重的。
从贾大夫那里回来,我们就上网查找训练的信息,然后把能报的都报了,最后北京的一家机构通知我们下周就可以去上课,于是开始了训练生活。经过半年的训练,维维在模仿、大动作、精细、语言、认知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各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感觉孩子已经走上了一条发展之路,我相信,只有我们坚持不放弃,他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2: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维目前的训练情况

维维在这家机构训练了四个月,目前在一家融合幼儿园。
在幼儿园,每天上午有一个小时的融合活动,一个小时的ABA个训和一个小时的感统训练,下午有两个小时的融合活动。
下午回家之后,我给他加一些ABA个训和PCI游戏,维维每天的生活被安排的满满的。为了不让他有太大的压力,我自己给他的训练主要以地板时光和游戏为主。、
周末,则是以户外活动和感统训练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地板时光之旅

这个训练架构确定下来之后,我开始学习地板时光。主要看了《自闭儿教养宝典》《特殊儿教养宝典》和一些录像资料,感觉自己对地板时光还不能完全吃透,只能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了。后面,我想把与维维互动的情况写下来,一方面是写得过程自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得到有经验的家长的指导和建议。在此,先谢过所有关注到我的帖子的家长,尤其是对我帖子中的内容留下任何想法和建议的家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在应用地板时光之前,先用评估量表对维维进...

在应用地板时光之前,先用评估量表对维维进行了评估,以确定他目前的能力处于哪一个里程碑,然后再确定下一步干预的重点和采用的方法。当然这种评估主要来自于我自己的观察,主观性比较强,如果让专业的老师来评估,可能和我自己的评估结果大相径庭。
[TR][TD]里程碑一:自我调节及对世界产生兴趣(0-3个月)[/TD][TD][/TD][/TR][TR][TD]1、对不同的感觉讯息表现兴趣持续三秒以上[/TD][TD]L[/TD][/TR][TR][TD]2、保持冷静和专注,持续两分钟以上[/TD][TD]A[/TD][/TR][TR][TD]3、在你的帮助下,能够在二十分钟内才能够难过的情绪中恢复正常[/TD][TD]A[/TD][/TR][TR][TD]4、对你表现出兴趣(也就是说,不只是对无生命的物体有兴趣)[/TD][TD]L[/TD][/TR][TR][TD]里程碑二:亲密感(2-5个月) [/TD][TD][/TD][/TR][TR][TD]1、回应你的示意(微笑、皱眉、伸手、说话声或其他有目的的行为)[/TD][TD]L[/TD][/TR][TR][TD]2、用明显愉悦的态度回应你的友好示意[/TD][TD]L[/TD][/TR][TR][TD]3、用好奇及明确的关心(比如研究你的脸部表情)来回应你的友好示意[/TD][TD]S[/TD][/TR][TR][TD]4、期待再看到一个曾经出现又被取走的物体(如微笑或展现兴趣的喃喃自语声)[/TD][TD]S[/TD][/TR][TR][TD]5、一起玩时,你若没有反应,他会显得不开心,且持续三十秒以上[/TD][TD]S[/TD][/TR][TR][TD]6、受挫折时,会抗议且生气[/TD][TD]A[/TD][/TR][TR][TD]7、在你的帮助下,十五分钟之内可以平复难过的情绪[/TD][TD]A[/TD][/TR][TR][TD]里程碑三:双向沟通(4-9个月) [/TD][TD][/TD][/TR][TR][TD]1、会以有清楚意图的肢体动作回应你的动作(如会伸手回应你伸手抱他的动作,回应你的说话声或注视的眼神 )[/TD][TD]A[/TD][/TR][TR][TD]2、会主动与你互动(如伸手摸你的鼻子、头发或要求玩家;伸手要你抱起来)[/TD][TD]A[/TD][/TR][TR][TD]3、表现出下列各种情绪感受:
        亲密感(如被拥抱时会回抱,会伸手要别人抱抱)
        快乐和兴奋(如他会把手指头放在你的嘴巴,或从你的嘴巴拿出玩具放到自己的嘴里时,会开心地笑)
        好奇心(如触摸并研究你的头发)
        抗议或生气(如把餐桌上的食物推到或要不到玩具时就大吵大闹)
        害怕(如躲避、看起来受到惊吓、或陌生人太快接近他时会哭泣)[/TD][TD]L[/TD][/TR][TR][TD]4、难过时,拉他与别人互动,他能在十分钟之内平复心情[/TD][TD]S[/TD][/TR][TR][TD]里程碑四:复杂的沟通(9-18个月) [/TD][TD][/TD][/TR][TR][TD]1、        能依序开始并结束十个以上的沟通循环(如拉起你的手、走到冰箱前、用手指着、发出声音、用更多的吵闹声及肢体动作、继续使用肢体动作沟通,直到你打开冰箱,让他拿到想要的东西)[/TD][TD]A [/TD][/TR][TR][TD]2、        以一种刻意的方式模拟你的动作(如戴上爸爸的帽子,在家里来回炫耀,等着别人称赞) [/TD][TD]S[/TD][/TR][TR][TD]3、        用下列方式开始并结束十个以上的沟通循环:
        面部表情
        相互触摸或拥抱
        与你处在同一个空间时出现的动作(如大吵大闹)
        大动作的活动(如追逐游戏、攀爬游戏)
        超越空间的沟通(如可以在不太的房间,与你进行并结束十个循环)[/TD][TD]S[/TD][/TR][TR][TD]4、        出现下列情绪感受时,会依序开始并结束三个以上的循环:
        亲密(如利用面部表情、姿势及发生以获取一个拥抱、亲吻或安抚,或会模仿,比如你在讲电话时,他也会学着用玩具来讲电话)
        愉悦与兴奋(以注视及发出声音的方式邀请别人分享对某事的兴奋心情,通过和其他小朋友或大人一起笑对某事来分享“笑话”)
        好奇心(独自探索;自己一个人玩耍或探索时,能够运用超越空间的沟通能力,感受到与你之间的亲密)
        害怕(告诉你如何保护他,例如,说着“不要”然后跑到你身后躲起来)
        愤怒(故意敲打、捏掐、大叫、猛击、尖叫或躺着地上表达愤怒;有时则以冷漠或生气的表情取代)
        设定限制(不管你使用言语:“不要这样,停下来”;或使用肢体动作——摇摇手指头、生气的脸孔等;他都能了解并会回应你设定的限制) [/TD][TD]S[/TD][/TR][TR][TD]5、利用模仿来处理问题,并让自己从挫折中复原(如被大声叫嚣之后也让自己砰然躺倒地上并学着大声喊叫)[/TD][TD]S[/TD][/TR][TR][TD]里程碑五:情绪概念(18-30个月) [/TD][TD][/TD][/TR][TR][TD]1、使用两个(或以上)的概念组合成一个假扮的剧情(如发生卡车相撞,然后举办一场茶会,这些概念不一定相关)[/TD][TD]A[/TD][/TR][TR][TD]2、使用言语、图片、肢体动作,一次传达多个概念(如“不要睡,起来玩。”概念之间不一定要相关)[/TD][TD]A[/TD][/TR][TR][TD]3、使用以下方式传达愿望、意图及感受:
        口语
        一系列的多种肢体动作
        触摸(如很多的拥抱和胡闹)[/TD][TD]A[/TD][/TR][TR][TD]4、会玩有规则的简单动作游戏(如轮流丢球)[/TD][TD]A[/TD][/TR][TR][TD]5、表达两种(或以上)概念时,会使用假扮游戏或口语以传达下列各种情绪感受:
        亲密感(如玩偶开口说“抱抱我”,接着小朋友回答:“我要亲亲你”)
        愉悦和兴奋感(如说一些好笑的话,然后开心的笑)
        好奇心(如假装开着飞机在房子里疾驰,表示飞机要飞到月亮上)
        害怕(如学军人拿着枪互相射击,然后纷纷中枪倒地)
        设定限制(要求玩偶在茶会上遵守规则)[/TD][TD]S[/TD][/TR][TR][TD]6、利用假扮游戏,让自己从挫折中复原(如玩吃饼干游戏,可是现实中却从来没吃过)[/TD][TD]N         [/TD][/TR][TR][TD]里程碑六:情绪思考(30-48个月) [/TD][TD][/TD][/TR][TR][TD]1、假扮游戏当中,能够将两个(或以上)的概念有条理的连接在一起,不管概念本身是否合乎现实状况(如坐汽车到月球做客,而车子也真的能快速开向月球)[/TD][TD]S         [/TD][/TR][TR][TD]2、把大人的想法加入到假扮游戏当中(如孩子正在煮汤,大人问里面放了什么,小孩回答“石头和泥土”)[/TD][TD]S         [/TD][/TR][TR][TD]3、谈话当中,能有条理连接不同概念,这些概念能够合乎现实状况(如“不想睡觉,想要看电视”)[/TD][TD]A         [/TD][/TR][TR][TD]4、能够开始并结束两个(或以上)口语沟通循环(如“想要到外面去吗?做什么?去玩)[/TD][TD]A         [/TD][/TR][TR][TD]5会使用以下方法,连接两个(或以上)概念,有条理传达自己的意图、愿望、需求或感伤:
        口语
        一系列的多种肢体动作(如假扮为一只生气的狗)
        触摸(如在假扮的剧情中,孩子假扮为父亲,给孩子很多拥抱) [/TD][TD]S[/TD][/TR][TR][TD]6、会玩有一定规则的空间及动作游戏(如轮流玩滑梯)[/TD][TD]A[/TD][/TR][TR][TD]7、利用假扮游戏或口语,有条理传达两种(或以上)相关的概念,以处理下列情绪感受:
        亲密感(如洋娃娃坏掉了,妈妈动手修理好)
        愉悦和兴奋感(如说一些洗澡时的童言童语,像是“嘟嘀“,然后开心笑起来)
        好奇心(如好心的士兵寻找失踪的公主)
        害怕(如看到妖怪,让宝宝玩偶吓坏了)
        生气(如好士兵对抗坏士兵)[/TD][TD]S         [/TD][/TR][TR][TD]8、利用假扮游戏当中,有逻辑顺序的概念,协助从挫折中复原,如提出一种可以处理挫折感的方法(由孩子充当老师,指挥全班同学)[/TD][TD]N         [/TD][/TR]

