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 [打印本页]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8-9-5 20:53
标题: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上)


 李开复三岁生日时与母亲合影。【李开复/照片提供】



 四十五岁的李开复与母亲。【李开复/照片提供】

【李开复/文】

三月的台北,微风中带著丝丝春意。但我家那栋小房子里,却几乎闹翻了天。全家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母亲在四十二岁高龄孕育了我,大家都担心高龄生产不安全。

母亲的好朋友劝她:「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

又有人说:「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会身体弱。」

还有人说:「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机率要大一些。」

母亲却非常自信地说:「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

有了母亲这句信心十足的话,我终于可以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的自信和勇气给了我最宝贵的礼物──我的生命。

坚定、果敢的母亲

我的母亲王雅清是辽北人,生于一个务农的家庭,幼时事亲极孝。我的外祖父是当地人人皆知的「王善人」。为躲避日军侵略,母亲十二岁就从东北离家,随东北人成立的流亡中学漂泊异乡。离家前,我的外婆、外公对她说:「你是王家的希望。」带著家人的嘱托,母亲在南国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体专。

母亲开朗、爽直,继承了北国儿女率真、热情的特点。这与父亲谨言慎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事实上,母亲的爽朗、干练和明快恰好补足了父亲在性格上优柔、细致的一面。因此,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母亲都为父亲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

大陆变色时,父亲随国民党政府先行来台,留下母亲和年幼的五个孩子(我的大哥和四个姐姐)。因为父亲在国民党政府中供职,母亲在大陆受到反覆盘查,连家里的客厅都被挖出了一个大洞。那一段日子可谓度日如年。

经过反覆思量,母亲毅然决定带著五个儿女离川赴台。然而,在那个年代,一路上要突破各种检查、关卡谈何容易。当时,母亲让我的哥哥、姐姐沿路变卖家产,筹措路费。为避人耳目,先是佯装要回东北老家,再辗转来到广州,等机会偷渡到香港。进入广州时,母亲让我哥哥把变卖家产得到的钱藏在手电筒里焊死。没想到,登船前,一个警察拿起手电筒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这时,母亲灵机一动,掐了一下怀中的小女儿。孩子的哭声分散了警察的注意力,这才让我们全家逃过一劫。

一路艰辛,经历了各种险阻和磨难,一九五○年底,一家人终于在台湾团聚。这全靠母亲的智能、勇敢、果决和坚定。在那个时代里,妻离子散,被海峡隔绝的家庭数不胜数。而我们一家九口,却能在台湾共享天伦之乐,这真的要深深地感谢母亲才是。

童心未泯的母亲

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但和许多母亲严厉管教的做法相反,妈妈不但容忍我的调皮,而且还特别疼爱我这个父母的老来子。

比如,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模仿父亲的四川话,模仿他踱方步,还模仿电视里人物讲话的腔调。每天二姐回家时,我总缠著她陪我玩官兵与强盗的游戏。而且,我永远是官兵,她永远是被我打死的强盗。每次为了给我理发,妈妈会带著三姐到理发店,借用店里的剪刀、刮胡刀、毛巾,演「布袋戏」给我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坐定半个小时,把头发理完。我做这些调皮事的时候,母亲总是微笑地看著我。

在学校上课时,我总爱动来动去,话也特别多。有一次,我竟然被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贴住了嘴,而那时,母亲正好赶来接我,撞了个正著,好尴尬!还有一次,我为了能晚睡一个钟头,偷偷把全家的钟表都调慢了一个小时,结果,第二天母亲起床迟了。但当她发现是我的恶作剧后,不但没有惩罚我,还觉得非常有趣。

有一个暑假,我写了一本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全是我的家人,我还把小说录音做成了「广播剧」,并用刀叉配音。此外,我还拍了一本相册,里面是我和我的外甥装扮(有些还是反串的呢)成妈妈最不喜欢的演员、球员、广告角色等等。可这本相册缺了一个封面。既然都是妈妈不喜欢的东西,我就想拍一张妈妈生气时的照片。为此,有一天我把电梯按住,让妈妈等了十分钟;我在电梯的另一端准备好相机捕捉「生气的瞬间」。至今,我那本武侠小说和相册还被妈妈放在床边。我想,只有像我母亲那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会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淘气吧 。

