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打印本页]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1-15 19:44
标题: 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在我国虽然还是相对陌生的心理学术语,但是在国际上,它却无时无处不在显示巨大的生命力与魅力,广泛应用于生产与临床各个方面,与精神分析、认知治疗并列为心理治疗三大基本方法之一。ABA的原理与技术在孤独症领域的应用更是使广大中国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它又向往又神秘。

国际行为分析协会(ABA International)将于2005年11月25~2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举办第3届国际行为分析年会(第一届,2003——意大利;第二届,2004——巴西)。届时将有33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美国200余名,其他国家100余名)行为学、行为分析以及行为治疗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与教授与我们共享该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实际应用,内容涉及教育、医疗、组织管理和特殊教育等诸多领域。这是一次无论其质量还是规模都国内空前的心理学盛会。在此,作为大会的协同组织者,我们热情邀请中国心理学的同行,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儿童孤独症的家长参会分享。部分会议议程将以双语的形式进行,以帮助有语言需要的人士。

在此,我们附上部分知名参会者的名单及其简介,以供大家参考。

同时将有关孤独症干预部分的主题单独列出,让广大患儿家长更好地了解当今的动态与实际效果。届时,孤独症相关部分将配备翻译人员。

热忱期盼大会能够满足您的心愿!



                                               应用行为分析协会中国分会   

                                               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国际行为分析年会

举办地点:中国北京,嘉里中心(朝阳区光华路1号);Kerry Center Hotel

举办时间:2005年11月25日~27日

报到时间:2005年11月25日5~7pm;11月26日7~9am;11月27日7~9am

报到地点与费用:会议现场(注册费人民币1500元整,含午餐以及咖啡)

(需要联系住宿者应提前与我们的联系人联系,以协助您安排)



我们欢迎任何有意向者提前与我们的联系人通过电话,email表明你们的参会意向,可索取电子版的会程安排。收到通知后请与孤独症协会办公室联系。

参会联系人:  

姓名          email                                telephone              

谭永红     yonghongtan@163.com                     010-62003978

郭延庆     gyq1201@sohu.com                             

刘翰林                                             010-82801946

贾美香    010-62078248 (孤独症协会办公室)         010-82801905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闲云潭影 on 2005/11/15  20:06:35</font>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1-15 19:46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行为分析协会第三届国际会议(北京)

部分著名参会者信息

Michael Davison博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New Zealand)心理学教授。Davison博士在《实验行为分析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上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学习,SDT,抉择,厌恶控制,以及行为和摄食的定量/变量理论方面的文章。Davison博士还是行为分析协会(ABA)执行委员会的首届国际代表。



Eitan Eldar博士于1988年在以色列辛曼学院(Zinman College,Israel)发起了ABA项目,并于1999年在辛曼学院成立了ABA中心。该中心聘请ABA项目的毕业生来指导教育系统内和家庭中的行为干预。Eitan博士还主持了在以色列文格学院(Wingate Institute, Israel)举行的第一、二届应用行为分析教育会议。



R. Douglas Greer博士,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USA)教育、科学与艺术学院研究生院教育学、心理学教授,指导行为分析和残疾/非残疾学生教育学方面的博士、硕士课程。R. Douglas Greer博士是十家刊物编委会的成员,在二十余家杂志上出版了一百余篇研究和学术论文,编写了七本行为分析方面的书。他还指导了110篇博士学位论文(其中80%已经在SCI或EI索引杂志上发表),教过2000多名教师和教授,在美国、爱尔兰、意大利、英国首创了CABAS的学校教育模式,并创办了Fred S. Keller学校。



Timothy D. Hackenberg博士,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USA)心理学系教授。其当前的研究聚焦在人类和其他动物怎样做出选择和决定方面。Timothy D. Hackenberg博士对于比较选择的近期、远期后果尤其感兴趣,比如一些标题为心理学自我控制,行为的环境适应学的最理想摄食理论,以及经济学的最大值化理论的研究。其由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资助的项目的目的是改进用于比较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适应性选择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定量方法。



Linda J. Hayes博士,曾任ABA主席,也是行为分析发展协会的现任主席。她于1990年在内华达里诺大学(University of Nevada-Reno,USA)创办了行为分析项目,并一直担任此项目的主管。其学术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理论和哲学,人和动物行为的实验分析,后者是与生物医学工程师合作的。她的应用工作主要在高等教育的行为系统分析领域。其事业活动的中心是异地提供行为分析的研究生训练。

Kent Johnson博士,华盛顿州西雅图晨兴学会(Morningside Academy)创办者,执行主管。晨兴是一个针对中小学学生和年轻人的实验室学派,它研究有效的课程材料和教育方式,自1991年来为遍及美国和加拿大的90余所学校和机构提供了教育培训和咨询。Johnson博士同Elizabeth Street博士在2004年一起出版了《晨兴模式的生成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意味着什么》(The Morningside Model of Generative Instruction: What It Means to Leave No Child Behind)。晨兴模式关注阅读、写作、算术、思考、推理、问题解决、学习核心内容、以及基于计划的学习等方面的基本技能。18,000多名学生和1,000多位老师曾经使用过《晨兴模式的生成教育》。

T.V. Joe Layng博士,一个早期阅读项目发展公司——Headsprout有限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也是该公司的资深科学家。他带领了一个科学团队发展Headsprout公司的专利技术:启蒙学习技术(Sprout Learning™ technology)。T.V. Joe Layng博士有25年的实验和应用学习科学方面的经验。

Maria E. Malott博士,ABA的执行委员和财务主管。她是Ronningen研究与发展机构(Ronningen Research & Development)的副主席,Malott协会的创立者和拥有者(Malott & Associates)。Malott协会是一家商业的咨询公司,帮助各种各样的企业进行组织改善,如广告,餐馆,零售业,制造业,旅馆,银行,政府和公共机构等。Maria E. Malott博士是15个不同的国家32所大学的访问学者,也是5所大学的教职员工。她还是教科书《悖论抑或组织的改变》和其他出版物的作者。

Richard Malott博士,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USA)心理学系教授。他集中精力帮助研究生们成为孤独症和组织行为管理方面的从业者。Richard Malott博士与人合著了《行为的原理》一书。他访问过13个国家,曾两次获得富尔布赖特高级学者奖(Fulbright Senior Scholar Awards)。2002年,Richard Malott博士还因行为分析的公众服务获得ABA的奖励。



William J. McIlvane博士,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精神病学系教授。他主持了一项关于精神发育迟滞和发育障碍的跨学科研究。此项目的一个重点是试图进一步理解为何许多智力残疾的个体表现出不典型的缓慢而顽固的学习。另一个重点是明确学习缺陷在多大程度上能通过改进教育方法学来矫正。他的项目强调从研究到实践。

Edward K. Morris博士,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应用行为科学系教授,曾任ABA主席。其兴趣在行为分析,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历史、体系、哲学等领域。在行为分析方面,他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者的交叉部分,及与行为背景的作用相关的概念问题等题目感兴趣。Edward K. Morris博士曾是《行为分析家》和两家时事通讯的编辑。目前,他是堪萨斯州行为分析协会的主席。行为分析的教学和传播科学信息也是他的专业兴趣之一。



Joseph E. Morrow博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USA)心理学和行为分析教授。他是一家治疗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的儿童的机构——ABC有限公司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该公司的总裁。Joseph E. Morrow博士在实验行为分析,应用行为分析,语言行为理论以及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教育治疗方面有25年的丰富经验。Joseph E. Morrow博士一直是加州行为分析协会的主席,并积极参与了改进本州关于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有效治疗的非公共的机构和学校的立法活动。