注:

N:从来不曾出现过的能力
S:有时会出现的能力
A:稳定出现的能力
L:在某种压力之下(如饥饿、生气、疲劳等)才会消失的能力
从评估表来看,维维目前处于第四个里程碑,但是前三个里程碑里有些技能掌握不够纯熟,情绪好和情绪不好、以及有需求和没有需求表现出来的状态差别比较大,而且也不够稳定。所以,目前的训练是以第四阶段为基点,根据他呈现出的状态及时回退。         

无奈的表格BU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3: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维目前优势及劣势分析

优势:
        [LI]喜欢和大人一起玩,而且比较容易玩得很高兴。他喜欢各种感官游戏,挠痒、挤压、举高高、荡一荡、追逐等。如果游戏玩得好,眼神交流会比较好,也会比较主动。[/LI]
        [LI]可以和大人玩一些简单的规则性游戏,而且参与度也比较好。尤其喜欢使使坏,然后高兴得不得了,比如把东西扔到地上,然后看着你坏笑,或者故意说个自己觉得有趣的词,然后嘻嘻嘻的笑等等,不知道这算优点还是缺点。。[/LI]
        [LI]有一定的想象力,能玩一些简单的假象游戏。[/LI]
        [LI]对家人比较依恋,平时很会观察大人的脸色,对大人说话的语气很敏感。看到妈妈趴在沙发上哭,会主动来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呢?你别哭了,小维维听妈妈的话,给你擦擦鼻涕。[/LI]
        [LI]有一定的社会参照能力和分享式注意力,会指着一样东西说:妈妈你看,这是什么?但是这个能力不够稳定。[/LI]
劣势:
        [LI]喜欢由他主导游戏,规则意识较弱,感觉这也是他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大人还能想尽办法来配合他,小孩子谁会这样做呢。[/LI]
        [LI]容易过度兴奋,有时候会high到倒在地上爬不起来。[/LI]
        [LI]游戏持续时间短,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分心。[/LI]
        [LI]假象游戏比较简单,单调且重复,如带小熊睡觉、喂东西吃、去医院打针、去停车场等。主要原因还是抽象思维能力弱,缺乏灵活性。[/LI]
        [LI]兴趣比较狭窄,在家里最关注的是吃、其次是小火车、其次是骑扭扭车,自己玩的话也玩不出什么名堂,需要大人去引导。[/LI]
        [LI]表达能力弱,目前能表达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需求了,比如:我想让维尼小熊坐在救护车上,妈妈来帮我。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急得不知怎么去说。[/LI]
        [LI]情绪和情感范围狭窄,或不够深入,目前展现出来比较明确的情绪有高兴、难过、生气、害怕等,其他如羡慕、好奇、炫耀、惊讶等都比较少,或者从来没展现过。[/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3: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29日地板时光记录

吃完晚饭,维维自己在阳台上找到扭扭车,在客厅里横冲直撞。
我坐在垫子上,他朝我冲过来,我说:啊,这是铁轨,铁轨坏了,小维维开着扭扭车来修铁轨了。他撞向绿色的垫子,我说:绿色的铁轨坏了,小维维给修一修。他又撞向蓝色的垫子,这次一边撞一边自己说:蓝色的铁轨坏了,小维维给修一修。撞了几下,又开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拦在他的前面,他左冲右撞几次后,用手推开我,说:妈妈,别拦着我。
我叫他到游戏区来一起玩,不搭理我。
这时,维维把扭扭车的音乐打开,音乐发出发动机的轰鸣声,我做出害怕的表情,他立刻被逗笑了,眼睛一直看着我,观察我的反应。然后,他又把音乐切换到动听的铃声,我立刻做出很愉悦的表情,拍手配合音乐的节奏,维维更兴奋了,咯咯咯的笑个不停,眼睛一直看着我,同时不断切换铃声。可能是我害怕的表情做得太逼真了,他开始有点害怕了,离开扭扭车,说:不放音乐了。
我抓起手边一个木棒,一边唱,一边在滑板上敲刚才音乐的节奏,他立刻被吸引过来,也开始和我一起敲滑板。
敲了几下,看到桌子上放橡皮泥的杯子,拿过来说:我要吃三明治。然后拿起一块橡皮泥假装吃了两口。我说:我也想吃三明治。于是维维拿起一个往我嘴里送,我假装吃了一块,皱着眉头说:哎呀,不好,三明治还是生的不熟。维维拿起桌子上的一卷卫生纸,放在垫子上转啊转,一边转一边说:在烤炉里烤一烤,轰隆隆,轰隆隆。好了,烤熟了。我拿起一只小熊说:小熊想要吃三明治。维维拿起一块喂给小熊,我立刻夸张的说:哎呦,烫死了,好烫了。维维说:妈妈给吹一吹。我说:维维给吹一吹吧。于是维维拿过来,撅起小嘴巴吹了一下,又递给小熊吃。
反复玩了一会,我拿起旁边的塑料棒,然后拿起一块橡皮泥,说:三明治要变棒棒糖了。我把塑料棒插到橡皮泥里,然后插到地垫的缝隙里。他看到了,也开始做橡皮泥,学我的样子插在地垫缝隙里。过了一会,维维拿了一个很大的橡皮泥,我笑着说:哇,维维做了一个超级棒棒糖。他觉得“超级”这个词很有趣,一边重复着“超级”,一边咯咯咯笑瘫在垫子上。做完橡皮泥,我说:维维要卖棒棒糖了,谁要买啊?我先买一个红色的草莓味的,蓝色棒棒的那种。他找了两次,才把正确的那个拿给我。我吃了一口,说:啊,好甜啊。他自己拿起那个“超级”棒棒糖,也吃了一口。这时,阿姨走过来,我用手指指阿姨,他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提示说:还有谁没吃棒棒糖啊。于是他拿了一根给阿姨,说:阿姨没有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4: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呵呵,我家这个确实规矩性上一直没做好。就...

呵呵,我家这个确实规矩性上一直没做好。就拿吃饭为例,我和他爸爸下了好多次决心了,他爱吃不吃,不吃就饿着,坚决不追着喂了。可以一到吃饭,总有一个人扛不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5日地板时光记录


维维回家来又是第一时间冲向了他的扭扭车,然后在房间里横冲直撞。我跑在他的前面,说:嘿嘿,妈妈跑在你前面了。他从后面追上来,说:超过妈妈了。一边往前冲,一边摇头晃脑。我说:来,站着这里,我们来比赛...预备,开始。玩了两三个回合,维维开始自己玩自己的,自顾自的前进和后退。
我找出他喜欢的几个布偶玩具,仿照这几天给他讲得等公共汽车的故事,让几个小动物排队站好,说:公共汽车怎么还不来啊?真让人着急。维维一看到小动物在排队,立刻开着扭扭车赶过来。我说:啊,公共汽车终于来了,可以上车了。谁排第一个啊?维维说:是小熊。然后把小熊放到车上。我说:不行,不行,小熊还没刷卡呢。维维拿起小熊的手假装刷了一下卡,又放回到车上,然后又把其他的小动物放到车上。我说:乘客们都上车了,汽车可以开动了,下一站是奥运村站。我走到沙发旁,拿了另一个小动物放在地上,说:这里是奥运村站,跳跳虎要上车了。公共汽车快来啊。维维开着扭扭车过来,把跳跳虎拿上车,我说:等一等,小熊要在这里下车。然后维维把小熊放下来。
到了下一站,维维把跳跳虎故意推到地上,我说:哎呀,不好,你的乘客掉到地上了,发生交通事故了,呜呜呜,警车来了。警察说:谁在搞破坏啊?维维说:是小维维。说完,话锋一转:妈妈吃了好多好多糖。我立刻捂着肚子说:哎呦,哎呦。维维说:妈妈肚子疼了,吃好多好多糖肚子疼。我说:快给妈妈叫救护车。维维把手放在耳朵上,另一只小手点着说:119。我说:是120。维维说:120,我要叫救护车。然后,拿起旁边的一辆白色的车,说:救护车来了。我说:啊,救护车来,我要上车了,去哪里啊?维维说:去医院。我说:好了,医院到了。小医生,你来帮我看看病吧。维维把小手伸进我嘴里,说:啊。然后说:看完了。我说:等一等,还没打针呢。维维用小手在我的手上扎了一下,说:打针,滴完了才能拔出来(这是给他打点滴的时候说的话)。然后开始数:1,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ru...

