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转帖]亲子相处 善用宝贵时光 [打印本页]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9-2-13 21:48
标题: [转帖]亲子相处 善用宝贵时光
亲子相处 善用宝贵时光

【文: 范咏轩】

许多父母会同意,青春期可能是孩子最难让人搞懂的时期。在这之前,孩子就像家中的小天使,每天与你无话不谈。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突然变的难以捉摸,有时表现一如往常,有时却又冷漠的好像与你素不相识。

GoodHousekeeping 网站的黛博拉(Debra Kent)深感认同。她曾在上班时接到孩子的电话,催促她下班之后赶快回家,因为想「跟她黏在一起」。但当黛博拉放弃健身时间,高兴的冲回家时,她的孩子却躲在屏幕后,只抬头跟她说了声「嗨」,便又埋首于网络世界。「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她的孩子提出要求。

现代父母要与孩子厮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们得与数不清的外界诱惑竞争,如孩子的朋友、男/女朋友、学校、社团与彷佛异世界的各式社交网站,共享孩子非常有限的宝贵时光。尽管胜出机会不高,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黛博拉认为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比什么时期都来的重要,她决心与孩子共度更多有「质量」的时光。

以下是黛博拉集结自己与各方专家的秘诀:

一起做家事、聊天

很多父母认为,单单要与孩子处于相同时点,就已是一项艰钜的任务。他们至少有100万种消磨时间的活动,多数把父母排除在外。尽管如此,黛博拉认为父母不需感到灰心,只要发挥一些创意,从日常生活中即能找出不少亲子相处的绝佳情境。

一般相信,全家共进晚餐是至关紧要的亲子时间。但黛博拉发现,她与孩子共度的最好时光,往往不在用餐时刻,而是餐前一起料理食物的过程。

不论准备手续有多么繁琐,多么不吸引人,「例如把胡萝卜切块,或搓揉饼干面团等」,黛博拉说,她与孩子总能神奇的合作无间,烹饪出全家人都欢欣接受的料理。

为何如此?黛博拉认为,全家一起用餐,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可能备感压力。容易有「被迫」感觉;但在厨房准备食物,大人与小孩一起「工作」与聊天,玩乐气氛中,彼此都会感到比较放松。

此外,父母也可依孩子性格,选择从事不一样的亲子活动。如冬天时铲雪、油漆地下室,或参与志工活动等,都是增进亲子交流的好方法。

共处一车把握良机

有机会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父母,千万不要放弃这些与孩子「共处一车」或肩并肩步行的宝贵时光。住在纽约市的母亲Ruth说:「女儿坐在车上时,比一般时候更愿意和我分享她的生活。她会谈到她的朋友,与学校发生的事情等。」同时,对Ruth询问的问题,她的女儿也表现的更有意愿回话。

麻州总医院的贝瑞辛(Gene Beresin)表示,父母与孩子若采取肩并肩形式谈话,青少年会比较容易敞开心胸,若以面对面形式,他们反而容易筑起防卫心。再者,车内不比青少年的房间,对双方都算是一个中性空间,孩子比较不会有私秘空间被侵犯的感觉。

邀请孩子尝试你最喜欢的活动,黛博拉说,幸运的话,你与孩子可能创造出更多意义非凡的亲子时光。「我喜欢动手作一些手工艺品,」她说,「但我的孩子似乎并没有这种倾向。」但当她跟孩子介绍她的最新嗜好─作珠宝饰品,并示范作一对耳环有多简单时,她的孩子马上迷上这种活动。之后,他们还聚在一起花了好几小时进行饰品创造。

黛博拉建议,即使孩子没有加入你的意愿,父母仍可持续与孩子分享喜好,不论是天文观星、攀岩或是讨论政治,都不需因孩子不愿参与而就此放弃。透过父母的嗜好,孩子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的观点,而父母也能藉此机会,脱离孩子眼中只关心「数学成绩」与「髒乱房间」的平板角色。

分享兴趣双向交流

分享兴趣是双向交流的活动,父母除了跟子女分享兴趣,更可主动了解与参与孩子喜欢的活动。住在盐湖城的Jennifer,每周都会抽空与两个喜欢音乐的儿子一起玩乐团,她担任主唱,两个儿子则分别负责打鼓与弹奏吉他。Jennifer自己爱唱歌?可能不见得。但是,她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喜欢的活动,也因此,在孩子最容易抗拒父母的时期,她找到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参与他们的生活。

黛博拉说,不论孩子是让父母陪他们看一部影集,或是央请为他们阅读一篇故事,只要孩子开了口,邀请父母参与他们的小世界,就是父母强化亲子关系的好机会。一但获得父母认同,孩子日后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

当孩子最忠实观众

有时,孩子需要的只是不带评断意味的关注。谘商心理学家黛比(Debi Yohn)说,青少年有时与襁褓中的婴孩很像,渴求父母的关注。她的孩子爱投篮,她便陪孩子在家门前的车道上投篮,没有投进,她帮孩子打气,投进了,她则为孩子喝采。

卸下心防愉快对谈

另一位母亲Jamie的孩子爱玩跳舞机,进大学之前,Jamie常常是孩子玩跳舞机的唯一座上嘉宾。不是因为她对跳舞机也很感兴趣,而是她知道孩子爱「秀」自己的跳舞技术,因此她也乐于当孩子最忠实的观众。

