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孤独症丨对于孩子居家干预的思考,减少干预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杨大月亮
时间:
2022-7-26 10:39
标题:
孤独症丨对于孩子居家干预的思考,减少干预误区
在孤独症孩子的整体康复干预中,除了在专业康复中心接受训练外,家庭的干预也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次,我们将与家长们分享一些关于在家对孩子进行干预时的思考,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避免在居家干预时陷入误区。
首先,对于居家干预的目标,我们要清楚为孩子设立的目标是否有实际的意义,也就是是否会对孩子的实际生活有所帮助。以孩子的认知训练为例,当孩子能够认识100张生词卡了,那么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下一阶段的干预目标就是让孩子再认识100张生词卡。
对此,如果孩子可以很好地将自己所认识的生词卡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家长们把“再认识100张生词卡”作为孩子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有实际意义的。但如果情况相反,家长们把“再认识100张生词卡”作为孩子下一阶段的目标也就成为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目标。
其中的重点是,对于所学内容孩子是否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当我们通过干预、教导,使孩子学会、掌握一些知识或技能后,要优先教导孩子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导。
其次,是关于居家干预目标的“必要性”。在我们为孩子设定干预目标时,一定要思考这个干预目标有无必要性。例如,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孩子总会动手、胳膊或腿,所以家长想把“孩子不乱动”作为干预目标。
对此,如果孩子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到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还是可以和家长好好玩,那么就没必要将“孩子不乱动”作为干预目标。但如果情况相反,在互动时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到与家长的互动,又或是孩子出现了自伤行为,那么家长就要将孩子的这些行为作为干预目标。
最后,则是关于居家干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思考。这其中包含为孩子所设立目标的难度与周期。一般情况下,我们为孩子定的目标,都是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完成的。
例如,家长们想改变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如果家长想要一蹴而就改变孩子的这一行为。其实并不是很现实,即便是改变正常孩子的某个行为,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管教。所以对于孩子干预目标的设立家长们要循序渐进,可以以降低孩子这一行为的出现频次为目标。
如孩子每天会出现30次的行为,家长们可以将干预目标设定为,通过一个月的干预,让孩子每天出现这一行为的频次降低到15次。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改变孩子的这一行为。
在对孩子进行干预时,关于干预方式与方法,家长们同样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喜好等信息去考虑,这样也可以帮助家长选择更适合孩子的干预方式与方法,从而提升在干预时孩子的配合度与干预效果。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