Martha Pelaez博士,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USA)教育和心理研究系教授。她的博士后工作研究了抑郁母亲的行为对婴儿的社交和认知发展的影响。Martha Pelaez博士还在婴儿的学习现象方面做了许多调查,包括依恋,社会参照,陌生人恐惧,黑暗恐惧,道德发展,受规律支配的行为和刺激等效。



Greg Stikeleather,Headsprout有限公司的执行总裁。他是一个出色的经营者,已经成功地发展了几家高级技术公司,并将它们卖给了微软公司和网景(Netscape)公司。作为CEO,Greg Stikeleather先生自1991年起,已经成功地开始和结束了两个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Aha!软件(Aha! Software) 和Portola 通信(Portola Communications)。Aha!已卖给微软公司,而Portola卖给了网景公司。受训于学习科学的他还为苹果电脑公司发展和运作了第一个使用性测试实验室。



Donald Tosti博士,先锋咨询有限公司(Vanguard Consulting, Inc)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管理和人类工作效率的发展方面都有着很丰富的背景,在运用以效率为导向的方法来提高组织效率方面,是一个有30年经验的认证专家。在美国,中东和欧洲,Donald Tosti广泛参与了各种公司的企业诊断和革新计划。他的咨询工作活跃在领导层、管理层、文化变革、战略结盟和内部营销。同时,Donald Tosti还出版了大量的关于人类工作效率和其在当今世界商务的应用书和文章。

Janet Twyman博士,Headsprout公司教学开发部的副总裁。她在发展Headsprout 生成学习技术上做出了显著贡献,并致力于将这一技术发展为一种高效的初级阅读计划。Janet Twyman博士一直提倡基于研究的教学,强调职业发展,高效的教育体系和教育中的技巧。Janet Twyman博士是一个标准的早期幼儿中心——Fred S. Keller学校的前执行主任。

Ernest A. Vargas博士,行为科学领域的领袖人物,曾任职于西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Virginia)。目前担任B.F. Skinner 基金会的副总裁。Ernest A. Vargas博士一直活跃在行为分析协会和其他一些专业组织。

Julie S. Vargas博士,一位行为科学领域的领袖人物。 她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B. F. Skinner 的女儿,最近刚从西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Virginia)退休。Julie S. Vargas博士是B.F. Skinner 基金会的董事,广泛的活跃于行为分析协会和其他的专业组织。她一直致力于推广行为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父的成果。

Sherman Yen博士,中国人,资深的行为分析师,在美国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卫生学院接受博士后训练。自34年前国际行为分析协会(ABA International)的概念提出来起,他就一直积极参与在其中。那时,他从事临床实践,并在同居者的自控行为,物质依赖的治疗,烟草使用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展开了研究。Fred S. Keller是Sherman Yen博士的角色模型,对他的专业生涯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在第三届国际会议上,他将举行一项活动,以示对Fred Keller的敬意。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1-15 19:50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自闭症相关论文或专题

因为贴不上来,请参见中国心理治疗师网站的帖子,地址为:

http://www.easemind.com/club/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5&ID=102499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1-15 19:55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也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方向的研究生谭永红,热忱欢迎各位同行,各位家长前来参加这次ABA的盛会,共同关注儿童孤独症,促进中国儿童孤独症治疗和康复!



注:这次会议可以说是规格很高的ABA会议,在此,您可以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的技术,并与最优秀的一批专家直接交流。孤独症的相关专题届时将会由大会的志愿者提供翻译服务。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1-15 20:36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另注:因为这是国际ABA协会的年会,所有的注册费用都直接进入美国ABA协会的帐户,外国人注册费为190$。

郭延庆大夫为大会争取到10个志愿者名额,是可以免注册费,但需要一定的外语与专业资质。中方只是协助,同时传递这种好的信息。




作者: 最可爱的星星    时间: 2005-11-15 20:50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闲云潭影提供的消息。



也请家长们关注这个消息。不管怎么说,ABA原理是治疗自闭症公认的有效手段,在以琳网的家庭、在国内的许多城市,都有成功的例子。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1-17 09:48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最可爱的星星!

截至目前已经有许多机构和家长跟我们联系表明参会了。热忱欢迎大家的来临!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1-28 10:00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我代表以琳参加了这次盛会,昨天晚上从北京回到青岛。北京一行,收获丰盛。既有幸聆听了名人名家的专业讲座,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自闭症教育的发展是那么的幼稚和艰难。



非常感谢谭老师、赵老师、杨老师等众多志愿者的辛苦劳动!非常感谢ZOUWEN、秋爸爸、LIGANGPING妈妈等家长的热心相助!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5-11-28 10:47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我有幸“混”了进去,感谢六院的贾大夫、大保妈妈、萱萱妈妈和闲云潭影等等志愿者、组织者的帮助。志愿者是很辛苦的,看你们忙前忙后,睡眠不足的样子,由衷地向你们道声谢谢!

也为以琳等许多认真负责的机构肯花这笔会费,让老师来参加这样机会难得的“盛会”,道声感谢。老师们在这里的学习和交流,回去后一定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更多更好的帮助。

我自己很开眼界,很受启发,更加坚信了ABA在干预自闭症方面的科学性。






作者: 加加爸爸    时间: 2005-11-28 23:51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据说会议上一位来自以色列的专家称:在以色列已经研究证实自闭症是由基因缺失所引起,并且治疗方法将在五年之内找到。

不知道参加我们参加会议的人是否听到了这一说法。




作者: 云淡风清    时间: 2005-11-29 00:25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加加爸爸发表</b>。



据说会议上一位来自以色列的专家称:在以色列已经研究证实自闭症是由基因缺失所引起,并且治疗方法将在五年之内找到。

不知道参加我们参加会议的人是否听到了这一说法。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的孩子将是特大喜讯。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5-11-29 07:32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加加爸爸发表</b>。

据说会议上一位来自以色列的专家称:在以色列已经研究证实自闭症是由基因缺失所引起,并且治疗方法将在五年之内找到。

不知道参加我们参加会议的人是否听到了这一说法。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如果是真的,诺贝尔奖非他莫属了。

相信这是不可能的。目前行为分析与分子遗传学还是难于交叉的两套科学,所以至少这条信息可能是以讹传讹。






作者: leicolen    时间: 2005-11-29 08:14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秋爸爸发表</b>。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加加爸爸发表</b>。

据说会议上一位来自以色列的专家称:在以色列已经研究证实自闭症是由基因缺失所引起,并且治疗方法将在五年之内找到。

不知道参加我们参加会议的人是否听到了这一说法。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如果是真的,诺贝尔奖非他莫属了。

相信这是不可能的。目前行为分析与分子遗传学还是难于交叉的两套科学,所以至少这条信息可能是以讹传讹。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是啊,对此持怀疑态度!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1-29 09:49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我听了以色列那位专家的讲座,我是自始至终听下来的,没有听到那样的观点。



我还有幸听了黄伟合博士的精彩的功能性分析方面的讲座,并与之做了几次简短的交谈,收获很大。



我自始至终听完了的讲座,共有三个。因为时间有限,头头尾尾地还听了几个,只能听到几个观点,甚至几种声音,非常零星。我会按照所听的顺序尽可能完整地将我听完了的三个讲座整理出来,放到网上,供广大网友借鉴和讨论。




作者: leicolen    时间: 2005-11-29 12:30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期待这次会议的记录......谢谢!




作者: cs    时间: 2005-11-29 23:14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张老师!

