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反思造成孩子现状的遗传和家庭教养因素
[打印本页]
作者:
wonder1979800
时间:
2012-9-14 11:28
标题:
反思造成孩子现状的遗传和家庭教养因素
自从孩子与ASD挂上钩以后,我无数次的反思,孩子之所以这样,一来有遗传的因素,二来家庭的教养方式和语言环境有很大关系。我想系统的总结一下这些东西,给自己,也给其他家长一点警示。
我想按以下提纲来分析:
1.以我这个妈妈从小的成长经历,我怀疑自己可能也是谱系内,
2.从他爸爸的现状,感觉他爸爸现在也像AS。
3.孩子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总之,我最后得到一个这样的结论,
是不是自闭症与教养方式无关,但自闭症康复的好不好,绝对与教养方式有关。
不管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如果我们家长一开始就都能像以琳的特教老师这样去教孩子,估计孩子的程度可能比现在不知好多少倍。
作者:
wonder1979800
时间:
2012-9-14 14:12
标题:
反思孩子小时候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先说这个问题。
生活上,照顾不科学:
1.孩子直到2岁半上幼儿园之前,一直吃的是奶奶嚼过的饭。撇开卫生不卫生,孩子自理等问题不说,这件事直接导致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锻炼,品尝不同食品味道和质感的机会被严重剥夺。孩子的味觉未被及时开发出来,导致孩子现在偏食严重。孩子现在对没吃过的东西从来不敢尝试,哪怕是零食也不行。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孩子说话晚,与这个肯定有一定的关系。
2.生活上的过度照顾,导致孩子没有说话的动机。
家庭的语言环境差
1.普通话与方言。基本上家里是爸爸妈妈奶奶三个主要的家庭成员。奶奶说方言,爸爸和奶奶说方言,爸爸跟妈妈说时是普通话,妈妈说普通话。在孩子最初学说话时可能有点混乱,所以开口晚。但最后孩子的发音倒是没有大问题。
2.家里人之间交流少,孩子没有模仿的机会。爸爸经常不在家,在家时也常常看电视,既不和奶奶交流,也不和妈妈交流。妈妈和奶奶也基本上不交流。
3.家里人交流时,很少相互称呼。只有他爸爸偶尔叫他奶奶,称呼的还是方言“nia”,对孩子模仿无任何意义。
4.家里人交流时,看着对方的时候也少,都是直奔主题。
5.姥姥姥爷去世早,爷爷奶奶与爸爸之间不称呼。孩子没有机会理解亲属关系。
家庭的社交活动
1.陌生城市,亲戚朋友少,走动机会少。大人也不爱交往,喜欢在家。
2.偶尔出去,也是不固定的社区或公园玩,出去不积极主动和小朋友在一起,即使有时候在一起,也没有有意识的督促他们之间的语言和交往。
3.本来对门有一个比虎小半年的孩子,刚刚长到能一起玩的年龄,人家搬走了。我清晰的记得,那时候虎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交往意识,每次自己在家不玩玩具,那个弟弟一去我家,立马兴奋的跑到自己的玩具筐前面,有点炫耀,有点分享的意思。如果那个孩子一直在,我估计虎的情况会好很多。每次连下雨不能出去,都有朋友,而且是固定的,而且比他小,他有优势。
家庭的教育观念
1. 奶奶不识字,每天干完家务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每当这个时候孩子都在自己玩。我给孩子买过mp4、点读机,那时候只是让孩子自己看。这等于都给了他自闭的时间。
2. 孩子2岁多的时候,开始陆续的学着说话,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但那段时间,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在家里对孩子的关注明显少了,不积极了。加上孩子很快就上了幼儿园,我更是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就慢慢跟着老师什么都学会了,没我什么事了。
3. 爸爸工作忙,在家时间极少。即使在家,也不善于和孩子交流,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和孩子说的话限于2类,一是,叫爸爸,来亲一下,这种想表示亲昵,但对孩子来说太过简单的话。二就是呵斥孩子,说孩子不听话,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认知上的误区:
1. 给孩子看了不少东西,但都是让孩子自己看,陪伴解释的太少。孩子自己领悟不了。当时认为,只要他看过的,他将来在幼儿园或哪里看到熟悉的,就会喜欢,就会感兴趣。实际上,恰恰相反,第一次接触的方式不正确,就像在白纸上胡乱作画,反而不如一张白纸好。
2. 认字上,我是按词教的,甚至按句子教的。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对孩子积累词汇有帮助。但对于识字,没有帮助。后来发现他真正掌握的字,都是在幼儿园里一个个学的那些。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12-9-14 14:19
标题:
re:对家族遗传的问题,在家庭内部,不反思,只...
对家族遗传的问题,在家庭内部,不反思,只八卦。
对家庭教养的问题,在家庭内部,也不提反思,只可讨论。
大前提就是不算账,只往前看。
作者:
wonder1979800
时间:
2012-9-14 14:21
标题:
也许我也是自闭症?
