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女儿是天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0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em05][em05][em05] 跟...

[em05][em05][em05] 跟rayliliy握个手!
我还有另一面呢,迟钝、粗心、无动于衷...从前我把这些归结于我矛盾的双子星座,现在相信这便是我携带的特色基因,呵呵。
谢谢你的提醒,也祝你和你的家人都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2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如今MM的嘴真是太甜了,我恨不得钻进地缝...

如今MM的嘴真是太甜了,我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当初为了可以看到家庭版和好文版,随便敲了个ID进去,没想到后来帖子越发越多,又不能直接更改用户名,还想留积分呢。现在很后悔用了这么拗口的一个名[em08].

羡慕筱筱妈妈见过了那么多知名人士:-)我买了以琳的光盘,只能通过DVD目睹方老师的风采。一个自闭症也能让方老师讲得那么生动诙谐,听到精彩之处就我一个人在这儿傻乐,无趣至极。要是亲临现场,是什么劲头?是不是用轰轰烈烈来形容?

关于睡眠的时间,我说了,术业有专攻,还是生理医生的建议更合理。让嘟嘟一天睡13个小时,只不过是我们训练师一厢情愿的想法。我宁可相信嘟嘟“康复”了,也不相信她能睡13个小时。每天11个小时,是她现在需要的睡眠时间,这是统计结果:-)

感谢各位在睡眠问题上给我的建议。嘟嘟的情况似乎和小考拉最相似,属个性鲜明型,好象不如文文和筱筱那么温顺和适应力强...取消午睡目前还非常困难...

嘟嘟的睡眠和情绪紧密相关。好几个月差几个月。被我特别怀疑的因素是天气和食物。食物的确很重要,但我感觉不是牛奶或面食惹的祸,而是水果和蔬菜的搭配。前两天她连续吃梨和葡萄,脾气还不错。也许她的身体需要凉性的食物...还有,她的大便是晴雨表。正常应该每天一次,如果她有连续三天没有大便,我们家就进入高度警备状态了。

说实话我很喜欢感统训练,相信它是很有好处的,但我们这里感统很不流行啊,不为主流所推荐。我们的训练师说他们每天带嘟嘟走楼梯、骑三轮车、去游乐场玩秋千、滑梯就是体育锻炼了,不需要额外的感统。但我真觉得她的运动量太少了。以前我见过一个孩子个训没结束就躺在地上累得不行了,当时我还有点羡慕呢,因为嘟嘟那时精力旺盛,每天走来走去不知道累的。现在不知为什么也很容易疲惫了,即使睡够了,也喜欢躺半小时以上才起床。走楼梯也象没骨头一样,但是如果我走在她前头或者她看到楼上的电梯门开了,又健步如飞了。真不明白这是生理的问题还是行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9: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蜜橙...

下面引用由蜜橙妈妈发表的内容:

记得你发过“长相漂亮,惹了谁”的帖子,对于嘟嘟的漂亮,已经“先入为主”了。
但是,看见嘟嘟的照片,还是不禁赞叹:好漂亮的孩子!


让我自己来解释一下当初的疑问吧。自从Leo Kanner提出婴儿自闭症以来,对自闭症认识的研究几十年里有了很大的发展,肯纳在1943年对自闭症的界定在当今有的被延续下来,比如核心的障碍,有的被推翻,比如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有的推翻了又重新研究,比如说自闭症孩子具有良好的认知潜能。
“通常具有显着聪慧的外貌”是肯纳当初对他研究的11名儿童所具有的共同的异常特征的描述之一,尽管当今的自闭症定义里没有这一条。
因此可以理解,把“漂亮”列为症状的第一项绝不是医生心血来潮写着玩的,而是有意义的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1月9日会议 精神状态是基础...

1月9日会议  精神状态是基础


嘟嘟的学习能力和训练项目的进展依旧不是被重点关注的。昨天最大的收获还是围绕强化物和作息时间。

会议传达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笑容”。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强化的得当,嘟嘟对每个项目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哪怕她是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主管训练师汤尼亚白纸黑字再次对小组提出的要求是:要使嘟嘟笑着来到桌边坐下,当她对任务做出正确的反应后,要让她笑着离开座位。什么样的强化物能让嘟嘟笑呢?我知道,肯定不是食品。陪伴她、夸赞她是最能使她高兴的。即便用食品,也一定要伴随着夸奖。

