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私塾,或是一条求学路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16 14:44
标题: 私塾,或是一条求学路
趁着经典诵读的热潮,各地出现了私塾。对于我们普小够不着,培智不愿去的孩子,私塾提供了另一条求学之路。
   最近考察了一家私塾,感觉可以作为一条出路。原因如下:
   1、可以与普通孩子近距离接触,或许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智学校所不能提供的。
   2、小班制教学,孩子可以受到更多的管理和关注,这是普小所缺乏的。
   3、混龄制,避免了孩子“傻大个”的尴尬。
   4、有严格的课堂纪律和作息时间。
   5、教学内容以经典诵读为主,切合孩子长于记忆的特点,给孩子信心和乐趣。
   6、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7、指读法帮助孩子识字,为将来阅读打基础。
   8、注重孩子礼仪、行为规范的教育,更有希望教养出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
   9、长期来看或许会给孩子知识的储备和心灵的滋养。

   有对私塾有了解、感兴趣或者正在实践中的家长,我们来讨论一下私塾之路是否可行?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16 14:47
标题: re:个人初步觉得,除了“经典诵读为主”这一点...
个人初步觉得,除了“经典诵读为主”这一点不合适之外,倒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路子。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16 15:54
标题: re:关于经典诵读的利弊,有过一些讨论,下面是...
关于经典诵读的利弊,有过一些讨论,下面是一个家长写的孩子读私塾的经历,只是不知对我们的孩子是否有借鉴。
[转贴]每个孩子都能读好书——从女儿的变化看经典私塾教育的作用

                                                           颜济宏

(贺益德案:我1999年8月让孩子退学回家专修经典,颜济宏、谢君夫妇把女儿颜诗耘也送了过来,我们一起渡过了四年寂寞而温馨的“私塾”时光。开始我们的观点并不一样,但在长期的共同实践中,不断沟通、切磋,今天颜先生已成为我经典私塾教育最难得的知音之一。这使我觉悟到,朋友之间真正的共识只有在共同的实践中达成,否则纸上谈兵,纷纭不决,孩子的青春早已在空洞无物的争论和没有主见的犹豫中延误殆尽。此文用事实说话,对正在实践的家长和老师来说,颇具参考意义。颜先生夫妇多年来对我本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将铭刻在心。)

       一看题目你就明白,我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学校成绩不怎么样或不怎么拔尖的孩子。为甚么我关注的是这个群体呢?一是因为我的孩子刚进学校的时候成绩就不怎么样,甚至曾经连跟班都感到有点吃力;二是这类孩子占据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而这类孩子的家长操心最大、最辛苦,也最值得同情。我们平时经常可以听到很多父母感叹:“如果他不会读书也就算了,但实际上智力又不差,主要就是不想读书。”对这类孩子,如果引导得好,他们就有可能把书读好,如果引导不好,就可能沦为“差生”。所以,正确引导对这类孩子特别重要。

      我女儿八岁半读完三年级后接受经典私塾教育,两度辍学,辍学前后变化明显。她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表明: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读好书。我女儿今年才读初三,返校读书还只一个学期,本来介绍经验还为时过早,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作为经典私塾教育的巨大受益者,理应以切身经验推广经典私塾教育,回报经典私塾教育和贺益德老师。

为此,我们不揣冒昧,愿以亲身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之路。

(一)求学路上:孩子两度停学

我女儿五岁半读书,入学第一个学期,女儿成绩并不怎么样,记得入学第一次数学考试就只得了17分。一直到三年级,成绩都只是中等,感觉她不适应学校生活,尽管听话懂事,但似乎懵懵懂懂,她自己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我小孩是属于那种比较懂事的孩子,特别希望把书读好,学习态度一直很认真,但自信心却在明显下降,尤其是那迷茫而无奈的眼神看了真是叫人心痛。分析原因,一是女儿智力发育较慢,属于晚熟型,不适应学习生活,二是身体原因,经常因病误课,最多的一次误了两个来月。

这时候,我们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一个极不情愿但又毫无选择余地的决定:停学一年。但停学之后怎么办?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贺益德老师。

  贺益德老师就教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原娄底师专)政法系。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92年调入娄底师专系政史系任教,一直对中国传统经典情有独钟。在师专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就曾尝试开设过八年《经史导读》课,办过业余读经班。
他小孩上学以后,虽然成绩非常好,期期都前几名,但他并不满意,觉得时间浪费太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只学了一些非常浅陋的内容。听说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的同时,加开了读经课,他又不辞辛劳把小孩送到北京读了一个学期,发现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便痛下决心让孩子停学,自己亲自辅导,接受经典私塾教育。

贺老师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与我们不谋而合。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我们已对学校的语文教育心存疑虑。我们在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但回过头来看,肚子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尤其是痛感古文功底差。我们想,如果女儿能在停学期间背几篇古文,把古文基础打扎实,应该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就这样,我女儿、贺老师女儿、《娄底日报》一位记者的儿子同时停学,开始了经典私塾学习生涯。

  可以说,经典私塾教育是一个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当时恐怕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象我们这样的小班,停下所有的课程来读经典。我们都顶着极大的压力。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们的做法。一般人都认为,这种教育会使孩子变得迂腐、不合群,而且偏科。“孩子今后数理化怎么办?”人们都异口同声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是照搬前人的做法,还是结合现代教育方法,开拓新的教育模式?对此,尽管贺老师成竹在胸,但谁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切都必须靠自己摸索。

   贺老师的想法是:专攻一门经典诵读,间以每天一小时书法,英语到时集中时间专攻。这样,我们的孩子于1999年8月正式开始到贺老师家上课,每天上午两节经典诵读、一节书法(周六、周日去书法老师家,平时在贺老师家自己练),中午在贺老师家吃饭,下午两节经典诵读,六点放学。教材是王财贵老师编辑的大字《学庸论语》、《孟子》等。孩子们从《论语》第一页开始反复吟咏,贺老师要求每一段每一天要读20遍,五天内读满100遍,然后到老师那里背5遍或者10遍。以后又小段小段连起来加读加背遍数,最后又全书连起来加读加背遍数,背完全书,过一段时间又回过头来复习,慢慢达到终身记忆,永不忘记。

对于作文,贺老师认为,不能急于让孩子做。因为孩子们还没有知识积累、没有思想、没有生活经历,勉强作文,反而容易养成痛苦、厌烦的心理,终身妨碍作文。所以,一开始几乎没有写的功课,到稍后一点才开始抄经典、写日记。写日记也是让他们放开手写,甚至于记流水账,目的就是让他们没有束缚,自由地表达,而其乐无穷。

  《论语》四个月背完,复习两个月,接下来开始背《孟子》。《孟子》用了八个月时间。

孩子们每天的日程看上去排得满满的,但他们心里非常轻松。因为他们的任务非常单纯,一件事:读、背,每天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背书任务就行了,没有考试以及由考试带来的烦恼和自卑。三个人暗地里开展背书竞赛,看谁背得快。但是这种竞赛鼓励的不是聪明,而是老实和勤奋,因为不管你记忆力好还是坏,你都必须完成相同的读书遍数。这种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和上进心,扶正了他们的心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读书中找到了乐趣,开始有了求知欲。因此,这种大人看起来非常单调枯燥的生活,在他们看起来却乐在其中,感到既有压力又轻松愉快。慢慢地,我小孩原来好像有点“呆痴”的神经开始放松了,已经受到损害的自信心也在慢慢开始恢复。

  一年过去后,(这时已经背完《论语》,但《孟子》只背完三分之二)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停学一年。
第二年背完《孟子》、《老子》、《唐诗三百首》。逐步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这期间,抽了二个多月的时间专攻英语,中国经典每天只复习个把小时。在娄底师专请了一名成绩突出的英语系学生,教了音标,孩子们音标学得很扎实。学完音标后,孩子们对照磁带进行自学,“死记硬背”了一个多月的经典英语。这些练习,使孩子们发音标准,培养了英语语感。之后,孩子们就靠自学学英语了。在之后一、二年的时间里,我女儿在家利用早上半小时自学了《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

很快,第二年又过去了。

   在经典私塾教育的路上越是前行,我们越是感到需要读和背的东西太多了。而且讲解还没有开始。尽管对经典私塾教育我们仍然心里没底,担心怕万一误了孩子的前程,但几经权衡,还是决定继续读下去。

   这年的重点还是背诵、阅读,再有适当讲解。阅读的份量开始加大。看的书目主要有《三国演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及她们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籍。

   整整三年快过去了,我们开始为孩子作返校准备。在开学之前补了整整51天数学,语文和英语以及其它课程因为没有时间就没补课了。

   在忐忑不安的期盼中,她进入了铁路中学实验班即娄底市外国语学校六年级。

她所在的实验班,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每周五节课,教得很扎实,老师水平也不错。我小孩尽管曾背过一些英文经典,也自学过《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实际上就是跟磁带读,连一些简单单词的意思都不知道,我们很担心跟不上班。记得刚开始英语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她们写一篇英语日记,她连简单的语法都不懂,不仅错字连篇,而且句子语法错误百出,老师一把把她的作业撕了下来,后来听说她从没上学学过英语,很惊讶。我们一方面请英语老师格外关照,一方面请师专一位英语系的学生为她补语法,她利用双休日补了十来次课,囫囵吞枣地把两年的英语课补完,由于那位学生缺乏教学经验,效果不是很好。我们担心她跟不上班,要她上慢班,她不干,也只好让她去。后来英语老师说她尽管不知道意思,但语感很好,只有一个学期,她就适应了,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在班上是头几名。

   数学很快适应,到第二个学期,成绩开始拨尖,但还是不太稳定。语文一直没补课,但情况较好,尤其是我们所担心的作文不错,虽然错别字比较多,但作文有特色,自然、纯真、清新。加之语文老师的作文辅导比较好,她对作文的兴致也一直比较高。

第二个学期,期中、期末考试都进入了班上前五名。这时的她,自信心与停学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她已是班上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姣姣者,同时,她与同学相处和谐友爱,是班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入学不久,就被当选为班干部。我们对她的状况很满意。我们那颗担心了三年的心总算放下了。

   这时,我们对如何把经典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心中已基本有底,我们考虑还完全可以让她再停一年学,在三年背诵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和讲解,过好古籍阅读这一关,更好地体现经典私塾教育的效果,然后再让她插班读初二。

于是女儿又停学了。这一年,她背诵的主要任务是复习。除了增加讲解以外,还大大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份量。第一项任务就是安排她们把《三国演义》看十遍。我当时不是很理解,也担心小孩看不下去,就私下里对她说,你先看两遍再说,到时候如果不想看了我再和贺老师交涉。但情况完全出乎意料,如果说开始看还感觉有点为难的话,后面则是越看越有味了。在她看完第六遍的时候,贺老师安排她看《资治通鉴》(注解本)。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问她,看得懂不?她说基本看得懂;看得下去不?她说还看得下去。开始我不相信,但后来发现她越看越入迷的时候,我确实感觉特别欣慰。我所希望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能看《资治通鉴》,终于实现了。她的古籍阅读之门将由此打开。

  为了让她看《资治通鉴》,我们又让她多停了半年学,准备直接让她进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在《资治通鉴》(注解本)看到第七本(共十本)的时候,离下期开学不到两个月了(包括寒假),我们不得不开始安排她集中时间补习数学。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很大差别,虽然只有三个学期,但比小学三年的内容要多得多。由于时间紧,她尽管一个多月补完了初中三个学期的课程,但在熟练程度、思维反应及难题的把握上都还明显存在一些差距,此外,又用八天时间匆匆忙忙补了物理,然后到学校去报到。

  报到的时候还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学校不相信她能直接读二年二期,说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先例,(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经典私塾教育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他们相信世界上只有学校教育那种模式才是正宗的,其它就有点象异端邪说了。)你自己也拿不出可以读二年二期的理由,没办法,只好找熟人、找领导,并向他们保证:如果跟不上班,自动退学,绝对不成为班上的包袱。

   好不容易总算开始上学了。期中考试之前也有过一次小考,成绩很一般,按100分算,好像语文、英语、数学都是79分,叫人难免有点担心,但也在预料之中。最恼火的是家庭作业做不赢。其实作业也并不多,因为不适应,速度比较慢。有时看她实在做不赢,只好她妈妈帮忙。

期中考试,我给她的定位是二十名到四十名。在一次吃晚饭开玩笑的时候,她跟我说:如果万一考了第二名到第四名怎么办呢?我说你千万别这么想,免得失望。什么是万一?万一就是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跟没有是一回事。可是,偏偏这万一的情况竟然发生了!她语文87.5分,数学91分,物理91分,英语91分,如果物理附加题计入总分(当时规定不计入总分,因为语数英都没有出附加题,她数学附加题做出来了),她是第一名;附加题不计入总分,她是第二名,最后班上排名她是第二名。按说这时候我应该高兴了,但没有。我纳闷的是,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怎么会那么差呢?因为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讲,我小孩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题目又不难,她单科没有一门功课进入前两名。其他同学可能有发挥差的,但不至于全班都发挥差吧。这样的成绩怎么能排第二,甚至第一呢?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个班太差了,后来到隔壁班看了一下,成绩也差不多。这只能说明学校教育太不堪一击了。

  期中考试以后,小孩的自信心大增,状态明显越来越好。为了增加她的自由安排时间,并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训练,我向班主任老师提出,是不是可以不上第七节课,班主任很不错,他也同意我的想法。这样她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宽松了,偶尔还可以挤出时间看看课外书。对期末考试,我并不特别关心她得第几名,但一直有点担心她成绩不稳定,这是她读小学六年级时的一个大毛病。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我所担心的大起大伏的情况没有发生。虽然成绩是第二名,但每门功课都呈稳步上升趋势:语文109.5分,数学104分,英语106分,物理97分(语数外总分都是120分、物理总分100分)。单科名次进步明显:语文班上并列第一,英语第一,数学第三,物理第二。和其他班同学比,成绩也不错,整个年级9个班,应该可以进入前10名。

说真的,我高兴的不是她得了第几名,而是她的进步。与读小学三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时比,她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好。与开学的时候比,与期中考试比,她的进步也很明显。还值得一提的是,她对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的学习都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虽然没学过,老师也没补过,但她还是比较轻松地掌握了。地理、生物初二下期进行了毕业会考,现在成绩虽然没出来,应该也还可以。从平时对她的提问和交谈,我感觉得出她不是在死记硬背,确实是理解了。政治、历史的学习也没见她花很多功夫去背,但掌握得都还可以。

(二)女儿的变化和经典私塾教育的作用

  我小孩全日制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时间为四年半,四年半的熏陶,不仅学习状况好了,其性格、心态、行为规范、品德修养、人生志向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本人也通过和经典私塾教育的零距离接触以及对小孩的观察,深深感到:经典私塾教育确实有它自身独特的地方,对我小孩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经典私塾教育能够纯净孩子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告诉他们如何处理与社会、与其它人的关系,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宽容、睿智、豁达的处理问题。

我的小孩天性温和、善良、宽厚,思想比较纯正,经典私塾教育加强了她的这种优秀品质。经典私塾教育强调怎么做人,说实在话,对这一点开始我并未在意。因为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培养,我和她妈妈一直比较看重,也比较注重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好。但几年经典私塾教育下来,孩子在这方面的变化,使我对“做人”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平时我们讲“做人”更多的是指道德品质好,与别人相处好,其实“做人”的涵义应该更加宽广。这方面,我孩子身上有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一是有纯静的心灵。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诗经》的最高评价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思想纯正,没有邪念,那么他的境界就比较高了。一个人做学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去除杂念、纯正思想的过程。经典私塾教育采取小班教学,并且提倡寄宿,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同时,经典私塾教育强调专攻一门,反复吟咏,吟咏的过程就是排除杂念的过程,相当于佛教的“禅定”功夫。在孩子心性未定,辨别力不强的情况下,排除外界污染,增强孩子定力,纯洁他们的心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我女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单纯,确实,无论是从她的眼神,还是她的言行举止都可以看出来。由于单纯,脑子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多,比较于一般孩子,就更容易专注,更容易投入,并且乐在其中。

现在有很多小孩子其实也想把书读好,但就是读不进,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什么原因?除了没有学习兴趣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不静,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看不了几分钟书,就想看电视、上网、给同学打个电话或者干脆出去玩。而出去玩又容易被父母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电视。看电视又怕被父母察觉,看得担惊受怕,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把电视机关掉,等到父母进来,他已经在认真看书了。不过现在的父母也经验很丰富了,回来一摸电视机,发现还是热的,自然怒火中烧。脾气躁的,拿起棍子就打,舍不得打的,就又是一顿痛骂。作为一个学生,想看书的时候却静不下来,看不进去,怎么把书读好呢?