教育家苏珊(Susan Kuczmarski)说,「父母问的问题,往往让青少年感到十足的侵略性,或是觉得『很烦』。」因此,若想卸下孩子的防卫心,与孩子进行一场愉快的对谈,父母得避免提出刺探性问题。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精神与小儿科临床教授葛林斯班(Stanley Greenspan)则建议:「孩子喜欢的事物会成为很好的话题开端。」就像参加一场派对,与不熟悉的人攀谈,不是聊些非关彼此的中性话题,就是围绕对方擅长的事物打转。

同样道理,青少年的生活圈与父母可能毫无交集,关心的事物也不同,他们虽对大人筑起一道防卫网,但网中其实有很多空隙。只要细心挑对主题,父母很容易能长驱直入,直捣孩子的心房。开启话题时,父母可选孩子关心的事物,询问一些比较模糊、普通的问题,放低姿态表现你虚心求教;当孩子对事物发表言论时,赶紧加上一些你的想法。

同时,父母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许多不自觉的小动作,缓缓泄漏他们当下的情绪。其中,如戏剧化的叹了一口气,「Wow」的发出赞叹,或甚至露出一种意犹未尽的表情,都是父母可藉机切入与孩子交流的大好机会。如果不了解孩子发出这些声音或表情的背后意涵,父母可抓紧时机,表示自己注意到他们的情绪波动了。耐心等待一会儿,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手聊天即时沟通

即时讯息是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沟通工具,但在父母的观念里,面对面或电话交谈才是最正统的沟通方式。而当以上两种沟通无效,父母或许该考虑放弃成见,尝试了解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尽管是透过电子邮件、手机简讯、在Facebook留言或是在线即时聊天都好。

2008 年的三星手机调查显示,68%的美国父母会与孩子互传简讯,其中有半数父母认为,开启这个沟通管道后,与孩子的交流开始大幅增进。同时,会与父母互传简讯的青少年中,有53%表示传简讯让他们与父母的关系获得改善。有的父母也惊喜发现,透过简讯,孩子对敏感话题不再难以启齿,有时甚至会在简讯中谈到他们偷偷仰慕的可爱男/女同学!

释出关怀调整心态

黛博拉说,父母出现在恰当的时点,提供适时关怀,会增加很多交心机会。一位母亲举例,她的孩子是个夜猫子,时常深夜到厨房找点心吃。得知此点,她开始定时到厨房消磨深夜时光,就为了在孩子最无防备的时候,与他谈上几句话。「想不到」,她发现,「孩子往往不仅是到厨房寻找食物,同时也在寻求一些诚恳的对谈。」

透过这种方式,父母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哪些时刻他们能找到依靠,不需多作解释,就有人提供一双倾听的耳朵。

当孩子惹了麻烦,亲子之间的沟通往往更形困难,尤其是父母急于定夺对错,或是气急败坏讲大道理的时候。教育丛书作家洁米·伍尔夫(Jamie Woolf)说,「父母要了解的是:面前的青少年不是一个急欲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理解的对象。」

父母的反应越激烈,孩子表现越抗拒。事实上,父母的反应正是青少年会选择隐藏作为的主因,而如此一来,正是证实了他们的观点,日后只会对父母更加隐瞒。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人类发展学教师萝苹·葛斯汀(Robin Goldstein)举例,假使发现孩子与他人约会,在指责她太早约会与阐述大道理之前,应先平和的与孩子沟通彼此对「约会」的认定为何。有时,双方的定义根本大相迳庭,过度反应只会导致不必要的争执。

即使认为孩子倾诉的问题微不足道,葛斯汀为,父母仍应认真看待。「孩子知道事情会被认真看待,日后有更困扰的问题发生,他们才会同样愿意倾诉。」

理解孩子微妙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情绪很微妙的阶段,有时与父母谈天说地、有说有笑的,下一时刻却翻脸不认人,拒父母于千里之外。若即若离的态度,让许多父母好像在洗三温暖,心情大为受伤。黛博拉说,这种心情她也曾感受过。

有天,孩子邀请她进房间看一部影集,观赏完毕,她本想打铁趁热,与孩子聊上几句。没料到,孩子却把她请出房间,因为「是与朋友聊天的时候了」。黛博拉说,她当时感到很落寞,甚至有些受伤,但过了几次,她也慢慢释怀了。因为她知道,孩子绝不是要故意捉弄父母。

根据教育家苏珊,青少年的一切行为皆在追求3个F:自由(Freedom)、朋友(Friends)与自己(Focusing on themselves)。而他们日益成长的独立意识,使以上矛盾表现在所难免。

同样的,有时青少年表现冷漠,似乎不愿父母关心,但事实上,他们内心确实渴求更多亲子互动。有人形容:「青春期就象是坐在跷跷板上,一边是越离越远的孩童时期,另一边则是期待又陌生的小大人世界。」施以适当关怀,呵护双方的沟通管道,父母将与孩子共度一段妙不可言的旅程。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9-2-13 21:54
标题: re: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精神与小儿科临床教授葛林...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精神与小儿科临床教授葛林斯班(Stanley Greenspan)

---谁这么牛啊,那可是"地板时光"的创始人.
作者: 黄毛妈妈2009    时间: 2009-2-14 22:00
标题: re:“同样的,有时青少年表现冷漠,似乎不愿意...
“同样的,有时青少年表现冷漠,似乎不愿意父母关心,但事实上,他们内心确实渴望更多亲子互动”

是的是的,我们的星星虽然表现冷漠,似乎不愿意父母关心,,但事实上,他们内心确实更多亲子互动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