作息时间是一直令我感到头疼的。我们的训练以不影响嘟嘟的作息习惯为前提,小组五个训练老师人人随着嘟嘟的作息更改把训练时间也反复调整。虽然我们基本顺利的把她早上的起床时间提早了一个小时,但仍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嘟嘟早上的训练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进入状态,快则5分钟,慢则半个多小时,从而影响了训练时的情绪和效果。二是她下午的睡觉时间是和正常的训练时间相冲突的。我们希望她能在中午的时候入睡但很难保证,只有把每天两次训练都集中到她下午的休息之前,这样对她的精神状态不利,而且由于午睡晚,又影响到晚上入睡,形成恶性循环。

我曾经试图让汤尼亚先固定训练时间,迫使嘟嘟去适应就行了,汤尼亚没有同意。她不愿意嘟嘟对训练产生负面的印象,坚持先调整嘟嘟的作息而后调整训练时间。

今后怎么办呢?有两种可能,一是我希望她能够不再需要午睡,二是继续提早起床时间和午睡时间,但我也无法预料啊。我想改变她,可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她自己也在改变自己,我也不知未来会怎样。

汤尼亚指出,今后的目标训练时间是达到每天7小时。早8点(或8:30)到11点半(或12点),下午1点(或1:30)到4点半(或5点)是理想的训练时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现在做准备。

针对目前的两个难题,汤尼亚决定在时间上做了两个变动。

早上,训练时间增加到两个半小时,由原来的9:15提早到8:45。但是最初的半小时并不开始真正的关门训练,而是“唤醒”嘟嘟,陪伴她做那些她睡醒后喜欢做的事,让她进入状态。例如允许她再躺一会儿,听歌曲,喝一杯稀释过的可乐(汤尼亚解释成这是嘟嘟的早咖啡),问候她。“早上好,你睡得好吗?你睡了几个小时?8个小时?...”这些问话是嘟嘟特别喜欢听的。半小时以后再开始真正的训练。

下午的训练时间推迟到4点到6点之间进行。就是说4点以前嘟嘟必须完成她的午睡。如果在开始时她的状态还没达到,同样可以再给她半小时清醒。

以上两点若做到,所谓做到的标准就是训练中没有哭闹行为,逐渐把时间再往前移。

对此,我还是有信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Li...

下面引用由LittleKoala发表的内容:

嘟嘟更喜欢社会性的夸奖,这是非常可喜可贺的事!因为社会性的夸奖在层次上高于食物或玩具等初级的强化物,而很多孩子要花很多工夫才能过渡到仅接受前者。

没有接触过别的孩子,但跟嘟嘟的相处,令我很怀疑这样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对孩子的误解(或许他们只是表面上显得无动于衷?),也被操作者拿来当借口。我不否认,在最初的阶段,用食品强化可能更快的使孩子理解我们的意图,但我不认可他们难于接受社会性的夸奖,他们甚至需要更多的夸奖。

圣诞节加上新年再加周末,老师们放了两周的长假,我自己给嘟嘟训练。强烈感受到,用食品或玩具作强化物对我自己来说操作起来容易多了,迅速呀。我忙于做记录,忙于统计数字,忙于完成任务,手拿某样东西让嘟嘟“看”,一旦她表示出兴趣,立刻要求一个项目先。直到发现她有几次为了得到我手上的东西却自己主动先坐到椅子上时,我立即停止了这种其实是偷懒和自私的方法。表面上看回合的次数是增加了,但其实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让孩子确实的快乐和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用象RDI的方法跟她玩儿,鼓励她,夸赞她,她才会笑,才会乐得去完成任务,但毫无疑问,操作的人需要付出身心都大得多的努力。心里要时刻想着怎样调动孩子的情绪,不能总盘算着要做几个回合。同样,孩子回报我们的也大得多。

在还没有懂得自闭这个词以前,我们就发现了嘟嘟是强烈喜欢被夸赞的。只要夸她的话,不论中文英文德文都是听得懂的。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喜欢被夸赞的。而且他们是很机灵的,能够分辨出你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美他。所以,爱他们,接受他们,欣赏他们,真心赞美他们是首要的,语气词汇自然就丰富起来,否则也没有资格要求孩子接受所谓“社会性的夸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0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最近十天已经连续第十天了,嘟...