期待着。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1-30 20:25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功能分析方法及其在治疗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



黄伟合博士

2005-11



一、        功能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

•自195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般前提为:人们的行为具有规律性;人们的行为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1982年Brian Iwata 等发现并强调,在临床中仅仅讲行为的规律性和制约性有其局限;严重的问题行为如自伤性行为还具有目的性或功能性

•其后Edward Carr 等用临床数据表明,只有认识行为功能性并以此指导治疗,才会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

•自1980年代以来直至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自闭症的学者和临床人员接受了功能分析的观念并以此指导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的评估和干预



二、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

•行为的功能不同于行为的表现:行为的表现是冰山之巅;而行为的功能是深沉的动因

•不同人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动因;而相同的行为的表现背后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功能

•功能分析也就是发现确认不同人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功能或动因的过程



类似于医学中的诊断过程,通过分析可以找到用肉眼可以看不到的一些问题及其造成的原因。

三、功能分析方法的伦理意义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可以认识到这些行为背后的动因的合理性

•问题行为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缺乏正常的行为技能

•如果问题行为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下出现,那就要求人们不仅注意问题行为本身,而且也要下功夫改善外部条件



四、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功能

•沟通要求:用问题行为来得到别人的关注或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糊涂反应:由于不理解周围发生的一切而被搞糊涂了并进而导致问题行为

•满足感官:用刻板行为来获得视觉、听觉、嗅觉等的满足

•逃避差使:不能对不喜欢的任务说“不”便诉诸于暴力等行为

•抑制不适:用自伤行为来暂时压制体内的不适和痛苦



造成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三:生物条件,如基因问题;物理条件,如污染、汞中毒等;社会条件。目前比较流行的汞中毒,还未被完全证实。但因为自闭症的成因错综复杂,所以也不能排除这个因素,尤其是有的人体对化学物质比较敏感的,这个因素也是有可能的。



自闭症儿童具体行为问题的具体功能:



行为/功能        沟通要求        糊涂反应        满足感官        逃避差使        抑制不适

暴力行为           +           +           0           +           0

发脾气           +           +           0           +           0

不服从           +           +           0           +           0

破坏物体           +           +           ?           +           0

刻板行为           ?           0           +           ?           ?

自伤行为           +           +           +        +           +



五、功能分析的主要方法

•观察孩子的行为

•访问孩子的家长或老师

•科学实验的方法

•分析总结所得的数据



观察孩子的行为时,有四个图表供参考:《散布数据图表》、《功能分析图表》、《功能分析图表之应用实例》、《功能分析观察数据总结》。

问题行为多发生于上午,因为上午多为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可大致猜测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另外,孩子的问题行为大多发生在他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一般为70-80%。若能对其活动安排得很充裕,则比较好,有很多问题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访问孩子的家长或老师时,有《功能分析访谈简表》供参考。



(一)功能分析访谈简表:

( 用“是”或者“否”回答以下问题)

1、        孩子的特定行为问题一般是在别人在场的时候出现

2、        在孩子表现出问题行为后,大人一般会千方百计地安抚孩子

3、        孩子的错误注意导致行为问题,如突然离开大人

4、        孩子有时先表现茫然,然后爆发出问题行为

5、        孩子的特定问题行为呈现出高频率和刻板性等特点

6、        孩子不会做同年龄孩子一般都会做的事,如玩游戏等

7、        大人让孩子做事情,孩子就会有特定行为问题

8、        当孩子有特定行为问题时,大人一般让孩子“休息”

9、        孩子的特定行为问题好象有周期性,如孩子的过敏现象或女孩青春期的生理现象都会带来特殊的行为问题

    10、孩子有特定的病史但又不能自己表达何处不适



(二)功能分析访谈评分表:

回答“是”的项目        总数        可能的行为功能

1      2             —        沟通要求

   3      4             —        糊涂反应

   5      6             —        满足感官

   7      8             —        逃避差使

   9     10             —        抑制不适



(三)功能分析报告: ——专业人员应该做的

1、        孩子的一般讯息如姓名年龄诊断等

2、        孩子喜欢的活动、食物和其他人

3、        孩子的沟通能力

4、        孩子主要的问题行为并具体的定义、频率及严重程度

5、        行为发生的一般背景如时间、场合、活动、人物等

6、        行为很少发生的一般背景

7、        对孩子特定问题行为以往干预及其效果

8、        孩子的特定问题行为的可能功能

9、        与问题行为有相同功能的替代性行为

10、行为干预的具体方案



六、对带有沟通要求的问题行为的干预

•功能性沟通训练及语言行为教育模式

•图片交换系统

•区别强化等行为干预方法

(一)        语言行为教育模式

1、        表达要求训练举例:

激发性操作——————沟通行为——————具体奖励物

(孩子要看吹泡泡)     (“泡”)           (大人吹泡泡)

2、        如何开始:

•了解孩子喜欢什么

•孩子对此的要求什么时候最强烈

•选择与此有关的具体语言开始训练

•始于孩子有可能学会的语言(如孩子的重复性语言)

•与该语言相关的奖励物应该易于给、取

•与该语言相关的奖励物不易于饱和

3、        表达要求训练的操作结构:

前   件        孩子的沟通行为        具体奖励

激发性操作       

       “饼”

        语言鼓励——“好,饼”

实物提示                实物奖励——给予小饼

语言提示——“饼”               

4、逐渐撤消辅助与提示:

前   件        孩子的沟通行为        具体奖励

激发性操作       

       “饼”        语言鼓励——“好,饼”

实物提示                实物奖励——给予小饼

5、训练的普及与扩展:

•所学的语言应该表现在各个方面(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孩子能够自然应用语言后,再教一、两个新字

   •尽量把语言学习有趣化和功能化

6、表达要求训练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孩子有太多的自我刺激性动作

   •孩子可以不作努力便得到所想之物

   •孩子不注意物体或不会区别

   •孩子过多地依赖大人的提示

   •激发性操作对孩子没有鼓励作用

   •所教语言超越孩子的发展程度(需要将行为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结合起来)



(二)        图片交换系统

1、图片交换沟通的基本前提:

   •许多自闭症孩子有严重的语言障碍甚至失语

   •自闭症孩子往往对视觉材料的反应较佳

2、图片交换沟通训练的开始阶段:

   •确定孩子所喜欢之物

   •把预先准备的图片放在孩子与实物之间

   •提示或辅助孩子去拿图片并给大人

   •教者收到图片后立即给予口头与实物的奖励

   •教者的口头奖励(“好,你要饼干”),也是语言示范

3、图片交换沟通训练的六个阶段:

   •孩子递交图片以表达要求

   •获得图片以用于沟通

   •辨别不同的图片以表达不同要求

   •使用图片组成句子

   •用图片来描述物体

   •使用图片以表达感情



(三)        区别强化方法

1、确定孩子所喜欢不同种类的玩具、活动

2、如孩子无行为问题,经常定期地给孩子不同的玩具、活动

3、一旦看到孩子有问题行为则停,等该行为终止后一分钟再给予玩具等

4、如果孩子有问题行为,不要关注行为也不要与其讲话

5、如果在亲子交往中问题行为发生,大人可以停止交往立即走开

6、如果这时孩子已经拿到玩具等,大人可以将玩具拿走

7、孩子必须停止问题行为,才能重新得到玩具与大人的关注



七、对因为糊涂焦虑而导致的问题行为的干预

   •恰当使用时、空结构来帮助孩子控制周围的环境

   •借助于视觉材料来增进孩子的理解



(一)        将客观环境结构化

•对发展程度较高的孩子,用二维视觉材料来标明环境功能

•对发展程度较低的孩子,可用三维视觉材料来结构化环境

•对于将要去的陌生地方,可让孩子提前观看有关的实地录象

•避免一味地用听觉材料对孩子输送信息

(二)        视觉活动作息表  

   •用不同实物排列而成的视觉活动作息表

   •用不同图片顺序排列的视觉活动作息表

   •与文字与图片所表达的视觉活动作息表

   •把对视觉活动作息表的执行与积极奖励结合起来

(举例说明视觉活动作息表如何设置)