虎的问题发生后,我一再的回顾自己小时候的表现,甚至反思自己现在的状态。其实我自己也存在交流和交往困惑。
交往
从小,我就是个客人来了只笑一下就走开的羞涩孩子。
我到四年级才认清班里所有同学,之前脑子仿佛是混沌的。连一直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的芳,虽然放学后天天和她一起玩,但到四年级以后我才知道她和我同班。
虽然从幼儿园时就有一个小群体一起玩,但我从来不是主动的谈话者,只要群体里有人说话,我可以不说就一定不会去说。单独一对一的玩对我来说有点难,只有同院的芳和幼儿园同学菊可以。其他小朋友和我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和她说什么。除非对方能主动挑起新的话题,否则就会陷入沉默。这种状态其实在成年后哪怕现在还残留在某些不得不面对的场合。初中时同班同学发生了新的排列组合。一个小学不怎么一起玩的同学英主动找我天天一起上学,于是我才慢慢学会了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找话题的技能。但这种不能主动发展友谊的状况到大学时还有体现。那就是大学时候,不同宿的绒有一天跑到我们楼下找我倾诉,于是她成为我在宿舍外的第一个朋友。
我也不懂交往技巧,自从我开始住宿的集体生活,舍友之间的交往就一直是我的困惑。师范的时候,舍友们已经对交往这块很成熟,我却还是懵懂,被动,常常搞得大家不开心。到大学宿舍,到研究生宿舍,一直是这样。我不善于主动关心别人,别人难过痛苦的时候,我也不善于安慰别人。但只要有人主动向我坦露心迹,我非常愿意帮助别人,跟人好。
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少主动与过去的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联系。不是我忘恩负义,你们对我好的每一幕都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如果有一天,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需要我的帮助,我必定倾其所有。但我实在不善于主动维持一段长久的友谊。特别是只通过电话里的谈话。
我不敢走进别人的内心,也不敢让别人走进我的内心。我逃避亲密的心灵关系,因为我潜意识里害怕再次经历父母离世那种撕心裂肺。这种逃避甚至存在于我和某人之间,而他仿佛也有类似的问题。
我健忘。特别是痛苦的经历。
不会安慰人
妈妈的痛苦,不会安慰。黄失恋,不会安慰。芳痛苦,不会安慰。
因为我自己是,想通了,就放下了。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要纠结在心里,那么痛苦。要不离开,要在一起就好好的,开开心心的。在我看来,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真相和真理
劝说别人的时候,我也是直达主题,如果对方还是不接受,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兴趣
不喜欢体育明星,娱乐明星。不喜欢军事。不喜欢化妆,时尚,名牌。
口语表达
虽然我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可小学到初中,我一直只是学习委员,班长等需要有社交能力的职务老师从来没有给过我。清晰记得小学时候的一次演讲机会,我很想参加,可老师根本没考虑我,虽然我那时候学习非常好。
初中有一次校内演讲,我抄袭的稿子居然和前面一个同学一模一样。我上去的时候只好临时加了几句解释。没想到最后我得奖了那个同学没得。
后来代表学校参加区的演讲赛,老师的稿子,比赛现场卡壳了,后来突然指着窗外,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反倒让评委以为是我引人注意的技巧。
有不止一个朋友直接和我说过,为什么和你说话的时候,很快就无话可说。记不清有多少次,我想要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都是提前在纸上写好要点,甚至写好每一句具体的表达方式。甚至和有些人打电话的时候,我也要打草稿。前一段时间,找领导谈话的时候,我还是提前写在纸上。即使这样,依然在每次谈过之后,立马又为自己有很多话说的不合适而懊悔。
初中时候,我开始看读者,青年文摘,辽宁青年,还有演讲与口才。现在回头想想,这些杂志为我后来的自我教育,为我人生观的确立,为我训练自己在公众面前说话的意识,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并且,那时候我才知道,和人交谈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面带微笑,不时进行回应等常规交往技巧。
所以初中毕业进入师范学习之前的那个暑假,我为自己制定的师范三年目标中,就包含了参加课外团体,锻炼自己交往能力这一项。并且在那三年里,通过政教助理的职务初步完成了这个目标。
真正完成转型是在大学阶段。学习部长和学生会副主席的职务使我在众人面前交流,哪怕是临时的讲话都已完全不再畏惧。
只是那时候这些职务来的太容易,导致我考上研,找到工作,甚至现在得到领导的器重都还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了,对于工作努力之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到现在也还处于非常原生态的状态。降老师的老公就直接的评价过我,你在自然科学方面能打100分,在社会科学方面是零分。
另外,虽然我在公众面前讲话已经不是问题,但私下和人聊天我却还是很不娴熟。所以我曾经和降谈过,也是师范舍友晓霞的评价,不太熟的人都认为我是个外向的人,真正熟悉的人才知道我是内向的人。其实说话技巧是一方面,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也使我丧失了很多与人交流的素材。