最近十天


已经连续第十天了,嘟嘟每天都有拉臭臭。这可是我们自从十一月中发现她比较频繁的哭闹以来从没有过的好现象!是我们家可喜可贺的大事。这十天,小姑娘每天都笑容灿烂,温柔可人,精力愈加充沛,无论是平时还是训练中都基本没有哭闹现象。当她脾气好时,即使要求被拒绝也不会发怒,而是狡猾地笑。情绪背后,肠胃的因素真的很关键。

按往年的经验,冬季和夏季是令嘟嘟感到舒适的,春季和秋季比较难过。

情绪究竟受什么支配呢?生理的因素,精神上的因素,(还有家庭的气氛),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作用,我还不能判断究竟哪一个是主导。

十一月份以来气候干燥,容易上火。但如果从训练中找原因,那恐怕是因为十月份嘟嘟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每天的训练不超过2小时,而且跟的是两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训练师。十一月份,5个不同的老师齐上阵,训练时间增加到每天4小时。十二月,放了两周的长假,休息了,同时也适应了,又加上我们的团队密切关注情绪,适当减压,所以状态好转,人也有精神了。

去年春季有三个月,嘟嘟的睡眠和情绪也很差,或许季节的缘故,但也正是那三个月,姥姥姥爷来探亲,家里的环境不一样了。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嘟嘟不能明确的表达愿望,但凭着长时间的相处和了解,我和爸爸能够领悟她想要什么,而同样的一个举动和姿势,姥姥姥爷是无法明白她的意图的。这也加重了她的暴躁。

的确,情绪的调整不仅是训练的前提,也是训练首要的目标。在嘟嘟的个训战略计划里,按照被重视的程度,依次是情绪、社交和认知、语言、生活自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结一下只要情绪好,嘟嘟的训...

小结一下


只要情绪好,嘟嘟的训练效果便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这些天,老师们的评语都极好,反映嘟嘟有很多的笑容,注意力很集中,也很主动。虽然嘟嘟没有语言,但是“主动性”这一条始终是每天训练的评估项目之一,包括眼神交流的主动,肢体交流的主动,和发起游戏的主动性等。

嘟嘟仍在练习“坐下”这个指令,不一样的是,现在她听到指令可以穿过整个训练间约3米的距离把冲着墙放的椅子转过来再坐下。

配对不出意料是强项。在上个月里,我有连续两天没有观看过嘟嘟的训练,第三天她就出色的给我表演了实物配对,让我大吃一惊。惊的当然不是她会配对,而是她听到老师说“一样的”就能执行它。要知道她自己配对玩耍了两年多,但如果我令她配,她是一次也没听过的。我不得不服,还得用ABA啊!但我们的教学仍按照小考拉妈妈提到的(洛老先生传授的)那样,假设孩子的基础为零。哪一样实物,哪天引入,用了多长时间掌握,掌握的程度是一般的好还是特别的好,都有详细的记载,即使她当天就掌握了,也得按部就班的来,已经掌握的还要注意复习。某日爸爸单独给嘟嘟训练,把所有的教具都拿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让嘟嘟配。我说你怎么不按步骤呢,爸爸嬉皮笑脸说:“我是爸爸啊(不是训练师)。”

模仿动作仍是OBJECTS模仿,还没有涉及大动作和精细。

户外活动每天进行。

“TASK”是嘟嘟有兴趣做的。

PECS放慢进度。现仍只强调用图片表达的意识和眼神的交流,对图片的正确与否不刻意要求。

日常生活中有几个小变化是我喜欢看到的:
以前乱扔东西,现在有东西掉下来她会捡起来放回原处。
以前我家的小椅子常被嘟嘟腿朝上倒过来,现在不了,有时不小心碰倒了会再扶好它。
还是会爬桌子,但爬上去之前先把桌上的水杯递到我手里。
以前吃饼干咬一半便把剩下的一半扔在地上,现在还是不愿把剩下的部分拿在手上,但会放回桌上的小盘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食品监督员“这饭还能吃吗?会...

食品监督员


“这饭还能吃吗?会不会坏了?”
“让嘟嘟尝尝,她要是吃了就说明没事。”
家里经常会听到我和爸爸这样的对话。对食物的色和味,嘟嘟很挑剔,我们愿意相信她的感觉。

嘟嘟长这么大仅有的一次腹泻发生在三岁生日之前,持续三天,没有其它症状,没吃药,自己好了。

从小,嘟嘟拒绝吃隔夜的饭,我们不知道她是怎么尝出来的。但偶而,碰到她特别喜欢的食物,也能将就着接受。
掉到地上的东西她不仅不吃,还要飞快踩上一脚。如果她捡起地上的食物吃,那一定是她太喜欢的缘故,比如巧克力和麦当劳的薯条。
即使是喜欢的可乐,如果多放了两天,汽不足了,就不爱喝了。
削一个苹果,发现坏掉一部分,我把好的那半给嘟嘟,她尝过一口后,拒绝再吃。
平日里嘟嘟喜欢吃我切成一片一片的生黄瓜,某次她把黄瓜片逐个拿起来,看看,逐个又放回去,根本不往嘴里搁。我问爸爸:“这黄瓜有什么问题吗?”爸爸说,在冰箱里放了一星期了。原来如此。我们自己却觉察不出有什么不妥。
我们相信,她的视觉和味觉比我们的更敏感,不去强求她什么。