(三)        单一任务的图式分解

   •行为分析一般将复杂的任务分成一些较小的步骤

   •图式分解则将这些较小的步骤图解化并顺序排列

   •可以应用特定的颜色将图片与实物联系起来

   •在任务顺序的最后用图片指明完成任务后的下一步(如游戏)

(四)        争取结构与变化的平衡

   •适应变化的重要意义

   •在视觉活动作息表上留有变更余地

   •用细微的步骤培养孩子对变化的灵活性态度

   •用特定的形式(如唱特定的歌)帮助孩子完成过渡

(五)        当孩子已经因糊涂或焦虑而发生行为问题时

   •尽量减少对孩子使用语言以避免使他更为糊涂

   •用无声的示范来帮助孩子完成任务或过渡

   •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或兴奋程度

   •提供有助于安静的活动(可能的话使用视觉提示)



八、对因为追求感官满足而引起的问题行为的干预

   •感觉摄入类似食物需求,但更难以满足故而强于食物需求

   •为自闭症孩子提供系统而丰富的感觉摄入

   •教孩子替代性行为去获得所需的感觉摄入

   •消退对因为追求感官满足而引起的问题行为



(一)        为自闭症孩子提供系统而丰富的感觉摄入

   •确定孩子所喜欢的特定感觉摄入(视觉、听觉、嗅觉等)

   •经常定时地给孩子机会以满足对感觉的需求(制定时间表、指定区域等)

   •在有压力事件之前和之后安排机会让孩子得到感觉摄入

   •感觉摄入既可无条件地给予孩子,也可以在有关活动后给予

(二)        能够满足感觉需要的听觉活动

   •静静聆听喜欢的音乐

   •根据发展程度学习相应的乐器

   •一边听音乐一边做相关的动作,如写字画画等

   •随乐起舞、拍手、或进行锻炼

(三)        能够满足感觉需要的视觉活动

   •玩拼图游戏

   •进行图与图或者图与物的配对

   •欣赏观看杂志中或者墙上的图画

   •根据孩子发展程度,做图文游戏如发现图中之字等

(四)        能够满足感觉需要的肢体活动

   •各种与水有关的活动

   •在园子里做栽花松土等活动

   •用橡皮泥做各种小东西

   •假装用面粉团做馒头面包等

(五)        可以由专业人员提供满足的感觉摄入

   •系统脱敏(如刷身体的特定部位等)

   •身体按摩与关节压力

   •提高口腔——肢体功能

   •使用特定材料如毯子、压力舱等提供感觉摄入

(六)        教孩子替代性行为去获得所需的感觉摄入

   •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发现问题行为所带来的特定感觉摄入

   •替代性行为应该与问题行为有相同的功能即带有特定的感觉摄入

   •替代性行为与问题行为在表现上可以很不相同

   •大人可用亲身体验和实验方法来发现替代性行为

   •用辅助、奖励等方法来强化替代性行为

(七)        消退因为满足感官而产生的问题行为的各种方法

   •用严厉的声音阻止孩子为追求感官满足而做出的问题行为

   •如果特定感觉摄入来自外界,适当改变外物来消除由问题行为所带来的感觉

   •如果特定感觉摄入来自孩子本身,可以用有关材料如手套紧身衣等来降低由问题行为所带来的感觉

   •如果有必要,大人最终可以用控制孩子的动作以制止问题行为



九、对因为逃避差使而引起的问题行为的干预

   •由易而难地要求孩子

   •大人可先辅助孩子完成任务,然后再逐渐减少辅助

   •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合作训练

   •教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来要求休息

   •不要对孩子提出超过其发展程度的要求

   •不要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停止对其恰当的要求

   •不要误用有些干预方法如使用“隔离方法”



十、对因为身体不适而引起的问题行为的干预

   •要让孩子及时地就医,包括牙医和精神科医生

   •要采取必要的方法阻断严重的自残行为

   •不要没有分析地误用通常的干预方法来对待这些行为



十一、问题行为的发展周期及其应对



              I      II        III      IV       V

(一)  对开始阶段问题行为的干预

   •降低孩子所面临的压力

   •用视觉材料帮助孩子理解与沟通

   •示意让孩子到安静的场所

   •引导孩子做些令人放松的事情

   •如果有可能的话,事先让孩子有机会得到必要的感觉摄入

(二)  对焦虑阶段问题行为的干预

   •重点是帮助孩子控制自己

   •试图移走与压力有关的视觉材料

   •减少谈话与其他刺激来源

   •用视觉讯号来减低孩子的糊涂或焦虑

   •用视觉讯号引导孩子去休息安静

(三)   对发作阶段问题行为的干预

   •试图分散孩子对外界压力的注意,例如可以引导孩子做些富有趣味的活动

   •有可能的话,换不同的大人与孩子工作

   •可以在给予孩子预告后紧紧地抓住孩子

   •引导其他孩子和大人离开现场

   •减少对孩子的语言和要求

(四)        对颠峰阶段问题行为的干预

   •此时的重点是保障每个人及孩子的安全

   •用一到两次大声的“不”打断孩子行为后马上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疏散他人并减低环境的刺激程度

   •减少对孩子的语言和要求

   •在有把握的前提下使用必要的形体干预

(五)  对消退阶段问题行为的干预

   •此时仍然要减少谈话保持安静

   •与孩子一起做些简单的活动

   •与其他在场的大人交流情况以保持一致

   •慢慢引导孩子回到正常作息表并加强观察



    #儿童出现一个问题行为,老师与家长若采取针对措施,则是路线错误,应把塑造新的好的行为放在第一位。



十二、进一步阅读材料

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1-30 20:27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关于刚才发的帖子的一点说明:有几个图表,发不上来。所以有的地方大家看起来就会怪怪的。实在没有办法。请大家原谅。




作者: zouwen    时间: 2005-11-30 21:03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张老师,整理得这么详细,辛苦了!

很有帮助,收藏。



带着儿子(98年4月3日出生),行进在重返意大利的路途中--

康康妈妈
作者: 方静    时间: 2005-11-30 21:20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最近以琳的每个人都特别的紧张。先是我不停离开青岛,尤其本月下旬,我去上海参加由全国基督教两会召开的关于自闭症诊断的一个会议,两位讲员来自美国,这次也参加了ABA年会,然后是张老师去北京参加ABA年会,到这个周六,另外的4位老师要去香港协康会参加一个培训。

在上海的时候,JANE也讲到了功能性分析,下面是我记录的原话:

在行为纠正方面我们用的是ABA,需要了解的是并不是非要一对一,在一对一的时候用DTT的方法。应用DTT的方式就是希望矫正孩子的行为,让他用正确的行为模式。ABA是大的量,DTT是小的一部分,是一种行为加强的方式,还注重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该集中的方向上,集中可以帮助他有正确的行为方式,ABA不是仅限于自闭症,当医生谈起ABA的时候其实是谈DTT,关于自闭症就是DTT,功能分析,除了DTT之外,还有功能性的分析法,功能会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孩子会做不恰当的行为,当一个孩子做不恰当的行为的时候,这个背后肯定是有理由的,理由可能是想获得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是感官上的满足,当他们做一些这样的举动的时候也可能想逃离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孩子们做一些怪异的行为的原因是为了得到触手科及的东西,功能性的分析就是分析孩子做这些行为的原因,在ABA的领域中引入功能分析,是为了找出原因和找到如何改变。

功能性分析和PEP-R评估的区别:

功能性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孩子的行为,而PEP-R是技能的分析。PEP-R也有涉及行为分析,但这个行为分析还是用来表示这个行为代表他掌握了什么样的技能。

再一次谢谢张老师,回来后没有休息过,既要上课又要整理相关文件。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5-12-1 08:21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张春华老师和方静老师。肯出资让老师出去学习交流的机构很让我敬佩,这样的机构也让我们家长更值得信赖,有些机构似乎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不完全是机构自己的原因),不愿以花这笔钱,很遗憾。

这场讲座我也听了,在整个会议中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它特别贴近自闭症干预的概念与技术,也因为黄博士是个华人,用中文讲座。

黄博士在美国加州东湾区域服务中心(Regional Center of the East Bay,CA),这是一家私营(?)的非盈利的机构,为发育障碍人员提供服务。黄博士作为行为分析专家在里面做技术监督和服务。他介绍说每年他们有上亿美元的(我没听错?)的投入,用于为发育障碍者制定计划、购买服务并监督执行,包括ABC都曾是他们的“手下”(应用行为咨询公司Apllied Behavior Consultants)。每年申请他们经费的各种机构公司非常多,都会冒出许多种自称“突破性”干预自闭症的“新方法”,他们会对其进行评审分析,通常的情况是,很多都经不起推敲验证的。只有那些经过审核的项目和方法,才会被他们购买来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比如,RDI,我问黄博士的看法,他说RDI的许多理念非常好,象分享经验,参照他人的理念,是很值得应用推广的。

关于功能分析,我也提出一些疑惑,我觉得职业心理咨询师可能更适合去做,在家庭中我们这样的非专业的家长做起来是不是太困难了,因为自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会不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功能时过于主观了?比如对于孩子的某次哭闹发脾气,我分析该行为的功能是...而他妈妈则认为是...。他解释说,应该认识到,不是对某一次的行为作分析,而是对一段时期内的行为功能分析。当然要做得好,是需要实践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做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不象DTT,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操作。

以上是我的了解,不一定准确。




作者: leicolen    时间: 2005-12-1 08:56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非常好!和行为ABC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对孩子的行为有指导性,遗憾的是在外部环境(如普校)里很难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去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真希望国内的融合教育的脚步能发展得快一些。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5-12-1 11:26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关于DTT和ABA

我针对孩子的干预学习ABA,从窄义的角度上,多是仅指DTT,一对一的课堂回合教学。我们知道ABA是一门广义上对人类行为规律分析和干预的“大”科学,从这次会议上就可以看出,ABA应用非常广泛,许多MBA的课程中都可能要学习其理论,应用于商业管理。而DTT只不过是ABA“大”科学具体应用在发育障碍孩子的干预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的一套操作技术。我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对ABA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尽管一开始上学习班时六院的郭大夫就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也强调日常生活中训练时,利用ABA理论进行“随即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常常听到各位老师说的,把ABA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灵活”“及时”地对孩子施用。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我理解的更深了。因为,会议很多内容不局限于DTT,还介绍了诸如体育课训练,游戏活动等等的教学经验。

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规范的DTT操作的重要性,因为不规范的DTT不仅对教学不利,也常常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ABA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比如枯燥、刻板的印象),既然许多机构和家长在使用DTT,并以之强调自己在用ABA干预。仅仅靠DTT是肯定不行的,不面向日常生活的训练最终不灵。但是,如果对这个从已有的大量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操作的入门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而过多地或者急于强调自己的“灵活处理”方式,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也有问题。如同学习驾驶,标准规范的操作是最实用最有保障的,尽管是在教练场学习的,尽管最终要开上实际道路,但如果都不能保证自己正确掌握规范的驾驶技术,或者常常出错,就急于采用高技巧的花样操作,那出偏差的可能性就大。不要羡慕模仿老司机的随心所欲,新手就是新手,老司机是多年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支撑应付意外出现的情况。当然我还是很认同郭延庆在ABA家长培训班上说的话:ABA有效的但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在家长的实际经验中。

我也是从一点不懂ABA和DTT,到开始学习理论,实践操作时错误多多,以至怀疑其有效性,到后来逐渐入门,现在也仅仅是入门的水平,也依然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这里举一个非常常见的DTT错误,下指令后孩子注意力转移了,或者没有反应,就反复发指令,甚至嗓门语气都变了。(正确:通常就发一遍指令)。这不仅在DTT中会出现,在日常其他时候也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操作,这一偏差可能导致孩子对指令越来越不敏感了。在学习DTT时矫正规范了我这个操作后,在日常干预中,也就能有意识地够减少犯这种错误的机会了。




作者: 云淡风清    时间: 2005-12-1 13:36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秋爸爸发表</b>。



关于DTT和ABA

我针对孩子的干预学习ABA,从窄义的角度上,多是仅指DTT,一对一的课堂回合教学。我们知道ABA是一门广义上对人类行为规律分析和干预的“大”科学,从这次会议上就可以看出,ABA应用非常广泛,许多MBA的课程中都可能要学习其理论,应用于商业管理。而DTT只不过是ABA“大”科学具体应用在发育障碍孩子的干预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的一套操作技术。我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对ABA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尽管一开始上学习班时六院的郭大夫就一再告诉我们这一点,也强调日常生活中训练时,利用ABA理论进行“随即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常常听到各位老师说的,把ABA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灵活”“及时”地对孩子施用。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我理解的更深了。因为,会议很多内容不局限于DTT,还介绍了诸如体育课训练,游戏活动等等的教学经验。

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规范的DTT操作的重要性,因为不规范的DTT不仅对教学不利,也常常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ABA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比如枯燥、刻板的印象),既然许多机构和家长在使用DTT,并以之强调自己在用ABA干预。仅仅靠DTT是肯定不行的,不面向日常生活的训练最终不灵。但是,如果对这个从已有的大量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操作的入门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而过多地或者急于强调自己的“灵活处理”方式,这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也有问题。如同学习驾驶,标准规范的操作是最实用最有保障的,尽管是在教练场学习的,尽管最终要开上实际道路,但如果都不能保证自己正确掌握规范的驾驶技术,或者常常出错,就急于采用高技巧的花样操作,那出偏差的可能性就大。不要羡慕模仿老司机的随心所欲,新手就是新手,老司机是多年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支撑应付意外出现的情况。当然我还是很认同郭延庆在ABA家长培训班上说的话:ABA有效的但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在家长的实际经验中。

我也是从一点不懂ABA和DTT,到开始学习理论,实践操作时错误多多,以至怀疑其有效性,到后来逐渐入门,现在也仅仅是入门的水平,也依然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这里举一个非常常见的DTT错误,下指令后孩子注意力转移了,或者没有反应,就反复发指令,甚至嗓门语气都变了。(正确:通常就发一遍指令)。这不仅在DTT中会出现,在日常其他时候也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操作,这一偏差可能导致孩子对指令越来越不敏感了。在学习DTT时矫正规范了我这个操作后,在日常干预中,也就能有意识地够减少犯这种错误的机会了。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秋爸爸非常有见地,我也是常犯同样的错误。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2-1 22:48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忙了半个多月后,今天晚上才算是真正的FREE了。来到以琳论坛看到大家的反馈,觉得十分的温馨,也很感激大家给我们的Reinforcements ^_^。相信郭延庆老师以及与我一同做志愿者的朋友们看到后也会万分欣慰。



    这次的会议没有大家的支持,是不可能如此成功的。整个会议过程中,参会的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在很积极认真地听课,与外国专家交流。而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包括三位北大六院医生,三位北大六院研究生,大保妈妈,萱萱妈妈,五位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大学生,一位北大英语系的研究生和一位从事特教的专业人员)也是团结合作,随传随到,早出晚归。