  二是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经典私塾教育激起了女儿崇高的追求,她也许没有“读尽天下书”的雄心壮志,但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许没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却有匡世济民的伟大志向。她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敬仰一切美好的心灵和行为,希望做一个优秀的人、一流的人。现在好多家长好象认为小孩有没有理想和追求无所谓,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大学就是理想。其实,上大学本身不是理想,它只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把上大学当作理想,容易使孩子“近视”,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前几天,一位成绩蛮好的高三孩子家长非常着急地跟我讲:孩子感觉学习没有动力。因为他现在除了应付考试外,不晓得要干什么。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学生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发狠,而我国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放松了,一方面是因为国外是宽进严出而我们是严进宽出,另一方面失去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是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态对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人的关系相当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豁达地看待世界和人生,他便会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把过错都推向别人,学问也难以精进。我女儿本性善良,但以前有点使小性子。经典私塾教育使她学会了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时时进行自我纠正,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提醒,她自己就能把握好。比如对老师的看法,她不象其它小孩子一样,要么就认为好得不得了,特别喜欢,要么就认为不行,连课都不听了。对别人包括对老师,她都善于发现优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她总是满怀感恩,对一切弱势者,她都怀着博爱同情的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她能委婉提出意见,使别人能心情舒畅地接受。她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现在很喜欢看《中央新闻联播》,并且说看了新闻联播感觉到我们的国家一天一天富强,感觉到我们国家有希望。她希望普天下的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长大后能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使世界没有贫穷、没有丑恶。她胸怀宽广,从不对人斤斤计较,即使有时讲几句过分的话,过一段时间还能自觉的反思自己,觉得是自己过分了。

  其实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他们做人和读书都很重要。前段时间,我问几个成绩不错的初中学生,我说你们是不是真正喜欢读书,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喜欢。我问为什么?他们竟一发而不可休,好像心中有无限委屈,说到后面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可以讲有点愤怒:这样的书读了有什么用?每天就是做题目,做了有什么用?反正现在大学又不包分配,毕业了照样找不到工作,不读书的还安排得好一些。反正现在到处都是腐败,当领导的没有一个不腐败的,至少我没看见过……听了他们的满腹牢骚,我心里真的很担心:不说怎么做人,单讲读书,以这样的心态,能真正把书读好吗?

   二、经典私塾教育能使孩子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觉到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的海洋无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争分夺秒地去读书。

经典私塾教育使孩子感觉到读书容易。一个办法就是读,这个谁都会,小孩子不会感到难。同时,他们又是读的最深奥、最难、最有价值的书,这些书是常读常新、万读不厌的,越读就会越有兴趣,使人感到如饮甘露,欲罢不能。同时,这些书又仅仅只是人类知识海洋中的一小部分,孩子们由此看到:自己读的书这么少,而要读的书是那么多,不由地有了时间的紧迫感,就会自觉地抓紧时间读书。

  今年暑假,我舅舅的小孩和我小孩在一起呆了几天后(她们年龄相仿,读书年级相同)大发感叹:我小孩如果到她们班读书的话,肯定是第一名。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读书这么发狠的。因为我小孩除和她一起玩以外,基本上就是看书,从来没有想过要看电视。在她看来,现在的小孩不看电视简直是不可思议。
其实,我小孩有时也看电视,但基本上不看电视剧。经典书籍为她注入了对低俗事物的抵抗能力,使她能有选择性地看一些对她有帮助的、健康有益的内容。一般都是我们向她推荐节目,喊她看。前段时间看《汉武大帝》,我们认为该剧主要是以史实为依据,她又正在看《资治通鉴》(注释本),就喊她来看,看了两集,看到第三集的时候她就不看了,她说节奏太慢,耽误时间,三集的内容在《资治通鉴》上一页就讲完了,不过瘾,书比电视好看多了。碰到好的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新闻会客厅》、《新闻调查》《百家讲坛》《绿色空间》等她感兴趣的栏目和话题,她也会津津有味地看。另外如好的文艺晚会、游戏节目,她也喜欢看,但如果不好看,她看一会就走了。

   这些,都不是我们家长要求她做的,同时也不是她凭意志控制自己做到的,而是由于顺乎自然,由着她的兴趣、爱好、品位做到的。对于她来说,看那些低俗电视是难以容忍的,是痛苦的。

   当然,她争分夺秒所看的书,并不是现在很多家长强迫孩子看的教科书,而是一些她感兴趣的课外书,如《史记》以及一些中外名著。另外是她觉得有必要须加强的一些课目用用功,不过这种时间花得很少,除非没办法。

而反观学校教育,学生厌学的情况却非常严重。我问过一些成绩好的学生,问她们喜不喜欢读书,说喜欢的不多。她们之所以读书还比较认真,主要是家长老师要她们读,他们出于孝顺听话不得不读,另外当然也是因为成绩好,有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成绩好、听话的孩子都是这样,其他孩子就可想而知了。既不想读书,又要应付老师、家长检查,怎么办?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抄答案。现在学生考试抄袭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成绩基本不真实。我小孩跟我说,想抄的还算好的,至少还有点上进心,想有个好成绩。他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到了考试连抄都懒得抄。面对这样的学生,一些家长只好去守读、陪读,但守读、陪读能解决问题吗?

   三、经典私塾教育为孩子广泛阅读,尤其是为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打开了方便之门。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咏诵、背诵提高了孩子对古文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孩子的语感很好。老师没有讲解过的文章即使不太清楚每个字面的含义,对整个句子的意思也能理解,老师稍微讲解一下就能融会贯通。这为孩子阅读古文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她进入知识宝库提供了金钥匙。孩子有了这把钥匙,就可以尽情地在知识宝库遨游,就可以和无数历史伟人交流,就自有伟大的人物和思想引领她前行,她的一生也就能在这样的引领下不断纠正航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做家长的,也就省心了。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要与她同步前进,与她能在同一高度对话。

  前面谈到,当孩子能饶有兴趣地阅读《资治通鉴》(注释本)时,我感到很高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看到她已基本具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我读了六年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大学中文系还没有达到的一种境界。这些作品我硬着头皮可能也能读下去,但要做到“饶有兴趣”却很难。虽然她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可能还没有我强,但她对文言文的那种感觉明显比我强。而正是由于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欠缺,明显地阻碍了我对古代经典作品的欣赏和领悟。大学毕业后,我喜欢看书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但看的基本上都是现代和当代的作品,并且杂乱无章。现、当代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大家之作,但却无法与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传统经典作品相比。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有那么多的经典作品不能接触,又到哪里去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呢?为什么自从取消私塾,提倡白话文进课堂以后,中国就没有再出过大师级专家、学者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失去了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作品的阅读能力,缺乏功底深厚的人文基础。人文基础对人文科学很重要,对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试看中国哪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大家,没有扎实的人文基础:华罗庚、竺可桢、茅以升、李四光等,概莫能外。

   四、经典私塾教育能够开启智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阅读力、理解力和思维力。

   我小孩到今年已是三进校园,从成绩来讲,可以说一次比一次好,从智力发育来看,她的记忆力、理解力都有很明显的变化。我不能肯定她的智力完全是经典私塾教育的结果,但经典私塾教育对保护、开发小孩智力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一是保护智力。今年以来,不少新闻媒体接二连三地报道“神童”被毁掉的故事,叫人触目惊心,惋惜不已。如果说“神童”被毁还能引来同情和叹息的话,普通孩子被毁就可能完全不为人知了,别人会认为你本来就蠢。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不知冤枉毁掉了多少完全可以成才的普通孩子。经典私塾教育顺应孩子天性,读背的时候强调背,想阅读的时候尽情阅读,科目单一,又不考试,使孩子处于一种相对轻松、自由的状态,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智力免遭挫伤和损害。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小孩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不停学,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二是激活智力。现在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除了极少数的所谓“天才”和智力障碍者,其它人的智力都差不多。但是不是智力差不多,表现就一个样呢?不是的,关键看智力发挥的程度。如果智力商数以100为单位来衡量,你的智力商数是80,但你仅发挥了10%,而别人发挥了20%,表现就相差很大了。学校教育采取大班教育,采取同一种模式,很多孩子的智力处于冬眠状态。经典私塾教育采取小班教育,甚至个别教育的办法,能根据各人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尤其是阅读内容不强求一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人的智力潜能。

  三是发展智力。反复的吟诵能克服孩子对背诵的恐惧,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反复背诵以后,掌握的字词就会大量增加,对句子的组合能力不断加强;阅读多,而阅读的又都是经典之作,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我小孩过去记忆力不好,一个简单的电话号码都要反复很多遍才能记住。今年返校读初二第二期,生物、地理以前没学过,可她只用了很少的时间就比较好的掌握了,平时政治、历史的学习更是轻松,期末考试也没有看见她搞突击,我说你最好是考试前看一看,她说我就是要检验检验平时学得怎么样,结果考得还不错。数学尽管由于平时练习太少,数学思维的反应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但她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思路也非常清晰。物理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连帮她补课的老师也担心她有些地方听不懂,但她仅补了八天课,就考了90多分,这些都无不得益于她理解力、思考力的增强。
  
       五、经典私塾教育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能够更加豪情满怀地面对人生。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的孩子,本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不会读书,中间有几年没见,有一次他父亲谈到他读书的情况时,感到很伤脑筋,还是读初一,在班上的成绩就排在后面了,而他自己实际上又很想把书读好。我和他孩子见了一面,感觉好象变了个人,与以前聪明伶俐的那个男孩子相比,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眼睛已经完全没有以前那种神采了,看了确实使人感到心痛。我对他父亲说:按你孩子现在这种状况,再在学校读下去可能是“死”路一条,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接受几年经典私塾教育,再回学校,可能还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就是说可能还有希望(如果不是最好的朋友,我不敢劝)。朋友觉得有道理,就毅然决定马上停学,接受经典私塾教育。半年以后,效果开始显示出来,感觉神态完全变了,那自信的眼神又开始恢复了。现在他的情况非常好,学习兴趣很浓,喜爱思考问题,经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父母也很开心。经典私塾教育使他恢复了自信,重新变成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为什么经典私塾教育能够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呢?一是因为经典私塾教育尽管读的是最有价值的书,但读书的方法却是最容易的方法,一开始学生只要照书吟咏就行了,孩子们很轻松地就可以掌握深奥的知识,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真行。二是因为经典私塾的老师更富有爱心,更有教学方法,总是肯定学生、表扬学生,让孩子们事事处处都能感觉到自己真行。即使是批评,也从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三是经典私塾教育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水平,孩子的自信也有了底气。

与之相对照,学校教育恰恰相反:一个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小孩子,如果成绩不好的话,读几年书,就有可能变得目光呆痴,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即使是那些“吵得可以上天”的孩子只要一谈到学习,也会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如果这时候你还敢把头抬起来的话,父母还可能会说他:你脸皮真的厚,我都不好意思,你还好意思)。孩子的自信心完全没了。

现在学校教育,实施的是绝对的精英教育,老师关注的只是出类拔萃的学习尖子。一位中学校长曾直言不讳地跟我讲:我现在急需要找的是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苗子,其它的孩子我已经兴趣不大,对我们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太多的意义。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才能给他学校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才会有不源源不断的生源和财源。过去学校实施“精英”教育是办重点班,现在不少学校开始实施“小班”战略,就是在高三的时候,把重点班的尖子,全年级的前15名或20名单独编一个班,集中全校各科最好的老师,实行重点突破,力争考上一、两个清华北大。如果你的小孩是学习尖子,在学校肯定能够得到格外关照。过去是“陪太子读书”,现在就有可能是“陪尖子读书”。从高中到初中、甚至到小学都是如此。初中哪个学校都有重点班,小学虽然没有重点班,但实际上也有所谓好班差班。即使是重点班,老师关注的也只是那成绩特别好的几个学生。

这样的学校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关注的就是那几个分数好的学生,其它学生要老师一个一个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基本不可能。你意志力强一点,自己发狠,意志力不强,就自动放弃了。教学时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批评多,表扬少,惩罚多,帮助少。

另外是理科方面的教材太难。新加坡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还在算:一个篮子里23个苹果,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苹果。这样的题目我们的孩子几乎人人可以得百分,他会觉得学数学真容易,自己肯定是个数学天才。同样,美国的高中学生还在学我们的初中数学,他也觉得很容易。而反观我们的教材,本身就已经很难了,老师在出题目的时候还不过瘾,认为非要出几个学生做不出的,才能真正检验学生学没学好。教材难,考试更难。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来说,一次次的考试等于就是一次次的提醒:你不行,你越来越不行了。直到你彻底绝望。有人说,高考反正只招那么多人,题目不难一点,大家都是百分,怎么选拔人。其实相对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出“难”题目。难题目应该是因“活”而难,不是因“偏”、因“怪”而难。现在有的难题目,老师都做不出来。这样的题型除了引导学生搞题海战术,尤其是多做偏题怪题以外,并不能启迪孩子开发智力,反而会误导孩子把数学学死,现在我们很多奥赛题目就是这样。

三、娄底经典私塾教育的特点

一是强调专一。“教之道,贵以专”,贺益德老师从一开始就强调学习内容要专一,时间要集中,在开始阶段,除了背诵,连阅读都没有安排,一直到背诵基本上路以后,才有少量阅读。每天安排的一个小时的书法练习,实际上也有收心、入静的作用。英语经典开始是和中文经典一起背诵,后来感觉分散孩子心思,就集中两个月时间整天背诵,效果很好。学习专一确有好处,沉在其中更容易投入。不像学校教育,一天七节课,每节课的内容不相同,这节是数学,下一节是英语,刚找到一点学数学的感觉,就开始学英语了,不容易使人沉进去。专一训练确实比分散训练效率要高得多,我小孩后来补数学等课程也采取这一办法,效果比在学校上课还好。
二是强调读最好的书。针对人文科学的特点,孩子们一开始就要接受最经典作品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数、理、化的学习采取的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法,而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不同,必须采取与艺术教育同样的方法,“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为什么说维也纳的人个个都是音乐家,并不是因为他们学校音乐老师水平高,也不是家教搞得好,而是因为他们每时每刻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听到最经典的音乐。现在在学校教育一是背的东西太浅。二是学的东西太少。三是无谓的重复太多,不仅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还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导致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

三是强调吟咏和背诵。从人的发育来看,十三岁之前是小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模仿能力也特别强,而思维能力相对发育偏晚。十三岁以后,由于与外界接触增加,思维发育明显加快,思考能力增强。经典私塾教育强调在十三岁之前背诵完一些经典作品,十三岁以后,开始广泛阅读,老师作适当讲解,正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而来。而现在学校教育根本无视小孩的成长规律,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采取的都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语文教育,从一开始就注重理解分析,一字一句地、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小孩背诵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对老师的讲解似懂非懂,索然寡味,小学还没读完,对语文的兴趣大都已经荡然无存。

四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育一般局限于书本知识,而经典私塾教育却非常重视实践,时刻注意用所学知识匡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老师一是注意言传身教,自身要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点拨学生,经典班为什么一般要求孩子们寄宿,也是基于这个考虑。二是结合实际进行讲解。贺益德老师知识渊博,又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对经典做深入浅出的讲解。三是要求学生“吾日三省吾身”,定期举行班会,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举行班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孩子们既锻炼了胆量和口才,又学会了感恩和反思,另外举行班会时老师还要对孩子们的发言进行点评,能使孩子们明辨是非。我女儿就是开了几次班会后,养成了反思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理论联系实际是经典私塾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我认为也是经典私塾教育成功的关键。经典私塾教育能否成功,不仅仅看孩子背了多少经典书籍,阅读了多少书目,更重要的是看书上的知识是否变成了孩子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经典作品的思想能否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关键又在于老师和父母。因此,好老师很关键,父母和孩子沟通也很关键。

五是自悟为主,点拔为辅。可能有人认为,经典私塾教育就是死记硬背,强行灌输。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经典私塾教育强调背诵,但反对灌输。甚至连讲解都不怎么作要求,即使讲解,也重在点拔、提示和欣赏。对于字、词,强调在不断的背诵和适当的讲解中解决问题,至于句、段的分析全靠孩子自己去领悟。在背诵的黄金阶段过去以后,强调的就是广泛的阅读,阅读的关键是自悟,老师并不作过多讲解,孩子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语文水平、文学修养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反观现在的语文教育,主要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讲解的重点是字、词、句、段,一篇活生生的文章不是从整体上去把握,而硬是要把它肢解成毫无生命力的字、词、句、段,逐字逐句地分析它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我们成人的一些看法强行灌输给孩子。有研究机构对一个学校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有90%以上的学生反映对语文没有兴趣。有如此多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难道我们还不该好好反思吗?

