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深圳融合教育培训问题集 [打印本页]

作者: 方静    时间: 2013-5-3 15:31
标题: 深圳融合教育培训问题集
以下是我和张老师去深圳举行融合教育讲座时带回来的问题,以琳的一些老师认领了这些问题,他们会分别上来回答这些问题。
希望提问题的家长能够看到,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1、孩子的声音非常的敏觉,连大家一同为他鼓掌都受不了,这个行为在课堂上难以控制,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另外他也喜欢贴的
   很近和别人说话,这个怎么从认知上来教?问他时他也知道这样不对。

2、在家里,我们两口子可以坚定执行“不说不”的方法,但是家里的老人家依然会说“不准。。。。”,我们和老人家说了也没用,
   请问怎么办?

3、孩子感统有些问题,目前特别怕洗头,不抗拒洗澡,每次洗头、理发都是哭闹的厉害,如何处理?
   孩子玩玩具、读书都是玩个几分钟就扔一边,一会儿把家里玩具都全翻了个遍,没耐心,持续注意力很差,怎么办?

4、我儿子7岁,我本人陪读,我想知道如何在课堂上辅导他听从老师的指令?(最小限度地减少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在课堂
   跟妈妈互动)

5、孩子对成绩很在乎,表面上好像无所谓,考试后焦虑,行为问题增多。比如不做作业,或者课堂上大叫。试图与他谈这个
   事情的时候他会拒绝、抗拒、逃避。如何入手来逐步的解决?

6、孩子上一年级,我陪读。如何帮助他对同学有兴趣?一下课他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
   很友善, 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我求救。我想抓住这件事让他和同学有互动机会。

7、怎样教孩子正确的表达请求:①希望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②或是认识其他小朋友
   目前的表现:①走过去直接拥抱②走过去直接拉手③笑着拍小朋友的头或打小朋友

8、上课后的自言自语的对策是什么?打断?

9、我儿子7岁,写作业等静态注意力和NT没区别。但课堂上无共同注意力,我在注意力这一块的训练重点放在哪里?

10、请举例说明如何教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包括形成羞耻心和荣辱感?

11、怎样让孩子遵从不太喜欢的指令?想让孩子从补在乎到在乎,家长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12、融合教育当中,ASD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能简单阐述下有哪些方面吗?或者不同年龄段易产生哪些问题?我们应该
    给他们灌输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13、孩子犯了错,老师责怪别人,这是什么原因,如何着手解决?
    比如在学校里,他去动别人东西,同学打了他,他就会忽略自己的错误拼命指责同学。或者在家里因为做事拖拉,妈妈
    催他快做,他就大哭说:“就是你耽误的时间,因为你催我,我就不能做了。”

14、孩子对胜败很在乎,只能胜、不能败。败了就哭闹,请教怎么引导?

15、当我答应小孩一件事,但由于天气的原因实在去不了,我给他换别的,但他不干,我该怎么办?他很喜欢玩追逐游戏,
    特别是喜欢追逐别人跑着转圈,我应让他继续吗?

16、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陪读?老师总是担心“万一”,学校怕担责任,怎么办?(怕有安全问题)

17、小孩2009年3月10号出生,女孩,非常漂亮,在护苗就读将近10个月,目前在过渡班,问题:
    ①小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不关注老师,但对同学的反应非常关注。经常是谁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还没喊,
      她先把同学名字喊出来了(个训课配合还不错)
    ②目光注视不长久,有需求表达的时候:妈妈, 我想喝水 目光注视有点游离,眼神飞了

18、可否讲讲代币制的执行及技巧?例如:要改善孩子说话总是很大声的问题,要如何用代币制操作?

19、孩子不喜欢作业,作业要拖很长时间完成。如果不写作业对于成绩没有很大影响。可以与老师沟通不写或者少写作业吗?
    省出来的时间来与小朋友互动等。

20、孩子在小环境课堂较活跃,在大环境课堂(30~50人)人警醒度低,也没有太多应,怎么提高大环境的敏感度和注意力?

21、(4岁女孩)对音乐、舞蹈有较强兴趣,又担心沉迷。如何平衡好?是否可作为将来的重点培养方向?(音乐、舞蹈)

22、孩子配对(一样的放一起)的能力很好,可以进行任意配对(卡片)但认识物品(拿XX给老师)时注意力非常差,经常不好好
    看卡片就随便摸一张,怎样处理。

23、(孩子四年级,普教)朗读基础基本过关,但默读困难。即使教他用手指划着文章,眼睛跟看,效果依照不好。具体表现为,
    考试时阅读考分比平时的阅读作业要差。怎么办?

24、对话注意事项中“外松内紧”是什么意思?留意主动与被动是什么意思?

25、我的孩子小名牛牛,现5岁4个月,诊断为自闭症(属轻度),现在上幼儿园大班。我准备抓紧训练1-2年,等他7岁半时上学。
    现在我家旁边就是区里的实验学校,师资强设施好,是区里的名校(我认识里面一个老师,听她的介绍,该学校校医对自闭症
    还是了解的,);另我家又买了新房,本准备装修后搬过去,新房子旁边也有一所新建的公立小学(据说也是区和市里的一家
    著名的小学合作办的),规模比去实验学校小(据说也是区和市里的一家著名的小学合作办的),规模比区实验学校小,成立
    的时间也比较短(我不认识里面任何人,不太了解这所学校,我担心这种新的学校对自闭症不了解、不接纳),这两所学校我
    们都可以申报,请问您建议我选择哪一所好呢?(我想根据择校的结果来觉得是否需要搬家?)



作者: liuxia    时间: 2013-5-3 19:22
标题: re:家长朋友们您们好:我回答的是第25个问题...
家长朋友们您们好:我回答的是第25个问题。
    提问的这位家长您好:看到您给出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选择离您家比较近的这所区实验小学比较好。因为这所学校有您认识的老师可以帮到孩子,并且也可以方便您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同时,这所学校有了解自闭症情况的校医,通过他也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他的帮助。
    在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建议您首先要先教会孩子自理方面的技能,比如:自己能在规定时间内穿衣、吃饭、解决如厕方面的事情、整理自己的书包等技能;
    再一方面是跟随能力的培养。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做到不单独离开同伴,学习跟随同伴做一样的事情,具有模仿能力;
    在理解能力提高的的基础上学会参照正确的行为做事情,如:在发现同伴之间有冲突时,能关注同伴是否去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处理,他在关注的基础上学会参照向老师“告状”这种正确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在上课学习时,能遵守课堂纪律,学会不干扰别人,会安静听课,有问题学会举手回答等学习技能,并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等等。在这些技能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孩子正面强化。这样孩子在入学时就会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
    还有好多社交技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习,比如:有礼貌的打招呼,学会说礼貌用语,学习遵守一些社会规则,帮助家人、老师或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以提高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希望家长平时要多强化孩子的正确的行为,为尽早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以上是我的建议和想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 我爱飞扬    时间: 2013-5-3 20:39
标题: re:看到问题的整理很感动!不禁回忆起...
看到问题的整理很感动!

不禁回忆起儿子两岁多时,当我刚刚意识到他的问题,漫无目的的百度时的彷徨无助,甚至看到度娘里关于药物治疗自闭症的信息都想冲动一试.似乎药买回来,儿子吃孓能好.

索性我很快的找到了以琳网,以琳网无私的分享,使我能够疯狂的了解,疯狂的学习,稳定了情绪的我,结合不断学习摸索的自闭症培训知识,使我没有走太多的弯路,没有扔冤枉钱.

一晃十年过去,以琳成了我的另一个家园.我现在也成了一名老家长,在以琳网的指引下,稳步前行.

感谢以琳网这个无私的平台以及以琳这个平台背后为了自闭症,不断学习、奋斗、努力、无私奉献着的这样一群人!感谢!
作者: judy126    时间: 2013-5-3 21:21
标题: re:问题1的行为分析:首先这位家长写的问...
问题1的行为分析:
首先这位家长写的问题并不是很详细,例如大家为孩子鼓掌时孩子大哭,是指孩子只对为他的鼓掌声大哭还是对所有的鼓掌声包括对别人鼓掌都大哭,还有结果也不是很明确,难以控制指的是什么?因为前提和结果的不同会导致行为功能的不同,那么我们所设计的方案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把行为写的详细一点。
现在我假设:
孩子对声音非常敏感,尤其是受不了课上的鼓掌声,会大哭,家长或老师劝说无果,直到老师将孩子带离声源才停止哭声。
A(前提):当孩子听到鼓掌声时,或者是听到其他敏感的声音时
B(行为):大哭
C(结果):家长或老师劝说无果,直到老师将孩子带离声源才停止哭声。
功能:逃避

前提性方案:
1.首先家长要观察孩子对什么样的声音敏感,是突发性的声音、还是很大的声音、或者是某些特殊的声音(例如切割声、剪指甲声、撕纸声) 等,当找出这些声音后,听到这些声音时马上帮孩子捂住耳朵或马上帮孩子带上耳麦之类的,以减轻孩子不舒服的感觉。
2.当发现孩子在课堂上对鼓掌的声音很敏感,并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时,家长可以提前跟幼儿园老师或小学老师进行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情况,并建议老师在表扬孩子时,尽量用语言或者是伸大拇哥的形式等。
3.帮孩子进行脱敏练习。在观察出孩子对哪些声音比较敏感后,把这些声音录下来,慢慢放给孩子听,刚开始时,音量一定要小,时间也要短,在孩子没有出现问题行为时,马上给予强化物,并描述你所期待的行为,例如:你刚才坐的很好,很安静,奖励你吃薯片,(在描述时,一定不能说出他的问题行为,例如:你刚才听到鼓掌的声音没有哭),我们一定要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

社会故事:《当听到声音的时候》
在生活中,我会听到很多的声音
有的声音会让我感到很舒服
有的声音会让我感到不舒服
比如课上小朋友鼓掌的声音
这是没有关系的
当我听到不舒服的声音时
我可以用双手捂住我的耳朵
这会让我舒服很多
我也可以告诉老师,“我不舒服”
或者“我要离开这里”
老师也会帮助我
这样做大家都会喜欢我

替代行为:
1.用双手捂住耳朵
2.跟他人说:“我不舒服”,离开声源
以上是我对问题1行为的分析与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福大家!
作者: yilinwuxiaowei    时间: 2013-5-3 22:53
标题: re:简答第18个问题可否讲讲代币制的执行...
简答第18个问题
可否讲讲代币制的执行及技巧?例如:要改善孩子说话总是很大声的问题,要如何用代币制操作?非常感谢!

根据家长的问题,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简答:
第一个问题:代币制的使用及技巧?
   关于“代币制的使用及技巧”,代币系统是一种正面强化作用的策略,以货币系统为基本,代币用来赢得想要的强化物。在学习新技能及巩固一些技能时使用的。在这里只能简单的进行解答,作为参考:
   例如:教他使用正确的音量回答问题,在初学习时,每一次做对就有一个代币,一个代币就有一个强化物。当他明白代币与强化物的关系,也知道使用“正确的音量”这个行为就可以得到代币后,可以告诉他两个代币换一次强化物,也可三个代币换一次强化物,让他的行为得到巩固。在后期的泛化教育时,当他\她在合适的场所使用合适的音量时就给予代币。逐渐的减少代币,可以是每天有10次正确使用学习的技能才得一个代币。
   在使用代币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对孩子有吸引力,容易携带,容易分发,在视觉上看得到的物品(贴纸、画线、图片、价钱等)
   2、告诉孩子如何得到代币,某个特定的目标技能或适当的行为要求等。
   3、代币要跟社会强化物放一起(如:鼓励、注意力等)
   4、当孩子对代币有积极性时就可以逐渐减少代币。
   5、在不同的环境一致性地奖励目标技能\行为。
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善孩子说话总是很大声?
   首先,分析一下关于孩子总是大声说话的问题:根据行为问题的分析的要求来说,要清楚地描述他的行为及功能。
例如:
A、前提:他在什么地点(超市、商场、教室、图书馆、卧室等)?什么时间(上课学习时、上课回答问题时、一般对话时、有人睡觉时)有该行为?有没有针对什么人(妈妈、爸爸、祖父母、老师、同学、或所有人)?频率是多少(所有的语言都大声、只是回答问题的时候、回答问题答错的时候等)?
B、行为:很大声的说话,多大声(客厅内讲话卧室内的人都听得到、整个家的房间里都听得到、邻居家都能听得到)?
C、结果:他大声说完后的结果什么(说完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现、说完就离开了还是说完很开心的离开、说完等着大人给回应、说完很生气的离开、说完后家长进行纠正等)
    根据分析,他的行为功能会是什么:想要得到某物品或活动(想要得到大人的表扬)?自我刺激(回答完问题后不需要有人回应)?寻求注意力(大声回答后,被家长批评,需要重新回答)?逃避(回答完后很生气)?
    构成行为的因素不同,应对方法也就不同。因为家长提供的信息不够完整。以下简答均为假设性的。
假设:A、前提:每当他回答问题的时候。
      B、行为:他就很大声的说话。(10米外的人也听得清楚)
      C、结果:通常说完后,没有什么特别的行为,只是大人会告诉他要小点声,不能这么大声……。那么,可能孩子的大声说话有一部分原因是吸引注意力,因为他大声的回答,家人就会给他讲道理,这样就会有许多的注意力在他的身上。
   如果行为的功能是寻求注意力的话,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1、家人在他大声回答时就要使用冷处理,不理会他。
   2、改变前提:在他回答问题之前给予示范(第三者用适当的音量回答)与图片(一张对话的图片)提示,让他仿说。
   3、改变结果:正确的仿说后,此时给予强化(给他注意力),让他知道大声回答时没有注意力,适当的声音才有注意力。
   4、逐渐撤销示范,只用图片提示,在回答问题前出示图片,当他用很适当的声音回答就给予强化。渐渐的去掉图片提示知道独立运用合适的音量。
   另一方面,很可能他的技能不足,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大声,什么时候该小声。要做辨识训练,给他一些场所的图片,来学习什么场所可以用多大的声音(大声:游乐园、商场、超市等。一般的声音:客厅里、教室里等。小声的:卧室、电影院、图书馆等)当他学会使用后,进行泛化教育,在不同的人面前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等。
作者: 爱的真谛    时间: 2013-5-3 23:29
标题: re:问题5:孩子对成绩很在乎,表面上好像无所...
问题5:孩子对成绩很在乎,表面上好像无所谓,考试后焦虑,行为问题增多。比如不做作业,或者课堂上大叫。试图与他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会拒绝、抗拒、逃避。如何入手来逐步的解决?
A:孩子对成绩很在乎,考试后焦虑
B:不做作业,或者课堂上大叫
C:家长和孩子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会拒绝,逃避
行为功能:想要得到活动(想要得到好的成绩)