大概两岁半以后,嘟嘟不再接受她不认识的食物。幸运的是在此以前她已经熟悉了不少食物的味道和样子。米饭面包和所有意大利的面食嘟嘟都是喜欢的。除了肉蛋奶鱼虾,她常吃的蔬菜有:土豆、番茄、西葫芦、茄子、洋葱、黄瓜、菠菜、西兰花、南瓜、柿子椒、扁豆。。。熟悉的水果:香蕉、苹果、梨、葡萄、桔子、西瓜、草莓、芒果。。。

有几个月,嘟嘟对任何水果都不感兴趣了,幸运的是现在又开始吃了。也偶尔尝试一下不熟悉的食物,但前提是样子得漂亮。奇怪的是,糖果和冰激淋样子再好看也是无论如何不碰的。有一次在餐厅一个小男孩开开心心的吃冰激淋,嘟嘟见了做呕吐状还带声音伴奏,令我们好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1月22日 MEETING在机构...

1月22日 MEETING

在机构的训练间,把椅子放在离嘟嘟任意远的距离,下指令“坐下”,去坐了。把椅子故意撂倒在地,同样任意远,下指令“坐下”,嘟嘟走过去,先试图把椅子扶起来,这把木头椅子对她来说显然有一点沉,她干脆放弃了努力,径直走向距离更远的一把摆放好的椅子,坐下了。至此,“坐下”这个指令算是掌握了。

接下来要训练的指令是“过来”。我对此比较乐观。但仍然由零开始,以一米距离为起点。这样做可以从最初就杜绝给她犯错误的机会,例如跑到了其它的方向去。指令仍然只发一次。

配对这样的强项,如果一次训练中连续三个回合都作出了正确的反应,就不必再重复了,除非是长时间的休息之后可以再来。要让孩子体验到,出色的完成任务的结果是得到更多的奖励和自由的时间,而不是越来越多的任务。

已经掌握的技能,保证每隔三次训练至少复习一次。

正式进入PECS第三阶段的训练,严格要求区分图片。

眼神交流泛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比如当嘟嘟要拉着我们的手一起走,不走,等她看着我们,才走。

睡眠时间调整得顺利。早上的训练由8:45过渡到8:15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9: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LittleKoala:应该是的,我手上...

LittleKoala:应该是的,我手上的讲义下面的注解有2001的字样。其中弱化问题行为在21页,我提到的“BASELINE, PROBE AND INTRODUCE NEW ITEMS”在第10页。但我不清楚这页数是指原书的页数,还是我们讲义的页数。。。
BL和PB这部分应该解答了你在121楼所讲。在引进新项目的开始,一方面假设孩子的基础是零,另一方面又要考虑BASELINE,用三次回合摸底。如果孩子作出了正确的反应,强化,如果孩子作出了错误的反应,不要说“NO”,而是要说“OK”。正确的反应记录成+,错误的反应记录成-。那么两三个回合之后会有++,++-,--,+--,-++,-+-这些不同的可能性。这些不同决定了下一步该如何做,做多少。因此不会“这边他早已掌握了,那边还按部就班一遍又一遍要他重复劳动”。我还得继续琢磨。
已经看到了你挪回自留地的帖子,GREAT!

也谢谢蜜橙妈妈的鼓励和鞭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22: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LittleKoala:关于睡眠的调整,...

