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性(Autism)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于1911年提出并引入专业文献中。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报告了他本人从精神病的角度观察到的十一名儿童所具有的异常的特点:他们拒绝交往;不说话或以自己的方式喃喃自语;对周围环境有着相当或极端固定的要求。他把这些症状称之为“情绪交往的孤独性障碍”及“婴儿孤独症”。1990年以后,自闭症的研究深入到各个科学领域,心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有关“ToM”的研究给自闭症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ToM”是THEORY OF MIND的简称,国内一般译为“心理理论”或直接搬用日语译名“心的理论”,但这一译名并不确切,容易使人对其义产生概念上的混乱。“ToM”是儿童在认知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推测他人心理的能力,这种心理机能的正常发展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这种认知机能的故障可能导致特定的发展异常,主要表现在社会性行为与人际交往的行为特征方面。Baron-Cohen(1985)提出自闭症的基本障碍机制就在于“ToM”的缺乏。Leslie,Frith,Perner等人的一系列实验都支持了Baron-Cohen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