下面引用由[U]ruima[/U]发表的内容:

维维妈很会地板时光哦  学习了~~


呵呵,过奖了,我也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呢,写下来之后,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5: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心时间的两点点惊喜

昨晚,玩了一会,开始给维维吃水果。我削了半个梨和半个苹果,放在碗里。
一开始,一块一块的用叉子递给他吃,先给一块苹果,告诉他这是苹果,再给一块梨,告诉他这是梨。然后再给他梨,问他:吃得是什么?答:梨。再给他一块苹果,问:这是什么?答:梨。做了几次之后,能正确区分梨还是苹果了。
吃完一块后,我故意停下来不动,他抬头看着我,立刻给他下一块。吃完之后,能主动抬头看我了。
再给他的时候,我把叉子举高,左摇右晃,就是不给他,他急了,使劲拉我的胳膊。我提示他:别晃了,快给我。玩了两次后,能主动说:快给我。
给他吃了一块大块的苹果,维维的小嘴巴鼓起来了,我笑着说:维维的小嘴巴鼓鼓的。他立刻跑到微波炉前照了照镜子,想不到也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吃剩最后三块的时候,我问:现在还剩几块。答:3块。我说:那你给咱们三个人分一分吧。维维先叉了一块给阿姨,剩下两块一个很大,一块很小,他先伸向大的那块,想了想,又转向小的那块,把小的给了我,自己把大的那块吃掉了。呵呵,虽然小气,但是还是能看出有点思维能力了。
吃完最后一块,维维自己说:点心时间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晚上吃饭的时候,维维吃完一颗甜甜地钙片后...

晚上吃饭的时候,维维吃完一颗甜甜地钙片后,过了一会,又拿起装钙片的瓶子,说:妈妈也吃颗钙片。我说:维维要给妈妈钙片吃啊?维维说:和妈妈一起吃。我说:只能妈妈吃,维维吃过了不能吃。维维立刻把钙片瓶子收走了。我一边笑着,一边挠他的痒痒,说:你会动小心眼了嘛。结果维维一边躲,一边说:讨厌。
晕啊,把我这句口头禅学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PCI游戏课

昨天第四次上PCI游戏课。
第一次和第二次和老师互动非常好,老师的评价是维维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但是社会性参照和分享式注意力还比较少,不够稳定。
前两次课,老师都是采用跟随的策略,所以互动很好,到了第三次课,老师试图去引导游戏的进度,但是可以明显看出来,效果不理想,维维经常玩两三个回合,就自顾自玩别的去了。感觉他一直在寻求某种刺激,一旦这种刺激让他不够high,他就去寻求别的刺激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和别人一起做游戏。可能这就是RDI里谈到的经验分享式互动,至少目前,维维还远远达不到这种能力。
昨天第四次课上,老师做了回退,继续跟随维维的带领,果然互动要比上次好了不少。
1、玩小汽车
是那种带有轨道的,小汽车可以从轨道上面一直滑下来,维维很喜欢这个玩具。一开始,维维只是自顾自的玩,后来,能允许老师和他轮流玩。最后,老师把小汽车都控制在自己手里,并且把小汽车藏起来,用眼神和手势提示,让他在教室里找到小汽车。
2、开飞机
玩了一会小汽车,维维自己要求把小汽车收起来。看到豆袋,拉着老师要求一起玩开飞机。这次表现还可以,玩完一次,主动要求,再玩。玩得也比较高兴。
3、滑滑梯
维维在桌子底下爬来爬去,玩钻山洞的游戏。老师用夸张表情逗引他,两个人在桌子两边一上一下的玩起来藏猫猫,后来维维就爬到了桌子上。老师顺势把豆袋拉过来,和他玩滑滑梯的游戏。玩了几个回合后,他好像有点害怕,又跑到别的地方玩了。
4、竹蜻蜓
老师把竹蜻蜓拿出来,等待维维有目光注视的时候把竹蜻蜓飞出去。维维对这个游戏的反应一般,他把竹蜻蜓捡回来,故意扔到地上,然后坏笑着观察老师的反应。老师对他的行为采取了忽视的态度,继续引导他去玩竹蜻蜓。
还玩了一些其他的游戏。总体感觉,维维的基础能力确实还比较弱,最近这段时间,这方面感觉没有什么进步,对人的关注还比较少。
回来的路上,心里有点绝望的感觉,要解决自闭孩子的这种核心障碍,真的是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孩子渐渐大了,行为问题越来越明显。有些行...