先试着分析一下,孩子对自己的成绩多少分很满意?成绩出来之后,给予什么样的强化?当他考的不好时,孩子的表现是什么?家长有没有刻意的关注孩子的成绩?家长给予的后果又是什么?是否会直接导致他对成绩很在乎。甚至延伸到孩子对输赢很在意。我们需要从这一点再找出原因(希望家长再写的详细些)

前提性方案:
1、孩子考试后焦虑,我们可以通过正向思维的方式来疏导他的情绪,如果孩子感觉考试没有考好,我们会教孩子对自己说“没有关系,下次努力”缓解考试后焦虑。
2、我们也可以试着用社交故事来帮助他缓解考试后焦虑
《考试之后》
在学校里,我们都会参加考试。
有时我考得很好,我会很开心。
有时考得不好,这没有关系,因为大家都有考得不好的时候。
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下次再努力就可以。
这样妈妈和老师都会为我高兴。

被动行为干预:
要求孩子做作业。如果孩子哭闹可以先冷处理,当他情绪平复的时候用平缓的语气说:“我们写作业”,如果作业有困难那要及时辅助他完成并及时给与强化。也可以用代币制来强化, 让孩子用得到的代币来换取对他有极大强化作用的强化物。
希望对家长有帮助。
作者: search    时间: 2013-5-4 07:49
标题: re:问题8:上课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对策是什么...
问题8:上课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对策是什么?是否要打断?
问题分析:因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年龄,也不知道这个行为发生时,她的A(前提)是什么,是随时随地还是只在上课的时候,或者是在上课遇到困难的时候;B(行为)发生的时候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会持续多长时间,声音有多大;也不知道最后的C(结果)是怎么样的。
因为我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现在我只能假设:
一、A上课时(大部分的时间)——B自言自语——C忽略或制止,之后还会继续。
如果孩子上课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自言自语,那行为的功能可能就是感官刺激(自言自语会让孩子自我满足),对于感官刺激我们干预之前要明白是无法直接干预的,必须找到同等功能的替代行为,而事实上属于感官刺激的问题行为是很难完全消失的。
1、建立视觉提示卡,在孩子自言自语的时候,给孩子看“嘴巴安静”的视觉提示卡,提醒孩子安静。
2、我们要评估强化物,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也就是嘴巴安静的行为;同时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只要嘴巴安静,就可以得到代币,一节课得到几个代币,下课之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3、也可以在他的行为发生的时候,老师用给予朗读的任务来打断她自言自语的行为,因为当他做这项任务的时候自言自语的行为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而他朗读得好的时候我们则给予强化。
4、给孩子做分辨练习,很多场所的照片,找出在哪里是可以进行这个行为的,在哪里是不可以进行这个行为的。当不可以进行这个行为的时候,他可以做什么。

二、A在学校上课时遇到比较困难的任务时——B自言自语——C打断或者是制止,或者是出去。
如果孩子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那这个行为的功能有可能是逃避。我们假设这个行为的功能是逃避:
1、如果这种行为不会影响到其他人或者是不会影响到课堂,我们要忽略这种行为。
2、调整和修改我们的教学内容,降低任务的难度。
3、使用代币系统,每次孩子愿意做上课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任务,就给予代币,并在课后用代币交换他喜欢的东西。
4、如果孩子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我们可以使用社交故事教导适当的替代行为(如:举手说:“老师帮帮我”或使用求助的图片)。
      《上课的时候》
当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
有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回答问题,
有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做题,
老师给出的问题,有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做,
这是没有关系的。
当我不会做的时候,
我可以试着举手找老师帮忙,
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三、A上课的时候老师或妈妈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B自言自语——C打断、制止或者是责备。
这种情况行为的功能有可能是寻求注意力,针对这种功能,我们可以尝试:
1、如果在不影响课堂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使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处理(忽视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
2、冷处理是不可以单独使用的,我们在使用冷处理的时候可以伴随使用分别强化作用,我们要忽视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强化孩子嘴巴安静的行为。
3、我们要使用无条件的强化物,也就是说在自言自语发生之前,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经过他的面前,摸一下他的头,或者是偶尔看他一下,预防行为问题的发生。
4、在孩子没有行为问题发生的时候,使用社交故事教导替代行为,如:举手;也可以使用使用代币系统,强化学到的替代行为。(考虑普通教室孩子比较多,老师不能时时给予注意,在孩子学会“举手询问老师”之后,我们可以有数量的要求,比如一节课可以有三次机会,并能够慢慢减少,等待下课之后去找老师)
                       

作者: 茉茉莉    时间: 2013-5-4 14:06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u...
下面引用由judy126发表的内容:

问题1的行为分析:
首先这位家长写的问题并不是很详细,例如大家为孩子鼓掌时孩子大哭,是指孩子只对为他的鼓掌声大哭还是对所有的鼓掌声包括对别人鼓掌都大哭,还有结果也不是很明确,难以控制指的是什么?因为...



  谢谢方老师,辛苦了!感激所有帮助我们的老师。
   judy老师,是的,孩子七岁多了,上午普通幼儿园下午机构,大半年来是对所有的掌声都敏感,无论是为他还有为别人鼓掌,平日里突发的大声如加油呐喊,都会让他受不了,会哭会跑来不停的问我或者问老师为什么鼓掌,通常我会带离他一会儿,我还会使劲解释这个声音很平常。以前我很不理解孩子这个行为,觉得别人都会沉浸在鼓掌的氛围里,而他享受不了,刚开始还以为他不理解鼓掌是表扬。听了方老师和coco,jenny老师的讲座后,我开始同理孩子,是他生理方面的原因。
   Judy老师,那我先从调整环境开始,先同幼儿园老师沟通好他对声音的敏感,让老师给他表扬时用语言或手势让可以接受的方式。老师给别人鼓掌时尽量让老师轻些,不过为别人鼓掌的事较难控制。替代行为我也有教他捂耳朵,不过大部分有突发性他反应不过来,而且捂耳朵隔音很有限,所以效果不是太明显。您提到大人给他捂耳朵,或带耳塞对啊!我都想不到,太好了我先试试给他塞耳朵,这也是在前提方案里面的对吗?
   那我接下来再用您的社交故事每天给他去学校前讲几次,再去把敏感的声音录下来,在家用录音做脱敏练习。替代行为我就教他说不舒服,离开一下,我这样做对吗,接下来孩子有变化我再反馈上来。谢谢Judy老师!
   

作者: 我爱以琳    时间: 2013-5-5 15:24
标题: re:问题3-1:孩子感统有些问题,目前特别怕...
问题3-1:孩子感统有些问题,目前特别怕洗头,不抗拒洗澡,每次洗头、理发都是哭闹的厉害,如何处理?
问题分析:
A(前提):洗头的时候
B(行为):哭闹
F(功能):逃避
干预方案:
1、现在不知道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是什么样的,如果孩子能说出原因的话,可以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话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来帮助孩子。
2、如果是触觉敏感的话,可以经常给孩子用梳子轻轻的梳头、抚摸他的头,在玩游戏的时候,时不时的挠挠他的头。或者在洗澡的时候,让他坐在澡盆里,给他好玩的转移注意力,然后把小毛巾打湿在他头上轻轻的擦,不要用喷头直接喷,那样可能对他的刺激会太大。如果真的是触觉敏感的话,可能要花的时间比较长一些。
3、也有可能是他怕洗头对他造成伤害,比如:洗头的时候,怕水流到眼睛、鼻子、耳朵里,也有可能是怕洗发露弄到眼睛里的感觉。所以在洗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孩子的脸上或者是耳朵里。现在有一种婴儿洗头专用的帽子,带上洗头就不会把水流到眼睛以下的位置了,不妨可以试一下。
    这种现象与孩子在洗头时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有关系。洗头时,孩子的身体往往被悬空,仿佛摇摇欲坠,改变了原本安全稳定的姿势而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因而在洗头时哭闹不休。不妨在洗头时让孩子的身体尽量靠近妈妈的胸部,与妈妈的上身接触,孩子的头部也不要过分倒悬,稍微倾斜一点便可以了。洗头时,妈妈可以不断说:宝宝乖,现在妈妈给你洗头,妈妈在身边……等类似的话,或者给他唱歌听,分散一下注意力。
也可以没事的时候跟他玩洗头的游戏,让它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让他觉得洗头其实也挺好玩的。
问题3-2:孩子玩玩具、读书都是玩个几分钟就扔一边,一会把家里玩具全翻遍了,没耐心,持续注意力很差,怎么办?
问题分析: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是什么样的,根据家长的描述我觉得孩子的玩法和注意力都很像1-2岁的孩子。
干预方案:
1、如果是还没有掌握玩玩具的技能,也会不断的换玩具。可能他很想玩,但是因为不会操作,就放弃了,又去选其他的。那么大人首先要教孩子玩法,在每个玩具中都让他找到乐趣,保证孩子每一个玩具都会有一到多种玩法。
2、如果是还不具备单独玩耍的能力,一个人体会不到玩玩具的乐趣,或者是对一个玩具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那么我们大人要陪着孩子一起玩。选择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玩具,让孩子看着你玩,或者轮流玩。如果孩子能力不错的话,可以跟他做一些假想游戏。或者你可以示弱,让他来教你玩。
在玩的时候,大人首先要表现出对玩具很有兴趣的样子,来感染孩子,让他能体会到玩具带给他的乐趣。
3、如果玩具没有吸引力的话,孩子持续的时间也会缩短。建议家长把玩具收好,不要都摆在他能够得着或者天天都可以看得见的地方,那样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而且容易分散他的注意力。每次只让他选一样,玩好以后,需要收好才可以选其他的玩,这样他的注意力可能会持久一些。在选择玩具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玩具,不要你觉得好玩就给他买来玩。你喜欢的,他不一定喜欢。
    希望我的建议能给家长带来帮助。

作者: 薇蓝    时间: 2013-5-5 19:55
标题: re:问题14、孩子对胜败很在乎,只能胜、不能...
问题14、孩子对胜败很在乎,只能胜、不能败。败了就哭闹,请教怎么引导?

   我不清楚孩子是在游戏时还是在考试时不能接受输的结果,那我们假设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孩子没有得到第一名,就开始哭闹,家长就安慰或者批评。
   A(前提):玩游戏的时候,没有得到第一名
   B(行为):哭闹
   C(结果):家长安慰或者批评
   F(功能):想要得到某物(第一名)
前提性方案:
   1、改变规则,在游戏开始前说明要实行两种奖励。比如赢了的一方奖励泡泡水,输了的一方只能玩玩具汽车。这样无论赢和输,孩子都可以得到奖励,心理落差就不会太大。
   2、在游戏开始前告诉孩子会奖励输了不哭也不发脾气的小朋友。用这种方法,来转变一下孩子的惯性思维,让孩子觉得输了也未必是坏事,慢慢增强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社交故事:
   来帮助孩子正确处理面对失败时的情绪。
   比如:《我喜欢玩游戏》
   我喜欢玩游戏,
   有的时候我会赢,赢了的时候我很开心;
   有的时候我也会输,这是没有关系的。
   输了的时候我可以深呼吸,
   也可以从一数到十,
   还可以走开自己待一会,
   下次我会继续努力。
   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来编一些社交故事,可以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加入照片或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这样慢慢通过社交故事来教会孩子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让孩子面对输的时候不会那么焦虑,试试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作者: 江艳丽    时间: 2013-5-6 12:51
标题: re:问题20: 孩子在小环境课堂较活...
问题20:
   孩子在小环境课堂较活跃,在大环境课堂(30-50)人警醒度低,也没有太多回应,怎么提高大环境的敏感度和注意力?
这位家长您好:
首先,我想知道孩子的信息更具体一些,比如:年龄、孩子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非常重要。什么情况下要进入30到50个人的课堂,是上学了吗?
如果孩子正处在幼儿园时期,不建议在30到50人的大环境学习,本身幼儿时期孩子的注意稳定性就差,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响,这是学前幼儿的普遍特点,我们的孩子就更应该尽量排除可能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所以建议在小班制学习,例如10到20人左右。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小学时期,班中人数较多,建议家长首先要和老师做好沟通,课堂中多关注一下孩子,哪怕多几次提问。同时家长也要找出没有回应的原因,是注意力的问题还是对课程不感兴趣。
同时家长要培养:
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对活动的兴趣等。比如说选择活动内容难度适合的,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超出能力范围或者难度太低都不会吸引孩子。也可以在上大课之前交代孩子一个和本节课有关的、目标明确的任务,孩子为了这个课程任务,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完成。所以目标必须明确,不能笼统,否则孩子不知道应关注什么,什么时候关注。家长在做这个课题之前须提前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
利用桌面活动练习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许多图片中找出某种物品。跟妈妈读故事,你读一句,他读一句。孩子要注意下句,否则就跟不上了,坚持一个故事读完。当然您的鼓励一定要及时并且是真诚的。
希望这样回答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作者: 艳子    时间: 2013-5-6 19:56
标题: re:问题19: 孩子不喜欢作业,作...
问题19:
    孩子不喜欢作业,作业要拖很长时间完成。如果不写作业对于成绩没有很大影响,可以与老师沟通不写或者少写作业吗?省出来的时间与小朋友互动等。