(三)家长关心的几个问题

我和很多家长一样,小孩开始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时候,担心很多。尤其是在当时(1999年),经典私塾教育不要说在大陆,即使在台湾,虽有王财贵教授的大力提倡,恐怕也没有谁敢停下一切课程专读经典。贺益德老师也不象现在名声大得很。所以我非常理解现在家长的种种担忧:

一、经典私塾教育是不是就是“死背”,会不会枯燥无味。在我所接触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不是反对死记硬背的,但我认为,背诵和死记硬背完全是两码事。死记硬背就是不该背的东西,你要求他背。比如对数理化的学习,关键是理解,如果不理解,你再背也没有用,这种背就叫死记硬背;还有对政治、历史、地理的学习,需要背的东西相对多一点,但如果你不理解它的原由、来龙去脉、时代背景等等,以为背了就是会了,这种背也是死记硬背。还有对语文的学习,如果你脱离课文去背字、词,这是死记硬背。有些特别好的白话文也是可以背的,但如果背得太多,也没有必要,如果背的是一些千古流传、常看常新、回味无穷的传统经典,这就不叫死记硬背。因为这样的文章你只有背熟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

背诵应该是乏味的,为什么传统经典的背诵不会枯燥无味呢?一是经典作品越是吟咏,越是余香绕口,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二是经典背诵其实就是一种吟诵。你吟读几十遍,几十遍读完了,就会背了,在吟读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很轻松,没有压力,没有平时勉强硬记的那种“苦”。

刚开始读经典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几乎是整天背,我也担心她不感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她并没有那种感觉,虽然有时候可能也觉得难背,但很快就不放在心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人还慢慢地放松了,也就说明她比学校读得轻松有味些。

从第二年开始,贺老师适当加大了阅读的份量,在背诵的基础上又可看自己想看的书,更是增加了读书的乐趣,而且贺老师推荐给他们的书又都是很好看的书,如《东周列国志》等,自然会爱不释手,哪里还有枯燥无味之感。

   二、经典私塾教育会不会使小孩子变迂、不合群甚至性格孤僻。

大概是孔乙已、范进等迂夫子形象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一讲到读经典,不少家长最担心的是小孩子会不会变迂腐。其实我也难例外。但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我女儿两次重新入学后,都能很快融入班集体,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自己说:“读经典的孩子,应该适应能力很强,到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她的言下之意是,如果适应不了环境,只能说经典没读好。确实也是这样。她现在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有点处变不惊的气度,对一般的人和事她都基本能应付。上学期期末考试,隔壁一同学因平时学习不用功,老是想抄她的,她觉得舞弊不好,所以前几门功课都没让他抄,那同学很失望,考到最后一门英语的时候,看他实在也可怜巴巴,又担心他成绩太差了回去挨打,就让他抄了一部分,考试铃一响,那同学感激得不得了,连续不迭地说“谢谢啊,哥们!”我不是说她舞弊舞得好,而是觉得这些处理办法都是小聪明,真想学并不难。

   其实经典作品里很多内容都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的,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包括很多变通之术。只要老师不死教,学生不变会迂的。我国从古到今出了那么多大人物,几乎都是经典私塾教育薰陶出来的,他们没有变迂;再说,自高考恢复以来,难道就没有出过迂夫子吗?

现在有一个观念要纠正:就是小孩子越早融入社会就越能适应社会。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如果她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就把他放到一个复杂的环境里,很快就会被污染。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很难管,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太复杂了,小孩子在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时就已经被污染了,他脑子里有很多错误的观念,无法接收正确的思想。而经典私塾教育有相对单纯的环境,教育的重点首先就是教孩子怎么做人,使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后再融入到社会,有利于孩子正确把握自己而不迷失方向。有些家长还担心:经典私塾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知书达理、谦恭礼让,如何融入社会?如果你认为只有把你的孩子培养成目中无人,寸步不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只想人人为他,不要他为人人;只有小聪明,不要大智慧;八面玲珑,有奶便是娘的人,才能融入社会,那我就无话可说了。另外,传统经典中确实有一些观点与现代理念相矛盾,我认为这没有关系,先学好再说,只有真正学好了,你才有能力去比较、去鉴别、去与现代观念相融合。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千万别把传统文化简化成几个迂腐的概念而简单地加以批判,这方面的亏我们已经吃大了。

    三、经典私塾教育能不能与学校教育衔接。

   经典私塾教育其实在孩子一生下来就可以开始,但大部份家长一般很难接受,一般都要等到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了才引起重视。这时的家长最关心的是经典私塾教育能不能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问题。从我小孩的经历来看,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如何衔接。

经典私塾教育到底以多长时间为宜,我认为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如果接受经典私塾教育后再返校读书的话,我认为至少要四年,最好五年到六年。返校的时间,我认为以初二或初三最为适宜。当然,如果经典班能够统一补课的话,到高一甚至高二再回学校都是可以的,尤其是读文科的话。如果小孩读文科、理科没有确定,而又不能集体补课的话,最好是初二或初三返校。选择余地大,家庭负担也轻。

  家长最关心的数理化问题,以我们的经验,完全可以在返校前集中一段时间把课补上来。小学数学大体可按一个月补一年的进度安排,小学一、二年级可以不补,最多不会超过4个月。初中数学可按1个月补一个学期的内容进行安排。现在学校数学教育强调速度和技巧,适当多做点练习,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当然如果小学、初中内容连到一起补的话,时间可能还可少一点。至于物理、化学,初中部分按半个月补一个学期的内容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孩子有了经典私塾教育作基础,对数学的理解力较强,学起来会觉得轻松。我的孩子后来做数学应用题能力就较强,而计算题相对较差一点。现在数学成绩在班上是比较突出的。

英语:可以在背诵中文经典的同时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好音标,背诵英文经典,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有用。我小孩由于在贺老师班上背过一段时间英文经典,虽然没有专门补课,但回到学校后很快就赶上班,并且成绩拨尖。尽管她自己平时也读过一些英语课文,但真正的底子还是英文经典,再说有了英文经典作底,补起课来也快。但如果要等到高一或高二再返校的话,英语补课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语文:应该不用过多担心。当然,文言文和白话文有个衔接过程,但不用太担心。入学后注意对字词的掌握,再适当看点课外书,自然会好。对于作文,你一定要坚信,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阅读多了,作文自然会好,即使暂时不是特别理想也不用着急,越到后面会越好的。这一点我以前也很担心。我的小孩几年没有写过作文,只是有时写写日记,但回校前她写了一篇作文,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非常清新、流畅,有灵气,入学后反而写油了,水平下降了。现在她的作文不是很理想,但我相信她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学校老师要学生从小就多写,有内容要你写,没有内容也要你写,久而久之反而把手写油了,把激情和思想写没了。很多小孩小学作文写得好,但到了初中、高中作文水平却老是提不高。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前面讲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从初中开始,课外阅读逐渐减少,阅读质量也没有随着年龄增大和知识增加而相应提高。如果说小学作文单凭你的聪明就可以写好的话,到了初中就必须在聪明的基础上再加上你的积累,你的积累没有增加,你小学时的那份新鲜和激情又在慢慢丧失,作文凭什么去提高。

   (四)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经典私塾教育对现在的家长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我的实践体验中我感到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家长注意:

   一、要有一个好老师。经典私塾教育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教孩子做人,从事经典私塾教育的老师,既要是经师,又要是人师。过去是经师易找,人师难求,现在是经师、人师都难找。所以,我一直非常庆幸我的孩子遇上了贺益德这样一位好老师。

  贺老师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别耽误了孩子”,是他心中一个顽强的信念,靠着这个信念,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几年如一日,从做人到读书,事无巨细,对孩子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可以说,把自己整个的心都掏给了孩子。对孩子们,他一是严格要求,该上的课,一分钟都不耽搁,一分钟都不浪费,该读的书,一遍都不能少;二是鼓励为主,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对孩子们不打击,顺其天性,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从来没有训斥过孩子愚蠢、不听话,从来没有说过孩子书读得不好。我女儿开始背书读很多遍还背不熟,他从来没有不耐烦,而是不断地鼓励她。她喜欢写错别字,他也只是要求她更正。后来开始写日记,他让孩子们放开写,孩子们无论写成什么样,他从不指责。他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他也对孩子们发火,但也只在孩子们不遵守纪律时发火。有时候这种火还很大,而这也是他出于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考虑。

   贺老师不仅要整天整天为孩子们上课,还要陪他们打球、玩耍,每到周末,还要带他们去郊游。想起来很惭愧,我们做为家长,贺老师要求我们在家陪孩子读书,抓孩子背书,我们都没做,假日出去玩,这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也推给了贺老师,给他增加了很大负担。我们只是感叹与孩子们厮守的孤独与寂寞,常人恐怕连一天都难以忍受;担心贺老师身体和心理是否承受得住,因为他总是把弦绷得很紧,生怕误了孩子。可是我们却不能付出牺牲,没有在行动上减轻他的负担,我们身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心、责任心,比贺老师竟相差那么远!

   我小孩开始到贺老师那里读经的时候,话很少,性格又有点倔,你问了半天她可能就是一个“不”。那时候她不怎么自信,又很敏感,稍微说重一点,她马上就流眼泪,虽然不怎么出声,但会弄得你不好办。回忆那几年的学习生活,我女儿感觉很温馨。她前不久跟我讲:“那时候贺老师对我们真的好,基本上没对我们发过火,总是顺着我们,逗我们开心。有时我们背书背不好的时候,三个人一起把火往他身上发,他也不生气。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做得不该。”

贺老师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对教育很有研究,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也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他自身道德修养很高,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他就象一颗点金石,把孩子们读的书本的知识化成了孩子自己的血肉,变成了活的东西。他的思想和言行,点点滴滴渗透到了孩子们心中。我们认为,这是经典私塾教育成功的关键,否则孩子们做的和学的是两码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最终都难以有所成就。
   几年的经典私塾教育,我小孩能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关键就是碰上了贺老师这样一位好老师。对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孩子来说,我认为选择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二)不能急功近利。经典私塾教育强调打基础,主要就是背诵和阅读,内容也集中在传统经典等人文书籍方面,虽然老师每天都有进度要求,但从来不考试。如果家长总是不放心,今天担心数学没学,明天又担心英语没学,今天担心背的东西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懂,明天又怀疑现代的、新潮的东西不接触行不行,那经典是很难学好的。经典私塾教育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好的,既然准备接受经典私塾教育,在时间上就要有比较充足的准备。如果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时间太短了,返校以后可能看不出什么效果,甚至有可能不适应。就语文来说,经典私塾教育以文言文为主,学校以白话文为主,真正要把这两者衔接好,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做好的。再者,经典私塾教育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时间太短,这一效果也很难显示出来。至于开发孩子智力,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不是几天半个月的事。所以,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四年,并且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力投入。

(三)即使返校读书,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要回避高考、拒绝高考可能一时还难以做到。即使选择了经典私塾教育,也有可能最后还是会让孩子参加高考。所以,努力把经典私塾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是一条比较可行的现实之路,也有利于经典私塾教育的推广。

  要把经典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好,我认为关键是两条:一是返校之前在课程上要衔接好,使之能尽快适应学校教育,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于停学时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只有消除过去学习成绩不好的阴影,才能保证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二是要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努力走自己的路。要在安排好学校教育的同时,注意巩固经典私塾教育成果。已背过的经典要安排时间复习,平时不行就利用寒暑假和其它节假日。要继续坚持经典阅读,哪怕每天挤出半个小时也行,实在挤不出时间,节假日就一定要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

  我小孩第二次返校是读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后慢慢适应学校节奏后,我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不上七节课的要求。这样一可以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二来也增加了她的自由安排的时间。平时假期让她尽量放松,暑假我们也是让她有选择性地做一做暑假作业,现在我们要求她每天尽量挤出半个小时进行课外阅读。至于考试,则要求尽量在平时把知识掌握好,不要因为考试而过分地去搞突击。这个学期我本来准备给她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去读重点班。正好她妈妈在湖南师大附中的一个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我争取一个去师大附中读书的机会,但我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她因此而没有更多的自由安排的时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到课本学习上去,为应付考试而读书。这样的话,小孩子又会慢慢地退回到以前的精神状态去,又会产生许多问题。

(四)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女儿停学后,我非常担心,心理压力很大,担心经典私塾教育能不能获得成功,会不会影响小孩的前途。于是我每天只要有时间,就陪她上下学(正好与我上下班同路),随时了解她的学习动态、思想状况,经常和她交流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在这方面,贺益德老师经常表扬我和她妈妈,说我们做得好。其实我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和孩子沟通较多的原因,一是因为孩子停学了,担心较多,自然询问关心得多;二是想通过沟通,进一步融洽与孩子的感情,塑造一个亲切随和的父亲形象。我希望和小孩成为真正的朋友,不要因为我是她父亲而对我敬而远之。真还没有想过沟通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最近看《发现母亲》一书的时候,里面大谈特谈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作用,再联想到贺老师对我们的反复表扬和孩子的成长变化,觉得很有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沟通,无论是对孩子的做人还是智力开发,都有很大的作用,并且是孩子越小的时候,沟通所起的作用越大。