孩子渐渐大了,行为问题越来越明显。有些行为可能是刻板,有些就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很想知道这些行为背后到底反映出什么问题。
(1)我家楼下有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很平整的砖铺路,但是路比较窄,两边灌木比较多。从这条小路穿过去,会比较近,但是维维从来不走这条路,我和他爸爸走也不允许,一定要绕一下,走另一条路。这到底是感觉异常,还是刻板呢?
(2)爸爸的车上有一张拼盘CD,放某些歌他能安静的去听,有些歌一开唱,就马上要求换一首,如旭日阳刚的歌、刀郎的歌等,不过那些我也不喜欢。这些歌显然会让他觉得不舒服,是听觉异常的征兆吗?
(3)很喜欢忽然发下坏,踢爸爸妈妈一脚、把纸巾扔地上、给别人打针、让别人吃辣椒,好像这有无穷的乐趣,我知道这些行为是我们自己塑造出来的,因为他一做这些事,我们就表情很丰富。但是这些行为背后是表示他还有与人交互的愿望吗?如果是的,又该怎样往正常化的方向引导呢?
(4)特好吃,我自己观察是,尤其见到我之后,对吃的东西欲望更强烈。如果我不给他或者需要做某些事才给他,他就会没完没了的唠叨:要吃好吃的,妈妈给好吃的。很多时候还会大发脾气。满脑子除了好吃的,基本上空空如野。不知是身体原因还是寻求自我刺激的行为,完全把零食断掉比较困难。
(5)有时候,在别的事情上受挫了,或者别人惹他不高兴,他就会来找我,有时候是让我搂着安慰他,有时候就朝我发泄,或者说:不要妈妈了。我说:那我走了。他又一把抓住我,说:要妈妈,要妈妈。我刚坐下,他又说:不要妈妈,不要妈妈。
(6)会执迷于某些东西,公共汽车、电梯、烟囱、骑自行车、睡前讲的故事等,一件事情只要重复几遍,他就会刻板的要求继续,感觉3岁半之前还不太明显,真担心这个会愈演愈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在Ean妈妈的地里淘换来的,谢谢Ean妈...

在Ean妈妈的地里淘换来的,谢谢Ean妈妈。
Learning to analyze your child's gaze:
*anticipatory gazing
*study gazing
*uncertainty referencing
*monitoring state of coordination
*fearful gazing
*experience-sharing gazing
*observe for appraisal
*observing for approval
*Proud gazing

slowing down waiting for him to shift his gaze

make sure your voice emphasizes the action of the word(squeeeeeeze!!..)

wait for him to do somthing together (I need your help, we did it)

simple roles: in a simple game, let him know his role of keep game going...

a game example: trading places:  both seating on a chair facing each other,holding hands, count to three then yell "Trade..." and then trade the sea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5: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好,吃嘛嘛香!

昨天在幼儿园和维维的个训老师沟通,个训老师反映这两段时间表现很好,语言比以前丰富多了,规矩性方面也有进步。尤其是周五,忽然感觉教什么都比较快。
感统老师反映上几周表现非常棒,很活跃,也很主动,但是这一周状态有些下滑,周五又忽然好了起来。
巧得很,昨天上游戏课,和上一次相比,表现也好很多,无论是玩得回合数、主动性、还是眼神都要好不少。
而且最近食欲也比以前好,没那么难喂了。
想一想,可能是他这两天身体调整到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所以各种能力都在提高,身体的调养真是非常重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5: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贝妈好,维维爸爸从以琳回来都和我说了好...

小贝妈好,维维爸爸从以琳回来都和我说了好几回了,一定要聚一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6: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9日PCI记录

周五,下班高峰期,从北四环一路龟爬着到了东五环外的幼儿园,用了整整两个小时。老师真是不错,一直饿着肚子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
今天一开始,维维情绪有些过分激动,别人稍微做一个动作,他都兴奋的扎到我怀里。后来,老师用一些玩具把他吸引过去。
1、转陀螺
老师把灯一一关上,和他玩转陀螺的游戏,这样效果果然比上次好很多,他很期待灯被关掉,陀螺转起来的感觉。

2、荡悠悠
就是最常见的用被子荡悠悠的游戏,在这里维维玩得比在家里要好,一再要求玩。我分析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被子比较大,让他有安全感。
第二是老师荡得时候变化多,快慢、高低、荡转等,更能抓住他的兴趣点。
第三是荡得时候和他互动交流比较多。
学习了,可以回家再试一试。不过这真是个力气活,老师荡了几次也出汗了。

3、跳台
维维爬到窗台上,老师把桌子移开,维维要求把桌子推回来,两人一来一去,有很多回合。期间,维维的眼神很好,能一直在桌子和老师直接交替。

4、手电筒
是那种能照出小红点光束的手电筒,这个玩得很high,一直追随着红点去拍,在红点和老师直接的眼神交替也很好。后来,他自己拿着手电筒,研究了半天小红点为什么会动的问题,也是个工科男啊。

总结:今天的这几个游戏确实都可以回家继续玩,确实都是他很喜欢的游戏。从老师玩得过程中,感觉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B][地板时间(floortime)最...

[地板时间(floortime)最简单也最困难的地方]
讲题 : 跟着小孩的脚步 , 同时挑战孩子 , 帮助他在成长阶梯上越爬越高.
主讲人 : Stanley Greenspan
(Stanley Greenspan, web radio, May 02, 2007)

地板时间(floortime)最简单也最困难的地方是:面对特殊儿时,如何真正跟着小孩的脚步,同时挑战孩子,进而帮助他们在情绪,社交,及智能等发展上持续成长.

什么是真正跟随小孩的脚步?也许我在这可以放个次标题,那就是,当我们真正跟着小孩的脚步时,我们不应该事先预测到他的反应,也不应该"期待到"孩子下一步要做什么.

假如我们跟一个有语言能力的小孩"作"floortime,而我们想从他身上得到某个特定的响应,比如说拿个苹果或玩具车给他看,问他, "这是什么?"并且期待他回答"车"或"苹果".那么,这就不是跟着小孩的脚步,而是我们在引导小孩了.
我 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的, 是他的创造力跟自发性, 这并不是说, 现在马上就要跟小孩来个充满想象力的游戏, 而是说,我们想要的是"孩子对另一方"的响应,假如给小孩苹果跟梨,观察他会选哪一个,并在感觉到他想要拿苹果时出言问他, "你要哪一个?"当他回答"苹果"时,我们会因为他选了其中某一个而觉得新鲜,但是,在他把手伸向任何一边之前,我们都不会知道他到底会选哪一个,如果很了解这个小孩,知道他喜欢苹果远胜过梨子,我们也许可以猜到他会选苹果,这不要紧,因为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他的答案,不论他选梨子香蕉或橘子,我们都乐于接受.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要从小孩那里"扯出"一个制式反应,即使他给橘子取了个怪名字,说"我要那个橘皱果",我们也无所谓,搞不好会觉得这个名字很有原创感,因此,即使并不正确,我们也不会纠正他.