    回想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特殊原因,北大六院并不是这次会议的中方主办者,临近开会才得知需要我们做一些筹备的工作,这时距开会只有两个星期了。经过郭老师的积极争取,与ABA执行总监Maria博士的商量,将中国人的会费降到了1500RMB,工作坊(Workshop)对中国人免费(外国人是405美金注册,工作坊10美金一人次),而且尽量做到对孤独症的主题提供中文翻译。短短两个星期,全国各地能有这么多机构和家长能积极响应,一方面,让我们很高兴,另一方面也很担忧,担心由于语言的问题,大家不能获得期望的信息,很怕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尤其是郭延庆老师,临近开会那几天,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在安排各项工作。就翻译的问题,我们经过三次讨论才最后确定下来。一开始在六院我们商量了一次,会见Maria后又重新商量了一次,到25日开幕式之前,才最后确定,这时,特地来参会的美籍华人,来自加州的黄伟合博士也自告奋勇地承担了部分翻译,其他的翻译人员要么是旅美多年的孤独症家长,要么是英语专业的翻译(毕业于北大,北外),还有就是曾在美国专业受训的郭老师。



    经过这么一次会议,感触真的很多,尤其对美国人办事的高效率让人印象深刻。来自这么多不同国家的300多人的大会,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他们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一个执行总监带了两个助手,共三位女性,做了所有的事情。当我对她们表示钦佩的时候,其中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美国女孩说,这不算什么,在美国举办的美国ABA年会,参会人数是这次的两倍,时间长达5天,工作人员也只有她们三人。另一个印象是,他们都十分擅长运用强化,或称积极关注。做一点点事情,都能听到她们真诚地表扬,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有干劲。



    由于这次会议我是Volunteer Coordinator,即志愿者协调员,在各个会场之间巡回,没有拿到什么资料。好在以琳的张春华老师听得很认真,谢谢你为大家做了这么多事情。不知道以色列专家Eitan Eldar的资料你那里有没有,我倒是有一些可以email你,是会前收到的。这两天Eitan又上六院做了英语报告,非常精彩。郭老师他们正在酝酿明年秋天开中国的行为分析年会,届时再请他过来。



    最后还应该特别感谢Dr. Maria,美国行为分析协会(ABA)执行总监以及财务总监,及其两位助手(Amanda 和 Majda),感谢她们为这次会议的圆满召开和行为分析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所做的努力。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2-2 08:01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谭老师:在这次年会上,你为大家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尤其是我,得到你的帮助实在太多太多,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我代表所有参会会员谢谢你!

以色列专家那个讲座,我的确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听下来的,但我不敢保证是否完整。尤其是整理材料方面,我更不敢说详细了。如果您方便的话,请将您手头的材料发到以琳邮箱:elimautism@126.com

非常感谢!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2-5 13:24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应用行为分析在中国武汉教导自闭症儿童过程中的应用

李丹

2005-11-27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应用行为分析在中国武汉教导自闭症儿童过程中的应用》,和大家一起分享两年来运用ABA的成果。

自我介绍: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大附属梨园医院。本人是医生出身,97年前做儿科临床医生,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儿童的心理质量与心理卫生。200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大附属梨园医院在中国武汉开办了第一个自闭症儿童ABA班。

分布:现在有武昌本部,汉口分部

员工:40余人,是有医学、护理、教育背景的人员

班级:中心内设5个班,ABA班2个,综合班3个(初级班2个,中级班1个)

服务内容:

1、咨询、诊断、评估、课程设计及实施干预

2、不定期地举办专题讲座,免费为家长提供培训及指导

服务学生:常年服务学生80人左右

服务对象种类:以孤独症儿童及相关发育障碍为主,大约占90%左右

另: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注意缺陷儿童、脑损伤后遗症儿童及其他行为偏离儿童

服务形式:全天、半天、1-2小时

重点介绍中级班:接近正常儿童。我自己参与孩子评估、课程辅导、制定计划的全过程,我们医院有一周两个半天的专家门诊针对这些孩子。今天主要是将ABA用于这些儿童的实践报告。



目的:

1、为了给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交流、广泛引进先进、科学的理论及技巧,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服务。

2、为此,于2004年3月与美加州ABC公司合作,共同开办了ABA班及ABA讲习班。



方法:

1、        ABA班的招生,以家长自愿为原则,随机进班。

2、        第一个ABA班的学生年龄在2岁6个月到6岁6个月。

3、        在ABA班,全套采用ABC公司的课程、教学形式,100%运用ABA教学技巧。

4、        师生比例:1:1.5 到1:2。

5、        形式:1V1,每天1小时48分;

         1V2,每天1小时30分;

         小组活动,每天2小时10分,分两次进行。



发展及目标:

1、        ABA班从创建时的一个班,增加到现在的两个班。目前,两个班共有19个孩子。一班10人,年龄在5岁以内,以学前康复为主,以回归主流为目标。二班9人,年龄在5-10岁之间,以生活自理为目标。在提高基本生活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能力,希望为后续的支持性就业打下基础。

(1)        每三个月做一个小结

(2)        每1-2个周,让家长操作,予以指导。

(3)        每一个学生进入后进行两个评测。

2、        除了开办ABA班(儿童)以外,还开办了ABA讲习班(成人),四期。由Dr.Tu 主讲。到目前为止,分别从三个主题介绍了ABA的有关理论和技巧:

(1)        ABA的基础理论和技巧

(2)        问题行为和行为问题

(3)        沟通行为和言语行为

3、        讲习班由浅入深,将理论介绍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生动、实用。

4、        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和医院的教师、医师、治疗师和家长,总共约200余人次。



结果:

1、        在ABA班开办一年半时间里,2004-3-1-2005-8-30 ,共接收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30人。

2、        在这30名儿童中,接受训练时间为1-8个月的有15名,8-18个月的有15名。

3、        在训练时间为8-18个月的15名学生中,有9名现已回到了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回归比率是60%。

4、        将回归主流的9名儿童在干预前后的心理教育测评,简称PEP,该测评包括两大部分,病理学部分和功能部分。其中,病理学部分包括语言、人际沟通、游戏及游戏规则、感官模式、情感等5个领域。功能部分包括模仿能力、感知觉能力、精细运动能力、粗大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认知水平及口语能力等7个领域。结果,做配对T检验,T=5.5   P<0.001   (图表展示统计分析的数据)

5、        各项功能发育商及病理学领域均按上述方法计算。(本部分未记录完整)

6、        从日常学习、生活方面观察:

9名儿童总体上可在1-2个月内基本适应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的教学要求。比如,独立听铃声上下课,能遵守课堂规则,不对课堂产生干扰,在少许口语提示下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主动或在指令下参加团体活动,主动或在语言提示下与同伴交流或互动。

7、        除此以外,我们还将ABA的理论用于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儿童及其他行为问题儿童的咨询工作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讨论:

1、        ABA是干预自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        ABA的有效性没有种族、文化、地域的差异。

3、        有待反思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关于1V1的教导,以每天多少时间为最佳。在国内,有许多地区或许多人,包括家长,甚至部分专业人员认为“ABA就是1对1”或“ABA就是全天候的1对1”等等。在我们的实践里,1对1的训练每天只用了1小时48分,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效果。相反,如果1对1的训练时间过长,我个人认为会带来一些不足,比如,给予学生的信息量会在某种程序上打折扣,如缺乏来自同年龄伙伴的信息;比如,有关情感认知的教导,会减少很多内在的机会;从部分活动过程的观察,感觉学生缺乏应有的灵活(关于这一点暂时缺乏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较被动,小组活动中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或对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而言,1对1的教导时间每天多少小时为最佳?是否有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差异如何?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2)        如何将不同的形式分配在一天的时间内,才能达到最佳干预效果,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3)        如何全面、系统地推广、应用ABA,有待做更多的努力。在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许多人片面地认为“ABA就是分段式教学”“ABA就是强化”,甚至有人认为“运用ABA就是跟风”等等。如何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接受并科学地运用ABA,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完)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5-12-5 13:38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张春华发表</b>。

应用行为分析在中国武汉教导自闭症儿童过程中的应用

李丹

3、        在训练时间为8-18个月的15名学生中,有9名现已回到了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回归比率是60%。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这个比率比较高,但是通常我们所知的比率仅有20-30%,就很不错了。所以我知道多数人对此有疑问。也许训练对象都是属于高功能的?