   当然,父母要和小孩沟通,自己的行为一定要正,心胸一定要宽阔,为人处事一定要得体,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老师”。为什么一些并没有怎么读过书的父母照样能够培养出有大成就的子女,就是因为“人师”当得好。这些父母虽然不能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但却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学会“做人”比掌握具体知识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的帮助,作用要大得多。当然,如果父母是有知识的,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孩子的帮助肯定会更大。所以,对于在父母身边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注意沟通,父母没有在身边的,也要想方设法多联系。可以打电话,最好的办法是写信。

我认为沟通既不是给孩子讲大道理,也不是对孩子进行具体辅导,而是要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与孩子进行协商指导,使父母真正成为孩子可以倾诉、相信的对象。我们之所以放弃孩子去师大附中读书的机会,除了前面说到的原因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去长沙就无法和家长进行交流了。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其它的同学在长沙都有家可回,而你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学校。所以,我劝所有接受经典私塾教育孩子的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完事了,你必须尽最大努力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联系,以保证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们与经典私塾教育结缘,我们庆幸命运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有幸走上经典私塾教育之路,希望经典私塾教育能普及推广,造福整个社会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3-16 16:29
标题: re:读经,我的看法是对自闭宝宝没用。反而会加...
读经,我的看法是对自闭宝宝没用。反而会加重宝宝的自我封闭行为。
有一个大师在做报告时声称有一个母亲,带了一个自闭宝宝,求医无效,通过教宝宝背《大学》,居然好了,然后这位母亲发誓一辈子推广读经。
我不知道这个例子的真假,但我给李宝宝试了,结果无效。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16 16:49
标题: re:即便是对正常孩子,“读经”也不是一条好路...
即便是对正常孩子,“读经”也不是一条好路子。因目前的基础教育种种弊端而走向“读经”的做法,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盲目崇古的一种心态使然。“盲目崇古”是我们当代社会一个很不健康的倾向。

这种倾向的一个表现就是政协委员提议的“恢复繁体字”,一旦头脑里有这些迂腐的想法,就连很多基本的常识都忘记了。
作者: 人在多伦多    时间: 2009-3-16 22:03
标题: re: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基础教育的种种弊端也...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基础教育的种种弊端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读经”的历史渊源。中国自古就是以考试来定前途的。而读经是过去考试的“备考法典”。我们不能把它和当时的历史分开看。也不能因为读经放在了现在的环境下,就觉得是好的了。我同意T版说的,这是一个盲目崇古现象。
其实可以把私塾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模式。现代社会里,仅仅读经是不够的。孩子需要更多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私塾就是现代的 "HOME SCHOOL"了。可是在中国的考试为主的大环境下,实际操作是在是困难重重。
现在据说北京地区开展所谓的“全民奥数”活动。小升初的考试中数学是150分。英语和语文合计是150分。这样的制度很令我不解。语文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也是社会能力的基础,为什么地位如此低了呢?让小孩子学那么高深的数学真的对他们的智力开发有那么多好处吗?还是仅仅为了几块奥数金牌呢? 为了那么几块金牌,要这么多孩子来做分母,是不是国家政策上的失误呢?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16 22:30
标题: re:岂止是失误,而完全是一种谋害。上...
岂止是失误,而完全是一种谋害。

上世纪三十年代,丰子恺有一副漫画,画的是一个面点师,把面团揪出成一块一块,然后放在模子里压成一块块成型的面点。漫画的题目是“教育”。

现在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和民国时候相比,只会更差。----呵呵,这一点我不觉得是“崇古”。

这个话题我在多处帖子里说得太多了,说麻木了。
作者: 庭院梧桐    时间: 2009-3-17 18:16
标题: re:读经对提高专注力应该有帮助,还可以捎带认...
读经对提高专注力应该有帮助,还可以捎带认字。但是只读经不做其他学习和训练似乎不妥。
了解不多,不敢多言。
作者: jtbb    时间: 2009-3-17 19:01
标题: re:私塾就私塾,读哪门子经呢?除非读经政府拨...
私塾就私塾,读哪门子经呢?除非读经政府拨款,我可以挂羊头卖狗肉。

我心目中的私塾应该是6楼提的home school 模式,以下是维基的介绍。

*******************

在家自學或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unschooling)是指不進入學校系統,而靠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學習方式,其教育理念和背景和教育哲學有相當大的關係,例如自主學習和反學校教育的思潮等。

在家自學的過程中,家庭具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因此,在家自學也被稱為自家教育或在家自行教育。因此,在特殊教育領域中,已將在家自行教育一詞改為在家教育(因其並非得以獨立完成)。

在家教育的家長或監護人具有與主流體制教育相異的教育理念,或具有特殊需求,促使他們選擇在家教育的方式,而排除學校教育。

由於單獨一個家庭能提供的知識與經驗試探很有限,在家自學的學生往往要靠許多家庭合組的社群,以及社會上的學習資源。因此,互助團體和社會資源的多寡便影響了願意從事在家自行教育。在家自學的學習者由於彈性較大,通常較具個人特色、創造力,在個人興趣的領域花費超過在學者的時間力氣而取得較高的成就,而對主流體制教育的學科考試較不擅長。


不同國家或地方的方向

美國
以美國而言,在家教育的申請原因,可歸納為種族、語言、宗教信仰、文化,地區教育水準差異等因素。至目前為止,已是義務教育中非常普及的一個現象,在坊間書局亦有很多教導家長如何進行在家教育的書籍和導引。

台灣
目前在台灣,法令已將在家教育合法化,且申請在家教育的理由視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之目的而有差異,其中以宗教信仰為主要因素的申請者最多。

日本
在日本,在家教育尚未取得法源依據,因此目前尚無在家教育的個案出現。


香港
在香港,在家教育仍未合法化,家長若禁止適齡學童上學會被檢控。2000年曾發生父親希望女兒接受在家教育而禁止女兒上學的事件,事件主角梁道靈由11歲起被父親梁志光禁止上學近三年,至2005年才重返校園。


特殊教育
另外,在特殊教育的範圍裡面,原來亦有在家自行教育一詞,此詞在特殊教育領域,是指在最小限制的原則和範圍之下無法到學校接受一般教育的特殊需要學生而言。唯不論是在特教觀點或是一般教育觀點,在家自行教育並非放任家長或監護人咨意對其學童進行教育,而是在政府秉持義務教育之特性、原則,在合目的、合價值性之下,對申請在家自行教育之學生施以定期的評量,以確定其學習狀況。

在台灣的主流體制教育中,常常因不願接受特教生,而要求家長申請在家教育。
******************


---------------------------------------
青城派的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3-18 16:21
标题: re:读经?大不能救国,小不能救孩子。奥巴马不...
读经?大不能救国,小不能救孩子。奥巴马不读,洛瓦斯不读。于丹读,而且发了。
作者: ksoft    时间: 2009-3-19 16:13
标题: re:我是强烈支持孩子读经书的,但不希望单教经...
我是强烈支持孩子读经书的,但不希望单教经书的私塾学校

经书读起来有韵律、重复,这正式自闭症孩子需要的。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3-19 16:24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s...
下面引用由[U]ksoft[/U]发表的内容:

经书读起来有韵律、重复,这正式自闭症孩子需要的。


啊,不会吧!? 你得等着被拍砖啦。要么,你拍我!
作者: ksoft    时间: 2009-3-19 16:35
标题: re:问心无愧,我怕什么。就事论事。...
问心无愧,我怕什么。

就事论事。

再说我在百度里搜索高频音乐疗法时才发现“读经”疗法的,还别说,理论上讲《大学》这种重复(字、节拍)的练习绝对适合自闭孩子的教育。
作者: graceliu    时间: 2009-3-19 16:45
标题: re:我先拍,“有韵律、重复,这正式自闭症孩子...
我先拍,“有韵律、重复,这正式自闭症孩子需要的”,错,后半句应该说:这正是自闭症孩子需要改的。
作者: ksoft    时间: 2009-3-19 16:50
标题: re:我不是国语系,说不过你。也懒得掺和国派、...
我不是国语系,说不过你。也懒得掺和国派、西派之争

但让孩子背经书绝对没错。
作者: jtbb    时间: 2009-3-19 19:48
标题: re:----经书读起来有韵律、重复,这正式自...
----经书读起来有韵律、重复,这正式自闭症孩子需要的。

如果经书是指经典儿歌,经典童话,这话是对的。NT孩子也需要。要在音律上吸引孩子,并配以鲜艳生动的图片及适当的重复,让孩子理解,所以教孩子读书一般从图画书入手。人之初,性本善,不好画。14楼讲的,大概是怕刻板。刻板不要紧,慢慢改就是,怕的是读书的兴趣建立不起来。grgd.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19 20:08
标题: re:试读三天,汇报一下:第一天孩子来到陌...
试读三天,汇报一下:
第一天孩子来到陌生环境有些茫然,在提醒下向老师问好,老师以九十度鞠躬还礼,看来国学私塾果然有些不同,赶紧教孩子也报以九十度鞠躬,孩子很顺从的做了。看来今后要以此为见面礼了。上午四节课,第一、二节读经,选的是《弟子规》,孩子基本可以坐得住,注意力尚可,偶尔需要提醒一下,坐姿不佳,需时时纠正。跟读声音比较小,需不断鼓励。当小老师领读一次,还不错,得到鼓励的掌声,就是还不太习惯向大家鞠躬致谢。有时搞不清楚何时该读,何时不要读,老师请别的小朋友读时也跟着读,对课题指令不清楚,也不能参照别人的行为调整自己。第三节户外,第四节读经,讲故事,第一天讲的是“郭ji候亭”,故事很好,结合“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可能听不懂,回家找到了这个故事做了复习。读经前老师带领唱“生命之河”,配合动作,读经间歇喝水、吃点心,做简单的养目、醒脑操。
几天下来,感觉老师很好,温和宽厚,循循善诱,能关注每个孩子,对落后的孩子也以鼓励为主。读经的孩子们好像都比较善良,彼此很少争执,有几个家长陪读,都像学生一样很认真的跟着读,课间交谈,有家长似乎看出孩子不一样,但是没有人刨根问底,一个家长还直夸孩子眼睛清澈,记得快。
在这个群体中不感觉有压力,心情比较轻松。孩子在记忆方面没有多少差距,而以读经为主要内容掩饰了孩子的诸多弱点,所以看上去基本可以跟得上。但是对老师指令的反应和执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方面需要大力改进。
《弟子规》听说过,但从未仔细研读,现在读来感觉句句箴言。我们这一代人的确比较缺乏扎实的国学教育,现在跟孩子一起读,算是补课了。
许多家长对读经很笃信,但是我们的孩子毕竟比较特殊,仍然觉得只读经内容太单一,所以只是上午去,下午做感统、精细,补认知。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3-19 20:14
标题: re:16楼这是拍吗?“如果”打头,这是挠挠。...
16楼这是拍吗?“如果”打头,这是挠挠。痒!
-grfeeling。

拍要这样重复拍,这叫节拍:
问心无愧,我怕什么。就事论事,你拍什么。问心无愧,我怕什么。就事论事,你拍什么....

怕拍。无它,跑马啊。


作者: 康康妈姆    时间: 2009-3-19 20:29
标题: re:我觉得经书还不错。比如《三字经》,朗朗上...
我觉得经书还不错。比如《三字经》,朗朗上口,可以学字和朗诵。我给康康买过一本很好的绘图版的三字经,文字内容很好!里面有很多做人道理和历史故事、天文地理之类的,比如“孔融让梨”、“精忠报国”什么的,还有很多很好的东西!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3-19 20:52
标题: re:读经,如果在宝宝的理解能力可以听得懂你给...
读经,如果在宝宝的理解能力可以听得懂你给他的解释与讲解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用,而对据我所知,读经基本上是只读,只背,不讲解的.让自闭宝宝记住一大堆不明白的话,期望他长大后明白与运用,呵呵,想法是好的,只是期望太高了.这样的期望即使在正常宝宝身上,也太高了一点,不能拿我们可以明白的标椎去期望我们的自闭宝宝.
李宝宝就可以背下千字文三百多字,大学二百来字,不但没用,反而浪费干预时间,变成李宝宝的一种刻板行为,我赶紧停下.
比李宝宝程度好的宝宝有很多,比李宝宝程度差的宝宝我相信更多,李宝宝多少还是个高功能.
言尽于此,供参考,此后我不会对此内容再发言了.


作者: ksoft    时间: 2009-3-19 22:40
标题: re:回“秋爸爸”:我们来这儿讨论“私塾”...
回“秋爸爸”:
我们来这儿讨论“私塾”为的是什么?

只为孩子们找个好去处,而不是为了互相砸“砖头”玩儿。

我这儿有个连接,有兴趣去看看
http://tieba.baidu.com/f?kz=306135560

坚决支持楼主!值得尝试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19 23:36
标题: re:楼上的ID好像是“金山词霸”,呵呵。开个...
楼上的ID好像是“金山词霸”,呵呵。开个玩笑,你也得适应秋爸爸和大家开开玩笑。

你觉得读经很好,那就去读好了。但有人觉得读经不好,也得允许他(她)说出不好的道理来。

你给的链接内容,我较早前就看到过。大部分不认同。----你也得允许我这么说。
作者: 清潭    时间: 2009-3-20 00:09
标题: re:台湾有位有名的家长叫茹妈妈,她比较鼓励Z...
台湾有位有名的家长叫茹妈妈,她比较鼓励ZB孩子读经背经,理由是“反正他们总要背些什么,背广告词不如背四书五经,至少听上去感觉比较有学问啊。”
杨宗仁教授提到这事时说,如果实在不知道要怎样做,茹妈妈的背经也算是个办法,但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对孩子们更好的办法了。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9-3-20 00:40
标题: re:中华民族曾经就是"集体自闭",读经读的....
中华民族曾经就是"集体自闭",读经读的.更确切地说,死读经读死的,一点不开玩笑,拿起一本经书来,如果你有头脑,能看到很多的人生哲理,这不错,同样一本经书,从小背,当教条贯彻终身,这不光叫"自闭",而且叫"自残".
作者: manyou    时间: 2009-3-20 06:15
标题: re:背经不如学会正确使用你好,谢谢和请这三个...
背经不如学会正确使用你好,谢谢和请这三个日常用语有用.如果想训练口腔肌肉,背经是个好办法.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0 11:10
标题: re:其实,楼主第一楼中提到的“读经班”的情况...
其实,楼主第一楼中提到的“读经班”的情况,比如小班化、比如老师比较包容、小朋友比较友善,这些环境因素对自闭儿的确很有好处。这一点,和“读经”的内容本身没关系。依我看来,这里头的问题,恰恰是“单纯读经”这一点。

要说在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读一点古籍,不追求完全理解,这个是可以接受的。这是一个选择读本的技术层面问题。如果是这么主张的话,那么应该是读些唐诗宋词、优秀的古代散文。《三字经》也过得去。但是《论语》、《道德经》这种,不合适。因为离幼儿理解能力差距太远。

ksoft网友提供的贴吧里面的说法,之所以我说不认同,基于以下思考:

(1)那个所谓的“左右脑”说法,我先不质疑是否正确。退一万步讲,假设我认为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也应该选择音韵、节律更好的唐诗宋词,或者干脆是那些工整的骈文,比如《腾王阁序》。而不是《论语》、《道德经》。
   让孩子读类似以下的东西:“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落霞与孤鹜起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我觉得肯定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道可道 非常道”这些好千百倍吧?因为前面这些古诗词和散文,对于普通孩子而言,有个一知半解是容易做到的。

(2)至于把读经的作用无限拔高,拔高到培养幼儿的道德这个层面,有些过了。且不论幼儿能够从读经中理解到多少,而且,我们或许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岂能是让幼儿读经可以改变的?大环境没有改观,这些读经的孩子接触到社会,只会更加愕然而不知所措,简称“错愕”,呵呵。