19题的建议:
    不建议家长停掉孩子的作业把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作业是每个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都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当孩子因为某些原因不想写作业而家长又让其不写时,可能会强化孩子不写作业的行为。
    如果家长想要解决孩子写作业的问题,要看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喜欢写作业。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对作业进行调整和修改。但家长在调整和修改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尽量使用最少侵入性的调整和修改。让孩子最大限度的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因为家长给的信息有限,现在只能假设孩子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不喜欢作业。

假设一:孩子觉得作业量大

    如果孩子是因为觉得作业量大而不喜欢做作业,从而拖很长时间完成。家长可以对孩子的作业量进行调整。
    (一)把孩子的作业分成几份,让孩子分批次来完成。在孩子还没有出现拖拉和烦躁的表现之前结束写作业的事情,让孩子休息一下、强化或进行一些孩子喜欢的项目。然后再写下一份作业。
    如:老师留了20道数学题,可以把20道数学题分成5+5+5+5、5+7+8、10+10等。(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确定每次让孩子做的数量)
    把较大量的作业分成几次来完成,孩子每次看到的都是少量的作业,从视觉上就减轻了孩子对写作业的为难心理。而少量的作业很快就能完成,在完成之后家长给予的强化会变成孩子的动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办事效率。这样孩子可能就不会因为一下子要完成过多的作业而出现为难情绪从而逃避写作业的情况。
    当孩子可以轻松完成家长所设立的目标时,可以慢慢增加每次要完成的作业量。
    (二)如果老师留的作业真的很多,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在作业的数量进行调整,把作业量适量减少,但不是不做作业。
    如:把50道数学题调整成30道。

假设二:作业较难

    如果孩子是因为作业较难而不喜欢做作业。家长可以试着对孩子进行辅助或对作业内容进行修改。
    如:写字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在孩子的本子上写下几个,先让孩子进行描红,然后再独立写生字。因为中间有描红的过程,孩子会对字的结构有所了解,到独立写时会简单一些。
    如果作业的难度已经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修改孩子的作业内容,让孩子的作业简单一点。
    如:把问答题变成选择题或连线题;把乘法变成加法。
    但家长在修改之前必须要明白,当你对孩子的作业进行修改时,你的孩子可能会不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或学校的升学标准。并且修改的作业难度是根据作业的类型和孩子的能力进行改变的。

假设三:书面文字理解困难

    如果孩子是因为对书面的文字理解困难,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理解题目。
    如:孩子在做题时,
    1、帮孩子把题目中的重点词画出来,让孩子在读题时能找出题目中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孩子理解题目,进而促进孩子自己读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孩子身旁帮孩子读题,因为家长可以根据题的内容把重点加重音突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而且家长不会读破句。所以孩子会更容易理解题目的内容。

假设四: 不喜欢书写

    如果孩子是因为不喜欢书写而不喜欢作业。家长可以使用代币制或把书写的项目穿插在其他的活动当中。
    如:要写20道数学题,可以写完5道给一个代币,当孩子得到4个代币的时候给孩子可以得到他喜欢的东西。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可在一旁进行鼓励或表扬。当孩子完成指定数量的作业后,可以给孩子一些与年龄和作业难度相符的强化。促进孩子积极地写作业。
    以上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 judy126    时间: 2013-5-6 20:3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茉茉...
下面引用由[U]茉茉莉[/U]发表的内容:



  谢谢方老师,辛苦了!感激所有帮助我们的老师。
   judy老师,是的,孩子七岁多了,上午普通幼儿园下午机构,大半年来是对所有的掌声都敏感,无论是为他还有为别人鼓掌,平日里突发的大声如加...



茉茉莉家长:
    您好!很开心看到一位积极爱学习的家长。
    您的回贴我已看到,我想跟您说的是,我给出的方案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先后次序,主要是自己根据孩子的能力去定。比如,跟幼儿园老师的沟通是可以提前做的,脱敏练习和社会故事都属于前提性的方案,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社会故事练习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去背,背过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让孩子理解社会故事里的内容并且在今后能用出来,所以我建议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并去模仿。其实社会故事里面50%的信息是孩子已经具备的,比如“当听到鼓掌的声音时,我可以双手捂住耳朵”,还有50%的信息是孩子还没有具备的,还不会运用的行为,是我们期望他发生的行为,例如:“当听到鼓掌的声音时,我还可以跟老师说,我不舒服”,所以,并不是每天讲几遍社会故事给孩子听就可以的,重点是教会社会故事里面的技能。
最后祝愿宝宝健康成长、天天进步![EM14]

作者: 晶宝宝    时间: 2013-5-7 19:09
标题: re:问题2、在家里,我们两口子可以坚定执行“...
问题2、在家里,我们两口子可以坚定执行“不说不”的方法,但是家里的老人家依然会说“不准。。。。”,我们和老人家说了也没用, 请问怎么办?
答:这位家长您好,很理解您焦急的心情,这也是许多家长都提到过的问题。每次接待外地家长培训我们都会提到,家里所有成员要坚持一致的原则和态度,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和规范我们孩子的很多行为。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针对您的问题,给您如下几个建议,希望能够帮到您:
1、要先界定的孩子行为是否是自伤、他伤或者违反基本社会准则(例如,随地大小便等)的行为。您提到您夫妻二人可以坚决执行:“不说不”的原则,这一点很好,证明您注意到了要用正面的语言引导孩子的行为。我们讲要用正面的语言引导孩子,但也绝不是过度宠溺和包容孩子的一切行为,还是要让孩子逐步建立是非观念。所以,如果孩子出现属于以上三项的行为,建议您和家人先要明确告知孩子“这样不可以/不对/错了”,让孩子知道这些行为是不恰当的,然后再用正面的行为或者语言去引导孩子“应该/可以***”。逐步规范孩子的行为,以使其行为可以遵从普通的社会准则。
2、针对家里老人依然会说:“不准***|”的情况。
首先要理解家里的老人,老一辈的教育理念里还没有“赏识教育”这一项,他们难免会不自觉的就说出沿用几十年的口头禅,但毕竟心里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对老人不要苛责。
A、建议您夫妻多准备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书籍或者材料给老人看,让老人家了解孩子的特点,这样他们才能明白我们的孩子和普通小孩不一样,要用一些不同的方法引导
B、建议以后有这样培训的机会也带老人参加,或者父母在接受完培训后回家用分享交流的方法把培训学习的内容分享给老人家,在家庭内部把训练方法学习实施起来,这样才有助于老人家“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家庭同盟也更好建立。
C、通过学习后,可以利用视觉提示的方法,把对孩子要坚持的原则贴在墙上或者专门设立一块家庭公告栏,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可以随时看得到,也能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D、建立互相监督的赏罚机制,对孩子的行为需要有强化,对老人的行为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制定好原则后,可以鼓励两个老人或者全家人一起相互监督,并制定一定的强化规则。如,一天内没有说“不准***”,就可以***;或者直接就给与社会性强化,要及时的夸奖老人家用了正面的语言引导孩子的行为等等,这些您可以和家人商量一起制定。
E、定期总结整理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修改家庭同盟对待孩子的原则,以适应孩子的发展。
F、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了我们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学习,持之以恒。
以上是给您的一些建议,其实也是我身边家长的一个实际案例:孩子的外婆曾是一位小学校长,她在2011年孩子三岁三个月第一次参加以琳外地家长培训时还坚持认为外孙没有问题,是孩子的妈妈过分敏感,对训练持坚决的抵触情绪。第一次培训时孩子基本什么都不会,妈妈没有因为姥姥的反对就放弃,坚持带老人连续两次来到青岛参加家长培训,回去后也坚持在家里给孩子做训练。去年年底,孩子终于排队到了以琳,刚好成为我的个训孩子。第一天上课孩子的情况让我大吃一惊,在没有专门系统的进入机构训练的前提下,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外婆的改变也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工作关系,妈妈不能陪孩子来青岛训练,只能由外婆和外公来代孩子,每每当我和老人家要沟通孩子的一些情况,包括她回家要做哪些时,老人总会非常配合:“老师,你就告诉我要怎么做就行,我回家一定坚持”。这样态度的转变恍惚间让我难以和两年前的那个老人划上等号。同时孩子和外婆这样的转变也是和妈妈的努力分不开,如果妈妈在开始介入时就因为家人的反对而半途放弃,那么,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转变。
    所以,您也可以把这个案例分享给家里的老人,祝福您和上一位妈妈一样,早日建立家庭同盟,祝家人顺利安康。

作者: 吕迪迪    时间: 2013-5-7 23:27
标题: re:简答问题3,洗头和理发的问题。洗头和理发...
简答问题3,洗头和理发的问题。洗头和理发对于咱们的孩子是个很大的难题,做为家长要全面客观细致的分析孩子做不好的原因。我感觉这两个问题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有关,千万不要强迫他,要引诱加鼓励!比如我家的理发,我是自己在家给他里,用那种带卡套的推子,震动小声音小的那种,起初是给他吃着最喜欢的棒棒糖加上看着最爱看的动画片,动作要快,理那种最简单,先推前面在后面,因为后面更敏感,并时刻注意头发不要进眼睛里,鼓励和强化也要跟上,当然孩子可能还是要哭的,呵呵!!只要还能坚持理下去,就忽视他的哭闹!理完以后的夸奖很重要,并让他摸一摸头发,照镜子夸张的告诉他这样更帅之类的,在和别人说这个话题时还是要很高兴的夸他很棒很勇敢之类的,觉不要在提他不行哭闹之类的。洗头也一样,洗澡时用毛巾拧先少每一次量的水冲,每一次冲完赶快用毛巾擦眼睛,次数不要太多开始时,并大声数着,也是强化要跟上。孩子的理解力,控制力提高了很多问题会好很多很多的,咱们家长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作者: 肸羽    时间: 2013-5-8 20:57
标题: re:问题2:在家里,我们两口子可以坚决执...
问题2:
在家里,我们两口子可以坚决执行不说“不”的方法,但是在家里的老人家依然会说,“不准……”我们和老人家说了也没用,请问怎么办?
   方案:
这位家长您好,首先要肯定你们两口坚持不说“不”的做法是正确的,那我想针对家长提供的信息再补充一点的是,当问题行为出现时,紧跟上的是,要使用替代性的行为来纠正问题行为。当孩子跟从了指令或在辅助条件下完成指令,一定要及时的奖励,强化好的行为,使这个好的行为在以后能越来越多的发生。在使用替代行为之前,家长首先要根据孩子的问题行为来判断它的功能是什么?确定自己要教的内容。
注意:选择的替代行为必须是同问题行为在功能上是属于同等的行为。
如果功能性是吸引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游戏课时打小朋友——替代行为可以教他和小朋友说“我们一起玩吧”
如果功能性是逃避方面的问题行为:如上课捣乱不遵守纪律——替代行为可以教他说“我要休息”
如果功能性是想要得到某物的问题行为:如把饼干盒扔在地上——替代行为可以教他说“我要吃饼干”
如果功能是感官刺激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手指总是在眼睛前晃来晃去——替代行为可让他手里拿个风车来满足他视觉上的刺激。
以上举例中的替代行为大部分都是针对有语言的孩子,如果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可以用手势或图片来代替,使用的技能一定是要在孩子掌握的范围之内,这样更容易教,孩子也愿意接受。
以上建议只是根据家长提供信息进行的一些补充,那针对老人的习惯问题,我想是很难改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说话及问题的处理方式,并不是他们不想改而是改不掉,这需要家长和长辈们更多的沟通和控制,再就是不知道,家长和长辈们是住在一起还是分开住,如果是住在一起,第一,和长辈提前沟通,希望他们能尽量少的和孩子说“不准……”,当他们不小心说出“不”时,如果孩子没有停下他的问题行为,家长就要及时辅助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行动,这样可以建立起孩子对“不”这个指令的有效性。
再就是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的去纠正干预,不要等到长辈们去管,说出“不”。
如果不是经常的和长辈们住在一起,那在长辈说“不”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停下他的问题行为,家长还是要及时辅助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建立起孩子对“不”这个指令的有效性,如果孩子听从了“不”的指令,就要及时的鼓励强化,这在一些关键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这位家长有所帮助。

作者: orange_cheng    时间: 2013-5-9 13:24
标题: re:家长问题(21):(4岁女孩)对音乐、舞...
家长问题(21):(4岁女孩)对音乐、舞蹈有较强兴趣,又担心沉迷。如何平衡好?是否可以作为将来的重点培养方向?(音乐、舞蹈)

    家长们好!我是以琳音乐组的老师,我用我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对孩子的了解来对这位家长的疑虑进行纾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其实音乐只是一个载体,而且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全世界通用。而我们在上音乐课时也是透过音乐传递给孩子更多的情感和感受。
    并且通过音乐活动来提高孩子的各种技能,其中包括: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空间认知等等。还可以综合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还能增强合作意识。而且音乐活动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儿童在放松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听音乐,一定要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音乐活动来提高孩子的各方面技能(建议可购买一些奥尔夫乐器),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听音乐就行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请相信只要正确的教导就不会存在过度沉迷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您!