作者: 闲云潭影    时间: 2005-12-5 14:17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与星同行发表</b>。



张老师, 谭老师, 方老师:

非常遗憾没能参加这次盛会,虽然作了很多准备,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能否将这次盛会的论文和演讲、讨论资料结集出版?

组织这次盛会是一个善举,出版会刊将是另一项功德。

张老师在教学之余, 还是努力把一些资料贴上来,辛苦您了。

可这是个纯文字论坛, 无法将图片和标贴上, 真是难为您了。

多谢您自闭儿和他们的家长们的辛勤贡献!

除了感谢,还有祝福。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您的建议确实很好,这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只是,这种国际会议的情况跟国内的不太一样。那些论文作者是拥有版权的,除非他们自己愿意给你,大会的组织者也没有办法拿到这些文章。在会议开始之前,在讨论如何使中方参会者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的时候,我曾向美国ABA协会执行总监Maria女士提过这样的请求,但由于上面说的原因而被拒绝了。

但仍然非常感谢您热心地为我们出谋划策。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闲云潭影 重新编辑於 2005/12/05  14:19:09</font>
作者: 郭延庆    时间: 2005-12-5 17:06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闲云潭影发表</b>。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与星同行发表</b>。



张老师, 谭老师, 方老师:

非常遗憾没能参加这次盛会,虽然作了很多准备,最终还是没能成行。

能否将这次盛会的论文和演讲、讨论资料结集出版?

组织这次盛会是一个善举,出版会刊将是另一项功德。

张老师在教学之余, 还是努力把一些资料贴上来,辛苦您了。

可这是个纯文字论坛, 无法将图片和标贴上, 真是难为您了。

多谢您自闭儿和他们的家长们的辛勤贡献!

除了感谢,还有祝福。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您的建议确实很好,这也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只是,这种国际会议的情况跟国内的不太一样。那些论文作者是拥有版权的,除非他们自己愿意给你,大会的组织者也没有办法拿到这些文章。在会议开始之前,在讨论如何使中方参会者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的时候,我曾向美国ABA协会执行总监Maria女士提过这样的请求,但由于上面说的原因而被拒绝了。

但仍然非常感谢您热心地为我们出谋划策。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今天接到杨晓玲教授来自加拿大的指示,要求把这次大会的信息、材料整理成册,作为协会特刊发行。虽然有难度,但我们正在组织人力实施,也许2月份前可以完成。不知道张春华老师同意不同意把您的稿件录用在内?小谭请把这个精神传达给志愿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所负责翻译的那一部分整理成文章发邮件到你的信箱。




作者: 张春华    时间: 2005-12-8 10:22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通过运动教学:运用体育活动加强学习,社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Eitan Eldar (以色列心理学家)

                            2005-11-26



(首先放了一个孩子在超市哭闹的录象。)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使用暴力手段。其实,我们的本意并不想让其变得暴力,(我们采用的暴力手段)只是很想让他变好的一种方式。下面讲到许多家长暴力。

如何培养暴力行为的方法——暴力教育指南: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暴力行为的话,你就照以下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否则,你就别这么做。)

1、        若他想要什么,立即给他,马上满足他。

2、        他们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支持地让他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        他的暴力行为刚刚停止,立即给予拥抱等鼓励。

4、        暴力行为刚刚结束,教会他们说“抱歉”。

5、        他想得到某种东西,常常表现出暴躁的情绪,家长立即满足他,使其情绪稳定下来。

6、        当孩子失去控制时,立即给予什么。

7、        当他表现得非常不安与烦躁时,立即去掉他的障碍与困难。

8、        永远对他们需要什么给予过多的关注。

9、        对其非常严格,让其永远从错误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成功中不断进步。

   10、让他们来乞求你。



普通教育中有一些无发育障碍的孩子也会有一些行为问题。

在他的录象短片中,其中有自闭症孩子,有学习障碍孩子,还有无发育障碍的其他孩子,他们大多是从中学退学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程度,各种障碍都有,但一般相对正常。他的这些运动教学方式基本也可以称做游戏治疗。这些模式已做了近20年了,教其社会技能,合作,互相尊重,很有效果。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运动与做游戏。



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改变他的行为。因为在一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步骤与小的细节,这些步骤和小的细节都是我们进行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条件。比如在活动中可以发现动作是否协调的现象,还可以发现其互动性如何。

很多孩子刚到这个学校时,根本不想做什么。首先要教会他们的是学会等待,然后才能继续下去。我们知道,每个人都讨厌等待,但若在游戏中,是需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并通过等待得到乐趣和参与到其中去。

以下讲等待的要求,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些游戏相当于家庭作业,首先告诉他千万别放弃,当然,他们做的事情的难度是一步步加大的,之后,他们逐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合作的。在这些游戏中,强调合作精神,必须相互合作与帮助,才能赢得胜利。

这些课程是提前设置好的,老师会知道他们在哪里需要帮助,并给予适当的支持。里边也有挫折教育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让其学习自我控制,如有些活动的相互冲撞是不可避免的。

自我管理:除了老师告诉他们如何做,他们自己也会想“我在这个游戏里应该做什么”,他们会帮助其他同学,这就是最大的进步。

这个学校里现在有许多的教师是我们过去的学生。他们对于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有深切的体会,所以他们知道如何教别人自我控制。



游戏是生活的反映,是浓缩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活动或游戏

•游戏能让任何一个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且可以改变规则

•通过规则的改变来改变孩子

•也可通过游戏改变孩子的行为

•每个游戏都有常规的做法,我们期望孩子遵守规则,并对常规的东西服从、尊重



如何教孩子对待竞争:

每一种运动都有一种测量方法,如跑步以秒计算,可以通过他每一次的分数看进步的情况。我们要重复地去做一种游戏,因为重复使之意识到这次有什么问题,到下次时得到改进。游戏中改变行为的好处是我们可以进行直接的观察。若其有学习的障碍,给他常常说不明白,而活动则可以演示给他,比较直观易学。

在一个游戏中,若输了,会有什么表现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对挫折的态度基本相同。那么,如何面对挫折呢?首先,我们让他取得一些成功,因为成功是他们改变行为的动力。(一段录象)录象中有一个极其忧郁的男孩子(大约中学生的年龄),老师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些活动项目,使之获得成功。他终于开心地笑了。从此,开心回到了他的身上。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成功也是他们改变自己的动力。



教孩子如何学习自我控制:

录象一:抢小环游戏。老师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同,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划定一个大圈,大圈内都有数量相同的小环。游戏开始后,每个孩子开始到别的小组的大圈里抢小环,放到自己的大圈里,每次只能抢一个,不能作弊(这是游戏的关键)。一定时间后,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环多。

录象二:滚动呼啦圈游戏。在一个大房间里,孩子们(共10人)各手持一个大呼啦圈紧挨着靠墙坐成一排。老师在房间的另一头,开始时进行等待训练,若老师不发指令,他们只能安静地坐着。等到老师招手,则被指定的两个人就一起出发,在往前滚动呼啦圈的过程中,若两人相撞,则游戏从头开始,即避免两人相撞是游戏的基本规则。这样,他们就需要合作与协调。