至于退一万步到“我的自闭孩子什么也干不了,与其让他重复无意义的话,不如让他读经”,要是这样,那无话可说了。

作者: LandG    时间: 2009-3-22 15:29
标题: re:我们的孩子最终要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经书...
我们的孩子最终要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经书多少读一点也未尝不可,如果作为一种训练方法,或者认为“我的自闭孩子什么也干不了,与其让他重复无意义的话,不如让他读经”。那离我们的期望就差得太远了。读经书是次要的,别耽搁了孩子。如果读经能改善自闭症的话,那还不如学学甲骨文,那样会更有学问。
作者: 宝贝爸    时间: 2009-3-22 16:40
标题: re:我是70年代生人,上学的时候,感觉学习特...
我是70年代生人,上学的时候,感觉学习特别好的那些人,都慢慢不知道去了哪里,特别是听老师话的人,最后结果都不好,高分低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重点产物。客观的说,这一代人,很多人都是被错误教育给残害了,只不过中国人多,有的是人才,对国家无所谓。 再听听现在的孩子,什么奥数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肯定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又无从改变,只能去适应。说起害人,现在的医院,动则X光片,CT什么的,和骗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大家都这么被骗, 也就不是骗了。
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东西, 必然有它的价值, 但也有它的问题, 关键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为历史的这些书都是文言文写的, 好也吧,坏也吧, 我们已经都看不懂了。 再想想唐诗宋词,还有对联, 那种对文字的运用和所表达出来的意境, 现在的文字能表达出来吗? 这么多年来的文学, 哪一个能象唐诗那样的流传。 还能发出那样璀璨的光芒吗?
可以肯定,老祖宗的很多宝贝(当然也有垃圾),我们都丢了,因为没有人懂,没有人研究了。
作者: 牛由    时间: 2009-3-22 21:11
标题: re:我有时候也给儿子讲点古诗词,不知道算不算...
我有时候也给儿子讲点古诗词,不知道算不算读经。经常讲的佳句是: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因为很符合儿子的感统特质,他特喜欢。今天有空儿,特意去搜索后两句,不想找出很多不妥出来。

———————————————————————————————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
话说有那么一天,郑板桥和老师外出赏景,漫步桥头,忽见一女子尸体漂于桥下水中。老师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波转,七魄翻浪涛。”郑板桥反问:“老师,你怎知道她是十六岁?又怎晓得是风吹到桥下?那‘三魂’随波,‘七魄’翻浪你又如何看到?”老师问:“那你看怎写为好?”郑板桥吟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波转,粉面翻波涛。”老师赞道:“改得好啊!”

报刊上常说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并以此赞美郑板桥的少年才气。今天,随着新课改浪潮的到来,又有教育工作者宣扬从这个故事得到了启示:1、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思考;2、学生要善思质疑,不唯师,勇于创新。

不知这位教育工作者,有没有想一想这个故事中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口口声声强调人文关怀,如果郑板桥改诗这是一件真事,那么从“人文关怀”这个角度来看,郑板桥是根本不值得学习的。

你看他面对一具女尸,竟能与他的老师轻松地吟诗自娱,酸文假醋地鉴赏“青丝”与“粉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趣?
————————————————————————————————————————————————————————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2 21:29
标题: re:干脆,在这个帖子里跑个马。是顺着楼上牛兄...
干脆,在这个帖子里跑个马。是顺着楼上牛兄的思路下去的。

最近看了些小学的课文和教辅,不看不知道,看了很感慨。这些编教材的蠢才,正在往孩子天真的脑子里塞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啊?!有一篇短文是关于“骄傲的小彩虹”的。大意是:雨后天晴,小彩虹挂在天上。小彩虹自认为很漂亮,于是骄傲地说“我真漂亮啊”。太阳公公出来对小彩虹说,没有阳光,就没有你的漂亮。于是小彩虹就羞愧地消失了。

这一则短文看得我脊梁骨发冷。

这到底要传达给孩子什么东西?!我清楚地知道,这帮编教材的是要让孩子懂得“不能骄傲”的道理。但在这个拙劣的小故事里,有太多的问题存在。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1)否定小彩虹的自我认同。宣称自己是漂亮的,何错之有?
(2)到底要小彩虹如何表达对太阳公公的感恩戴德,才能使高高在上的太阳公公“恩准”小彩虹自己夸自己一下?
(3)如果一定要顺着太阳公公所谓的“没有我哪有你”的逻辑,那么,没有小彩虹的水珠,阳光怎么会呈现出美丽?从这个意义上讲,太阳和彩虹,至少是彼此依存的关系。
(4)这样的“没有我哪有你”的逻辑,是那么自然地在孩子的心里播种了下去。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会有类似的逻辑“非常自然地”接踵而至。比如,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关心,就没有我的成功;没有领导的帮助,我不可能成功....。诸如此类我们耳熟能详的逻辑。

联想起“多伦多”推荐的“与众不同也没关系”,想想西方的教育者真的很细心。那本书中提到“有个隐形朋友也没关系”(直译),我理解可能是有些孩子会有点白日梦,自己有一个虚拟的朋友。心理学家觉得让孩子阶段性地有这样的臆想,也是允许的。所以安慰孩子说“这样也没关系”。

“与众不同也没关系”最大的好处在于强调了孩子的自我认同。

可我们的教育,就是挖空心思地对孩子的自我认同过不去,一棒子打死。小彩虹你要说自己漂亮?哼,太阳公公都没答应呢!这个故事很无耻的地方在于,告诉孩子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个故事的结尾就透着这一点,太阳公公无情地让小彩虹消失了,蒸发了。

这在我看来实在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寓言。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9-3-22 22:21
标题: re:"二八女"的故事,古事今译的还有一个解释...
"二八女"的故事,古事今译的还有一个解释是:怪不得老郑是个同性恋!(或是双性恋!)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3-22 22:24
标题: re: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中国...
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中国几千年来有多少IQ200以上的人物都没有办法办做到,正常人的世界里做为一种理想追求,怎样折腾我不想多说,但不要再来折腾我们这些可怜的宝宝,和家长,他们只求可以照顾自,或者可以较好地被别人照顾而已.
我们的宝宝只求听懂常人的话,只求常人听懂他们的话.
学问?那是另一个世界的游戏.就好象有个皇帝问"没有米,为什么不吃肉"一样
当然,我们的世界里也有少数可以参与正常人的这种游戏,属于世事无绝对的范畴,就不多说了.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3-22 23:40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二八女"的故事,古事今译的还有一个解释是:怪不得老郑是个同性恋!(或是双性恋!)



我怎么觉着是个AS,都什么时候了,还专心较真呢。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23 16:57
标题: re:T斑举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蒙以养正”,而...
T斑举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蒙以养正”,而我们的教育者给孩子的是些什么呢!再加上制作不精的儿童节目,不怪T斑怒斥“正在往孩子天真的脑子里塞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知书明礼,所以也在籍着自己的知识、阅历,籍着善良的本性言传身教,可是我们自己只是普通人,许多事情我们可能自己也做不到甚至想不到,如何去引导孩子呢?其实先人有很现成的读物供我们学习和参照,比如《弟子规》,教孩子做人、做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的行为要求,细致入微又面面俱到,为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与其往孩子的脑子里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如教孩子读读这样的经典,把正确的东西先入为主的植入孩子的心灵。
也许我们的孩子理解接受的慢,但是也并不是混沌一片,偶尔一两句也可以有所受益,女儿现在就懂得“父母呼,应勿缓”了。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3 19:06
标题: re:哈哈,“父母呼 应勿缓”还真是对俺们的孩...
哈哈,“父母呼 应勿缓”还真是对俺们的孩子说的。
作者: 杨爸爸    时间: 2009-3-23 20:51
标题: re:私塾这条路或许可取,不过读经嘛,我个人认...
私塾这条路或许可取,不过读经嘛,我个人认为不如让孩子听一些古典音乐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作者: 宝贝爸    时间: 2009-3-23 22:52
标题: re:与其教孩子T版说的那样的寓言故事,到还真...
与其教孩子T版说的那样的寓言故事,到还真是不如“弟子规”“三字经”什么的更有价值, 呵呵!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4 00:08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宝贝...
下面引用由[U]宝贝爸[/U]发表的内容:

与其教孩子T版说的那样的寓言故事,到还真是不如“弟子规”“三字经”什么的更有价值, 呵呵!


这么说呢,就不是我提到这个寓言故事的本意了。我写那个帖子是属于跑马的性质,不能得出与其这样就不如去读经的结论。

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不理想,不意味着就找不到好的读物。很多翻译过来的、或者是写得的确还不错的读物,还是很多的。

关于寓言的那个帖子只是我对课本和教辅的看法而已,不意味着市面上就找不到好的读物,非得钻到故纸堆里去读经不可了。
作者: 清潭    时间: 2009-3-24 23:14
标题: re:课本这德性,学校教育这德性,咱孩子还有先...
课本这德性,学校教育这德性,咱孩子还有先天不足,咱们怎么办呢?
问题咱们发现了,可是破易立难啊.
感觉这个方面可以做得很深,可我自己没个头绪,只有焦虑的能耐.

期待T版和所有有识之士的深入研究.
作者: manyou    时间: 2009-3-26 12:4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宝贝...
下面引用由[U]宝贝爸[/U]发表的内容:

我是70年代生人,上学的时候,感觉学习特别好的那些人,都慢慢不知道去了哪里,特别是听老师话的人,最后结果都不好,高分低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重点产物。客观的说,这一代人,很多人都是被错误教育给残害了,只不过中国人多,有的是人才,对国家无所谓。 再听听现在的孩子,什么奥数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肯定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又无从改变,只能去适应。说起害人,现在的医院,动则X光片,CT什么的,和骗人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大家都这么被骗, 也就不是骗了。
中国的文化也是如此,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东西, 必然有它的价值, 但也有它的问题, 关键是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为历史的这些书都是文言文写的, 好也吧,坏也吧, 我们已经都看不懂了。 再想想唐诗宋词,还有对联, 那种对文字的运用和所表达出来的意境, 现在的文字能表达出来吗? 这么多年来的文学, 哪一个能象唐诗那样的流传。 还能发出那样璀璨的光芒吗?
可以肯定,老祖宗的很多宝贝(当然也有垃圾),我们都丢了,因为没有人懂,没有人研究了...


你是学习好的人还是学习差的人,听不听老师话,现在混得如何? 不要以个案代替统计学分析.比较一下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校友就知道了.

不要以个别医生的行为就认为X光和CT是骗人的,如果没有现代的诊断技术,人均寿命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如果你只喜欢传统的望,闻,问,切,你可以直接拒绝这些检查,不过以我的经验,医生一定会在你的病历上注明你的声明,可能还会要求你签字,因为医生不想承担误诊的责任.

至于哪些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能够象唐诗那样流芳百世,你肯定是不会知道了.就象你一边用INTERNET,一边感慨当今的人们为什么不能用文言文写作一样.

[EM05][EM05][EM05]
作者: manyou    时间: 2009-3-26 12:59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th...
下面引用由[U]thankstoyilin[/U]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没有我哪有你”的逻辑,是那么自然地在孩子的心里播种了下去。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会有类似的逻辑“非常自然地”接踵而至。比如,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关心,就没有我的成功;没有领导的帮助,我不可能成功....。诸如此类我们耳熟能详的逻辑...


T版有见地!!!

我是到美国后才认识到自己从小就被洗了脑子.突然想起一个韩国的同事嘲笑北朝鲜的人说"他们是不会觉得痛苦的,因为他们从生下来就开始被洗脑子. 所以全国人民都在崇拜一个小丑."

美国一年级的教科书上写着"Everybody is special,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self." 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中有很多"奴性"的成份在里面.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6 22:07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ma...
下面引用由[U]manyou[/U]发表的内容:

你是学习好的人还是学习差的人,听不听老师话,现在混得如何? 不要以个案代替统计学分析.比较一下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校友就知道了.

不要以个别医生的行为就认为X光和CT是骗人的,如果没有...


呵呵,manyou就宝贝爸的帖子有一些想法。其实宝贝爸这个帖子里信息量很大,提出了一系列的话题,呵呵,当时我看完后,其实针对每一个小话题都想跑个马说一说,只是没时间写。现在随便写写吧。

说到学习好学习差的学生混的好不好的话题,其实我觉得不能简单讲。manyou提到的“比较一下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校友”,说明了一方面,从统计上看,重点中学校友日后的发展应该是好于普通中学的。但另一方面,似乎有一个“第十名最好”之类的说法,意思是一个班上日后出息最大的,往往不是原先成绩名列前茅的,而通常会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这个说法,想说明的是一个人日后的成功,往往需要一些学业之外的非智力因素,比如不循规蹈矩、有创见等等,而相比之下考试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未必见得在这些方面比第十名的强。当然,这是一种寓言式的说法。因为,所谓的成功,本身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在这个寓言里的“成功”,往往是社会上所普遍认同的“混得好”。实例化一下,这个寓言典型的例子是,第一名的学生日后成了科学家或者外交家,第十名的学生成了富有的房产商。无法比较科学家和房产商谁更成功,只是在世俗的眼里,第十名比第一名混得好。

这个问题和目前国内总体上教育如何,是弱相关。因为大家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这个较弱的相关性体现在,不那么“听话”和考最高分的学生相比,被教育约束得较少,或许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说到医生动辄CT和X光的问题,我基本同意manyou的意思。这里头有很复杂的背景。首先,我觉得无可非议的一点,现代医学借助各个学科门类的发展,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这些学科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电子影像学等等等等。不论是介入式的内窥镜(胃镜、肠镜、膀胱镜等)、冠脉造影,还是无创式的X线、B超、CT、核磁共振,都为我们诊断疾病、定位病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这是所谓的“望闻问切”所根本无法相比的。对“望闻问切”的推崇,也是一种崇古的心态。在科技水平极低的古代,这种朴素的诊断方式是粗糙的。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信息,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很不牢靠的。 ‘
(在这个话题上跑一个小马:现在的报刊杂志上,可以看到挺多的生活健康小贴士,比如说耳朵什么颜色代表可能什么病、鼻尖什么外观代表可能什么病,诸如此类的很多。往往这些小贴士里面提到的病,都是做个简单的检查就能确切诊断或排除的,根本不需要去做这些虚妄的、不可靠的对照)

至于说医院如果喜欢开未必一定需要的检查单的话,说起来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他原因暂且不去多说):一是医院现在比较喜欢购买大仪器,买来就设法收回成本并盈利,所以不排除多开的可能;二是医患纠纷中,之前一直采取“举证倒置”的法律原则。也就说,发生纠纷的时候,医生必须反过来证明自己处理无误,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这个不合理的原则,导致医生为了保险起见,能做的检查尽量做全,一面日后纠纷中对自己不利。如果做换位思考的话,只要这个不合理的法律原则存在,医生的做法就是可以理解的。

不管如何,我觉得我们如果作为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理性的态度还是不要率先怀疑医院“故意要让你做检查”,毕竟现在依赖先进的检查手段,是可以得出很多准确诊断的。该做的检查还是要做。

然后说到古文、古诗词的问题,以及现在白话文能否表达那种意境的问题。文字是一种表达思想的载体和工具。现在如果大家觉得好的文字少的话,我觉得不是现代白话文的表达效果问题,而是当代人思想贫乏的问题,或者是言论空气的问题。就好比说星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如果发音说句子没问题的话,那本质上就是认知理解的不足。

这就又回到我之前写寓言的那个帖子想表达的意思上去了。我觉得语文教育表面上是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而水面下的冰山,是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独立自由的思想等等等。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在这些方面是严重缺乏的,孩子从小就被老师对照着《读者》来教写作(或许这还算是好的),能指望真正写出好的文字吗?日后,如果有孩子懂得写作,能够写出有意境、有境界、有思想深度的文字的话,那一定是从小喜欢“读野书”的那种孩子。
作者: 宝贝爸    时间: 2009-3-26 23:51
标题: re:跑马了,跑马了,呵呵!T版说的好...
跑马了,跑马了,呵呵!