   例:《十个印第安小矮人》
   歌曲出处:网络
   技 能: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表演能力以、沟通能力、情感交流能力、合作意识。
   歌 词: 【一个两个三个小朋友】【四个五个六个小朋友】【七个八个九个小朋友】【十个 印第安小朋友】
1、感 知:唱到“数字”时妈妈帮宝宝按摩手指,从左到右依次按摩;唱到“小朋友”时妈妈抖一抖小朋友的手。
2、律 动:唱到“数字”的时候做手指数字的动作;唱到“小朋友”时拍拍手;唱到印第安时咕噜咕噜手。
3、游 戏:十个小朋友编号,唱到几号几号就站起来,站起来的小朋友在唱到“小朋友”时拍拍手。
4、乐 器:在唱到“数字”的时候拍拍小鼓;唱到“小朋友”时拍拍手;唱到印第安时咕噜咕噜手。

   例2:《大皮球》
   歌曲出处:网络
   技  能: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创造力、空间认知情感交流能力。
   歌  词:  【大皮球圆又圆  拍一拍跳一跳】【拍的轻跳的低 拍的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
1、感  知:  【双手围住宝宝  拍宝宝的肩膀】【   轻轻拍       重重拍   】【  抱起宝宝悠  】
              按摩,妈妈和宝宝一起同方向坐在地垫上,妈妈帮宝宝按摩(也可以互换角色)。
2、游  戏:  【双手围住宝宝  拍宝宝的肩膀】【 抱宝宝底跳   抱宝宝高跳 】【 抱起宝宝转圈 】
              妈妈站在宝宝的身后,妈妈帮助宝宝用自己身体跳的高度来感受大皮球是怎样跳的。
3、乐  器:  【   抱起小鼓    拍拍小鼓   】【 轻轻地拍       重重的拍 】【   举起小鼓   】
              宝宝坐在地垫上拍小鼓,把小鼓当做是会发出响声的皮球。

   例3:《调皮的铃鼓》
   歌曲出处:洪恩奥尔夫
   技   能: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理解力、注意力、表演能力、沟通能力、情感交流能力、合作意识。
   歌   词: 【小铃鼓    真调皮    不安 静    扭来扭去】【 扭呀扭呀  ……  停! 】
1、感   知: 【拍肩膀    挠挠痒   摆手摇头  妈妈扭身体】【摇动宝宝的肩膀   不动】
2、动作表演:【拍拍手    扭屁股   摆手摇头  扭一扭身体】【自己扭动身体     抱肩】
3、乐   器: 【拍铃鼓     转铃鼓    拍铃鼓     转铃鼓 】【 转铃鼓   铃鼓藏起来 】
4、互动游戏:【妈妈拍小朋友屁股    摆手摇头   指小朋友】【小朋友扭身体   宝妈妈】

作者: muhuizi    时间: 2013-5-9 13:36
标题: re:第16号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陪读...
第16号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陪读?老师总是担心“万一”,学校怕担责任,怎么办?(怕有安全问题)

回答:首先我们很感恩的是学校允许家长去陪读,因为有很多学校是不允许家长陪读的。现在能有这么好的机会给孩子陪读,家长一定不要错失良机。由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是如何退出陪读,那么我们设想孩子的能力很不错,能够基本适应学校的环境,并可以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但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孩子的实际年龄和各方面的能力,也不知道他在学校里的适应情况怎样,陪读的形式怎样,家长是一直都陪在孩子的身边还是坐在教室的角落,还是在教室外面陪读?安全问题是指哪方面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你提出具体的建议,只能根据家长的问题,大体地猜测一下孩子情况。现在我们假设你的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参照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看他在学校里还有哪些行为需要改善,有哪些技能需要提升。

一、行为方面:没有有伤害他人及自己的行为,没有有破坏学校公共设施的行为,能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不妨碍老师发出指令或其他同学接收和完成指令。比如上课尖叫、随便离开座位会妨碍老师发指令,也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老师及同学互动;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比较适当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如通过深呼吸或数数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二、自理方面:能理解上课铃和下课铃的含义,听到上课铃响后能很快找到自己班级的教室,并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能够独立地在合适的时间里完成如厕、喝水、加餐及吃午饭等活动;会看课程表,并按课程表拿取所需的书本;能整理并保护自己的东西;当需要的时候会借别人的东西并知道归还,或把东西借给别人能知道要回。

三、学习方面:

   1、在课堂上,他可以把手放好,不去碰其他的人,在学习的时候身体不会乱动;不动桌子上无关的物品。
   2、能服从指令,既能听从个人的指令,也能听从大团体里的指令(如,全部的小朋友,小朋友们)。
   3、根据别人的回馈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如可以接受别人的拒绝或批评,能理解常见的身体语言或手势。
   4、注意力:能转向讲话的人;能加入到老师带领的活动中,从一对一到小团体,再到大团体的活动;在椅子上或垫子上可以安坐15-20分钟;能参加到一个10-15分钟的课程中,也包括自己学习;在被打扰之后,可以重新回到之前所要求参加的活动中;具有共同关注的能力,能加入到讲话人的活动中。
   5、参与能力:包括孩子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以及参与课业的程度(从一对一的活动,到小团体、大团体,甚至由其他同学带领的活动也要参与)。
   6、跟随教室里的活动内容:可以安静及独立地完成课业;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找到之前指定的座位;当老师在跟别的同学讲话的时候可以安静地等待。
   7、跟随教室里的活动行程:会举手回答问题及提出问题;会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找到完成课业所需要的学习用品;能自己组织时间和程序来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如:自己做完3页数学题);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会主动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在适当的时候能接受帮助并纠正错误;能够听从陪读的家长之外的老师的指令。

四、互动方面:对周围环境及同伴有意识(如当看到同学哭了,会问“你怎么了?”),能理解其他同学经常玩的游戏,能在被邀请时加入到游戏中(主动加入更好),不去破坏同学的 游戏,能接受失败。

五、当他独自一个人在学校里没有家长陪读时,他能够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当孩子具备了以上大部分技能的时候,就能够在学校里进行比较好的融合了,但是距离完全退出陪读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实,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不要当孩子的“助理”,而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助教”。“助教”的职责除了要保障其他同学的安全和自己孩子的安全之外,还要随时记录他有哪些问题行为会影响到周围同学的安全和影响到他自身的安全,影响到老师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以及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要记录他的学习进展,观察和发现他有哪些技能上的不足,并辅助他在课堂上的学习,提升他学习的独立性及提高他的参与能力;辅助他与老师、同学互动;帮助老师尽可能的协调整个班级的学生给予这个孩子更多帮助及互动的环境。这样家长就可以利用行为分析的方法来改善和纠正他的问题行为,补足孩子各方面的技能,使他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同班同学。

    当要退出陪读的时候,建议家长不要一下子完全地退出,可以有步骤地减少陪读直至完全退出。如果家长是一直都陪在孩子的身边,可以先慢慢地远离孩子,退到教室的角落,在需要的时候再过来辅助孩子;然后退到教室的外面。也可以先从孩子比较擅长的课程退出陪读,然后尝试着在他不喜欢的课上减少陪读,最终实现完全退出陪读。孩子要能够完全地融入普通学校,这和学校的领导、任课老师、以及同班同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要和他们做好沟通,大家齐心用最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实现真正的融合。

    不知我们的回答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一起来切磋交流。
                                                                                                                              李惠敏  张丽艳
作者: yanling    时间: 2013-5-9 13:45
标题: re:问题10:请举例说明如何教孩子建立自我概...
问题10:请举例说明如何教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包括形成羞耻心和荣誉感?

  建议:
     这位家长您好!
     您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您的问题中我看不出您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所以对您的问题的回答比较简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出生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观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出现自我意识萌芽,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能有反应。两岁左右的幼儿,掌握第一人生代词“我”的使用,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喜欢在与别人竞争中获得自我成功感和自尊感。
     
     假如您的孩子已经四岁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评价自己的形象和行为。
     引导孩子评价自己的形象。
  第一步:在孩子穿新衣服或者有新的变化时,及时给予评价,说出你评价的理由。
  第二步:引导孩子自己在镜子前面评价自己的服装、身材、相貌,体验愉快和自豪感。
  第三步:给孩子有意识设计发型、服装、鞋帽等,使孩子自己欣赏自己(很帅或很漂亮……)。
     
     引导孩子评价自己行为。
  第一步:在生活中寻找他人好的行为表现。
  第二步:在孩子面前评价他人的积极行为表现。
  第三步:引导孩子建立好的行为规范和是非概念,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第四步: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发现积极的行为。
  第五步:及时给予孩子正面评价,鼓励夸奖孩子。
  第六步:引导孩子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
     
     假设您的孩子的现在能评价自己的行为了,可以学习体会荣誉感,我们来教他认识“别人表扬我了”。
  第一步:创设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妈妈或他人的表扬。
  第二步:强化表扬的结果,让孩子慢慢体会到荣誉感。
     
     假设您的孩子现在还没有羞耻感,羞耻感是很难让孩子体会到的,当孩子的理解力达到时:
  第一步:教孩子辨别是非,教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步:教孩子做想法解读练习,能体会到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第三步:教孩子观察他人做错时,别人对他的评价,并引导他体会评价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慢慢的出现羞耻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欢迎您继续和我讨论此问题。也希望有类似问题的家长继续和我一起讨论。

作者: 月桂树    时间: 2013-5-9 15:38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的...
下面引用由[U]爱的真谛[/U]发表的内容:

问题5:孩子对成绩很在乎,表面上好像无所谓,考试后焦虑,行为问题增多。比如不做作业,或者课堂上大叫。试图与他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会拒绝、抗拒、逃避。如何入手来逐步的解决?
A:孩子对成绩很在乎,考试后...



谢谢方老师、张老师,能听你们的讲座实在太幸运了。也谢谢楼上各位的老师!
尤其谢谢李老师对我提出问题的回复。

毛在以琳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因为输不起没少嚎,但这一问题在以琳得到极大的改观。
对于考试成绩,无论多少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只有接受,虽然一直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真是要比较低的分数,不免还是很失望。但我们很少直接和孩子谈成绩,因为担心引发他的一些情绪问题,但同时又担心对成绩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导致他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无视成绩的多少。
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感觉到很羞愧。的确没有观察到孩子到底对他什么样的成绩感觉满意。还有这孩子就是他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他也特别说一些反话。比如他考试的成绩不错,我们表扬他的时候,他就会说我只得多少多少分。。
再一次谢谢李老师给予的前提性方案和被动行为干预,给了我一个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




作者: 天下无双    时间: 2013-5-9 20:33
标题: re:问题17-12009年3月10号出生...
问题17-1
2009年3月10号出生,女孩,非常漂亮,在护苗就读将近10个月,目前在过渡班。
行为描述:小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不关注老师,但对同学的反应非常关注,经常是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还没喊,她先把同学名字喊出来了(个训课配合还不错)。
以上是家长提供的所有信息,这位家长只讲了前提和行为,没有告诉我们结果。我们从所写的信息中认为孩子的问题可能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上课不关注老师
A(前提):上集体课时
B(行为):注意力不集中,不关注老师
F(功能):逃避
因为提供的信息有限,我们不知道她上课时一点都不听,还是听一会就不听了;她是对某一节集体课不关注老师,还是所有的集体课都不关注老师。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假设一下。
第一种假设,如果她只在某一节集体课上不关注老师,那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以下几种原因:
1)是不是课题对她来说太难了,她听不懂,所以选择不听。
2)是不是老师的课程设计对她来说比较枯燥,或者是她不喜欢这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第二种假设,如果她所有的集体课都不关注老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几种原因:
1)可能她不能从一对一泛化到集体课中,因为集体课老师不会只关注她,她可能感觉集体课跟她无关,可以不听,缺乏上集体课的意识。
2)在集体课上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周围的环境干扰,所以她的注意力不能持续观注老师,需要不断的提示才可以。
3)可能她不适合这个班级,所有的课程对她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干预方案:
1)家长需要和老师沟通,如果全班只有她觉得难度比较大,跟不上的话,可以提前回家预习。在家学会了以后,再融到集体课里,她可能就比较有自信了,就愿意听老师讲了。
2)如果某一节课的老师上课确实是比较枯燥的话,可以建议老师改变一下上课方式,来吸引她关注老师。
3)如果她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一节课的话(可能持续几分钟就走神了),可以请老师多关注她一下,比如去拍拍她的肩,提示他要听老师讲课。如果家长是跟着陪读,也可以用图卡的形式提示她坐好看着老师。
4)如果她不能从一对一泛化到集体课上,回家可以模拟一个小课堂,让家里的其他人都来当学生,谁听的认真或者是谁回答得好,就有奖励,帮助她建立上集体课的意识,提高她上集体课的积极性和抗干扰能。
5)如果所有的课程对她来说都比较困难,那可以选一个适合她的班级,把难度降下来,她的关注度可能会有所提高。

第二个方面:看到同学举手,老师还没喊名字,她就先把同学的名字喊出来了
A(前提):上课时,同学举手
B(行为):老师还没喊,她先把同学名字喊出来
F(功能):寻求注意力或者是自我刺激
干预方案:
1、如果她是想通过叫同学的名字,引起别人注意,那么我们就要在她还没有行为问题之前满足她的需要,老师可以在上课堂上多给她一些关注,时不时的可以走到她跟前,拍拍她的肩膀,对她微笑一下或者是在她有好的行为出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扬她,让她感觉到她是一直被关注的。当老师要喊同学回答问题,她先把同学的名字喊出来,这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要忽视她,让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喊别人的名字,大家是没有反应的,她得不到大家的注意力,几次以后就可能不会这样做了。
2、可能她喊同学的名字,是为了让自己有某种满足感,或者是她看见同学举手,就认为老师一定会叫某个同学,所以她就先替老师叫了。我们可以在家里模拟小课堂,大家轮流当老师,让孩子明白上课的时候要举手回答问题,叫哪个同学起来回答是老师的事,由老师来决定,同学们只要安静的等待就好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上课不能随便说话。

问题17-2
行为描述:目光注视不长久,有需求表达的时候:妈妈,我想喝水 目光注视有点游离,眼神飞了。
这个问题主要是孩子技能不足引起的,下面就从如何训练孩子的目光注视能力提出一些训练方法:
1、可以做一些RDI游戏,来改善孩子目光对视的问题。比如:小手爬、摇摇停等。游戏进行了几个回合以后,我们故意把停的时间延长,看孩子会不会主动看着我们示意还要做。如果孩子主动看着我们,我们就马上再继续这个活动。如果停下来了,孩子还是不看我们,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眼前拍拍手,引导孩子看着我们,孩子一旦看了,游戏马上开始。还可以玩一些“我看哪个你吃哪个”,“我看哪个你拿哪个”的游戏,让孩子通过看你的眼睛来做回应。
2、可以通过玩一些玩具,来加强对视的次数和持久性。比如:吹泡泡。吹泡泡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的,我们可以吹两次以后,把手停在嘴边,等待孩子主动要求还要吹,这时候她的眼睛会看着我们。我们可以把停留的时间慢慢拉长,当你停下来了,她可能会看着你,要求你还要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加入语言,可以说:“哦,还要吹啊!我再给你吹个大的。”这样她的目光对视会持久一些。

以上的分析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帮助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原谅,谢谢!