录象三:简单的篮球游戏。让他们最想玩的时候开始,然后让他们玩得最高兴的时候停止。尽管都知道这时候让人停止是很不开心的,但是目标就是在你不情愿的情况下让你停止,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



挫折教育:

录象:爬梯子游戏。规则是只用手不用脚,这是很难做的。有的孩子可以做到,有的孩子会作弊。如何教其努力地付出呢?我们希望他们懂得:这个项目很难,但需要努力下去,克服这个困难。我们不会训他,但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作弊呢?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太难了,自己按规则去做很难成功,如果作弊,说不准会获得成功,抱有这样的一种侥幸心理。

有些孩子也许在活动中不会获胜,但肯定是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希望教孩子更有上进心。

如何对待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若他表现得非常生气,是因为别人对他说了什么,则那个人说的话就叫“Trigger”(大约是火上浇油的话,泄气的话,更加消极的话等)。老师需要教他们一些策略,让他们将遇到的困难、麻烦或者烦恼说出来,这样代替原来一遇到困难就打别人等行为问题。在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中,放入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元素,然后逐渐地将这些元素加强,使孩子们逐渐建立信心。刚开始,老师给予很大的支持,逐渐地,老师的支持变少,而使之逐渐完全适应不喜欢的因素,并且也将之变为逐渐喜欢的因素。

不把孩子放在挫折环境里面,我们就不知道他在挫折环境里会有什么表现,所以,挫折环境的设计很重要。给予设置挫折,会发现他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相应的教育措施与适当的关注。



塑造:

通过不断地塑造教会孩子如何得到知识而达到目的。录象:录象中是一个大约20-30岁的男子,有点肢体障碍,原来能自己走路,现在只能爬行。他喜欢足球。我们用塑造法让其重新能够走路。开始,他要拿到球,必须跪坐在地板上,即两人推球的形式,得到他喜欢的球。逐渐地让其在跪着的状态下直立膝盖以上的身体部分,这样才能得到球。教师将球的高度设计得越来越高,他被努力地强化,他逐渐地由借助于外力的帮助得到球,到最后不借助于外力的帮助而得到球。虽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刺激他逐步站立逐步运用双腿甚至双脚的一个塑造。到最后,他可以站立,可以用双脚踢球的时候,陪他在室内训练的所有人都穿绿色T恤,因为他喜欢的一支球队的队员都穿这种颜色的上衣。这种服装颜色的选择也反映了训练者的用心与技巧。



我们学习让孩子有好的心情:

用录象的形式举了一个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我们情绪好的时候,我们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尽量获得好的心情,这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做一件事情成功以后,他的心情一定很好,这样的话,他会很容易地继续往前,信心十足地迎接下一个挑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当孩子成功以后,马上给予一个有困难的活动,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改变结果改变其行为:

最主要的是忽略其行为。很多孩子做“坏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关注。若老师惩罚他,往往是强化了他的坏行为。老师可以这样给他说:“只要你能控制自己,你就是一个好的榜样。”

教孩子达到一个好的目标,需要通过适宜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作功能性交流训练。当出现困难时,教给他告诉老师或躲到一边去深呼吸三次。当生气时,深呼吸三次再慢慢地转身走到一边去。我们必须要保证当他生气时有一个老师在他身边,让他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这样,很快,他就摆脱了挫折的境遇。当他的情绪扩大化时,必须很小心,因为这种方法未必适用于别的情境。



功能分析:

让孩子做游戏,任何游戏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哪一点使之表现得亢奋和老愿意和别人争的地方。这样就找到孩子的兴奋点,也找到了教育的切入口。

这种方法开始只在体育课上做,当其做得好时,再扩展到其他领域。在游戏中,孩子会因为时间与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发反应或波动,所以需要追踪寻找。



注意孩子行为的小的细节:

我们要非常注意孩子行为的一些非常小的细节,我们需要非常的敏感。

有一个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孩子都抱着一个球,一直坐在那里等待,直到老师回来。多数孩子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有个别孩子会将球扔掉,站起来闹。他是非常需要特殊训练的孩子。有的时候,耐心的等待是好的。有的孩子只要表现出一点点对老师的尊重,就是好的,就要表扬他。

老师会设计更多的活动课程让其练习等待,比如,在户外的一个体育课上,刚站好了队,老师就借故走开了,他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等着,当他回来时,他说:“谢谢你们等着我。”这样,让学生们明白他们刚才所做的等待的意义或者结果。

另外,在户外课上,让很多学生一起做动作,如果要做得非常整齐,就需要所有孩子的很多的注意力,这是很好的专注力的训练。

对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训练注意力:在室内沿着彩色绳子走。

训练孩子“要坚持,永远不要放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录像)。



          (完)





整理者的一点说明:这篇整理稿,无论从内容的角度还是从形式的角度,的确是太零散了。这位专家的讲义非常多,因为当时必须有中文翻译,导致他时间比较紧张而不能将讲义上的内容面面具到地详细解释,只好进行重点讲解和一些录象演示。记录本身就具有跳跃性,加上他跳跃性的讲解,我的记录就有了双重跳跃性。因此,在整理时,我边将零散的记录敲到电脑上,边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归类。在整理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希望各位网友见谅。但愿本记录中某些观点、某个理念抑或某一句话能带给各位一些启发,直接指导我们的教育与训练的实践。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5-12-8 11:18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谢谢张春华老师,这个以色列人的讲座的确比较跳跃,我原先的感受并不深刻,印象中好像只是些利用体育课来干预,而且玩橄榄球等等的录像都是中学生大孩子,且不仅仅是自闭症的孩子。感谢张老师的清晰整理。后来我才知道此人很是了得的。上周,六院还突然通知家长可以去听他的讲座,通知的比较急,我没能去。后来,郭延庆大夫跟我说,这个以色列人所做的工作很多,很有经验,也做小孩子的DTT,还放了一些他自己做DTT的录像,非常的棒,但是他都没能把这个资料要过来。我没去听,很遗憾。




作者: 微风拂面    时间: 2005-12-13 11:59
标题: Re:第三届国际行为分析(ABA)年会通知——关注儿童孤独症
[quote]<b>此文由张春华发表</b>。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使用暴力手段。其实,我们的本意并不想让其变得暴力,(我们采用的暴力手段)只是很想让他变好的一种方式。下面讲到许多家长暴力。

如何培养暴力行为的方法——暴力教育指南: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暴力行为的话,你就照以下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否则,你就别这么做。)

1、        若他想要什么,立即给他,马上满足他。

2、        他们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支持地让他做,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3、        他的暴力行为刚刚停止,立即给予拥抱等鼓励。

4、        暴力行为刚刚结束,教会他们说“抱歉”。

5、        他想得到某种东西,常常表现出暴躁的情绪,家长立即满足他,使其情绪稳定下来。

6、        当孩子失去控制时,立即给予什么。

7、        当他表现得非常不安与烦躁时,立即去掉他的障碍与困难。

8、        永远对他们需要什么给予过多的关注。

9、        对其非常严格,让其永远从错误中学习知识,让他们在成功中不断进步。

   10、让他们来乞求你。





对于采用运动来加强孩子能力的做法,我不反对,但是我想我会更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以上的10点我会加强注意,这是误区,我会好好收藏。谢谢张老师的整理。





我虽然不是个成功人士,但我决不是个生活中的懦夫,除非是我做错了,我决不低下我高昂的头颅!!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微风拂面 重新编辑於 2005/12/13  12:03:43</font>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