想来也是,我的调皮应该是遗传自我的母亲。我父亲不苟言笑,但母亲却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有一次,哥哥和母亲两个人玩水战,弄得全家都是水。后来,母亲躲在楼上,看到楼下哥哥走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他头上。

小时候,邻居夸口说,他的水池里养了一百条鱼,我们全家都不相信。后来,几个孩子在邻居不在家的时候,决定去把邻居的水池放乾,数一数到底有几条鱼。经我们证实,水池里其实只有五十多条鱼。但经过这样的折腾,邻居的鱼死了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妈妈却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工程」就是她亲手策画并带著孩子做的。

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每个孩子之间都没有什么距离感。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和母亲的感情也很深很深。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当然,母亲的宽容和「顽皮」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凡事一旦和我的成长、我的未来相关,母亲就会特别重视,也会对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她总是要求我,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这方面,没有通融的余地。

我在同龄人中,学东西算是很快的,当其它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父母怀抱里时,我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这主要受益于母亲的教诲。

小时候一直渴望长大。突然有那么一天,母亲告诉我:「明天送你去幼儿园。」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著,彷佛自己一入学就是大人了。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是新鲜的,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要重复做同样的事。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足够了,但一整天下来几乎都是在吃呀唱呀,连梦里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跟家里人说:「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怎么了,幼儿园里不好吗?」

「太无聊了,整天都是唱歌吃东西,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我一股脑地倾诉著。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这句话真管用,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她笑著说:

「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我轻松地考完回家了。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地叫起来:「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跳起来,抱住母亲哇哇大叫。

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不会忘记。从母亲的表情中我才知道,自己一丁点的小成功可以让母亲那么地骄傲。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感谢母亲给了我机会,去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和跨越。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在新的世纪里,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远在四十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善用「机会教育」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母亲不仅仅希望我「听话」,更希望我「讲理」。所以母亲总是用「机会教育」来让我理解怎么做人。

考入小学后,我不免觉得挺骄傲的。每次父母亲有朋友来家里,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你不是才五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

「除了一百分,我连九十九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个星期考试就得了个九十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了竹板,把我打了一顿。

我哭著说:「我的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打我?」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九十九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都考一百分看看!」

「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的。」

「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气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妈妈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想,她这么爱她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长时间生孩子们的气的。当然,这一次的处罚我也会永远记得,「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类似地,母亲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时机,并尽量用正面的例子,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最怕谁,我会马上回答「最怕妈妈」;但如果有人问我最爱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爱妈妈」。正是这样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严谨和务实,什么是品行和礼仪,什么是快乐和温馨,什么是忠孝和诚信。(上)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8-9-5 20:55
标题: re:期望最高,教诲最深母亲坚...


期望最高,教诲最深

母亲坚信我是个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对我期望最高,管教也最严。母亲的视线里永远都有我这个儿子,而且,她在我身上使用的是一种非常标准的中国式教育──要求儿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

在功课方面,母亲每天都会过问我的情况,并亲自教导我。早晨五点,母亲就会把我叫醒,送我上学,下午放学后又会亲自到学校接我。不用功时,母亲会生气地把课本丢到门外;退步时,母亲可能会打我一顿;进步时,母亲则会给我奖励。我知道母亲在我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也会努力读书争取高分。每次公布成绩,都是我最得意的时刻,我会手里举著试卷一路小跑回家,第一个告诉母亲我取得的好成绩。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出去给我买礼物。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是母亲说:「书不算是礼物。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另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当时,看了《双城记》、《基督山恩仇记》一类的西方文学,也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中国古典文学,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名人传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海伦.凯勒传》和《爱迪生传》。海伦.凯勒虽然失明、失聪,但是依然进入一流大学的经历,对我未来性格中坚韧和勇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而爱迪生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让我向往成为一位科学家。感谢母亲的支持,我才能在小小年纪就看了这么多书,并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