T版说的好,成功的标准不同,你认为当富翁好,他认为当和尚好,没有可比性,只要自己从内心对自己认可,就是成功。从上学来讲,应该是一个人性格逐渐形成的过程,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塑造一个人形成比较好的性格。但是,我们那个年代,大多都是在追求分数,考大学,实实在在的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他们走向社会后,并没有成为科学家,反而变成了失落的一族。 我个人一直是重点中学的混混,现在自己对自己也还算认可。

医院的事情,我举个例子,孩子咳嗽,带孩子看病,医生让拍片,我反感。问医生,如果不拍片,怎么治疗,答输液。拍片了如果是肺炎,怎么办,答输液。 我决定,不拍片了,直接输液。 西方的西医,给人决定拍片子是很慎重的,但是流进中国的西医变味了。想想我们小时候, 最多打针,很少输液。我30岁前, 脑子里只记得输过一次液。 再看看现在的医院, 输液室永远是满满的。我因此说西医院也照样骗人。 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只能找到一个自己更好的在这种社会中生存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东西一下子充斥了整个中国。窗户打开,新鲜空气和苍蝇一起飞进来了; 打扫屋子的时候,把尘土和宝贝都倒掉了。五千年的文化,有很多垃圾,但也有很多宝贝。所以,都是辩证存在着,我们要客观的看。 我只感觉我们现在右倾了,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的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往左再偏一偏,例如现在清明节放假,就是一个偏的体现。建议应该再多偏一些。

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有其历史背景,或者称之为文化,朝鲜有朝鲜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问题,美国有美国的问题,因为他们都背负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我比较讨厌看到一个中国人说,中国人怎么怎么不好,因为你生就是一个中国人,就要肩负一种使命, 关键是你怎么做去让他变得更好。 俗语说,子不嫌母丑,应该也是一个道理。 这个世界,没有真理,美国打伊拉克,说打就打了,有道理吗?根本还是国家利益。

回到正题,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好学校(对好学校的标准大家应该基本认同),有没有家长上过的好学校,推荐一下,哈。



作者: manyou    时间: 2009-3-27 01:52
标题: re:你在美国看过病吗?美国医生对机器的依赖更...
你在美国看过病吗?美国医生对机器的依赖更大,局部CT根本就是小检查。我在美国医院工作,在这里输液经常都要用仪器监测输液速度,体温,心跳。
我想说的是应该用什么理念教育孩子,中国存在的其他问题我根本就不关心,更无力改变,和子嫌不嫌母丑没有关系。如果你认为那些充斥着三常五纲的古籍可以很好的教育孩子,那是你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
成绩好坏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尽管它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如果没有它,那领导意志,家庭关系等等这些因素会埋没更多的人。即使在美国考试成绩还是很重要的,不管上什么学校,都要看所有课程的平均GPA成绩。只是美国的老师认为每个人先天能力有差别,只要自己努力,找到合适自己的位子,眼睛不用总盯着所谓成功人士。如果偏激地认为成绩好没有用,高分低能,那是酸葡萄心理。
再回到正题,为什么家长到处寻找好学校?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缺乏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基本尊重,我们的孩子虽然能力弱,成绩差,但是他们不能因为这些受到歧视。
如果你一边找好学校,好老师,一边让孩子背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经典,那也是你的选择。

作者: manyou    时间: 2009-3-27 02:02
标题: re:补充几句题外话。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当得...
补充几句题外话。
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当得肯定有问题。但是试想一下,如果让那些独裁国家的势力发展也想成为世界警察,地球的灾难一定比现在大。
作者: zhuaj    时间: 2009-3-27 10:16
标题: re:不知道楼主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系列的孩子。...
不知道楼主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系列的孩子。但是我的孩子是,在普通小学里跟不上进度,非常痛苦,眼看他以前上学的快乐和自信被我们一点点抹杀,我们作为家长非但不能减轻他的痛苦,自己每天也承受着来自学校无形的压力。希望政府或是国家可以在每个学校里都有一个特殊班,他们需要属于自己步调和节奏的教材和指导。小班化教育一定是我们这类孩子的福音-所以我也赞成私塾,如果我这里有,我一定会让小孩去。
作者: graceliu    时间: 2009-3-27 12:51
标题: re:如果在普通小学仅是学习上有困难,其它问题...
如果在普通小学仅是学习上有困难,其它问题不大,那么可以选择复读,我们的孩子接受能力慢一些很正常也没什么大关系,复读对孩子升学没影响的。私塾我不太清楚,如果是专门读经或以此为主,那打死我也不会送孩子去的,即使小班教学也一样,原因不言而喻(不明白竟会有自闭症家长要孩子读经,很诧异)。

这位manyou朋友看起来应该是以前学习成绩好、后来混得也很好的那种了,但怎么说话有点像愤青呢,从政治观点上来看还是右愤,呵呵,有点小不懂。

“成绩好坏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这个我还真的不同意,成绩好坏应该足以评判一个人的智力或学习能力,而在工作中的成绩则取绝于很多其它因素,比如机遇、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特别是情商才是最关键的,天生聪明的人在青少年期很轻松,也比较容易成绩好,但不特别有利于发展情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在家庭婚姻社会栏里有一贴是专门讲类似话题的,你可以看看。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管你以前学习好坏,能真正“成功”的有几个?我老公以前上中学时一直是班里前三名,他上的是市重点中学,但高考没考好,只进了三流大学,毕业后则运气又比较好,当上了当前比较吃香的公务员,而且也不是靠关系。我以前成绩不算怎么好,目前混得和老公相当吧,我原来有个同事,她以前总当三好生,也是个品学谦优的学生,但工作不怎么积极,最后被公司给请走路了;而我这个从没当过三好的人,即使得了重病公司还是和我签了长期劳动合同。还有我认为比较典型的,做为一名家长,我不敢和别人比,和我那个学生时期成绩拨尖的老公比,在教育孩子上我比他成功千倍万倍。我是底层老百姓,不认识什么上层社会的成功人士,所以说的这些就是身边的普通人普通事,但还是那句话,无论学习成绩好坏,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概率都不大,我们都会是普通人,也用不着什么酸葡萄心理。世事变化无常,没有一定之规,人生起浮跌宕,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知是哪部典籍中的经典,我读经很少,不知道,貌似宝贝爸也并没把这当经典或让孩子读这些。我觉得诸葛亮的出师表系列有点manyou所BS的忠君报国的感觉,不过我觉得这个不得不被后人奉为经典啊。还有独裁国家想成为世界警察的事,我们更不必操闲心了,独裁国家就是独裁国家,我等小民说了不算啊。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27 20:02
标题: re:勉强跟普小我觉得对孩子弊多利少。进入普...
勉强跟普小我觉得对孩子弊多利少。进入普小,我们势必会被动的为课业所牵引,少有余力顾及其他方面的训练,孩子吃力,家长也痛苦。我曾见到一个跟到六年级的孩子依然没有主动语言,上课不会听讲,老师就布置他画画来稳住他,作业需要妈妈每天在校门口问同学,妈妈很努力,每天陪孩子补课,基本上靠自己教,孩子很辛苦,上学耗费的时间需要回家补。这个妈妈也迷茫,不知道初中再怎么办。
  我们大多数家长还是太看重学业了,难道一定要跟学校的程度和进度吗?其实学校里许多知识、技巧是为了考试、升学、拿文凭用的,对程度好的孩子可能有用,我们大多数孩子教育的目标并不在此,为什么为了随大流虚耗精力呢?
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育的顺序首先是使人学会做人,明白事理,对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当然面向这个目标可以借助许多手段,也有大量好的读物供我们去甄别、选取。其实有现成的读物供我们使用,是经过历代人甄别、筛选、凝结而成的经典。读经读的就是这些“经典”。
目前孩子在私塾学的是《弟子规》,因为只是跟读,朗读,自然的达到背诵,不强求理解,没有压力,在一定时间内所要做的事情内容单一,孩子学得轻松愉快。虽然不能每字每句一一理解,立即落实,但是以此为纲领,配合其它儿童读物做诠释,结合生活随时点化,还是能起到教化的作用,对于自己深深记忆的东西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不接受所谓故纸堆的说法。人类的经验除了直接经验其他不是都借助于“纸堆”吗?哪些是“故纸堆”哪些是“新纸堆”,如何分辨呢?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会永远留存,没有人说《圣经》是故纸堆。
当然不能食古不化,比如《弟子规》说见到长辈要“骑下马,乘下车”,我们只要理解其内涵,在当今社会中就要引导孩子灵活应用了。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27 20:17
标题: re:另外关于成功,真是不好定义,起码不认为学...
另外关于成功,真是不好定义,起码不认为学习好就是成功,当上了有政策庇护的公务员就是成功。
我们的孩子能自食其力当然是成功,如果达不到,退而求其次,能自理,还达不到,再求其次起码不给照顾的人添太多麻烦。至于能到哪个成功的阶段,依孩子的程度尽力做了。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7 21:59
标题: re:呵呵,看来这个跑马贴还蛮热闹的。我在这里...
呵呵,看来这个跑马贴还蛮热闹的。我在这里简单打一个圆场啊,大家彼此探讨挺好的,就事论事,避免擦枪走火,尽量心平气和一点。

首先呢我还是要对宝贝爸前面的帖子说点看法。

宝贝爸提到女儿生病看医生的例子,这个例子中我不是很同意你的做法。抛开孩子具体的病情不谈,通过拍片确定是否有肺炎,哪怕采取的都是输液疗法,输什么药、剂量多少、怎么观察疗效,都是有可能不一样的,怎么能够想到“反正都是输液,就没必要拍片后输液”呢?这样做无疑是鲁莽的。

现在医院喜欢给孩子输液,这一点的确是事实,这个事实背后有很多原因(具体不在这儿探讨)。但是,不管这些原因是什么,也肯定不是“输液”或者是抗生素疗法这个医学手段本身的错。现代医学技术本身是造福人类的,技术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现在的一些大环境小环境的问题,或许还有制度问题,等等。

所以宝贝爸进而通过这个例子延伸到西方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问题,并不合适。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怎么去扬弃,真是一个无比大的命题,我谈论这个话题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我只说我们传统文化最突出的一点毛病好了。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能够提供科学发展的土壤。

西方医学一开始也是蒙昧的,被尊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医学院学生好像要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就是主张人体有四种液体(这一点和中医主张的人体由什么“气血津液”组成很相似),人体生病就是因为这些液体彼此之间失衡了,所以一直有所谓的“放血疗法”流行,流行了很久。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科学发展,使欧洲逐步摆脱了蒙昧走向文明。医学也逐渐形成了一门科学,和现代的很多学科交叉发展。

但我们国家就是没有科学土壤的。著名学者、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就说过:“科学这朵诞生于欧美的鲜花,移植到我国,首先需要我们国家形成合适的土壤”(大意)。大家看到,科学是“移植”到我们国家的。

再举一例子来说明一下好啦。我们知道植物有趋光性,这一点达尔文设计过一些实验,来探究其中的奥秘。他是用种子发芽来设计实验,最终发现是因为阳光导致芽鞘背光的一面分泌出生长素,使得背光一面的细胞壁伸长,导致豆芽弯曲。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生长素”。反之,在中国晋代的时候,也有个读书人发现了趋光性这个现象,但从来没想过去研究为什么,而是认为这是物的本性,进而还引申到“植物有向太阳的本性,臣民就应该有忠于君主的本性“之类的所谓“哲思”。差异就在这儿。

人类社会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是摆脱蒙昧的利器。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的瘟疫,什么黑死病、天花等等,造成大面积死亡,甚至直接导致某些小国的覆灭。这些最终都是依赖科学来战胜的。中国传统医药如果真那么神奇,为什么到20世纪还治不好一个肺结核呢?还搞不定一个血吸虫病呢?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很多人文学科,包括现代管理学,我们无一例外地发现,都是西方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想想这个就知道有多气馁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还真不怎么样。这不是说看轻看重的问题。

至于说到西方的好技术为什么到中国变味之类的说法,又是一个大话题。我个人倾向于,对于大话题,不应给予一个简单的思考和结论,而是应该分解成一系列的子问题来看。比如现在医院的一些服务、医患关系的紧张之类,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其他先抛开不谈的话,单说一个医疗纠纷和医患关系,就是一个足以另医生和患者双方都感到无奈的问题。

据我所知西方发达国家对待医疗纠纷,一般会依赖类似专门的委员会来裁定。到了我们国内,由于诚信缺失之类的原因,这种做法就不一定行得通,老百姓100%相信所谓的专家肯定有利于院方。于是司法原则上来一个“举证倒置”,弄得医生第一优先考虑的是不犯错,自我保护。临床急救之类的活计,往往机会和风险对半开,弄得医生倾向于不去救,图个不沾麻烦。这是不是医生的医德问题?完全不一定,这是制度使然。但是要把“举证倒置”换过来,要求患者举证,又势必要求患者首先自己得内行才行。搞得似乎怎么都弄不好。这些也都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建设相关的,说来话长。


呵呵,至于说到“朝鲜有朝鲜的问题”,我是不同意宝贝爸的观点的。这个话题相对敏感,就不说了。[EM13]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3-27 22:32
标题: re:噢,跑马啦,这我就敢说话了,其实第一页时...
噢,跑马啦,这我就敢说话了,其实第一页时就写好了,没敢贴,怕误认是拍砖。不是,只是满嘴跑火车而已。

读经在咱孩子的干预上的功效,基本上不用多说了,拍几下就够了。
非单纯说背诵这一学习技能的训练,那练习背儿歌,背经典,背电话黄页,背圆周率,都可以。
教好了,让孩子站在人群中表演,众人捧场,也可算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活动。

俺反推崇读经,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读不读都一样”,科举时代读经最盛,可有啥用。甲午辛亥历史都学过,五四四五×四也经历过了。启迪思想,开发认知,可替代的东西多了,童话寓言都更适合,何必读经呢?那东西很禁锢人的。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3-27 22:36
标题: re:传统文化除了科学性不足,还有就是没有独立...
传统文化除了科学性不足,还有就是没有独立的思想。 如果传统到春秋战国,我就没意见了,不能只传统到只尊儒术。

如果有人想,反正孩子的理解力不好,我们就想培养一个听话,以后不出事,好好做一份可行的工作的人,我觉得这么做也是可以的,前提是对孩子的思想和发展能力有把握。

国内私塾的发展,是不是有很多障碍,这里的空间应当很大的。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3-27 22:40
标题: re:怪只怪我骨子里崇洋媚外,站偏了。得往回找...
怪只怪我骨子里崇洋媚外,站偏了。得往回找找。
母语对我总比洋文亲切,所以我也读。在同个文化染缸里过日子,不读的话,和人聊天都少了很多乐趣。老用二人转里的话聊,肯定不好,偶尔把论语摆上奥运开幕式,俗人雅士都会喝彩的。看我甚至给儿子都起了一对读经读来的响亮名字,可挺后悔的,因为很多人觉得酸。哎,现在不兴有名再给字,否则,字富贵+字有财,该很通俗的,狗蛋狗剩的低贱乳名,也更符合中国传统。

