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2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儿童一生发展的角度看如何对孤独症儿童实施早期干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30 22: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目前孤独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也成为特殊教育的任务之一,本文从儿童一生发展的角度阐述对孤独症儿童实施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孤独症  早期干预

孤独症是由于儿童脑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的、终身的全面性发展障碍的精神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上,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实施早期干预,能够无限度地改善他们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但,己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那么,在孤独症儿童一生的发展中,早期干预为什么那么重要,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该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 为什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1) 孤独症儿童的特征

孤独症(或译自闭症)是1943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里欧.坎纳(Leo  Kanner)提出的,中国是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的陶国泰教授首先确诊了四例孤独症儿童,从此拉开了对孤独症进行研究的序幕。虽然孤独症儿童的谱系表现各不相同、个体差异较大,但大多的孤独症儿童多发病于36个月前,其主要核心特征是:言语发展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刻板等症状。孤独症在男孩中的发生率比女孩高3--4倍,虽然女孩发病率低于男孩,但只要患上孤独症就比较严重。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伴随终生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严重影响着儿童与外界的交往、语言、行为,但孤独症儿童往往容易被家长和社会所忽略,是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弱势群体。

(2) 早期干预的理论

2-1脑发育关键期的理论

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出生后最初几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具体表现在脑体积增大,脑细胞数目增多,突触密度加大,神经回路的构建及维持。研究者认为,出生后4-5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脑在快速发展,7岁儿童的脑重已相当于成人的90%以上。在这个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强的适应重组能力,极易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在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由于环境刺激和经验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大小、脑重、个别突触数目和结构,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通路。所以,全面的营养供给,系统的早期干预能够大大促进孤独症儿童大脑的发育。

2-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走上科学道路具有重大贡献。它主要是研究外显行为的方法,纳入了实验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特殊教育至今仍在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就是以行为主义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强化或惩罚的模式,对行为进行操控从而缓解心理障碍的一套技术和方法,即称为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或行为改造),它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可以改变孤独症儿童的某些行为,使之朝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2-3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是通过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即人是如何觉知、学习、记忆和思考问题等,从而迅速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同时,还研究影响认知过程的相关问题,如情绪、动机、兴趣等,研究与各种认知过程相关的大脑活动。研究表明“学习使得大脑发生变化”即认知过程影响着大脑结构,就像大脑结构影响着认知过程一样。所以、通过系统的认知学习,能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大脑活动能力及心理活动水平。

2-4多元智能的理论:

加德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今世界多种智力理论假设之一。他从另一种视角去分析人的智力,加德纳认为神经心理学对智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支持更有说服力。研究表明成人大脑的某一部分损伤只能影响其一种能力,而另一些能力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他认为每种智力都具有一种唯一的生理潜能,有不同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多元智能理论与2000年智障新概念在智能理论上有相同视角,强调智力的功能性表现,强调智能的状态性和个性化。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和挖掘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潜能,加德纳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而有希望的空间。


(3)  早期干预的效果

研究表明,对早期得到干预的孤独症患者人群:

①约1-2%变得正常,感觉不到与正常人有区别。

②约10%左右有较大的变化,即在社会行为和语言方面接近正常水平,但在学校和工作中,仍表现出说话和个性的怪异。

③约20%左右有较好的变化,但在某些领域仍有缺陷。

④约70%左右,干预后有进步,虽持续存在缺陷,严重者不能过独立生活,但能大幅降低养护费用。

对孤独症儿童个体而言:

在孩子的一生当中,首先通过早期干预能提高孩子的自身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认知思维能力、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其次是减轻父母负担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最后可避免或减轻不良行为的发生对自身及社会造成危害。

二, 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1)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的最佳年龄是0-6岁,早发现早诊断为早干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异常,如: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于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摆弄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动作发展不协调;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安静;16.拒绝拥抱、亲吻;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目前,大多数省市级儿童医院均可诊断,经专业医生诊断后确诊为孤独症,家长应及早寻求专业干预,避免存在侥幸或逃避的心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做好良好的开端。

(2) 选择专业的训练机构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家长应尽快寻找专业机构对孩子进行干预。各地可供选择的学前孤独症干预机构较多,但目前整个行业没有监管和审核的主管部门,训练机构鱼龙混杂,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还有很多是孤独症儿童家长开办的家庭式训练机构。所以家长要多听多看多考查,选择有规模,师资实力强,教学水平高,有深厚专业背景的早期干预机构。切忌草率决定,避免耽搁孩子的最佳干预年龄。

(3) 提高家长的专业水平

在孤独症儿童的一生中,家长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既是孩子生命的保护者又是孩子走出孤独的引导者。所以家长应及时调整好心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指导孩子的能力,用爱心、恒心、耐心、积极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中去,配合专业机构教学,做好孩子的早期家庭训练。