在学校我功课虽然不错,但也不是每次都能考高分的。有次我考得并不好,揣著考卷心里很害怕。我甚至能看见母亲举起竹板打我的样子。突然,一个念头蹦了出来:为什么不把分数改掉呢?说改就改,我掏出红笔,小心翼翼地描了几下,78变成了98,看不出任何破绽。我心中欢喜起来,但回家的路上仍忐忑不安。到家门口,我又掏出卷子来看了一下,确保万无一失,才轻手轻脚地走进去。

母亲注意到我回来了,叫住我:「试卷发下来了吗?多少分?」

「98。」我拿出考卷。

母亲接过卷子,我心里「扑腾扑腾」地跳起来,生怕母亲看出了修改的痕迹。但她只是摸了下我的脑袋说:「快去做作业吧。」
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我再次拿起笔去描考砸了的试卷时,手一哆嗦,分数被我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下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害怕。我欺骗了母亲,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我恨不得马上跟母亲去认错。在放学的路上,我心一横,把试卷扔到了水沟里。

但回家后,母亲并没有急于问起分数。在提心吊胆了几天之后,我终于憋不住了,跑到母亲面前,向她承认了错误。我以为母亲一定会狠狠打我一顿,但母亲只说了一句话:「知道错就好了。希望以后你做个诚实的孩子。」

母亲的宽容和教诲我直到今天都记忆犹新。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了「诚实」、「诚信」这些字眼儿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有多么重要。

送爱子赴美深造

我十岁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吃饭时,我听到大哥在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了,小孩子们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叹了口气说:「唉,为了高考,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看到我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著,承受著升学的压力,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说:「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却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听了大哥的建议,她决定给儿子一片自由的天地。那天,母亲把手放在我头上,对我说:「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你就到那里去吧。」

在父母的期待和鼓励下,十一岁的我来到了美国南方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在这个只有两万人的小城市里,来自中国的小学生只有我一个。哥哥送我去了附近的一所天主教小学。第一天入学,我就蒙了。虽然之前也学了不少英文,但我还是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在说什么。母亲一直很担心我能否跟上进度。

还好我还不是完全的哑巴。有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问1/7换成小数是多少。我虽然不太听得懂英语,但还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于是我高高举起手,朗声回答:0.142857142857……当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从不让学生们「背书」的美国老师也惊呆了,几乎认为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并不是数学天才,但是,当时年纪小,还是感觉很得意。回家后,我开心地告诉母亲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母亲显然比我还兴奋。因为我终于开始一点点地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母亲一直不懂英语,但她每年都会花六个月时间在美国陪我读书。多亏有母亲在我身边。每天她看著我去上学,为我准备好吃的点心和晚餐,放学后和我聊学校里的事情。这种陪读生活延续了整整七年。在每年陪读的六个月里,母亲要默默忍受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生活环境;而在她返回台湾,与我分别的六个月里,同样会为我的学业操心。

为了感谢母亲,我在她六十岁生日时,画了一张卡片给她,卡片上写了一首感谢母亲的诗,还画了一束康乃馨。这张卡片,她至今仍放在床头。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六个月后,台湾那边,家里人开始催母亲回去了。母亲虽然放心不下我,但还是牵挂著家里的事务没人料理,只好把我托付给哥哥嫂嫂。临走前的几天,母亲一直叮嘱我,回家记得做作业,背英文,听哥哥嫂嫂话……上飞机前,她又郑重地对我说:

「我还要交代你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不可以娶美国太太。」

「拜托,我才十二岁。」

「我知道,美国的孩子都很早熟,很早就开始约会,所以要早点告诉你。不是说美国人不好,只是美国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都不一样。而且,我希望你做个自豪的中国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国人,身体里流的是百分之百炎黄子孙的血……」