实际上,大一统的中国,到底谁最推崇读经呢,历代“父母官”最爱。
可修身治国靠这很危险,那里太多封建迂腐的东西,如今在德塞两先生面前不堪一击。如同少林真功武当秘籍在卫星导弹面前,只能在文学作品里的留个记念。

嗯,又侃反了,继续往回找。
说ABA吧,ABA好不好,好,可读经告诉我,咱老祖宗早就给出这方面的教育策略了,强化物要因人而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看我那俩不争气的小人儿,讲道理是经常讲不通的,只好给点儿好吃的了。其实我自己也不争气,不把他们当君子看。
作者: 仰望山林    时间: 2009-3-27 23:30
标题: re:诸位,我也凑凑热闹侃几句哈。中国...
  诸位,我也凑凑热闹侃几句哈。
中国文字是美的,经书里有些章句也是美的,但从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和董仲舒的“废黜白家,独尊儒术”方始,“内儒外法”,“内圣外王”便成了autocracy体制下的一剂良方,儒经就象人体必须氨基酸里面的一种,长期排他性服用不是营养而成为毒品,儒术一直代表的是正统和主流,以王阳明,曾国藩为例,老蒋自命正统,当然喜欢,老M从绿野起家,从梁山好汉,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甚至是义和拳匪里面找相通点也是当然的,在我看来他们所有的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要干皇帝。后来某个主义不灵了,信仰出现真空,加上流寇成了坐寇,自命正统,在各种口号的鼓惑下开始鼓吹全民读经,还有什么“亚洲价值”,尤其还要从娃娃抓起,想想多么可怕,台湾三权分立了,作为传统文化,经书当然要读,我们这边嘛,没有分析能力的成人不能读,孩子更不能读,读好了要么你帮忙,要么你帮闲,要么你帮凶,读到最后自己还是奴才一个。

作者: manyou    时间: 2009-3-28 12:32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gr...
下面引用由[U]graceliu[/U]发表的内容:

“成绩好坏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这个我还真的不同意,成绩好坏应该足以评判一个人的智力或学习能力,而在工作中的成绩则取绝于很多其它因素,比如机遇、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特别是情商才是最关键的,天生聪明的人在青少年期很轻松,也比较容易成绩好,但不特别有利于发展情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在家庭婚姻社会栏里有一贴是专门讲类似话题的,你可以看看。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管你以前学习好坏,能真正“成功”的有几个?我老公以前上中学时一直是班里前三名,他上的是市重点中学,但高考没考好,只进了三流大学,毕业后则运气又比较好,当上了当前比较吃香的公务员,而且也不是靠关系。我以前成绩不算怎么好,目前混得和老公相当吧,我原来有个同事,她以前总当三好生,也是个品学谦优的学生,但工作不怎么积极,最后被公司给请走路了;而我这个从没当过三好的人,即使得了重病公司还是和我签了长期劳动合同。还有我认为比较典型的,做为一名家长,我不敢和别人比,和我那个学生时期成绩拨尖的老公比,在教育孩子上我比他成功千倍万倍。我是底层老百姓,不认识什么上层社会的成功人士,所以说的这些就是身边的普通人普通事,但还是那句话,无论学习成绩好坏,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概率都不大,我们都会是普通人,也用不着什么酸葡萄心理。世事变化无常,没有一定之规,人生起浮跌宕,一切皆有可能。...



抽样不随机,样本量小,不能代表整体人群.所比较的两组人群分组原则模糊. 没有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得结论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2
3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28 12:43
标题: re:是的,样本量小就不能说明问题了。日后职业...
是的,样本量小就不能说明问题了。日后职业的成功的确需要远大于学业成绩好的素质,但反过来显然不能轻易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反而”能更成功。

其实随便看看任何一个大城市,排名前5的重点中学毕业生和非重点中学毕业生总体上后续的成就,就很清楚了。

就好比我们去招聘毕业生似的。对于本科毕业生,其实我们对其大一、大二的基础课成绩是蛮看重的。有时候一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些基础课成绩不好的学生反问我“为什么要看重成绩呢?成绩不说明能力的啊?”。我只能反问他:“在我无法通过几个月的试用来判断你所谓的能力的情况下,我有什么理由相信基础课成绩差的学生,能力反而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强呢?!” ----事实上,大一、大二基础课成绩是很说明问题的。

日后的成功起码的一点是做事认真有责任心,但凡这样的学生,成绩一般不会不好。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28 18:55
标题: re:哈哈,不愧是T斑啊,境界果然不一样,学习...
哈哈,不愧是T斑啊,境界果然不一样,学习了。
对于读经能否解决现今社会的问题从未仔细研究,只知道读经首倡者是台湾人,而在大陆也只是处于民间自发阶段,甚至有的私塾还被政府围追堵截(如“孟母堂”),并不是“后来某个主义不灵了,信仰出现真空,加上流寇成了坐寇,自命正统,在各种口号的鼓惑下开始鼓吹全民读经”,如果真有政府提倡、支持,于提升人民道德素养,建设“和谐社会”倒是一件大好事。当局需要“和谐”,我们平民百姓更需要啊,政治体制如何演变不是我等可以掌控的了,只希望“现世安好,岁月静美”。呵呵,不知这是不是“奴才”思想啊。
没有认为读经可以解决教育弊端,也不认为读经可以解决我们孩子的问题,只是奉行“拿来主义”,不论哪种方法只要有对孩子有益的方面,先拿来再说,是鱼翅、是鸦片各尽其用。
目前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错,很少需要提醒,从机构到普通幼儿园到培智学校我一直在陪读,这样的注意力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朗读、背诵本身就是孩子擅长和喜欢的,有兴趣自然能关注。由兴趣入手,慢慢养成课堂听讲的习惯,或许这也是训练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总结。
因为读本是大字拼音本,要求孩子一字一句指读,对孩子视觉能力也是一种锻炼。通过指读自然而然的认识了不少字,时间长了,孩子对自己的读书能力有了自信,对其它读物也更有兴趣,阅读能力也有提升。现在有些简单的大字读本比如“亮亮成长系列”孩子有信心自己翻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在旁边提示一下,基本可以自己读完整本书了。
作者: 宝贝爸    时间: 2009-3-28 19:18
标题: re:T版, 医院给孩子输液, 咳嗽一类的,...
T版, 医院给孩子输液, 咳嗽一类的, 基本都相同, 孩子经常感冒, 症状有轻重, 治疗方案基本相同。 我做事情很仔细的, 会搞的很清楚才决定的,并非“鲁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欧美国家现在的富足, 也是他们前几代人努力付出的结果。 想想明朝以前的中国, 相比当时的西方国家, 又是何等的强大? 谁又知道100年以后, 中国的状态呢, 这次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体现。不管在国内的中国人,还是在国外的中国人,唯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因为我们从出生那天起, 就打上了中国人的标签。

作者: 张雁    时间: 2009-3-28 19:36
标题: re:据我所知,现在很多私塾也不全是背古文,还...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私塾也不全是背古文,还有英文的经典文章。想来做为一种辅助手段对一般的孩子是很有好处的。我们的孩子程度相差太大,不一定有用。比如对我家老大,基本没用。他现在有时一着急喊:红豆——或是嘀咕:红豆生南国,就是小时候被我有意无意灌输的坏果。
而且,私塾教师的能力水平应该大大高于普教老师才行,好的教师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作者: 三字经    时间: 2009-3-30 11:32
标题: re:经书的作用我是比较认同的,我的孩子只有在...
经书的作用我是比较认同的,我的孩子只有在读经书时注意力非常集中,每当背过时总有一种成就感,但让他学幼儿园的分享阅读他确一点兴趣没有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3-30 13:26
标题: re:想当年:华为的任正非(此人学历至今不详,...
想当年:华为的任正非(此人学历至今不详,只知部队转业)统帅这着他的"各路电信行业的"专业顶级的精英人马,横空出世,横扫亚洲电信市场,且成功分得全球电信"一杯羹"时,是何等的.....可好象此人至今仍然"学历不详".
总想搞清楚毛泽东,鬼谷子,林彪,爱迪生,孔子,华佗,李时珍,尼采,哥白尼........都是啥名校的毕业生.一直搞不清,唉!只能继续努力啦...
作者: 清潭    时间: 2009-3-30 15:58
标题: re:煜妈:我很欣赏你的一些教育理念,但是...
煜妈:
我很欣赏你的一些教育理念,但是楼上的说法在“天才”“横行”的自闭症战线里是无法得到共鸣的。
因为,收益率越大风险越高,如果把孩子的培养定在“毛泽东,鬼谷子,林彪,爱迪生,孔子,华佗,李时珍,尼采,哥白尼........”那样的高收益目标,那,得要准备承受极高极高的风险哦!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30 16:19
清潭:
   不光是在“天才”“横行”的自闭症战线里无法得到共鸣,在正常孩子中也是一样。
   伟大的人物(当然61贴中所列人物中,好几个并不伟大)自有自身的特质,才变得伟大。在这些人的特质面前,所处的教育环境虽然也是重要的,但不是决定性的了。
   “一直搞不清”是因为根本没去搞过。哥白尼是费拉拉大学的法学博士,天文是他的业余爱好。尼采是在波恩大学念神学和哲学的。爱迪生虽然在学校不受老师欢迎,但是他母亲把他领回家之后,给予了他非常好的教育,这恰恰也说明合适的教育对一个天才是很重要的。
   鬼谷子至今也没有针对他的真正传记,华佗的“成就”基本是不成立的(所谓麻沸散和开颅手术),去考察他们的教育?鬼谷子倒是自己就是个教育家。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3-30 17:01
标题: re:又把话题引到自闭症上了,我一般情况下不会...
又把话题引到自闭症上了,我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下结论,但看到可能会把人往火坑里引的说法,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
正常宝宝去读经,我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家长愿意就可以了,但如果是自闭宝宝的话,程度比李宝宝好的,我不好说什么.但程度和李宝宝相当或低于的话,这是一种对宝宝极不负责任的做法.等一年过去了,宝宝背下了一堆经文,发现宝宝其实是被耽误了,到时就没有后悔药吃了.对我们的宝宝而言,一个月的时间都误不起,更何况是一年或更长?
对我们的宝宝而言,学以至用尤为重要,大学里开篇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按南怀谨的说法,到现在那些专家学者的解释都不一样,难道我们的宝宝比那些专家学者更厉害?智商更高?与其背一些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还不如先学会"你我他"更来得实际些.
喜欢背三字经,不喜欢幼儿园里教的东西,在我看来,已经是一个严重的至少是半自闭状态的问题了,当然,如果不是自闭宝宝的例外.
一点意见,如果不信我的话,大可不必理会.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3-30 17:28
标题: re:清潭:你觉得"自闭症"给咱们留退路啦吗?...
清潭:你觉得"自闭症"给咱们留退路啦吗?
因为我相信有许多象我一样的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或许能逃出生天......抱歉,不小心把(不伟大的)也瞎扯进来,反正我就爱向(伟大的)那边看.....嘻嘻
作者: 文文媽媽    时间: 2009-3-30 17:53
标题: re:有次我也接触过一个读经教育的父母,母亲是...
有次我也接触过一个读经教育的父母,母亲是老师,据她说孩子只要背的论语滚瓜烂熟,现在不用管他理解不理解,他自已以后会理解的。我说我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记忆力强,那位母亲说那快让背。后来我还买了一本论语,放碟让文听,文不愿意听,太枯躁了。作罢。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3-30 17:54
标题: re:求教: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求教: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我国现今的"大学精神"的精髓何在?
   好象孔已己说过"剽窃学术论文,不算贼"?
   我们能充分信任这种教育手段吗?
              (答题有奖)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30 20:11
标题: re:拜读过“李宝宝的自然疗法”对宝宝爸妈心存...
拜读过“李宝宝的自然疗法”对宝宝爸妈心存敬佩。若是前两年仍在机构,肯定要对照自己寻找差距,争分夺秒迎头赶上了。
回想在机构时的确是感到“一个月都耽误不起”,在学校一边辅助孩子,一边记录老师上课内容,默默学习教学方法,一边还要观察其他家长以取长补短;回到家复习、强化,补充训练内容,查资料、整理思路,“不给孩子自闭的时间”,也不给自己一点空闲。
然而与自闭症的赛跑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那种近乎应激的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何况孩子的程度不同,所要达到的目标、努力的方向都不一样。
目前基本上放弃了进普小的努力。以孩子的程度,勉强跟到小学毕业,依然升学无望、就业无门,与其千辛万苦学一大堆将来用不到的东西,不如想办法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养成正确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性格,从而争取一个好的命运。
目前孩子基本上以鞠躬代替过去的挥手再见,下午感统训练完毕,第一次给老师鞠躬,年轻的老师激动的一把抱住孩子亲了几下,一直送我们到大路上。面对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没有人会感到厌烦。
正如蔡礼旭老师说的“没学礼,人生多阻力,有礼貌,人生多助力”,教孩子礼貌其实比教孩子sin/cos要简单的多,也实用的多。我们也不用三角代数买菜、算账。
所以一直要思考的是:学什么可以帮助孩子一辈子。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30 20:33
标题: re:回文文妈妈:如果真有意读,还是先读《弟子...
回文文妈妈:如果真有意读,还是先读《弟子规》,这是人生第一“规”,普通孩子要读,我们的孩子更要读,甚至觉得家长首先要读。利用孩子长于记忆的特点先背熟,再慢慢理解,哪怕只是零星的理解部分内容,也是有益的,懂得一句就可以受用一句。何况读的过程中或许还有意外的收获。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3-30 20:45
标题: re:另外不建议放碟听,还是要妈妈一句一句带孩...
另外不建议放碟听,还是要妈妈一句一句带孩子读,人的声音与机器的声音对孩子的感染力是不同的,何况一边读一边要指字、翻页,初始阶段可能需要家长的辅助。大约十天半月以后(据孩子情况而定)等孩子熟悉了文字,习惯了指读的方式,能迅速翻页并找到相关文字,就可以逐步撤消辅助,但放手交给机器还是不太合适,妈妈的鼓励和热情对孩子兴趣的维持始终是一种强化。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交一段时间给孩子,布置她自己读满规定的遍数。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3-30 21:37
标题: re:我的孩子是很容易刻板的,礼貌用语已经成为...
我的孩子是很容易刻板的,礼貌用语已经成为了他的刻板行为之一。 这个我暂时不去纠正,刻板就刻板着吧。

但是我会很小心地注意他学习的其他东西,不希望他所有的生活都是刻板的,那样他就越来越不适应变化。 生活的根本是变化,我们预见不了孩子长大的情况,甚至都预见不了明天。

我所担心的是,通过刻板的读经,孩子脑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之后,变得不能适应任何变化,这个对将来的独立生活完全无益。 无论如何,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变数,首先让孩子学习生活本身,学习怎样面对变化,比刻板要有用。  

中国的教育体制很自闭,所以私塾本来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实践更先进的教育理念,结果怎么又更刻板呢,不懂。



作者: 笑咪咪    时间: 2009-3-30 22:11
标题: re:读经与学礼是两回事,学礼可致用,读经...