LittleKoala:关于睡眠的调整,除了大家的经验之谈,针对嘟嘟,我能想到的补充是:

记录睡眠时间。我不是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是用表格的方式。每天24小时列一横行,每15分钟一个小格子,24小时就是24x4个小格子。睡眠的时间在格子里划线。一页纸上可以连续记录两周。有了这样的图表,总结规律的时候一目了然。如果孩子的睡眠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规律,这样的图表方便我们根据她大多数时候的表现帮助她形成一个规律。

不知你们那里是否和这边一样,人们很少用窗帘,因为每扇窗户外面都有百叶窗。我又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嘟嘟睡觉的房间换上布窗帘,不用百叶窗,让自然的光线射进屋子,每天让她有“天亮”的感觉。

如果既关注晚上入睡时间,又关注早上起床时间,既关注下午入睡时间,又关注下午起床时间,估计难上加难,也比较容易有挫败感。不如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起床的时间,忽略入睡时间。起床时间又以下午起床时间更重要。例如,不管睡了一个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立下4点一定起床的规矩。先控制好一个时间,其它的往往迎刃而解。

如果暂时不能成功的以新的规律代替旧的规律,先把旧的规律打破了再说。嘟嘟现在也还有待于形成新的良好的睡眠规律。晚上有时10点11点睡,有时7点8点睡,早上有时8点起,有时5点就起了。即便这样,对我仍然是可喜的。因为以前她必须要在12点才能入睡。只要能改变,就是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图像的意义著名的天宝说过很多...

图像的意义


著名的天宝说过很多话,我都不记得了,唯有一句印象极深,过目不忘。大意是对她来讲,图像好象是母语,语言好象是第二语言。这让我深受启发。

记得去年观摩一个四岁男孩的ABA,他在小路上驾驶着一辆儿童汽车。正在给他培训的老师告诉我,开始的时候,男孩不会驾驶,他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后来教给他看说明书,于是他懂得了怎样玩。当时我听着觉得挺有趣。

到有一天看见嘟嘟一手拿着无绳电话的说明书,一手照图把电话插在电话座上,我确定了图像对她来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尽管平时她也知道电话和插座的关系,我依然相信图像对她的重要,或许给她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吧。就象我如果得到一款新的手机,不喜欢随意摆弄,却喜欢对照说明书把所有的程序搞懂,我喜欢这样的次序感。

后来我成功的把这个经验运用到训练她坐马桶上。在那之前,我们家各式各样的便盆和马桶圈好几个,嘟嘟无论如何不肯坐在上面。我认为她完全懂得“坐”的意思,但不知为什么她就是不坐。后来我买了个更舒适的象座椅一样的儿童马桶圈,当天就把包装盒上小朋友坐在上面的图画剪下贴在厕所门后。嘟嘟走来走去好象不曾扫过一眼。但我确信她一定会看到的。只要什么东西出现在她视线之内,尽管她不必注视,却不用担心她看不到。过了一周之后,我第一次要求她坐在上面,她没有拒绝,我一点也不奇怪。

当训练师说要对她启用图片交流系统时,我有正中下怀的感觉。

嘟嘟对图片认得很好,即使在最初的阶段,没人教她,如果碰巧她要的东西没有制成图片,她会拿那张替代用的空白图片,而不会去拿错误的,这让训练师大喜。很快她就进入了PECS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后来我们把进度放慢,决定拉长第二阶段,最初的考虑是汤尼亚担心我和爸爸对第三阶段的操作不够专业,如果嘟嘟指认图片出现错误,我们“更正”的方法不得当,再后来又在第二阶段加进了眼神对视,把重点先放在培养嘟嘟用给出图片发起主动交流的意识,不必在意图片的准确性。

对此我有过怀疑。因为嘟嘟在最初的时候都知道有意识的去寻找正确的图片,我们特意不要求她区分图片的结果是她自己也不是很在意了。

但好处也是慢慢体会到了。她用图片“表达”的意识越来越强。常常听到她次啦次啦撕图片的声音。“她手里又有一个愿望了”,爸爸常这样说。有时让嘟嘟吃东西,她一边推我手中的盘子,一边塞给我一张图片表示拒绝。嘟嘟有时想单独跟妈妈呆在一个房间,不带爸爸。那次我们三人一起,她把爸爸领出房间,爸爸不妥协,走回来学着嘟嘟的样子把嘟嘟领出房间。我们想着嘟嘟接下来会不会闹呢。一会儿只见她笑眯眯又过来递给爸爸一张图片,拉起爸爸的手,爸爸乖乖离开了。前天夜里,嘟嘟醒来哭,不知为何,黑乎乎的屋里她也去摸了张图片交给我。我不知她想表达什么感受,但知道她是想表达的,好言相劝15分钟,平静下来。看来,她不仅用图片交换某件物品,也在表达内心所想。我开始相信,或许这个时候再要求准确区分图片,才是成熟的时机吧。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过于关注正确还是错误,或许会使她表达的积极性受挫吧。盼望有一天,她懂得用语言替代图片表达她的感受。