作者: SUISUI    时间: 2013-5-9 22:07
标题: re:第22个问题: 您好,像您所说...
第22个问题:
    您好,像您所说的孩子能做配对,但拿不出老师指定的物品,这说明孩子的接收性命名是有困难的。因为没有全面了解孩子,所以只能通过您的描述来分析孩子的情况,您的孩子应该是认知能力不够引起的,因此我们需要在课题的步骤上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解。

举例说明:“怎样认知勺子?”

    孩子已具备一定的配对能力,可以把重点放在认知理解(接收性命名)上。从实物的认知过渡到卡片的认知,指令:“拿勺子”,指令要从有视觉提示的(妈妈手里拿一个相同的)过渡到无视觉提示的,难度从“二选一”过渡到“多选一”。
    当孩子能在许多干扰物中选出勺子,可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表达性命名上,引导孩子表达“这是勺子”。但此时还不能确定孩子是否认识“勺子”,所以要再学习一种新的物件,并能在两个物件之间进行转换性表达。
    认知物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让孩子泛化到生活中,例:“宝宝,拿勺子吃饭了。”或“给奶奶拿一把勺子”等等。

    当然,以上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1)教具摆放的位置要随时变化,不要总放在固定的位置。
    (2)在确保孩子注意力的状态下发指令,提高指令的有效性。
    (3)指令的要求,快速简洁。发指令的同时,加入视觉提示,随着孩子正确率的提高,可减少视觉提示的次数,从而最终让孩子能够独立拿出指定物品。
    (4)发指令后,给孩子1—2秒的时间去思考,再让孩子去拿目标物,以防孩子不思考,只靠惯性顺手随便拿。
    (5)要给孩子及时的强化,根据孩子的状态及时调整强化物的类型,最好以社会性强化为主。

    以上的内容是根据您的描述来分析的,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
作者: 陈丽丽    时间: 2013-5-10 12:39
标题: re:问题七:怎样教孩子正确地表达请求:希望与...
问题七:怎样教孩子正确地表达请求:希望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认识其他小朋友。孩子的表现:走过去直接拥抱;走过去直接拉手;笑着拍小朋友的头或打小朋友。
这位家长您好:
    从上述信息判断出你孩子的主要问题是社交沟通技能不足。主动交往的意识是发展社交沟通的前提。您的孩子很明显有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意识,但是还没有社交沟通的技能,所以他不能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有效的互动。
    关于怎样教孩子正确地与其他小朋友进行社交沟通的问题,现在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故事:
                 《当我见到喜欢的小朋友时》
                 当我见到喜欢的小朋友时,
                 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有时候,小朋友会过来跟我一起玩,
                 小朋友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有时候,小朋友不会过来跟我玩,
                 这是没有关系的。
                 我可以和小朋友打个招呼“你好!你今天好帅!”
                 我也可以跟小朋友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这样大家都会很开心,妈妈还会夸奖我。
二、替代行为:
                1、挥手打招呼“你好”
                2、“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社交沟通障碍是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自闭症儿童的三大特点之一。儿童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自闭症儿童和同龄人交往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孩子。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让自闭症儿童体验和同龄人交往互动,特别是要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和同龄人交往的动机,逐步克服社交缺陷。
    在这里对家长提几点建议:
1、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及时的解读孩子的想法——在孩子言语困难时替他表达内心的想法并及时肯定他。
3、做好身份的转变——由长辈向儿童的玩伴,游戏的参与者的转变。
   家长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可以帮助ASD儿童弥补交往能力上的不足,促进ASD和其他小朋友的融洽相处。
4、引导孩子从人为设定的环境向自然环境的过渡。
5、如果儿童在交往中出现不良行为,我们要根据行为的功能进行恰当的处理。
    上面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 fanjun    时间: 2013-5-10 13:05
标题: re:我认领的是11号问题问题描述:1...
我认领的是11号问题
问题描述:
1、怎么样让孩子遵从不太喜欢的指令?
2、想让孩子从不在乎到在乎,家长可以做什么,怎么?(原话)

首先,这两个问题问的面都很广很宽,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问题的描述,所以很难准确的解答针对这个家长的问题,再者家长描述过于简单,不知道孩子的年龄,是否出现了行为问题,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我只好做一个假设情况来做一定的解答!


第一个问题:怎么样让孩子遵从不太喜欢的指令?

这个首先要搞清楚这个“不太喜欢的指令”是什么样的指令,是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是因为指令过于复杂?
如果是,孩子理解不了指令的内容,可能会不遵从,或无反应或出现一定的行为问题
这种情况下,孩子行为问题的功能为逃避。
那我们可以做的是什么呢?
简化指令的内容,使用简单明了的指令,不给孩子发一些不在他理解范围内的指令(前提性方案),或者是教会他寻求帮助,可以说出来:我不会做(DRA替代行为)来避免孩子出现行为问题。
2、是因为指令过于难?
和复杂有区别,难的意思是发出的指令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如果是,由于孩子技能不足,造成执行指令的能力有限,听不懂,所以不遵从执行,那就不是他不爱遵从,而是不会。
前提性方案:补足提高孩子的技能,提升孩子的认知量、理解能力。
被动性方案:重新评估孩子能力状况,选择能力范围之内的指令让孩子执行。
3、因为积极性不够?
如果是,是否没有进行强化物的评估?或者是现有强化物已经失效,需要重新评估强化物?孩子没有足够的刺激,所以也就没有足够的积极性,结果就是不愿意配合和遵从指令,而不是不太喜欢的指令,我想如果老板不发薪水,没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高吧!

第二个问题: 想让孩子从不在乎到在乎,家长可以做什么,怎么?{我想是怎么做吧?}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要说清楚的是孩子是不在乎什么?
不在乎给他的吃的?不在乎给他的玩的?去一个地方对环境不在乎?还是没有荣誉感,不在乎输赢?
(如果真的是什么都不在乎,那可真是不食人间烟火了)
开个玩笑…
关于缺乏荣誉感,不在乎输赢,前面很多帖子已经做过很多回答,在此我就不做解释了,我主要谈谈前面的。

1、不在乎给他的吃的玩的,可不可以说是不在乎给他的强化物?
在上个问题第三点中,我说到了对于强化物的评估
一个食物或玩具是否可以作为强化物,一定要进行强化物的评估,确定这个物品对于孩子是否有强化作用的,如果随便拿一个自认为孩子喜欢的东西给孩子做强化物,我们就无法辨别这个物品是否起到了强化作用或强化作用有多少?
是否是强化物给予的周期或频率太长太少?
学习一个新技能时,强化物的给予要保持一个固定的高的频率,例如每个回合都给予{无错误训练},逐渐转变到一个固定的低频率,例如两个或三个回合给一个{回合数不要太多},慢慢的转入一个变化频率的强化,例如ABAABAAABABABAAB{A:回合B:强化}
如果孩子在回合操作中等待强化物的时间或频率太久,会逐渐失去执行指令的动力,就会干脆不要,也不做了,最终导致对一切给予的物品不在乎了(因为我做好多也得不到,破罐子破摔吧)
2、去到一个地方对周围的环境不在乎?
是不是孩子对于环境的认知能力较弱?
是不是对于所处环境不够敏感,对于所处环境认识不够,或者他是一个懒洋洋提不起兴致的孩子?也就是俗称玻璃罩里的孩子。可以带着孩子慢慢观察这个新的环境(熟悉的人),寻找一些孩子在熟熟环境中同样认知的一些东西,一些应景的简单对话(镜像对话),寻找环境中有或带一些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家长陪同并引导孩子认知这个新环境,逐渐让孩子增加对环境的熟悉度。注意的是家长有有序地带孩子去观察周围,并且夸张指出孩子可能感兴趣的景或物。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见解和解答,希望可以有所帮助,如有不妥,共同探讨,加以完善。

作者: 茉茉莉    时间: 2013-5-10 13:57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u...
下面引用由[U]judy126[/U]发表的内容:

  


茉茉莉家长:
    您好!很开心看到一位积极爱学习的家长。
    您的回贴我已看到,我想跟您说的是,我给出的方案并没有什么严格的先后次序,主要是自己根据孩子的能力去定。比如,跟幼...


    Judy老师,谢谢你的回复和鼓励,我发现孩子是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敏感,我讲一下昨天对他敏感的声音出现问题的处理,昨天上感统课是一代课老师,安排了跳障碍和跑的项目,孩子刚一看到老师的安排就有些不情愿,并且他当天的身体有些疲乏很软,所以跳障碍的项目我给减少了,其中有一个要孩子从滑道上快跑下来拍墙,轮到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了句:“快跑”(A),孩子很不高兴,开始默默流泪,开始不停的说我不要跑,我要走(B),我的处理提醒他可以和老师说,“我不舒服,我可以休息一下吗?”把这个作为逃避功能行为的替代行为。我在他和老师说完后,马上夸他这样做很好,不舒服时可以告诉老师。我矛盾的是这是在上课,我不可能一直让他休息,担心他逃避过了头。等他情绪好一些没有再流泪时,我带他继续这个项目并给稍给他些辅助完成。但整个过程他是非常不高兴的,课后我马上带离他陪他玩了他喜欢的游戏,并夸他乖乖地做完项目妈妈好喜欢你这样。
    这次问题的发生,自己也很懊恼,因为老师是代课老师我没有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而且老师突然说一句快跑,我也来不及捂住孩子的耳朵,有些情况下我真的也来不及反应。真是好苦恼,怎么办?敏感的声音这么多,有些突然的我怎么能提前给他录下来听。社会故事我也在用,除了给他讲,我还在家里给他演。我这个脱敏是长期目标是吗,我现在教他的替代行为就是说出来不舒服或捂耳朵,但是这个替代到脱敏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好。马上要上小学了,连这种稍高一点点的声音都反应这么大,怎么能融在大环境里,自己好焦虑啊。求助老师了~~
作者: 繁星    时间: 2013-5-10 18:47
标题: re:我回答的是第11个问题,上面...
      我回答的是第11个问题,上面樊俊老师已经做了解答,我从另一个假设面给家长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家长。

     首先,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建立起回合的概念,让孩子知道做一件或几件事情就可以有一个对应的强化物,这就可以先用孩子比较喜欢或熟悉的指令动作来做,当这种回合操作概念建立起来以后,就可以慢慢的加入孩子不是很喜欢的指令,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用代币的形式让孩子明白做多少指令才能够有强化物。这里需要注意的可能是在最早给孩子强化物的时候,一定要是孩子最喜欢的,让孩子有兴趣跟你做指令,等孩子配合度增强之后再慢慢的降低强化的等级。
     可是家长一定要分清楚这些孩子不喜欢的指令是孩子真的不喜欢做还是因为孩子的技能不足做不到,如果是技能不足,那就要边给孩子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边给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多辅助孩子,一旦孩子可以做了,就立刻撤销辅助,以免孩子依赖辅助。

     关于第二个问题,不知道这位家长想让孩子在乎的是什么?是父母?还是输赢?还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一些假设给家长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如果想让孩子在乎父母的话,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建立起感情,这些可以通过亲子游戏、RDI等活动来做。在平时,家长也要多跟孩子玩,在玩的时候一定要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吸引孩子,来增加孩子与大人互动时的主动性,通过家长的亲和力和有趣的活动就可以让孩子喜欢跟你玩,也愿意找你玩,慢慢的就可以培养起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情感和依恋,但是依恋之情建立之后也要注意慢慢的撤出,以免孩子离不开大人,不能够自己单独玩耍。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意输赢的话,建议家长可以先跟孩子玩一些简单的争抢性的游戏,可以跟孩子一起抢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让孩子先建立争抢意识;然后再玩一些竞争性的游戏,如桌面的棋类游戏,把强化物按照第一名、第二名的名次分好,当然,要想让孩子在乎第一名,就要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放在第一名的奖励上。这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孩子并不在乎玩游戏,但是还是想要那个奖励物,那可以通过辅助的方式,开始时,多让孩子当第一,后面再减少辅助的力度。但是,让孩子去争取第一、第二有那么重要吗?孩子只要在乎自己所参与的活动就可以了,所以可以给孩子在每一个名次上都设置上奖励物,只要孩子参与就有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对于活动的参与性,也能够提高孩子进行游戏活动的动力。
     要是家长想让孩子在意自己的物品,那还是要从孩子最在乎的自己的东西或食物入手,让孩子知道失去了就没有了,下一次就可以提前警告孩子,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慢慢地就可以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喜欢的物品;也可以把刚才那些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放在孩子的书包里面,让孩子保管自己的书包,这样的话孩子就能够连同自己的其他物品也一起保管好。但这些做得比较好了,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留意自己的玩具以及学习用品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愿您的孩子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 曈妈    时间: 2013-5-10 23:0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mu...
下面引用由[U]muhuizi[/U]发表的内容:

第16号问题
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陪读?老师总是担心“万一”,学校怕担责任,怎么办?(怕有安全问题)

回答:首先我们很感恩的是学校允许家长去陪读,因为有很多学校是不允许家长陪读的。现在能有这...