所以要点是,如果你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小孩的反应,那么,就是你在引导这个小孩,你在把小孩捏塑成某个样子,这是比较记忆式的学习,而不是由孩子自发的真正学习经验.为什么在floortime中,我们这么强调"跟随小孩的脚步",特别是要孩子选择他要的呢?因为,特殊儿童(特别是自闭儿)所必须克服的主要困难之一,就是把他们的意图(或说他们的爱好, 意念, 愿望)跟计划行动时所需要的动作技巧及步骤连系起来,这些动作包括去找,去拿,拿给你看.

这些孩子的另一个主要困难是:当他开始拥有自己的字汇时,把他脑海中的字眼,跟他所爱所想所感受到的情绪连接起来.

在情绪这一部分,我们希望的,是孩子因为感受到爱而说"爱你",所以他知道他在说什么,而不是照着脚本念,或背起来使用,或因为他从电视上听到,或是你叫他说.

回 到苹果跟梨的选择, 很多小孩可以从图片中找出苹果或车, 但是他们不知道车子是什么东西.假如你问他, "哪个是车?"他没有办法从一堆玩具中找出车子,然后拿来给你看,然后教你怎么玩,我们要的是他真的知道什么是什么,要真正了解字汇的意义,在用到某个字汇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带有情绪及感觉"才行.也就是说,因为玩过车也吃过苹果,所以我们知道车是什么苹果是什么,妈妈给你一个苹果,你拿到它,闻一闻,吃一口,你觉得很好吃或天呀真难吃然后扔了它,不论你的反应是什么,苹果对你的意义由此而来.

就 像'妈咪', '爱', 或'分享', 这些字眼一样, 这些字眼有很多意义, 而这些意义是由过程中感情产生时所带给你的各种经验而来, 情感是慢慢建立的, 对这个世界的经历越多, 字汇所代表的意义就越丰富.比如'妈咪'这个字的意义,一开始是抱抱跟亲亲,然后是定规矩的人,也是陪你玩,带着你变着花样疯的人,妈咪可能有时让你觉得有她是世界上最棒的事,有时让你觉得有了她你真是生气,她有趣又亲密,她会好好保护你...每个孩子对妈妈都有不同的经验,所以每个小孩画的妈妈都不一样;但是以上种种,只有在真正原创的使用字汇时,才会发生.

所 以关键是, 不要, 绝 对 不 要 ,试图得到特定的反应.不要这样测试,也不要这样教导或评断你的孩子,你要教孩子的,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你在教他把他的念头(idea)跟情绪(emotion)连接起来,所以他的想法是有意义的,你不是在教他苹果或梨子这个东西,你在教的是一个更宽阔的课题,也就是字汇跟观念是如何开始有意义的,这有点像教一个人学会钓鱼所以他一辈子都有鱼吃.如果你教孩子的是:每个字汇都有其意义,那么你就是在教他怎样靠自己的经验在这个世界上学到新的事物,你并不只是在教他某些特定的技艺.

容我再提醒各位一次:你应该一直觉得有些新鲜,而不要试图从孩子身上得到固定的反应或字汇.

拿 着两样东西, 小孩会选哪一样, 你不应该事先就可以确定, 当然, 你可能会猜到,但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如果有一个小孩很喜欢你搔他的肚子,于是在玩触觉游戏的时候你问他, "要痒肚肚吗?"他点头说是,这并不是不好,因为你们仍然在互动,问题是,你之前就十分确定他的答案会是什么,而你也在努力的从他身上得到那个答案,也就是说,你在帮助孩子做一个记忆排序的学习,而不是让孩子想想他自己,然后再做决定,在玩搔痒游戏的时候,不管小孩会指他的肚子或脚底要你痒他,你不应该事先知道他的反应.

即 使是简单如看左或看右这个行为, 也要试着让他选择, 如果你之前就放了一个他毫无例外兴趣十足会看的东西在右边, 所以你知道他一定会往右看,这完全跟选择无关,你是在做一个排序的反应,你是在建立常规;对于晚上上床睡觉这种事,常规是好的,对于用餐,个人卫生等等,规律化也是好的,但是,在学习情绪,社会性,智能发展及语言发展的基础时,规律化就不太好了.因此,不论他只是用姿态表示意愿,或是有意义的运用语言来回答,不能够事先确定孩子会给你的反应,非常重要.

现在让我们来看幼儿发展的六个里程碑:调节,参与及互属,有意义及具目地性的一来一往沟通,可以社交性的共同与人解决问题并持续互动,扮演游戏时能够有意义且具创造性的运用想法,而后可以合逻辑的把念头连接起来,检视自己的意愿来回答"为什么"并说明原因.

比如说,把自己的想法跟妈妈的问题连起来.
"你为什么要出去?"
"因为我想出去玩."

这 些过程, 这些从参与一直到合逻辑的把念头连接起来的六个过程, 是我们要挑战孩子, 要从孩子身上扯出来的成果, 某种程度上来说 , 我们的确试着控制孩子的情况, 希望他能在成长阶梯上越爬越高, 所以, 如果用"森林"这个角度来看,是的,我们是在引导孩子,但是如果以一棵棵的"树木"来说,小孩才是领导者.我们不妨用另一种说法来加深印象,那就是,身为一个孩子的照料者或治疗师,在小孩的安全上,你们是老板,在吃东西,什么时候上床睡觉,个人卫生上,你们也有主导权,此外,你们还必须负责为孩子做重要的决定.但是,在树的品种上,也就是长出来的到底是白杨树或樱桃树,这些互动及玩耍的内容上,小孩是永远的赢家,而你,你是一个一直要在成长阶梯上,确定孩子越来越往上的那个人.