嘟嘟三岁生日,我们从TOYSRUS买回一个和她一般高的娃娃,就因为嘟嘟对这个装在盒子里的美人鱼娃娃多看了几眼,她几乎是第一次对娃娃多看了那么几眼。回到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同样装在盒子里的“简”把她们配成一对。“简”也是迪斯尼系列的,型号要小很多,还是嘟嘟妈妈以前买给自己的。嘟嘟一手抱美人鱼,一手抱着简,把简带上了床,还学妈妈拍拍简睡觉,真是破天荒的事!家里其她的娃娃们都还没享受过如此待遇。后来我“悟”了,其她的娃娃是真实可触摸的,美人鱼和简是待在盒子里的。这个猜测被我自己证实了,因为发现嘟嘟对美人鱼包装盒子上印着的图画娃娃产生了更大的兴趣,那是做广告用的。盒子里的---平面的----图像,对嘟嘟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8: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LittleKoala:SORRY,我们...

LittleKoala:SORRY,我们说拧了。你128楼的理解是对的,项目组的猜测是错的。这是引进新项目时的方法,不是强化物筛选。因为强化物筛选也是用+-做记录,他们可能误会了。
我问过我们的训练师有无英文版,可惜她手上没有,但我们下次见面时可以再探讨。谢谢你发来的目录,我会核实一下。我和嘟嘟爸爸也亲自给嘟嘟训练,但N多个表格和记录的方法真让人头大。以前我们自己做时搞不懂的就没记录,现在训练师逼我们象她们一样精确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8: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们现在用上这个最直接针对的是配对。在引...

我们现在用上这个最直接针对的是配对。在引进这个项目时我们假设嘟嘟是什么都不会的,要教会她“一样的”这个概念,事实证明也是需要的,正是这样,嘟嘟才做到了听指令配对。但配对正是她的刻板行为,她显然早已明白什么是一样的。这时如果按照一般的程序,每个物件都大量重复练习显然是不适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3: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PECS?手语?顺着图像的意...

PECS?手语?


顺着图像的意义继续联想,对于无语言的孩子究竟是PECS更好还是手语更好似乎一直争论不休。我们在做决定之前需要搞清楚的是PECS最初是针对自闭症、发展迟缓或其它具有社会沟通障碍的学龄前儿童所设计的。PECS 的特色1.儿童不需要具备社交技巧如目光接触,也不需要有口语或模仿动作的能力;2.最基本的目标是达到由儿童能自发地提出要求;3.训练步骤十分着重诱发沟通动机,提高沟通的主动性。Bondy和Frost(1994)年报道了在85个没有语言的自闭儿使用PECS的情况,经过6个月的训练,有95%的孩子学会了用PECS来交流,76%的孩子能够结合语言和图片来表达要求和命名物品。所以,对大多数被研究的孩子来说,PECS可以作为一种教会孩子交流过程、帮助他们发展出语言的实用、有意义的沟通系统。美国手语体系(ASL)是聋哑人的主要语言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对没有语言的自闭儿进行手语教学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表明有的孩子能够掌握教给他们的手语。后续也有研究说,尽管给他们进行强化教学,孩子也只能掌握一小部分手语。

选用哪种方式训练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是我们主观的喜好。我坚定的相信对于嘟嘟来说,PECS能够帮助她和周围的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我也坚定的相信对于另外的一些孩子,特别是社会注意力和肢体模仿能力都比较强的孩子,他们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手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2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肚子疼前天晚饭后,嘟嘟哭闹,...

肚子疼


前天晚饭后,嘟嘟哭闹,躺在床上双脚乱蹬,我若靠近她还试图抓我,一次次让我开CD放音乐,换了几张盘又不满意,眼中带泪。以前我遇到这情形总是很惊慌,搞不清楚原因,往往折腾很久。现在知道了,这是肚子痛的表现。如果哭的有眼泪,怎么哄都不灵,超过15分钟,有攻击倾向,就是肚子疼了。塞上一肛栓,90%甘油成份,帮助肠蠕动的,两三分钟后,嘟嘟领着我冲向厕所。问题解决了,笑逐颜开。

即使保证每天排便,也还是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普通的孩子也常有肠胃问题的,不是吗?我按当地对付小孩肠胃不舒服的办法,给嘟嘟冲一杯茴香茶。喝进去了,谢天谢地。昨天听训练师的建议,买来红葡萄和李子汁,通便的,富含VB6和VB12,也喝了。嘟嘟可以接受的食物不能算少,但DEPENDS ON她的心情和时间,主意大着呢。这几天她又不肯吃梨了,虽然注意用黄瓜和菠菜代替,但似乎没有梨的效果好。趁她能喝茴香茶和李子汁,就多喝一点吧。