非常感谢老师的详细回复,我女儿是8岁,上一年级,学校是允许教室外陪读,不允许进教室,只能在学校操场和体育场游荡,下课保证孩子的安全,老师怕她楼梯上摔跤或其他安全问题(我能理解学校的顾虑),这种情况让我郁闷了很久,因为真的很想进教室陪孩子,但是几番努力都失败之后就不想在学校浪费时间了。但是听了方静老师的讲座和看了各位老师的回复,我明白了,即便是教室外我也应该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觉得我又找到目标了,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谢谢大家!
老师提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我女儿都能达到,第三点有差距,主要是跟随集体指令有困难,没有人督促,课堂上想听就听,不听就在桌子上画画,走神,不做课堂作业,我只好回家给她补,上课偶尔会举手,通过跟老师许多次的沟通,争得了部分老师的同情,上课会叫她发言,鼓励一下。 第四点差距比较大,可以参与我发起的和小朋友的游戏,非常愿意和小朋友玩,但非常缺乏技巧,对他人的关注严重不足。第五点我不确定,她以前在幼儿园不允许陪读,据老师反应除了不跟小朋友玩,情绪还是比较平稳,现在也是比较喜欢上学的。刚开始不愿意我陪读(她说:“小朋友都没有妈妈陪,妈妈你也不要陪”),到现在比较喜欢我陪。
我一定按照方静老师讲座里讲的和各位老师说的这些要点,对照我女儿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相信女儿能力提高了,老师们也能看见,到时再慢慢退出学校,老师也会同意的。谢谢大家!
作者: 爱的真谛    时间: 2013-5-10 23:16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月桂...
下面引用由[U]月桂树[/U]发表的内容:

  


谢谢方老师、张老师,能听你们的讲座实在太幸运了。也谢谢楼上各位的老师!
尤其谢谢李老师对我提出问题的回复。

毛在以琳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因为输不起没少嚎,但这一问题在以琳得到极...



    毛毛家长您好:
其实分数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看重孩子在考试的过程中,以及考试之前的复习情况。考试成绩出来后和孩子讨论及总结这次考试中有哪些地方不足,下次考试中需要哪些改进。当然并不是让他无视成绩的多少,而是家长需要来引导孩子,让他更加明白通过考试成绩找出哪些课题是自己巩固的哪些课题是没有巩固的,或者这次考的好/坏原因是仔细/粗心  

  当他考试的成绩不错,你们表扬他的时候,他就会说反话我只得多少多少分。。
那我们就教孩子,让他这样说:
例如“谢谢妈妈夸我”  “恩,我也觉得考得不错”  “谢谢,我下次还会继续努力”

祝愿毛毛越来越好

作者: 雨汐    时间: 2013-5-12 18: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丽艳    时间: 2013-5-13 15:13
标题: re:瞳妈: 你好!看到你的回复很...
瞳妈:
    你好!看到你的回复很开心!你是一个非常用心也非常努力的家长,在你的帮助下,孩子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祝福你们!
   
作者: 薇蓝    时间: 2013-5-16 22:03
标题: re:第6个问题:孩子上一年级,我陪读。如何帮...
第6个问题:孩子上一年级,我陪读。如何帮助他对同学有兴趣?一下课他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很友善,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我求救。我想抓住这件事让他和同学有互动机会。

  这位家长你好,因为我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我们假设两种情况来分析一下孩子的行为,看如何在修正孩子行为的同时帮助孩子提高互动能力。
  第一种情况:
    假设下课的时候,石俊峰没有给他注意力,孩子一下课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很友善,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家长求救。
    A(前提):一下课的时候,石俊峰没有给他注意力
    B(行为):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
    C(结果):石俊峰大声向家长求救
    F(功能):寻求注意力(石俊峰的注意力)
  1、前提性方案:一下课,在孩子再次拿石俊峰的东西前,引导他说出:“石俊峰,我可以看看你的东西吗?”或是“石俊峰,我们一起玩吧。”
  2、社交故事:《我们一起玩吧》
    我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下课的时候,我可以和小朋友说:“我们一起玩吧。”
    有的时候,小朋友会和我一起玩,我就很开心。
    也有的时候,他们不会和我一起玩,
    这是没有关系的,我可以下次再和他们一起玩。
  3、冷处理:忽视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让他的这种行为失去吸引别人注意力的作用,逐渐减退这种拿别人东西的行为。

  第二种情况:
  假设孩子喜欢石俊峰的东西,一下课他就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石俊峰很友善,从不打他吼他,只是大声向我求救。
    A(前提):一下课的时候,看到石俊峰的东西在桌子上
    B(行为):跑到同学石俊峰座位上拿他的东西,然后大声坏笑
    C(结果):石俊峰大声求救
    F(功能):想要得到某物(石俊峰座位上的东西)
  1、前提性方案:下课的时候,把石俊峰的东西收起来。
  2、替代行为:引导孩子说出“石俊峰,我可以看看你的东西吗?”或是“石俊峰,你可以把东西借给我玩吗?”,也可以是“你可以告诉我这个东西怎么玩吗?”
  3、社交故事:《当我想拿别人东西的时候》
    有时候,我想拿别人的东西,
    当我想拿别人东西的时候,
    我可以说:“我可以借你的东西吗?”
    有时候,别人会说:“可以”,那我就可以拿了。
    有时候,别人会说:“不可以”。
    这是没关系的,我可以下次再借,也可以让爸爸买给我。
  我觉得社交故事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理解力和互动能力,家长可以试着编写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社交故事,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只能给出这么多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到你的孩子。祝福你们!

作者: 鹏鹏好棒    时间: 2013-5-17 16:4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ya...
下面引用由[U]yanling[/U]发表的内容:

问题10:请举例说明如何教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包括形成羞耻心和荣誉感?

  建议:
     这位家长您好!
     您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您的问题中我看不出您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具...


感谢王玲老师的认真回复,感谢方老师的精心安排。现将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有关问题补充如下,希望王老师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补充孩子的情况如下:
1、孩子3岁7个多月,男孩,2岁被诊断,2岁2个月左右发展语言,和父母情感尚可,但缺乏安全感,对于物的兴趣仍大于人的兴趣,评估结果为:理解强于表达,认知落后不多,表达和叙事能力较差,精细动作不太好,可简单交流但维持回合数不多。最近比较多在交流中用“我”,但“你我”还是经常用错。被确诊以来,家庭积极干预,妈妈请假近一年陪伴,训练以机构个训、rdi游戏等为主。目前在亲子班半天、机构半天,机构以小组课为主。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如音律律动,能跟随,但动作不到位,也能主动举手发言或上台表演节目,基本能遵守常规。
2、羞耻感有一点,比方喜欢表扬,喜欢说自己棒,在和别人进行比较时喜欢说自己是第一名是最棒的,爸爸说他盖的印章不漂亮时会有情绪,对于讲错话时有时有不好意思的表情,如闭上眼睛等,但是对于不穿衣服很羞似乎还没有概念。
3、能够辨别镜子中的身体部位,能够分别指出镜子中爸爸和他自己的身体部位。
4、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才有占有心,也会和表弟争抢,对于别人的物品也知道但关注仍不够,对于不大喜欢的自己的物品比较随便。(相比之下,比他小8个月的表弟,无论是别人拿了他的什么东西,他都很强烈的抗议,对物权很清楚,同时也会关注别人的物品的动态,如果发现别人的东西突然变化了或不在了会提出来,而且基本不会用错你我他。)
5、最近比较喜欢自己来,比如拼图,如果帮他拼好了他会拆了重新拼一次。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发展他的主动性很重要,要呵护好,就是平时给予他刚刚好的协助,多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6、对于游戏中的输赢比较在乎。在玩竞争或对抗性的游戏时,比较关注旁人的举动,在进行抢椅子之类的集体游戏时,能和较大的孩子玩并可以“不吃亏”,也能感觉到抢到椅子时的开心,在没有抢到时有些紧张会挨老师批评,但也能够承受不至于情绪失控。但是目前,我们还不敢给他玩太多这种对抗性或竞争性的游戏,医生或老师建议多玩合作性的游戏,多体会到和别人一起玩、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感,这样有助于建立孩子对别人交往的信心。
7、补充问题:(1)孩子在家特别是父母在身边时容易有情绪(行为功能估计是吸引父母注意力,因为平时父母均上班)。孩子情绪平息后,问他刚才发脾气对不对?做错了什么事?他都能一一回答,但下次仍这样做。目前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评价自己的行为。因为从表面看,孩子都能回答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下次不做了等等。是不是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呢?如果没有理解,如何让他真正理解呢?迫切希望老师解惑!
(2)计划让孩子下半年上幼儿园小班。目前在普通幼儿园亲子班存在以下问题:容易走神但不会影响或攻击别人,相对来说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注意力要好,集体指令服从度较差,叫名反应不好,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较落后。似乎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时间有限,我该从哪方面着手做好准备呢?盼指点。谢谢!

作者: 鹏鹏好棒    时间: 2013-5-17 17:00
标题: 深圳融合教育培训问题集(续)
补充问题(3)计划让孩子下半年上幼儿园小班,现在让小8个月的弟弟(年龄2岁11个月)与孩子一起生活,进行融合训练,目前有两个选择:一是让孩子继续上目前正在上亲子班的公立幼儿园,优点是:幼儿园各方面条件好,孩子适应,离家和训练机构近。缺点是:表弟不能和他一起上同一所幼儿园;如果孩子要请陪读的话,还需要与园长继续沟通协调。二是让孩子进街道办的公立幼儿园,优点是:孩子和表弟可以一起读,与园长关系较好。缺点是:条件要差很多,孩子没有去适应过,离家和训练机构远。我们家的目前意见是:尽量上目前亲子班所在的幼儿园,让两个孩子分开上幼儿园,但其他时间仍在一起生活,采取半天幼儿园半天机构的方式过度。请各位老师和家长给予指导,我们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并作出决定呢?
作者: 与你同伴    时间: 2013-5-18 20:45
标题: re:楼上的各位老师:怎样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能老...
楼上的各位老师:怎样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被挨打!孩子的情况是这样的:孩子5岁半,男孩,目前在普幼大班融合,他的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大概有5岁这样(5月份的评估),现在也会和普通的小孩子玩,就在和小朋友玩时特别是(他班一起融合的一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时经常会给那小朋友抓,而且抓的力度是很大的,抓的脸头脖子都有过,看了都心疼!我一直都没有责备那小孩,但是我要教会自己的孩子碰到这种情况要会处理呀!我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孩子在玩耍时因为抢玩具,有时候是我的孩子去抢那小朋友的玩具遭还击,有时是我的孩子不给那小朋友玩具玩。当时我或老师都是在附近,通常发生在放园在一楼玩耍时。我自己写了社交故事:当别人抓我,打我时,我可以怎样做?当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时候小朋友会想要我的玩具,有时我可能会给小朋友玩,这样大家都会玩得很开心,有时我可能不肯给小朋友玩,小朋友会很生气,还可能伸出手抓我,打我,当小朋友抓我,打我时:1.我可以很快地跑走,离开抓我,打我的小朋友;2.我可以很快地跑去告诉老师或妈妈,这样做老师和妈妈都会跨我棒,也不会受伤。然后我用“因为,所以”和“如果,就”把社交故事的中心句帮孩子分析。还特别写出:什么时候你要跑开?为什么要跑开?林小平生气了你要怎么做?我都在孩子回答后写出来给他看。楼上的老师,我用这种方法行吗?或者有更好的方法吗?期待您的指教!

作者: 先先    时间: 2013-5-23 00:26
标题: re:家长问题(2):我儿子7岁了,写作业等静...
家长问题(2):我儿子7岁了,写作业等静态注意力和NT没区别,但课堂上无共同注意力。我在注意力这一块的训练重点放在哪里?
老师回答:这位家长您好,你所提出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家长所棘手的。我把上集体课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有需要的孩子有所帮助。问题中所说的写作业和静态注意力,我理解可能是写字、画画、串珠子等课程。这样的活动我們要分析它与大课的不同之处。首先这样的活动有空间的局限性,相对而言环境的干扰较少。而大课环境中的干扰会比较多;其次孩子对这种简单的易操作的任务比较熟悉并有能力和兴趣完成。而大课中孩子由于技能不足的问题,会导致不能理解老师教的课堂内容;再有孩子可能是对复杂环境中需要关注的人物不够清楚等。
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方案:
1、改变环境减少对孩子有可能产生的干扰物。
2、使用行为规范卡片作为提示(如:看到卡片后明白:嘴巴~安静;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等等)。
3、可以使用代币系统(加强对大课的兴趣)。
4、视觉要慢慢在关注的距离上由近到远,并且慢慢递增所需关注的知识量。(如:距离黑板半米、一米、一米半、两米;看得物品3个、5个、8个、两排、三排等)
5、听觉方面在大课中尤其重要,因为大课中的老师的视觉提示较少,通常以口语为主,所以进行听觉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1)大课时会经常提问,加强孩子对其名字的应答能力(王小明、小明、明明等名字的泛化)。
2)听指令(由一步指令到有顺序关联词的几步指令)
3)按规则听辨练习(听故事时,当听到故事中所有的“大象”都要拍手。听到水果类的就拍手,听到动物类的就跺脚。)
4)听从集体指令语(大家、一起、所有的、每个人、全部等)。
5)听模糊指令(如;老师说:“我们准备要画画了”----孩子能够拿出笔和本子)。需要注意训练过程中教导者声音的语调和音量要由夸张到适当。
6、视觉参照能力。我是教音乐课的老师,老师在音乐课上会经常出现几种乐器的交替使用,需要孩子能够参照老师使用的乐器去及时更换使用。(参照的距离由近到远、参照物的数量由少到多)。在集体活动中,有时候孩子可能不能及时理解活动目标。(比如有的孩子拿不出老师要求的语文书。可以让孩子练习远距离的参照别人的样子从书包中拿出)。
7、活动模仿。(玩“独木桥”的游戏,是从墙边的一头开始踩着地上代表独木桥的红线一步一步走到另一头拿自己的物品,不可以中途离开红线。)游戏中首先要能观察到他人是从哪里开始走的,也就是得先找到桥头。慢慢把代表独木桥的红线渐渐加长拉长孩子的专注力。在另一头的物品中渐渐加入一些别人的物品作为干扰。当充分理解掌握游戏后,在行走独木桥过程中,干扰孩子去开门、拿扫把、抱一抱等。孩子可以通过关注别人不断失败中,总结经验。
8、训练大课注意力非一日之功,所以家长们要继续提升孩子各方面技能。
由于家长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我也只能根据所理解的给与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家长。         

作者: 菩萨保    时间: 2013-5-28 19:1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天下...
下面引用由[U]天下无双[/U]发表的内容:

问题17-1
2009年3月10号出生,女孩,非常漂亮,在护苗就读将近10个月,目前在过渡班。
行为描述:小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不关注老师,但对同学的反应非常关注,经常是谁举手回答问题...