因此,当你跟着小孩的脚步,比如说放一个红球在头上,手上再拿个蓝球,看孩子会去拿哪一个,试着介绍左右给他,试着让他更亲近你,当你做这些努力,引诱小孩过来跟你玩的时候,你期待的是他在成长阶梯上可以爬得更高一点,你在试着得到更多沟通循环,更复杂的共同社交性解决问题,或是,你在试着帮助孩子开始玩扮演游戏,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对一个开始运用自己的想法,并且"几乎能够"或"已经能够"来回跟你互动的孩子而言,跟着他的脚步,不用带领他也能让玩耍开始闪闪发光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想象扮演游戏.

我认为许多专业同侪及小孩的照料者都不够重视扮演游戏这一部分,因为毕竟,一旦孩子开始说话了,他可以告诉你他要果汁而不要花椰菜,对你来说这的确是全然的狂喜,于是你便不太能清楚看到下面这件事:
扮 演游戏, 才是让孩子能够更深更广运用想法及语言的引擎.由小孩主动,有意义,具情感,生动的与你互动的扮演游戏,才是让一切起飞的引擎,不论他是一头凶猛的狮子,你是母狮或是一只吓坏了拼命逃跑的小兔,你都要想办法延长对话及增加戏剧性,扮演游戏很不容易,但显而易见的,玩扮演游戏的方法,就是成为小孩脚本里的一个角色,然后不断的试着加深加广这个脚本.

当某个照料者或治疗师告诉我, "你知道吗,他真的没办法玩什么复杂的扮演游戏",我给他的建议都是,好好观察孩子,他真正的兴趣在哪里?他在试着做什么?观察他并挑战他,让你的角色更有趣,所以这个角色并非一直重复着搬演千篇一律的脚本.

比 如说, 你们开始玩上课的游戏, 孩子是老师你是学生, 假设他一直翻来覆去的说, "坐好把铅笔拿出来", 因为他在学校听到老师这样说所以他也照样说, 那么, 你必须挑战孩子往前一步, 你也许可以当个调皮的学生, 然后跟老师说, "我的铅笔不见了, 不见了不见了, 帮我帮我", 这个老师拿了一枝铅笔给你, "铅笔在这, 给你, 不要讲话", 然后你可以再进一步的玩, "啊!我的铅笔又丢了,又丢了又丢了",或者, "我要蜡笔,不要铅笔,蜡笔蜡笔",不管怎样,不论你是装傻或混淆情况,试着对话,试着得到更复杂的对话,你还可以说, "我要用铅笔画什么?我要用铅笔干麻?我有铅笔啦!那现在要干麻?",不论你用小小的混乱来制造问题让孩子解决,或是你用"我要画什么"来延长对话,你 必 须 增加扮演游戏的深度及广度, 所以, 挑战孩子并不表示你没有跟着小孩的脚步,有些人认为跟着小孩的脚步就是做小孩想做的事而不能放太多自己的意见在玩耍中,但请再想想,扮演游戏,特别是充满想象力的角色扮演,甚至仅仅是姿态的互动,都是要两个人合作才玩的起来的游戏.

跟着孩子的脚步,在小孩感兴趣的事情中寻找你的线索,他在看什么?他在玩什么?他在做什么动作?即使他只是漫无目标的在房间里晃荡,这些都是你打开宝盒的钥匙.从孩子身上找线索,然后,请注意,然后你要试着扩展它,试着把这些行为推前一步,你 一 定 要挑战孩子多向前一步, 所以你总是在那里把情况弄混乱一点, 放多些调味料,丢曲球,帮助孩子扩展他的视线,帮助孩子成长,你 绝 对 不要只放着小孩在某处一遍又一遍重复做着一样的行为, 不是因为你告诉他, "别再做了 !", 而是你的角色让"重复"变成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或是你用你的姿态挑战他停止他的重复.

假如孩子拉你陪他玩同样的玩法,比如说,拉你去帮他拿架子上一个他已经第四次放在那儿的球,那么,你走过去的时候脚突然卡住了, "啊!我不能动了,我的脚卡住了,我很想帮你拿球可是我的脚卡住了,卡脚卡脚!",这个勇敢的孩子现在得帮你把脚给拔出来,然后,然后你再度开始走的时候又绊到东西跌倒了, "啊!我摔倒了!",现在这个孩子得费尽八力的把你给拉起来,最后你终于走到架子前面帮小孩把球拿下来,不过在这之中你已经加了五个多出来的步骤.假如孩子拉着你要你把门打开,那么,突然间门卡住了,于是你们得去叫妈妈来帮忙,然后叫奶奶来帮忙,叫狗狗来帮忙,最后你们必须说一个神秘的咒语, "打开打开,打开门"等等,你持续一直想办法在起点跟终站之间加入步骤,于是,在跟着孩子的脚步时,你也得到了更多的沟通循环.

记得总是给孩子挑战,有时你可以拿自己当个有趣的障碍物,假如小孩只是漫无目标的在房间里晃来晃去,你可以跟他玩"移动栅栏"的游戏,用手臂环着他(但是不要碰到他),所以他可以把你的手臂移上移下.你也可以爬进一个帐篷,孩子要爬进来才能抓到你,或者可以布置一个障碍物游戏场,你们可以跳进球池里,荡秋千,做一些孩子喜爱也具备感觉刺激的活动,于此同时你可以创造出许多,许多步骤.在这里我必须再说一次,你并不能确定他会先做哪一个后做哪一个,你能做的是不断加入一些新鲜感,总是给小孩选择,因此孩子一直做出属于他自己的反应,你并没有在带领活动,如果你十分满意于孩子一直响应出"你要的"反应,那么,现在就把脸上得意的笑容拿掉,因为你在为小孩做主,而这绝对是不可以的,假如一个孩子让你觉得有些无计可施,有些费力,换个角度来看也许是件好事,因为,这表示孩子是他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另一个跟着小孩脚步的关键是:当个非常好的观察者,不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

比 如说, 有个孩子一直反复来回说, "奶奶, 来.奶奶,来.奶奶,来",因为他想确定奶奶会来参加某个家族聚会,妈妈开始对这个行为不耐烦,但是因为不确定奶奶会不会来,她并不想去处理,妈妈觉得最后要是奶奶没办法来的话,小孩会很沮丧,而对于这个只有一点点语言的孩子,她认为只要不理他,小孩就会忘了这回事;不过,这个孩子并没有停,于是妈妈不耐烦的大声吼孩子, "别叫了,停下来",妈妈也开始沮丧.