读经与学礼是两回事,学礼可致用,读经则对自闭宝宝而言没什么好处.对理解白话都还有困难的自闭宝宝而言,先背下文言文,再译成白话文,再理解,再运用,不文明点说,是脱裤子放屁.
至于现在不理解不要紧,长大了就理解了,是对别人的孩子说的,不是对我们的孩子说的.
其实这个理论是台湾一个姓王的教授说的,更完整的说法是:人的记忆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理解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现在不理解不要紧,先背下来,长大了就理解了.(我现在都还有一套读经的教材与光盘)
这个说法的对错我不敢评论,但是我很清楚的是,等我们的宝宝长大到可以理解经文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而且,这个"可以理解经文的时候",很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至于私塾,从教学来说,如果不与读经联系在一起,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不会象普小一样,一个老师对五十个学生.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9-3-30 22:34
标题: re:关于这个台湾教授所谓的年轻时记忆力好、年...
关于这个台湾教授所谓的年轻时记忆力好、年长后理解力好,所以年轻时要多读经的说法,我个人是不同意的。

记忆力和理解力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或者说机械的)记忆力,比如记电话号码之类,的确是年纪小的有优势,但是基于理解的记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年纪小是不占优势的。

以我奔四的年纪,看完一篇文章,但凡我读完后理解了的内容,哪怕时隔较久,基本上可以还原复述。但让我记电话号码,简直要了我的命。我记电话号码非常差。

孩子小时候,化一点时间读一些好的古代散文、诗词,是挺有好处的,这个好处,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知半解”状况下对文字产生的朦胧的向往和喜爱,也能领受好的文字节奏和韵味。机械僵硬地去念根本不理解的经文,我觉得一点好处都没有。
作者: graceliu    时间: 2009-3-31 11:45
标题: re: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选拨“精英中的精英人才”
   我国现今的"大学精神"的精髓何在?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好象孔已己说过"剽窃学术论文,不算贼"? 在中国,天下文章一大抄
   我们能充分信任这种教育手段吗? 充分信任?没有半点信任还差不多。

奖拿来吧!
作者: WANGZHIJIAN1    时间: 2009-3-31 12:04
标题: re:潘石屹说买房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潘石屹说买房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对自闭孩子来说,理解力,理解力,还是理解力。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3-31 12:18
标题: re:答题者:速来领奖----以备"顶级"...
  答题者:速来领奖----以备"顶级"泰国金枕榴莲一对.
作者: graceliu    时间: 2009-3-31 13:56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珍妮...
下面引用由[U]珍妮[/U]发表的内容:

  答题者:速来领奖----以备"顶级"泰国金枕榴莲一对.

没有诚意,鉴定完毕。[EM05]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3-31 14:39
标题: re:怪俺没说清奖品内容.拜托答题者们下次...
  怪俺没说清奖品内容.拜托答题者们下次要慎重了:定要问清规则,再参加.否则不划算,又不知该怨谁.....俺还是"感激"又"内疚".....
作者: 宝贝爸    时间: 2009-3-31 23:19
标题: re:人都是有环境的, 老外讲外语, 中国人讲...
人都是有环境的, 老外讲外语, 中国人讲汉语. 因为你的耳朵每天都受着这样的刺激, 时间长了, 才慢慢的理解很多事情, 如言外之意什么的. 弟子规之类, 用我们日常的语言, 给孩子讲故事, 来表达其中的道理, 我觉的是可取的.  私塾是个好思路, 但读经和当前的大环境无法融合, 其实我们的孩子有什么问题, 如果能给他们一片自己的天空, 他们可能比我们活的还高兴. 但是, 不行, 他们必须融入现在的社会才有价值, 这就是环境.  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可以, 但是需要你有足够的力量, 和这个社会抗衡的力量.  环境无所谓对错, 就象汽车, 造成严重空气污染, 死亡的第一杀手, 但是大家还在开, 这就是环境, 因为他已经形成了, 我们作为一个个体, 只能去适应他.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4-1 06:45
标题: re:在适应中改变他,战胜他.新的游戏规则...
  在适应中改变他,战胜他.新的游戏规则"等我们来制定".肯定难啊!但为了"生物链"的完整,我们不可以不做为.连老虎,熊猫....的生存环境都受保护呢!嘻嘻
作者: 521    时间: 2009-4-1 08:16
标题: re:儿子在幼儿园开始读《论语》快一年了,一星...
儿子在幼儿园开始读《论语》快一年了,一星期有两个上午的时间里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来读。
现在在家里他会背其中的一些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意思肯定是不明白的,但是想来他也可以用此作为一种乐趣来打发他那短短的空闲也是好事吧。所以当他晚上一边泡脚一边要求读论语时便很快的顺从了他。
并且还拿论语里一些简单的字来教他读、写,现在认得也不多,只有“子”“不”。
总之,对我的孩子而言,没什么大坏处,也没什么大好处。

孩子因人而异,需要家长明辨是非。
作者: 牛由    时间: 2009-4-1 09:27
标题: re:“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么好玩儿的句子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么好玩儿的句子都不能理解,《论语》好扔掉了。教这个: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
谁是司马光? 爹妈取的名儿,就叫司马光
为什么砸缸? 生气,憋得慌,就砸缸
以后小朋友生气怎么办?
砸缸,砸缸,砸缸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4-1 10:47
标题: re:学礼当然不是必须读经,但是读经确实可以学...
学礼当然不是必须读经,但是读经确实可以学礼。孩子可以,大人也一样。现在跟孩子一起读《弟子规》感到自己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好,有些方面可以修正、提高,而有些却是无法挽回了。比如“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我在这方面就有过尴尬,可以为戒。比如讲关于“孝”,现在明白了许多正确的做法,但是老母亲已经走了,许多做不到的方面来不及弥补了。
对《弟子规》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在童蒙阶段就扎扎实实的读过,会少走很多弯路。它教人如何对待身边的人--父母(孝)、兄弟姐妹(悌),如何对待他人(泛爱众),在博爱的基础上亲近哪些人(亲仁),还教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处理自己的事情(谨、信,学文),内涵丰富,有原则性的高度,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又有具体的指导,比如“便溺回,辄净手”“宽转弯,勿触棱”。这样的经典我是不想让孩子错过。
至于李宝宝爸爸所说的“先背下文言文,再译成白话文,再理解,再运用”其实不是这样的过程,译成白话文再去理解才是多此一举。《弟子规》,许多文字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艰涩,普通孩子可以慢慢消化理解,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比如“步从容,立端正”,不需要一字一句的翻译,本身“从容”、“端正”在现代汉语中也正在使用,“步”和“立”我们平时在教孩子识字时会告诉孩子“步”是脚步的步,“立”是站立的立,再加上动作的示范,孩子很容易就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除非觉得孩子永远不可能理解“从容、端正”这样的词语,那就无话可说了。有些句子中含有更少见的词语如“晨必盥,兼漱口”,这个“盥”字孩子平时很少接触不理解,没关系,先放一放,他只要大体知道早晨起来要做“盥”这件事情,将来看到“盥洗室”之类的词语多了,就会明白。而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有变化,我们就可以在适当时候点拨一下,帮助孩子贯通全句。如“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两句中其它文字都可以让孩子自己领悟,只有“则”字,孩子可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则”在本句中的意思,就可以在孩子可以大体理解全句的基础上点一下“勿过则”就是不要吃的太多。遇到更难解的句子,现阶段不好理解的内容,就先放一放,学做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理解、接受。
至于孩子的语言理解力不足的问题,因为文字简洁,字字有内涵,所以对提升语言理解力还是有帮助的。个人觉得并不是必须学好了白话文,才有可能读经典。
孩子走路有蹦蹦跳跳的习惯,以前我会提醒孩子“好好走!”“不许跳!”,现在启发她自己想起“步从容”这句话,因为是自己深深记忆的,慢慢变成了内在的东西,这样做是自己内在的要求,而不是妈妈的提醒呵斥。感觉效果会更好一些。
发此帖无意倡导读经,对于这个问题普通孩子的家长也都见仁见智,我们的孩子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领悟,孩子的情况仔细甄别。

另外回李宝宝爸爸,“放屁”的话不好啊,“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还是T斑说的好,“心平气和”讨论问题。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4-1 11:05
标题: re:里面没有“红灯停,绿灯行”,所以它落伍了...
里面没有“红灯停,绿灯行”,所以它落伍了。却教守孝三年,清朝时做官都必须要回家歇着去。
教这个,应先得学《师长规》《爹娘规》。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4-1 11:30
标题: re:哈哈,秋爸爸真是明察秋毫,经典中的确也有...
哈哈,秋爸爸真是明察秋毫,经典中的确也有一些与现实生活不太合拍的东西,比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在现代社会这个我们做不到,对此我们只知道老祖宗曾经这样做过。
至于“丧尽礼,祭尽诚”,这个就有不同观念了,在母亲去世之前我没有体会,看到人家烧纸钱很不以为然,但是现在我也在做所谓“迷信”的事。我们烧纸,西方人送鲜花,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经典中表达的绝大部分思想、感情、理念是人类共通的,古今中外都一样。个别具体做法可能会随着时代发展有变化,但是如果只盯着这几句话,并以此得出“落伍了”的结论似乎不妥啊。如果这样的话也可以有更多的例子证明经典“不落伍”。
至于“红灯停,绿灯停”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它读物教给孩子,读经典不是只能读经典。
另外我们要读的是“经典”,不是任何、所有古书。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4-1 11:48
标题: re:另外所谓“弟子规”并不是只给学生学的,它...
另外所谓“弟子规”并不是只给学生学的,它是做人的规范。适用于所有人,无论是身为师长还是父母,所以秋爸爸所谓《师长规》、《爹娘规》就不解何意了。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4-1 12:10
标题: re:孩子记忆力是否比大人好,这个有许多专门研...
孩子记忆力是否比大人好,这个有许多专门研究,没有去研读,不敢多说。
有时孩子兴致来了会跟我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诵,我真的不如孩子记得快、记得牢,翻开书每一句都似曾相识,但是真的背诵起来不像孩子不假思索张口即来,有时会把顺序弄颠倒,有时干脆只是一些模糊的影子,这时孩子就会纠正、提醒。
孩子背完上句我稍一迟疑她就会拿眼睛盯着我,重复自己的一句期待我接出下句。那个目光对视比搬着她的脸说十遍“看着我”更有效。拓展一下或许可以做成RDI的项目。
有时我也故意忘了让孩子盯我,请孩子做小老师教我,故意背错字让孩子说:“妈妈说错了!”这样的互动孩子表现的很愉快。
与孩子赛记忆力,我是甘拜下风。

作者: 燕原    时间: 2009-4-1 13:08
标题: re:说的我都想背了,当年无聊背了600位圆周...
说的我都想背了,当年无聊背了600位圆周率,还不如背这个呢。

我从小写作文都是背来的,如果放今天中国,那就是主流了,可惜在美国,需要从头自己思考。  

这么说话真不淑女,不过想着方老师急了也说什么什么来着,不管那么多了,嘻嘻。。。。


作者: 珍妮    时间: 2009-4-1 14:55
标题: re:燕原:好象在自闭症中,也需要从头自己思考...
燕原:好象在自闭症中,也需要从头自己思考.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9-4-1 16:08
标题: re:我是说,弟子规从启蒙认知的角度上,它甚至...
我是说,弟子规从启蒙认知的角度上,它甚至还不如三百千。从道德教化的角度上,用处更难说,我小时候红宝书背得比这多多了,10多年天天有政治课,可后来全颠覆了。不论教性本善也好,教原罪论点也好,靠幼儿说教,都不及现实生活周边环境的影响大,所以教道德最靠环境人物。所谓“昔孟母,...”
作者: 五味子    时间: 2009-4-1 17:03
标题: re:读完《弟子规》就要读“三百千”了。秋...
读完《弟子规》就要读“三百千”了。
秋爸爸说的是啊,灌输给我们的“红宝书”之类确实被颠覆了,小学课文至今基本没有什么印象了,除了那篇“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或许那些东西本身就没有根基啊。
作者: 黄花菜122    时间: 2009-4-1 20:39
标题: re:我其实一直琢磨着让小玄背一堆东西,我盘算...
我其实一直琢磨着让小玄背一堆东西,我盘算的是:三字经,千字文,一些些诗经,一些些诗词,《道德经》,最好把《庄子》也背了;《圣经》金句;钢琴谱子。
很多经书里都是无数典故,说起故事来也很好听。百家姓就算了吧?背了做什么用?
我就羡慕人家出口成章,不过那是童子功,长大了再背实在是事倍功半,背完了也忘。然后说出来的时候支支吾吾,自己都没底气。
孩子的记忆力像海绵一样,就应该让他们浸满经典的东西。可是,我的计划什么时候能实现呐,他的小脑瓜一天到晚被那些七七八八的课文塞得满满的。
不过,我不赞成理解力不够的孩子背经,花这么多时间跟字句搏斗,真不如让他多理解一点生活常识。
作者: 天井    时间: 2009-6-15 15:04
标题: re:半天私塾,半天在家,抛开读经的利弊,只求...
半天私塾,半天在家,抛开读经的利弊,只求有同学、老师可以接触,把私塾作为孩子的社交训练场,其它训练回家做,是否可行呢?
作者: 赫赫我的宝贝    时间: 2009-6-15 19:14
标题: re:我的孩子倒是会背三字经,没刻意教,小...

我的孩子倒是会背三字经,没刻意教,小时候放过碟,快三岁时听他一大段一大段背出来,心里丝丝直冒冷气。
作者: zhuaj    时间: 2009-6-16 16:47
标题: re:个人觉得这样非常好!我现在就是让孩子读“...
个人觉得这样非常好!我现在就是让孩子读“弟子规”,没有要求他背诵,不过我知道他读多几遍就会背了。对于内容的意思,容易懂的我告诉他,不容易的就不勉强了。

其实对于这些经典,我觉得背诵对什么样的孩子都好,现在不理解没有什么关系。小时候背诵的诗词我都记得,那时连字是那几个都记不清楚,更不用说理解诗的意境了,后来不知是某一天,突然那里的意思都全明白了,也明白了其中的美丽和道理。
作者: 庭院梧桐    时间: 2009-10-16 13:16
标题: re:顶上去给子淳妈妈看看。
顶上去给子淳妈妈看看。
作者: wwbaobao    时间: 2009-10-16 14:05
标题: re:前几天我儿子从幼儿园回家 自言自语--兔...
前几天我儿子从幼儿园回家 自言自语--兔子龟。。我还以为他要给我讲龟兔赛跑呢,后来仔细听了他下面的(很模棱两可的 好多字发音都有误) 才琢磨原来是弟子规啊。。

挨个问他各个句子啥意思,答 不知道 !  老师没告诉你们吗  “没告诉 就让我们跟他读”

这样背下来有意义吗?

背经对于正常孩子适合不适合另说,  但对于自闭孩子肯定没多大用 人家本来就会正确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 背点经什么的锦上添花的事儿,就算不懂意思,也能练练记忆力 发音什么的,以后上学作文的时候引用几句 老师还刮目相看呢
不是老说与时间赛跑吗, 有背经的功夫我还不如教教他怎么穿衣服练自理呢 ,教他穿不上的时候跟我说 妈妈你帮我穿。。
作者: 子淳妈妈    时间: 2009-10-16 14:19
标题: re:谢谢庭院,原来这里早有讨论了:)...
谢谢庭院,原来这里早有讨论了:)

对于《弟子规》我也和五味子是一样的感受,真的是字字箴言!
现在放给儿子听时,我自己在一边也常常有一种感动,希望这种中国的文化精髓能真真正正渗入儿子的血脉,自自然然的融入他今后的一言一行,成为他灵魂的根!
作者: 子淳妈妈    时间: 2009-10-16 14:24
标题: re:希望家长不要把眼光放在当下的得失,积累到...
希望家长不要把眼光放在当下的得失,积累到灵魂深处的东西,将来的力量是无穷的!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