除此之外,这周情绪和睡眠继续稳定中。

开始卡片配对,跟PECS区分图片同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kwenma2:我们没有去看过肠胃医生。...

kwenma2:我们没有去看过肠胃医生。有何经验和指教吗?以前嘟嘟的医生问过大便的情况,还问嘟嘟的肚子是不是鼓的。嘟嘟的大便实在算不上不正常啊。我们尽量保证她每天排便,但有时隔一两天一次。大便有时干。从不拉稀。肚子也不鼓啊。但我们确实很早就发现她的情绪和大便密切相关,如果每天排便,且品质优良,她的情绪就好。我也正犹豫着有没有必要检查一下呢。不知该查什么呢?以前不知道她发脾气是因为肚子疼,看到她那样子总是很难过,觉得那是行为上的问题,伤心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对我。现在知道了就不乱想了,可以耐心的帮助她和安抚她。

小王子妈妈:多谢啊,我记住了。嘟嘟真正肚子疼时是不让人碰的。以后我尽量每晚入睡前帮她揉一揉。其实中国还有老公的国家有很多传统的好方法,可惜我们身边也没老人,什么经验都没有。
你在考拉妈那边谈到的“比如星星雨的老师就说,家长说的会不是老师说的会,如果孩子会配对,但老师让配对的时候不配,就算不会”是完全正确的,不是不人性。这正是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的。配对几乎是嘟嘟唯一的游戏方式,她按各种各样的思路配对,但从来没有在我要求时照做,是ABA改变了她,让她第一次听到“一样的”指令时去配对。我们的训练还尤其强调孩子的任何一个项目的过关要在不同的老师那里都过关。如果孩子只听一个人的,是不够的。
我的表格发给你没问题,但是德文的,咋办?等我周一利用上班时间想一想。

wenwenma讲的“拿一样的”,“放一样的”我听着有点糊涂。谁能说一下是什么步骤啊?等我有空时讲一下嘟嘟现在是怎么训练的。

希望老枪能尽快开个贴,把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20: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样的[QUOTE][b]下...

一样的


下面引用由thankstoyilin发表的内容:

说说“拿一样的”。

“拿一样的”的练习,都要确定针对的物体属性,比如形状、大小、颜色。“一样”的系列练习,就是培养和巩固孩子对属性这个抽象概念的认识。


如此听来,嘟嘟现在做的是“放一样的”。把老师交到她手里的东西“放”到桌上相同的那里去。但我们的指令就是简单的“一样的”。

不论是“拿”一样的还是“放”一样的,先要帮助孩子理解什么叫“一样的”----怎么听上去跟绕口令似的?

我们最开始做的是桌上只放两个形状、颜色、大小完全一模一样的物体,找能够重叠相摞的盘子、碗之类的,不要铅笔那种不能重叠放的。当说“一样的”,就把这两件物体重叠在一起,使它们合二为一。据说,光是这一步,有的孩子就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个人认为,这一步是基础是关键。

接下来就是在桌上放(通常是6件)不同的物体,开始时最好也找能两两重叠的,而且照顾孩子的视线,把六件物体横排成一列,方便观察和操作。老师交给孩子一件东西,例如一个塑料小盘,说“一样的”,孩子把手中的小盘落在桌上相同的那个小盘上。

等以上操作熟练了,很快的,桌上的物体不必能够两两重叠,象鞋、袜子、玩具都可以了,物体也不要排成一排,而是远近都有。

当然,每次一定记得把物体的位置更换。

再然后,物体不必完全一样,可以是同种不同色,例如一串绿色葡萄和一串紫色葡萄配成一对。

晚于实物配对,引入卡片配对。

以上是嘟嘟目前为止所做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2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月4日 meeting 加时了...