直到现在,其实和人聊天对我来说还是一种压力。而且和人交谈我大多数还是简单交流互动偶尔应答,甚至完全倾听的角色。我喜欢问,喜欢引导别人说,自己却很少大篇幅说,除非是孩子之类我极熟悉的话题,或者专业之类对方根本不熟悉的话题。有一次聚会,好像是大学还是研究生第一年,他们特别想听我说说他们没经历过的生活,一再给我机会,但我就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最后晓霞都急了,再不说我们都走了你可把话又带回去了啊!就那我也没说出什么来。现在可能好点,生活丰富多彩,想说也能说点,但只要有别人说,没冷场,我肯定会选择倾听,根本不用担心我去抢话。
关于交往,本来就不擅长。父母走后,我更是不敢随意和人走近,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我害怕亲密关系一旦建立再失去会带给我的伤害。只有和孩子的亲密,我选择了不拒绝。
我不会在别人不认可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但一旦别人认可我,我会交往的很顺畅。
我的舅舅,哥哥全都内向,这是事实。但我清晰记得刚从幼儿园回家,兴奋的给妈讲幼儿园的事情时被打断。自那之后,我主动说话的欲望就再也没有提起来。所以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想过,如果将来我有孩子,我绝对不会挫败他主动说话的兴致。但老天却跟我开了这么大个玩笑,迟迟不让他主动说话。好在现在情况在慢慢好转。希望虎将来能正常生活,甚至比我强,特别是说话方面。
文字表达:日记和信件
从小学三年级老师要求写日记开始,日记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有一年,看到大哥在一张小纸条上写着,我妹妹坚持写了这么长时间日记,自愧不如。那时他才刚得病没多久。那才是我日记的十分之一不到。
直到和某人谈恋爱之前,我的日记一直是连续的。谈恋爱之后,因为几乎天天在一起,根本抽不出时间思考,琢磨和动笔,日记开始断断续续的。刚工作的时候,他还没有来,我一个人在天津。因为有了独立的空间,而且生活是全新的,当时还没有带电脑过来,于是我又开始用本子记录自己想法的生活,直到生孩子。
孩子一个月的时候,我开始为孩子建立QQ空间。从此以后,我的日记几乎成了孩子成长日志。
在日记里,我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和日记本说说,心里就敞亮了。遇到想不通的事,在日记本上梳理梳理,思想就豁然开朗了。日记本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心理治疗师。
视觉优势。
我很难记住别人的名字,除非这个名字写在纸上。和我一起吃过饭的人,下一次我常常想不起人家的面孔和名字,更别说其他信息。
上学时,每次考试,我都是先在脑海里找到书中的那一页,或者我总结笔记的那一块,再把答案“抄”到卷子上。所以我的答案几乎是与书本一模一样。
注意力集中
。
我的优势是我一直很听大人的话,且注意力极其集中。上课不会落下老师的任何一个字,甚至老师第几句话的时候打了个喷嚏我都一清二楚。小学六年级我才知道上课可以不用全听老师讲,可以开小差和同学说话。即使这样,我这种全神贯注听课的习惯依然保留下来,为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从初中到师范,再到大学到考研,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习惯到现在唯一给我造成的困扰就是,工作后每次开任何集体会议,我也不能管住自己的脑袋不要认真听,结果每次冗长的会议后,我都会头疼的爆裂一般。
我常常能学习到那种忘我的境界,全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忘了几点了,要吃饭了,要睡觉了。我在菜市场帮父母卖菜的时候,看书看到忘了周围的一切。即使工作后,看文献或者思考课题时,也常常沉醉其中,如果不是设置手机提醒,我常常到点了却忘记了接孩子。
作者:
wonder1979800
时间:
2012-9-14 14:25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对家族遗传的问题,在家庭内部,不反思,只八卦。
对家庭教养的问题,在家庭内部,也不提反思,只可讨论。
大前提就是不算账,只往前看。
你说的很对,我曾经把我反思的自己的问题和老公讨论,结果反而成了他发泄的工具。上次在青岛,他说到站了,我说下一站,结果多坐了一站,他就恶狠狠的甩给我一句“自闭症!”
现在的现实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反思,没有人和我八卦,也没有人和我讨论。他爸爸基本上撒手不管。我也就是和大家这么随便说说。自己也清楚一下,以修正以后的行为方向。
作者:
xiaobao09116
时间:
2012-10-15 15:43
标题:
re:我们的情况有点像,我是性格内向,不善社交...
我们的情况有点像,我是性格内向,不善社交。我老公是从小自我,我行我素,外加多动,运动能力差,我常笑他感统失调。
作者:
张书利
时间:
2012-10-15 17:01
标题:
re:http://tv.sohu.com/2...
http://tv.sohu.com/20120904/n352321609.shtml
作者:
lixinyan
时间:
2016-11-3 15:07
楼主和我真像啊,我也觉得自闭症多多少少有遗传因素。
作者:
小飞的爸爸
时间:
2016-11-18 17:05
楼主,我和你情况完全一样,连性格什么的都完全一样。。。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