面对一个初具口语的孩子,觉察到他真正想表达的讯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他知道你了解他,也是一个把重复的语词导向比较具创意对话的好方法, "奶奶来?你要奶奶来?还是奶奶在她家?", "要奶奶来,要奶奶来", "奶奶来做什么?",也许你因为怕奶奶没办法来,小孩会更失望而不想开始这个话题,不要考虑这个,让孩子想象. "奶奶来做什么?", 如果孩子不知道, 问他, "奶奶来抱抱你?还是奶奶来睡午觉?", "抱抱",这时你可以拿些娃娃出来,让孩子挑哪个当奶奶,哪个当小宁或莎莎,哪个是妈妈,看孩子能不能开始玩一些扮演游戏,如果他不能,只是反复的喃喃自语同一句话,那么你不妨问他要不要打电话给奶奶, "要,要",如果这时候奶奶告诉小宁或莎莎她不能来,那么,我们再开始处理现实,我们可能必须面对一个哭闹的孩子,但是,他并不是重复在念同一句话了.

也许孩子会很失望,人类健康情绪的一种,可能他会闹一阵子,五分钟半小时甚至一天,但这是早晚(当他知道奶奶不能来时)都要处理的情绪,重要的是,你了解小孩要告诉你什么,而几乎大多时候这都是面对重复性口语最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找到重复语言背后的意图,了解孩子想要告诉你什么,当孩子重复叨念时,也许他没办法说出什么合语法的话,但是,在他不能解释给你听他真正要什么的时候,他能做的也只有口语的重复,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会有的行为,我们在失去一些语言,或老是担心记不住事的老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同样的行为.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态度来处理肢体的重复行为,问自己, "孩子想要告诉我什么?", 在这里的通则是:试着附予意义,试着在看起来没有头绪的行为背后找寻意义.

假 如他在晃或跳, 也许他喜欢这样动身体, 假如他摇晃他的手, 也许摇晃手让他开心, 也许在做这些事的时候, 孩子的身体里有兴奋的感觉, 也许他脑海里有音乐所以摇晃双手, 因此, 加入孩子, 试着对话, "好玩不好玩?" "好玩, 好玩," 一旦你加入他, 一起跳, 一起摇晃双手,一起指挥乐团,一起弹奏音乐,于是你们在做韵律性的活动,这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有趣的障碍物,看看孩子能不能够因为你的介入做出一些改变,比如说,由此变化出游戏,把你的手放在他的双手里面,所以在拍手时,他会拍到你的手,或者把你的手放在他的手外面,所以他拍手时会碰到你,问孩子, "妈妈的手这里,还是那里?".

当你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多让孩子快乐的事,更多孩子的兴趣所在,总是假设孩子在做的事能带给他某种程度的满足,而我们可以借着互动让孩子更接近他的目的,有些孩子需要很多感觉刺激,所以我们要带他去荡秋千跳球池溜滑梯,让他做些满足前庭刺激的活动,同时,我们也跟着一起玩,包括韵律活动,音乐,游戏,等等.

让我做个总结,我们今天谈的是跟随小孩的脚步,仔细的观察,试着看到或试着附予你觉得没有意义的行为某些意图,也许孩子做的事并不总是有意义,但是,相信我,大多时候你都可以找到原因.

创 造互动, 在互动的时候, 不要尝试得到固定的反应, 总是试着给他选择, 总是努力得到新鲜感, 或是起码不要事先知道孩子的答案, 假如你之前就知道孩子会给你某个字或某个动作, 那么, 你就是在带领孩子,你在写他的台词,你在控制孩子,假如你事先不确定孩子会给你的答案,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在跟随小孩脚步的地板时间人(floortimer),你必须一直挑战孩子往前一步,在成长阶梯上爬高一层,更深的互属,更多沟通循环,更频繁的共同解决问题,更专注的想象游戏,然后最后,自发性的,可以把意念连系起来合逻辑的跟你聊天.

于此种种发生的同时,蛋糕上加分的鲜奶油是:当你这样跟小孩玩的时候,你们会得到更多乐趣,更多,更多快乐.是的,你在教,你一直在教导孩子,但是你是在教他整片森林,而不是一棵一棵的树木,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0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B][玩具火車的二十種玩法][/B]1...

[玩具火車的二十種玩法]1. 火車躲貓貓, 找小火車, 火車哪裡去了?
2. 數一數, 火車有幾輛?
3. 在開始玩時拉長準備時間, 並增加互動質量, 花較長的時間把火車拿出來, 把火車排好, 軌道架起來, 不要馬上給孩子他要的火車, 讓他花點力氣拿到.
4. 把火車放在頭上玩.
5. 假裝把火車吃掉.
6. 將火車排成長長一列.
7. 用火車玩"你抓不到我"這個遊戲.
8. 假裝自己是一輛火車, 當成火車頭跑來跑去, 並發出咻咻的火車行進聲.
9. 幫火車配音, 假裝火車說話.
10. 玩"火車撞壞了"的遊戲.
11. 以玩耍方式把火車從鐵軌上推下去.
12. "玩耍式障礙物"玩法, 擋住火車的路.
13. 在火車行進時唱歌, 以不同的音調及字詞唱出火車的路徑.
14. 假裝在鐵軌上行走, 做工, 假裝是鐵路工人, 火車查票員.
15. 將火車分類.
16. 改變火車排列順序.
17. 用火車載貨物, 或帶某人去哪裡.
18. 把火車跟鐵軌排好後, 在上面玩跳遠比賽.
19. 把火車疊高, 唉呀! 不小心把火車碰倒了; 或玩"把疊高火車打倒"的遊戲.
20. 一人拿一輛火車比賽誰跑的快.

請記住, 慢慢開始, 並把互動拉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3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