感谢赵老师的解答。
对于问题1,我在学校的公开课上发现,我家女儿特别喜欢观察班上其他小朋友的表情及动作,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但回到家里,她会把学校里上课的情景自己模仿出来(自己在一边模仿,跟我们没有互动)。老师会发现,今天教的东西可能她没有掌握,过两天突然她自己就会了。经过赵老师您的分析,我觉得应该是课程难度大了,孩子在课堂上出现逃避行为,我们会加强课程的预习。
对于问题2,赵老师提到的游戏我们都有跟她做过相类似的,在玩的时候,她的目光对视非常好,可是到了具体的需求或交流的时候,她就会出现上述情况,请问这是不是她对她自己提出的需求没有太强的需求或是兴趣的原因?
作者: 小眼睛    时间: 2013-6-5 21:32
标题: re:问题 24:(1)对话注意事项中外松内紧...
问题 24:(1)对话注意事项中外松内紧是什么意思?
        (2)留意主动与被动是什么意思?



家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并且从问题中能看出您是一位好学的家长,能从理论中找出关键词,下面是我对您提出问题的一些解释:
(1)外松内紧,字面的意思是态度镇定而内心紧张.我的理解是就像两个同心圆,外圆是整体,也就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最核心的是中间的圆。
外松,即大的环境是开放的,在对话中我们不会限定与孩子的讨论内容,或者说孩子主动发起的话题我们会与孩子一起耐心的讨论,而内紧则是从讨论的话题中找出核心问题,引导孩子在此问题上如何解决处理。
外松内紧的对话技巧在教导高功能自闭症孩子时非常有效。例如一位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晚饭时间孩子都会与爸爸妈妈分享学校里的发生的事情,孩子是畅所欲言的,父母在与孩子分享的同时是十分留意孩子表达中的细节部分,孩子在说课间自己的作业没写完,很着急出去玩,一不小心擦破了纸,随口说了脏话.父母则马上意识到在孩子的生活语言中要注意文明用语,那么就会从社交故事、设置情景等方面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规范。
作为孩子的父母,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个“松”的环境,父母的态度要放松,孩子在父母面前才会把自己最放松的状态展现出来。而在与孩子的对话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紧”,也就是尽管孩子是在畅所欲言,但总的方向和核心问题是父母要掌握的。

(2)心理学上把注意力分为两种即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被动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的。被动注意的产生与外界信息的刺激强度有关,强度越大,越易引起被动注意。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在听到铃声后会主动转向声源,是很明显的主动注意。
我们遇到的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中都会有“注意力不好”,事实上,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被动注意要大于主动注意,而且主动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同时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很多孩子在上课时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参与课堂,但听到窗外做操的声音时,注意力很容易被这些干扰的噪音吸引注意力,原本的主动注意转换为听别人做操的被动注意。
若孩子上学或是在机构,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上课及生活中的状态,并详细记录孩子被动注意出现的时机以及外界的刺激是什么,在培养主动注意的时候可以以此为数据,设置课题或者是情境将刺激源由弱到强的引入,慢慢提高孩子的“抗干扰能力“,也就是主动注意的时间。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理解,理论知识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思路,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若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您继续提问,我们一起分析讨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 new_ttt    时间: 2013-6-7 13:00
标题: re:第十二题: 融合教育当中,ASD儿童...
第十二题:
融合教育当中,ASD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能简单阐述有哪几方面吗?或者不同年龄段易产生哪些问题?我们应该给他们灌输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广,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我们先总结了ASD儿童在融合教育中较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然后逐条进行简单介绍并列举一些我们需要灌输给孩子的想法,我觉得家长可以把每一条都变成一个社会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执行.最后是几个比较关键的学龄阶段和青春期孩子会产生的问题.下面开始回答您的问题: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会经历很多改变,从被无微不至的照顾到生活需要逐步自理;从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到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适应集体生活;从几个人关注一个孩子的被动得到很多关注的环境到几个人关注几十个孩子的需要主动关注别人、主动寻求别人关注的环境,这么多的改变自然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和焦虑。而我们的孩子在独立性、抗干扰、主动性、自我意识、安全感、参照他人、理解他人意图、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他们适应转变的困难会更大。

一、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我们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等着别人来帮、等着别人来教、等着别人告诉他该怎么说。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反思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们也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要给他太高的要求,造成他的挫败感反而会失去自信;给予孩子示范和鼓励,帮孩子克服畏惧心理;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习作出决定的方法,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但也要让孩子学习各种规则,意识到独立并不是为所欲为(比如:我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但有些玩具太贵了,妈妈说不能买,那我就另选一个玩具)。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的成长环境,和孩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有些事我以前学过,它很简单,我可以自己做好。
2.有些事比较难,但如果我自己试一试,也许是可以做好的。
3.有些事我会做错或者失败,但这没有关系,我努力过这就很棒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4.有些事我可以自己做决定。(比如早上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5.对有些事我会有自己的想法,我可以说给周围的人听。

二、抗干扰能力和注意力、自我控制力是分不开的,它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孩子本身就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更难抵抗住诱惑。我们要有计划的将抗干扰能力、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养。控制环境中干扰物的数量(由少到多)和等级(由弱到强),选择合适的任务及任务量(由简到难,由时间短到时间长),循序渐进,比如:有些孩子对声音很敏感,很容易受到干扰不能集中精力写作业,我们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同时用录音机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做干扰,开始我们可以把声音调到很小,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大音乐的声音,练习孩子在有声音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些小游戏也是训练这些能力很好的方法,如:木头人、球拍运球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了解普通孩子注意力可以维持的时间,研究表明1~2岁的孩子一般为3~5分钟;5~7岁的孩子15分钟左右;7~10岁的孩子一般为20分钟。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年龄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既要提高孩子的能力又不能拔苗助长。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这是我要做的任务,我要先把他做完。
2.我看到/听到了喜欢的东西,我要把手头的任务完成才能去拿。
3.我越快把我的任务完成,就能越早去玩了。比如:快点写完作业就可以去玩电脑了。
4.我可以再多坚持一小会。
5.上课的时候可能有小朋友在小声说话,可能窗外有其他的声音,我的任务是听老师讲课。

三、主动性就是做一件事情很有干劲和动力,并且是很自觉的去做,不是别人勉强去做的。 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孩子对哪一类的物件、活动感兴趣。要用孩子感兴趣的来吸引他们,让他主动地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物品或活动,来学习新技能或孩子不太感兴趣的事物,并提高孩子的主动性,也可以利用代币的形式来提高孩子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1.有人跟我讲话,我要看着他。
2.我在写作业,有人找我玩,我会跟他说“我一会儿再跟你玩”,然后继续写作业。
3.有时候我跟别人说话,他们没有听到,我可以再大一点声说一次,或者站到她的面前去说。
4.其他小朋友在玩好玩的游戏,我也可以加入。

四、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比普通儿童我们的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的过程需要更加细致。一些前期的基础性的准备一定要做足,包括区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区分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认识自己和事物的关系、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感觉。
代词“我”的掌握标志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来认识,区分自己和别人,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等。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这样做对自己和别人意味着什么”,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孩子特别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造成一些情绪问题和人际沟通障碍,我们平时要多留心调节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
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孩子会慢慢了解自己的障碍,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会和他一起面对各种挑战,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信任和爱。我们要一方面让孩子了解这一障碍的客观现实,一方面让他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帮助他接纳自己,调整自己。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是需要提醒家长特别关注的,身体上的快速变化需要孩子在心理上慢慢接受,及时的青春期教育能让孩子较好的接纳自己,并能意识到周围的同龄人也在经历同样的变化。心理上的变化(如对异性的兴趣)及其他同龄人心理上的变化更需要家长好好的引导,才可以让这一年龄段的孩子重新找到自己生活和社会交往上的平衡点。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如果我要拿别人的东西,我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
  2.如果别人要拿我的东西,也要取得我的同意,我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物品。
  3.很多事情上我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最好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比如:我请小朋友来家里玩,我很想和他们一起玩我心爱的小汽车,但他们好像不爱玩小汽车,他们更喜欢一起下棋,那我就和他们一起下棋吧。)
  4.我要多去看看大家对我的一些做法的反应,多去想想我样做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
  5.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会不断进步。
五、安全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建立安全感是我们的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可能放心与他人进行交往和接受教育的。陌生的环境、以往的生活经历(如在家庭中没有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自信心的不足都会影响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建立安全感。这就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学习在家庭生活中更夸张的表达自己的爱,充分的肯定孩子(我们的孩子不擅长表达,但我们一定要相信对于我们的爱和肯定孩子享受其中、非常安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包括提高孩子的能力、学习当能力达不到时如何求助、学习排解心理压力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这一点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还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肯定他的优势。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妈妈不在身边也没有关系,可以去找老师或者小朋友玩。
  2、其他小朋友也想认识我,他们也很喜欢我。
  3、我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些事情。
  4、他们可以帮助我,我也可以帮助他们。
  5、我会努力做得比昨天好一点。
  6、有些事情我确实做不好,但我尽了最大努力(这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就可以了。
  7、有些事情我比其他小朋友做的都好,想到这件事情我就会很开心。

六、参照是指参考、仿照。正常情况下我们希望孩子所模仿的大都是适当的行为。但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是不去主动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有时模仿的又是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由此看出我们的孩子所欠缺的是主动模仿别人的行为或处理事件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不但要学习模仿他人,而且还要学会辨别适当的行为和不恰当的行为。加强孩子的是非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处理事件的方法,让其他人可以接受。
那么我们先要培养孩子能正确选择参照的事,让孩子正确选择参照适当的行为。孩子选择适当的行为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小朋友做的很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要向他学习。
  2.他这样回答问题老师说不对,我下次就要换一个答案。
  3.在医院的时候,大家说话声音都很小,我要小声说话。
  4.在学校我要像其他人一样排队打水。
  5.在银行我要像大家一样排队取款。
  6.课堂上,很多小朋友都举手回答问题,我也要这样做。
      
七、理解他人意图就是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多和他人沟通,为人处事的方式,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行为习惯等等,即就是要了解他人的想法、意图和心情。当看到他人做出一个行为或流露出某些表情或动作的时候,孩子去解读他人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想法。比如:看到有人闻到榴莲的味道就捂住鼻子,就可以知道他闻到这个味道很难受,这个人不喜欢吃榴莲。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
  1.他现在很开心的和小朋友们在聊天,我也要加入进去一起分享好心情。
  2.小朋友在哭,他一定有什么伤心事,我要去安慰他。
  3.上课要保持安静,我旁边的小朋友一边看着我,一边指着我的铅笔,他的意思是要借我的铅笔。
  4.我喜欢的东西,别人可能不喜欢。比如,我喜欢吃彩虹糖,妈妈就不喜欢吃。
  5.别人喜欢的东西,我可能不喜欢。比如,妈妈喜欢逛街买衣服,我就不喜欢。

八、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因为感觉系统和认知能力的障碍往往存在自我控制上的问题,表现为行为上的自我控制问题、情绪上的自我控制问题和忍耐力方面的问题。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1.有些动作虽然带给我的感觉很好,可是看起来怪怪的,我可以用妈妈教给我的方法来代替。
  2.有些玩具我非常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我会听老师的指令玩玩具,在老师要求交还的时候,我也会把玩具放回去。
  3.在幼儿园里,我可以管好小手和小脚。
  4.我会等待。我会等待老师发给我喜欢的东西,等待老师叫到我的名字,等待玩游戏的机会,等待活动开始。
  5.不论我在做什么事情,当我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我都可以快快地回答。
  6.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可以使用妈妈教我的办法稳定情绪。(如:深呼吸、数数、要求休息)
  总之,能够进入融合教育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应该比较好,但和普通孩子相比一定还是存在差距,家长和孩子都会面对很大的压力,我们一方面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另也一方面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排解压力。另外需要提醒家长,以上说的这几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的,哪一方面都不能单独训练,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小学、中学阶段孩子会产生的一些问题和青春期孩子的一些问题:
小学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互动会有明显进步,但仍缺乏察言观色的本事,比如看到别人脸色不对了还继续讲,对别人的开心和难过不知道怎样做适当的反应;不知道别人玩的游戏规则,无法和同学玩在一起;不知道如何交朋友。在学业上我们的孩子比较擅长记忆性的或手工操作方面的项目,但对一些抽象的、理解性的、需要变通、想象、假装的项目是有些困难的。在情绪方面,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他能够体会和理解的情绪也会增加(比如羡慕、妒忌、报复心),家长需要更敏感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分析原因,才能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做好应对。孩子越来越强的自尊心、自主性和他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程度、对事情整体性上的把握能力之间的矛盾也会引发许多的情绪问题。
中学阶段
   在学业方面这一阶段孩子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偏好,喜欢的学科成绩非常突出,不喜欢的学科表现平平甚至很差,这使他的自信心很容易产生波动。在社会交往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已经知道周围人对他有不好的眼光,会产生较强的自卑感,从而更加的不愿与人交往,逃避集体活动。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出现,那就是过度的自尊带来的问题,孩子会非常冲动,容不下一点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情绪更加的变化无常。
青春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不合年龄的幼稚行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对一件事情长时间关注;烦躁,坐立不安;明显的重复动作和行为;脾气和情感经常变化不稳定,经常大喊大叫,怪异的行为增加,表情呆板、木然;经常出现暴躁情绪,常常出现一些冲动行为,没有羞耻感;部分青少年出现对大人的依恋感增强;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自残、自伤行为增加,有的会幻听幻觉,并导致出现自杀倾向;对动物以及不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恐惧感;大小便控制力减低;最让我们烦恼的是荷尔蒙的问题(关于荷尔蒙问题还是请爸爸们帮忙补充下吧)。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我们要为孩子的不断进步而欣慰,也要有信心面对随着这些进步而带来的新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宝宝加油!爸爸妈妈也要加油!