2月4日 meeting  加时了


嘟嘟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得更加高兴和积极了,她的ABA加时了,上午8:15至11:15,下午15:00至17:30。我们将继续调整她的睡眠时间,把午睡提前。

户外运动的时间更充裕了。

PECS在前一段几乎顾不上,现在开始又将成为训练的重点项目,和桌面练习占用一样的时间。在第三阶段,区分图片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孩子“做选择”,孩子要在两个都喜欢的图片(物体)中选择一个更喜欢的。距离上一次的workshop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昨天会上我们又把程序复习了一遍,我充当训练师,汤尼亚充当嘟嘟。我把图片交流本摆在汤尼亚面前,不自觉的脱口而出,“拿吧”。又犯错了。图片交流的整个系统都重在诱发沟通动机,增加沟通的主动意识,语言提示万万要不得。否则训练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截至到目前,用正确的方式玩玩具在训练中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的。在今后的强化物筛选中,我们也会试着引入新的玩具。随着时间,嘟嘟或许有可能产生兴趣,这是我们期待的。

汤尼亚说,她不希望训练记录中出现过多的“辅助”和“错误”,她要嘟嘟有成就感。这是对训练者的要求。有一个小例子,嘟嘟自上次开会后开始模仿摇摇鼓的练习,但没有进展,她模仿老师把摇鼓高高举起但不会正确的摇,要么索性把摇鼓递给老师。为了让嘟嘟有成就感,训练组改变了评判反应的标准。只要学老师抓起摇鼓高高举起就够了,就可以得到表扬,不必强求正确的摇。

嘟嘟的配对没有问题,如果在训练中出现错误,可以肯定,责任在训练者。

有很好的眼神交流和笑容,喜欢肢体接触形式的强化。一个回合做好了,常主动投怀送抱。

大多数时候注意力集中,训练的开始和结束有时疲惫。


回考拉妈妈:非常抱歉,难怪你找不到BASELINE和PROBE那部分,汤尼亚证实,那部分内容是LOVAAS书里缺少的,但她们又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额外加进的。她忘记了确切引自哪本书,所以暂时找不到英文原版。虽然LOVAAS的书也是汤尼亚的手边书,但她大力推荐我使用"A Work in Progress"和"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尤其前者更实用。

回筱王子妈妈:用表格记录回合次数和正确率是一方面。当所有的表格一起工作时,好处就大大显示出来了。比如说,我看到某天记录嘟嘟的模仿训练进行得不好,几乎每个回合都要辅助完成,很吃惊,立刻翻一下训练老师的当日“总结”,写到嘟嘟今天很疲惫,再查一下睡眠记录,哦,只睡了七个小时。。。再比如,某天问题行为表格上记录嘟嘟抓了老师一
下,查一下大便记录,原来三天没排便了,情绪急躁。。。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在尽可能最短的时间内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调整步伐和更改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8-2-6 2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某些肠胃问题,确实能造成类似的行为问题,但是问题是在你有多大的把握去知道这是因为他自闭带来的行为问题,还是因为身体不适而带来的行为问题?


这话问到我心坎上了,我也想知道啊!前天开会还在讨论这个问题。那天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现在训练在家里,但如果有meeting就带嘟嘟去centre。以前嘟嘟挺喜欢去的,这两次刚进去时还好,等关上门嘟嘟先闹上半个小时45分钟,要开门出去,用上她能想到的各种办法,递图片、拉手、递大衣、躺地、蹬脚。。。一般的经验是,如果她光打雷不下雨就是行为问题,如果哭的有眼泪就是肠胃不舒服。就在前一回她刚进centre也是这样哭,我们忽视不去管她,后来她排便了,再后没事了,我就很内疚为什么没允许她开门出去呢,也许她是想去洗手间。所以这次同样的情形发生了,也是哭的眼睛红,我就做不到心安理得的忽视。汤尼亚趁机讲起了弱化问题行为,令我们要表现得无动于衷。我说我不能够判断这是问题行为还是她身体不舒服。汤尼亚坚持说,她注意到嘟嘟进屋时是微笑的,这证明她的状态是好的,现在她只是想要打开门出去逃开这里。她说或许平日里嘟嘟会因为不舒服有相同的表现,但她请我相信她,这一次绝对是问题行为,其他的自闭儿童也会这样,正常的儿童也会这样,让我完全不必担心。最终的结果是,45分钟后嘟嘟破涕为笑配合训练。

这样的忽视法会不会只是当天见效了,但给今后来centre带来更大的困难呢?象嘟嘟记忆力这么好的孩子一定会记得这天发生过什么,下一次会不会更加不愿来了?几个人坐在那里谈话不理睬她,她一定觉得这个地方非常无聊。为什么不能从最开始就跟嘟嘟做programme,或是找一些新鲜的东西让她玩,让她感觉有趣一点呢?

把这些想法跟汤尼亚说了,她说,这正是嘟嘟需要学会的事,是我们要教会她的事。这间屋子里有什么危险的人或物吗?没有。她不会受到伤害。她要学会适应呆在这里。哭闹是她想逃离这间屋子的武器,如果行为达不到目的,这种行为就会减少。

心理学家,co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9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