「好的,好的。飞机要起飞了。」

母亲拉住我的手说:「第二件事,每个星期写封信回家。」

没想到第二件事情这么简单。我爽快地答应了。

「你要记得我说过的话,好好读书,听哥哥嫂嫂的话啊。过几个月我就回来了。」

母亲放开我的手,转身走了。现在想起来,在那一刹那,她该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离开自己最爱的儿子啊。虽然只是一次转身,但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只有母亲心里最清楚。

母亲走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一下子变得特别特别想念台湾。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七个孩子热闹的情景,还有盛夏的台北走街穿巷的小贩推著车子叫卖冰淇淋和煎饼的声音。我更怀念母亲,常常想到我最喜欢的事情──躺在她的怀里看书。

我不好意思跟哥哥说我想家,我只能努力去学习英文。在美国的第一年,我英语不好,老师不但不嫌我,还利用午餐的时间教我说英语。后来,老师发现我这个听不懂英文的中国孩子有良好的数学天赋,就鼓励我参加田纳西州的数学比赛,结果我得了第一名。我在美国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让我信心十足,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凭借著自信和勇气,我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两年后,在一次州级写作比赛中,居然获得了一等奖,当地的老师十分惊讶 ──这个刚适应美国生活的中学生居然还有人文方面的天赋。

我每周都写信把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告诉母亲,而且每封信都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是我答应母亲一定要做到的事。 (中)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8-9-5 20:55
标题: re: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下)...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下)


人们都说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种语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种语言。而我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中文始终没有落下。我不得不感谢母亲的叮嘱──如果不是在那些年里每星期给母亲写一封中文家书,也许童年所学的汉字早被ABC侵蚀了。

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她依然关心我的学习和进步。每星期寄回去的家书,她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帮我找出错别字,并在回信中把错别字罗列出来。母亲的认真劲儿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写信时我都要求自己认真一些,少写错别字。而且我会到处去找中文的书籍来读,以免我的中文水平永远逗留在小学程度。

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临走时叮嘱我的两件事,不单是简单地希望我娶中国的妻子,会中国的语言,更蕴含著一种浓浓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母亲用各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思维方式根植在我身上。由于母亲的影响,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会关心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我工作有多么忙,都会抽出时间帮助中国的青年学生──因为那里有整个家族传承下来的信仰和光荣,因为母亲不只一次提醒我说: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牵挂。对此,我以前还不大理解。但当我有了孩子后,真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因此而特别怀念那一段母亲把我揽在怀里的岁月。其实,每个人不管年纪多大,他始终是母亲的孩子。无论我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母亲眼里,我还是她的么子,还是让她魂牵梦系的牵挂。

一九八九年的一个深夜,我在美国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她问我大地震对我有没有影响。我对她说:「地震发生在加州,我住在宾州,那是几千里之外呢!」妈妈并不知道美国到底有多大,但一看到大地震的新闻,她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远在美国的儿子。

二○○五年,当我离开微软加盟Google时,微软公司决定起诉我,我知道我有麻烦了。深夜里,我佯装镇定打电话给母亲。在电话那一头,她坚定地告诉我:「一切都会没事的。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是站在你这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隔著太平洋,我强忍住感动的泪水,没有在电话中失声。但放下电话后,就再也忍不住了。我无比感动并深深地自责。感动的是母亲对我的真诚支持,自责的是我还要母亲为我的工作操心。

其实,除了我之外,她对她的另外六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孙辈的慈爱之情都一样厚重。无论是哪一个孩子的事,无论是工作、婚姻还是健康方面的问题,年迈的母亲总是牵挂在心头。但我相信,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们给她带来的欢乐也会越来越多。母亲常常骄傲地说,她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七个优秀子女。

母亲最高兴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虽然这种时候并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赶回台湾的家中相聚。这最浓最浓的亲情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隔断的。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既传统又开明,既严厉又温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智能的母亲。她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国式的自由放权;既有中国的以诚待人,也有美国式的积极进取。如果说我今天获得了任何成功,这些成功都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感谢时刻牵挂著我的母亲!(■李开复)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