                                                                                                  石磊   高峰
作者: 不懂    时间: 2013-6-7 20:37
标题: re:问题15 第一个问题:当我答应小孩一...
问题15
第一个问题:当我答应小孩一件事,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实在去不了,我给他换别的,但他不干,我该怎么么办?
   这位家长你好,因为你所提供的信息还不够完整,会直接影响行为功能的分析,如果有详细的信息会更好,比如:你答应他的是什么?是答应给他东西还是某项活动?我现在不知道你答应他什么?但是有天气原因,我们猜测通常应该是某个活动。因为你信息不够完整,我现在假设你答应他放学或周六要带她去公园玩,但是由于天气原因去不了(下雨),要换成别的活动,他不干(哭闹),你没办法打伞带他去了。
A:答应孩子去公园玩,由于天气原因去不了,要换成别的活动
B:他接受不了,不干(假设躺在地上哭闹)
C:冒雨去公园
行为的功能:想要得到活动(想要去出去玩)
从你的信息里我们了解到你的孩子可能比较固执,不愿意接受改变,那么让孩子接受改变要作为一个长期目标来执行。但是现在需要马上解决的短期目标是他不接受改变后出现的行为(比如:哭闹、躺地上、自伤他伤等)
干预方案:
短期目标
1、替代行为:当提前预定好的事情要发生改变时,我们教导孩子用替代行为(如:“妈妈,我们打伞去公园吧”),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们马上带他去公园。
2、预告:答应孩子外出时,告诉他可能会出现的天气情况,做好下雨就换别的地方的准备(尽量列出他喜欢的地方让他自己选择)例如:妈妈答应你明天一起去公园,但是如果下雨或者大风我们就去别的地方,你可以选择去姥姥家、超市、还有室内游乐场等)
长期目标:
1、教导技能,练习接受改变:提前设置出相应情景,先设计你能够控制的环境,例如:爸爸打电话说下班回来可能会买我喜欢的蛋糕,但是买回来的却是汉堡,因为蛋糕店关门了。再后来可能这个环境会变成越来越不可控制的,可能是比较自然的、平时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够接受改变也要立即强化。
2、社会故事:《答应的事情》
在生活中,妈妈会答应我一些事情
有的时候事情会实现,我会很开心
有的时候,事情会有变化,我也会试着接受
或者我跟妈妈再换一个要求
这样我也会很开心,妈妈就会表扬我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会遇见一些变化,你可以试着多编辑一些社会故事,让他在故事中慢慢的理解,学会接受改变 (如果孩子不认字的话可以用图片代替,也可以在每句话后面使用相应图片,越容易理解越好)以上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个问题:他很喜欢玩追逐游戏,特别是喜欢追别人跑着转圈,我应该让他继续吗?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笼统,需要有更详细的信息才行。但我们现在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那我们只好按照经验做一些假设。
假设他已经有了玩的动机,但是还不知道怎样要求玩,更不知道玩的规则以及怎样玩。如果你想让他继续,那么互动过程中最好是家长来引导孩子一起玩,然后逐渐加入一些变化,不能一直任由孩子自娱自乐,这样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形成刻板行为,或者变成自我刺激行为,而且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加入变化。如果孩子没有语言,在玩过几次后,要引导孩子用非语言表达还想玩游戏(如目光对视、看着妈妈拉妈妈的手等);如果孩子有语言,可以引导孩子说:“妈妈,我还想玩”/“妈妈,再玩一次好吗?”等类似的语言(当然,句子的长短也要根据孩子语言的情况来设置)。当孩子有类似的表达后,就马上跟孩子玩。强化孩子主动表达的频率。然后慢慢的可以变成妈妈数到3再开始跑,再到妈妈点头就开始跑,也可以过渡到表情,逐渐增加孩子对非语言的理解。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这种兴趣,变成有意义的竞技性游戏。如两个人比赛跑,看谁先到达预定的终点,然后有奖励。
以上两种情况,开始时都是由家长做主导,带领孩子玩,慢慢的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玩伴一起玩。如果孩子能力好,还可以让孩子来主导游戏。
还可以把这个游戏当做孩子的一种强化物,如在家里完成某项任务后或得到几个代币后,就可以让他追着爸爸妈妈跑一圈作为奖励等 。
以上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和宝宝。

                     
                                                                      郭常蕾  李霞  赵岩

作者: 玲玲玲玲妈妈    时间: 2013-6-12 03:49
标题: re:谢谢!学习了
谢谢!

学习了
作者: henry369    时间: 2013-6-12 15:23
标题: re:首先声明,咱不是专业的,只是爱心人...
   首先声明,咱不是专业的,只是爱心人士。只是说说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啊!
13、孩子犯了错,老师(是)责怪别人,这是什么原因,如何着手解决?
    比如在学校里,他去动别人东西,同学打了他,他就会忽略自己的错误拼命指责同学。或者在家里因为做事拖拉,妈妈
    催他快做,他就大哭说:“就是你耽误的时间,因为你催我,我就不能做了。”
简答:问题第一行里面有个通假字,这样就可以理解的通顺了。两件事说的都是推责任的问题,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这也不是孩子的的问题,这也说明孩子有种保护自己的意识,学会为自己开脱,也是一方面的进步。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也是平时生活中,慢慢学会的。现在不是找原因的时候,想找办法解决问题。我们还是从第一个事情举例ABA一下。
    行为前:拿别人东西,同学打了他。
    行为中:忽略自己错误拼命指责别人。
    行为后:没有讲怎么处理,猜测是不是又把责任都归到孩子身上说不要拿别人东西,或者是虽然别人打你是不对的然后巴拉巴拉都是孩子先动手,又和别人吵架的错。
    建议啊,父母应该向孩子多道歉,言传身教。有时候互相吵也没有用,打就更法西斯式的暴力了。比如第二件事,妈妈可以说,孩子都是妈妈的错,妈妈应该多催你几遍,看着你,你慢一点就打一下,肯定就不会时间不够了,我的错是没打你,是不是?慢慢教孩子分析问题,不闹的时候,再分析原因,大家都有错,不要去分主要是谁的问题,先让孩子认识到大家都有错误就是进步很多了。以后在说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我不这样的话事情是不是可以不发生?慢慢来。大家都要检讨。
作者: yanling    时间: 2013-6-17 20:1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鹏鹏...
下面引用由鹏鹏好棒发表的内容:


感谢王玲老师的认真回复,感谢方老师的精心安排。现将孩子的基本情况和有关问题补充如下,希望王老师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补充孩子的情况如下:
1、孩子3岁7个多月,男孩,2岁被诊断,2岁2个...


这位家长您好!
    我是以琳的老师王延玲,很高兴能继续回答您的问题。   
    针对您的第一个问题,您的描述不够清楚,很难去分析孩子行为的功能,即使同一个行为因为前提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但如果没能准确分析行为的功能的话,对行为的处理可能是错误的,而这既有可能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也会让孩子的情绪问题更加严重。您需要清楚地描述当父母在孩子身边时,什么情况下孩子的情绪问题比较多,是要求他学习时、洗澡时还是睡觉时?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哭、尖叫、还是摔东西?这样就可以分析您孩子的行为功能了,而您又是如何处理的?   
    针对您的第二个问题提到的这些方面都可以去教,因为不了解您的孩子只能先以叫名字和执行指令为例来练习
   我们来教宝宝学习“应答练习”
第一步:面对面叫名字,第三者辅助宝宝答应“唉”后,给宝宝一个强化(食物、玩具、游戏、拥抱等等)
第二步:面对面远距离叫宝宝名字,答应“唉”后,给宝宝一个强化
第三步:在宝宝背后叫名字,答应“唉”后,给宝宝一个强化
第四步:在隔壁叫宝宝名字,答应“唉”后,给宝宝一个强化
第五步:在嘈杂环境中叫宝宝名字,答应“唉”后,给宝宝一个强化
第六步:在自然环境中叫宝宝名字,答应“唉”后,给宝宝一个强化   
    这里要注意的是:强化要及时,在同个环境中孩子掌握得比较好的时候,强化的频率要降低(开始时可以答应一次就及时给予强化慢慢变为答应三次给予强化、答应五次给予强化等),并且在孩子的动机不减少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社会性强化   
    执行指令的练习
    妈妈可以先出示五张卡片,按要求读完给予强化,慢慢的加入代币制得到三颗星(读完五张卡片给一颗星星)给与强化,再增强你课题的难度,得到适当的代币(根据孩子的配合程度得到3-10个代币)给与强化,最后泛化到各个项目上得到指定的代币给与强化。
    第三问题关于择校   
    我认为选择幼儿园主要看学校是否离您家或者您的单位比较近、是否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老师们对他的接纳情况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作者: 向东    时间: 2013-6-19 08:30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菩萨...
下面引用由[U]菩萨保[/U]发表的内容:

  
感谢赵老师的解答。
对于问题1,我在学校的公开课上发现,我家女儿特别喜欢观察班上其他小朋友的表情及动作,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但回到家里,她会把学校里上课的情景自己模仿出来(自己在一边模仿,...



这位家长您好!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她的目光对视很好;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目光对视不好,是不是没有太强的需求和兴趣?


我想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泛化和应用;还有就是强化要及时。


当孩子和我们有目光对视交流时,我们就要马上给予强化,使她的这个好行为能再次出现;还有辅助要到位。孩子在玩游戏时,因为她喜欢并且也愿意玩游戏,所以主动意识强,目光对视也很好,不需要我们的辅助。但到了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孩子困难就出现了,这时我们的辅助就要及时跟上,提醒孩子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慢慢的我们的辅助要逐渐撤消,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


祝愿孩子越来越好!


作者: 斯理    时间: 2013-6-22 00:35
标题: re:十分感谢henry大侠的慷慨相助!抱...
十分感谢henry大侠的慷慨相助!
抱歉今天才看到您的耐心解答,最近忙起来,一直没上了...

您分析得挺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特教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确是社会意识有了提高,开始学着为自己开脱了,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表现是十分顽固,错误是别人的,不承认自己有错误。

据我观察,有的时候,孩子心里应该还是明白的,只是嘴上很紧,非要反着说不承认。但有的时候,这时多半会涉及到比较模糊的社会伦理观念,还是感觉他转不过来,可能是无法理解这种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固守自己的城堡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相对好办点,用举例子的方法把道理给他讲清楚,他就能有这个意识,尽管嘴上硬但是行为上会接受。但是第二种情况,我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您说的家长不认错的情况,我想我们家可能有这种情况,但是作为妈妈,如果我做错了,或者做过了,我都会尽快承认错误,跟他道歉。我的想法就是言传身教,也谢谢您的提醒!

我也跟他说过多次如何看待错误行为(考虑他会不会是因为做了不好的事害怕别人责怪所以推卸责任):错了不要紧,知道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大家都喜欢。但是怪人的话似乎变成了口头禅,着急的时候,就蹦出来了。催他他就怪你。

身边的朋友一起写了个社交故事给孩子,请指正:


受到批评的时候怎么办



有时候我会得到表扬,我很开心。

但有时候我也会因为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我很难过。

别人批评我不是因为讨厌我,而是希望我能改掉错误,变得更好

老师和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我做错了就不爱我

每个人都被批评过,受批评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被批评时我要心平气和地认真听,

并诚恳地表示歉意和改正的决心。

这样,别人就会原谅我的错误,

觉得我是个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好孩子

愿意跟我在一起,

我也会越来越有进步。


作者: 刘冠雄    时间: 2013-6-29 02:41
标题: re:问题4 我儿子7岁,我本人陪读,我...
问题4    我儿子7岁,我本人陪读,我想知道如何在课堂上辅导他听从老师的指令?(最小限度地减少新的问题出现:比如在课堂跟妈妈互动)
    你好,这位妈妈,你的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有老师解答过了,那位老师回答的很好,这是从我的观点来分析你的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你的问题表示孩子目前在课堂上不听从老师的指令。孩子不听从孩子的指令,具体是什么原因,是老师的指令有难度,还是孩子在走神,或者是孩子觉得指令太简单而故意挑衅以寻求注意力?你可以仔细观察,在课堂上老师发完指令后,孩子具体什么反应?由于您描述的情况太笼统,我只能从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给您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        老师指令太难孩子不会或者没把握   
在家里提前预习课堂上要做的,用强化物帮助孩子建立起成就感,让孩子有动力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开始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视觉提示,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要求,但注意要慢慢撤销提示,所以妈妈课下要给孩子足够的预习让孩子不会在课堂上畏难。
2.        孩子走神或对课堂不感兴趣以至于不听从老师的指令
   建议使用代币制。获得代币的方法就是能注意力集中听从老师的指令,开始获得代币可以很简单,比如能听从老师一个指令就行,让他看到获得代币。后来慢慢可以每节课下课后告知能否得到代币,晚上放学让孩子用获得的代币换取相应的奖品(吃好吃的,出去玩等)   
3. 孩子故意不听从老师的指令,挑衅以获得足够的注意力。
这种情况,妈妈要和老师沟通好,如果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大家要对其冷处理 ,不给予注意力。等他听从老师的指令做了(也可以提示他听指令),老师立马给予其很大的注意力并表扬他,慢慢让孩子过渡到用听从老师的指令,照着老师的要求做来获得足够的注意力。

你的括号内的问题,我没有看明白,我想知道问题行为是孩子在课堂上和妈妈互动(比如特别注意妈妈,经常回头看妈妈或者问妈妈问题),还是避免在和妈妈互动的时候出现新的行为问题。希望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这样我们也能比较针对性的解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欢迎您继续和我讨论此问题。也希望有类似问题的家长继续和我一起讨论。

作者: 不再犹豫    时间: 2013-7-7 17:32
标题: re:我的第12个问题能找个人帮解答下吗??f...
我的第12个问题能找个人帮解答下吗??feichang非常感谢方静老师和张老师在深圳的讲课。。。
作者: 蜘蛛安娜    时间: 2013-8-3 05:06
标题: re:谢谢诸位的分享,受教!
谢谢诸位的分享,受教!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