三, 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1) 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在给孩子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家长应选择专业医院并多和医生沟通,要真实地反应孩子的情况,为医生的诊断提供真实的资料,并根据医生的要求做好其他辅助检查。面对诊断结果要心态平和面对现实,不要逃避或心存侥幸,应理智地重新规划将来的生活。

(2) 选择机构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家长在选择机构时应注意几点:1,是否有正规注册手续。很多小作坊式的家庭机构是没有任何手续的,如果发生任何变动,孩子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2,是否有一定的规模。正规的训练机构要有足够的训练场地、教学设备,以及相应的教师和学生人数。教师在3人以下,学生在10人以下的机构,建议不要去,这样的干预机构很难形成健全的教学体系,难以保证教学质量。3,是否给每个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即IEP)。对每个学生进行系统的评量和制定阶段性的训练计划是机构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多数非专业机构是不具备这样的专业实力。4,是否有完善的服务流程及教学理念。完善的服务流程及完整的教学理念能保证早期干预的科学性,非专业机构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的帮助是非常有限和片面的。

(3) 在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① 众所周知,孤独症是一种全面性的发展障碍,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是一条重要原则。目前国内各机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中大多借鉴国外的方法如:ABA、RDI等,这些方法因中外的文化背景、社会资源、指导理论、师资培训等因素的制约,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根据本国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势在必行,所以我们提出了“以综合运动为基础性训练,以沟通和认知做为主流性训,以情绪和行为做为协调性训练”的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思路,并构建了系统的康复训练课程,建立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训练模式。

 ②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个别化”是另一条重要原则。这就要求在干预训练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阶段性的系统评量必不可少,以保证训练计划符合孤独症儿童的个性特点。

 ③ 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必须有家长参与,家长在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训练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培训家长,使其逐渐掌握专业技能,能持续地在生活中指导孩子。

(4) 在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什么

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至今仍是在探索中的问题,不少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寄希望于不断出现的各种疗法(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药物、节食、行为矫正、教育心理、神经外科等恐怕不下百种),他们期望着总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会好起来;另一种观点是研究孤独症专家们的,虽然他们不能被治愈,但是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两者的观点都强调对孤独症的帮助。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孤独症的症状,尽管有些人把自己的方法吹嘘得"神乎其神"如:饮食调整、听觉训练、感统训练等,但这些疗法在严格的科学测试中尚未达到他们所宣称的疗效。行为介入,教育训练以及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甚至可以使一小部分患儿几乎达到正常的状态,但对于孤独症的治疗仍属未知。大部分治疗都是针对儿童潜能最大化和帮助家庭应付儿童的缺陷。即便如此,人们仍在不懈地努力探索、研究、实验着。家长作为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监护人和相关事务的决策者,对孩子的一生负有重大的责任,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盲从。家长在选择干预方法的时候,不要被某些事物表面的宣传所迷惑,要理性地进行分析,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家长在尝试任何方法的时候首先要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2,避免孤注一掷。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可能一生都需要进行训练,所以家长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合理规划家庭的财力和精力,首先要保证家庭的基本生活,然后再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干预训练,避免听信某些不实宣传,不计代价急功近利。

3,避免家庭纷争。家庭训练是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份,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是家庭训练的基础,因孤独症儿童的降生而致使家庭纠纷的情况也不乏其多,为了能使孩子的早期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有家庭成员要团结一致,互相鼓励避免纷争,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四, 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过程中应争取什么

(1) 争取人力资源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许多人员参与其中,孩子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成果,依靠某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做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机构,应争取多的专业人员如:医生,特教老师,幼教老师,康复师,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等参与到孩子的训练中,孩子的家长应争取多的亲朋好友,社区邻里来帮助孩子,通过整体效能的发挥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2) 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目前,由于孤独症没有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保障范围,经常被幼儿园、学校拒之门外,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孤独症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应与盲儿、聋儿、智障儿及肢残儿的康复一样,应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保障。

(3) 争取社会保障

虽然中残联己把孤独症纳入到了精神残疾的范畴,但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保障还有许多空白之处,这不仅困扰着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更是困扰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又是个广泛性的问题,仅靠家庭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的大力保障。

一、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费用纳入医保的报销范畴。

二、给予经济困难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必要的生活补助。

三、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孤独儿童进行必要的早期干预,是影响孤独症儿童及孤独症儿童家庭一生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权益和质量,这就要求早期干预的每个流程环节都要做到科学、专业。同时孤独症儿童也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关注,才能不断推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事业的发展壮大

原文转自:http://www.tejiao.com.cn/htdocs/xxlr1.asp?ID=6472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