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标题: 治疗ADHD 亚裔父母抗药心结待解 [打印本页]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8-9-3 08:05
标题: 治疗ADHD 亚裔父母抗药心结待解
治疗ADHD 亚裔父母抗药心结待解

●让亚裔父母正视ADHD是一种疾病,已是很大的挑战,要进一步说服他们同意孩子接受药物治疗,更是一项难上加难的任务。梁佳欣表示,纽约儿童中心通常建议藉由药物、行为与游戏三种综合方式治疗ADHD。但很多父母坚信药物会有副作用,例如会动的更厉害、会长不高、体重会下降等,未经医师解说,就先摇头拒绝。「这些父母其实非常矛盾,」梁佳欣说,他们有些具有相当丰富的用药经验,但当孩子需要藉助药物减缓症状的时候,却马上改变立场,率先反对。

与父母断然拒绝的立场相反,多数孩子欢迎药物治疗。「孩子通常不会抗拒药物治疗,」梁佳欣表示,「很多孩子其实都很愿意,也会主动要求吃药。」因为他们发现,在药效之下,过动的行为明显收敛许多,学习能力也获得提升。

对有些家庭来说,药物治疗则是一个别无选择的决定。凯伦修梅克(Karen Shoemaker)曾在「利他能如何拯救了我的孩子」(How Ritalin Saved My Child)一文中娓娓道来,自己如何从一个超级痛恨给孩子吃(任一种)药的母亲,在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皆无成效后,最终不情愿的放下坚持。她发现她的 ADHD孩子在接受四周药物治疗后,居然开始结交朋友,也能安静地做作业,不再老是折断铅笔或是撞击墙壁。「我原本担心他会在药效之下变成一只小绵羊,或是丧失他的创造天份,」修梅克说,但这些事都没有发生,他只是不再那么无法克制自己。

许多研究也证实,药物控制与行为治疗双管齐下,是治疗 ADHD最有效的方法。国家精神健康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于1999年底发表的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多模式治疗(Multimodal Treatment Study of Children with ADHD)研究中更明确指出,长期的综合治疗 – 药物与行为,或单独药物治疗,都是比只有行为治疗或社群治疗还要有效的方法。

梁佳欣同意,是否接受药物治疗绝对不是父母能轻松作出的决定,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一块宝。但放任症状不管或延迟治疗时机,对孩子在社交活动与情绪上的伤害,可能远超过父母设想的任一种副作用。未经治疗的ADHD也时常并发其它精神疾病,例如忧郁症、焦虑症、药物滥用与反社会行为等。因此梁佳欣建议,父母在拒绝药物治疗之前,或许可先敞开心胸了解疾病的前因后果,倾听专业医师的解说与建议。在拥有充足信息的情况下,谨慎作出能帮助孩子的决定。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8-9-3 08:08
标题: re:过动儿 其实想当好孩子[IMG]...
过动儿 其实想当好孩子



 「水中飞鱼」菲尔普斯小时曾是过动儿,幸得慈母的理解与引导,成就了非凡的志业,图为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获奖后,受到母亲拥吻祝贺。



 过动儿活动密度与频繁度比一般孩子高出许\多,比较缺乏持续的专注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


●「假使给你三个愿望,你会要些什么?」一个八岁的孩子毫不考虑地讲了头两样物品,「机器人跟电动游戏!」接著他凑近梁佳欣的耳边,小小声的说出第三个愿望:「我想要当个好孩子。」

为什么第三个愿望说得这么小声,孩子告诉纽约儿童中心Trude Clinic的计划督导梁佳欣(Zoe Liang),「因为说出来谁也不会相信。」

他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学业表现跟不上进度,与同学发生冲突更是家常便饭。老师最后忍无可忍,要求家长带孩子前往位于纽约法拉盛的纽约儿童中心(Child Center of New York)就诊,才发现他罹患了儿童常见的精神失调疾病-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梁佳欣表示,ADHD是常见于现代儿童身上的一种疾病,每个班级几乎都有一至两个患有ADHD的孩子,多于七、八岁时诊断出来。「这时刚好是孩子进入正规学校学习的时候,」她说,之前孩子通常在私人幼稚园就读,有些亚裔孩子甚至直到学龄年纪才来到美国。在无从比较的情况之下,即使早有症状也容易被忽略。一旦孩子进入正规学校之后,与众不同的行为表现常让同时要照顾二十几个学生的老师深感困扰。

ADHD主要藉由注意力涣散与过动行为两个层面影响患者的学习能力。接触过无数患者的梁佳欣表示,ADHD最令人困扰的症状是「过动」(Hyperactivity)的部分。过动儿没有控制欲望的能力,身体总是早头脑一步,作出不经思考的冲动行为。活动的密度与频繁度也比一般孩子高出许多,缺乏持续的专注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

患有ADHD的孩子特别容易在学校里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太一样」,因为在这个有结构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被期许能安静坐定、专注精神与快速吸收信息,但要达到这些要求对过动儿来说非常困难。「过动儿会象是屁股上长刺一样在椅子上蹦蹦跳跳。」她说,坐一分钟都嫌久。当全班同学皆安静听讲时,过动的孩子可能一会儿找人谈话,一会儿把玩邻座同学的文具,在不然就是没耐心的举手抢答,打乱课堂秩序。当老师说:「一加三…」「我知道!四!」「我还没说完呢…减二…」

智商正常 思考模式与众不同

患有ADHD的孩子智商虽与一般儿童相仿,脑袋处理思考的模式却与众不同,无法专心的特质使他们没有持续能力,做事也特别容易半途而废。许多ADHD孩子承认自己因此「错过很多事情」,因为他们很难在课堂中专心听讲、完成作业,也没有耐力完成单一任务;他们可能很健忘,或常在课堂中盯著空气做起白日梦。

除了学业问题之外,人际关系是患有ADHD孩子的第二大弱点,因为没有办法克制冲动,与人发生冲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梁佳欣举例,在排队荡秋千时,多数孩子具有轮流与先后顺序的认知,但患有ADHD的孩子完全没有这种共识。秋千上还有人在使用时,他们可能就已经感到不耐,高声催促「换我了换我了!」而缺乏自律的思考「再等两分钟就轮到我。」

许愿想当好孩子的八岁患者,就常因冲动行为与同学发生争吵与肢体冲突。有次同学带了新的玩具枪到学校献宝,他下意识认为这是「不可以的行为」,当面阻止该位同学,还气不过的跟他大打一架。结果当然是首先挑起争端的他被老师处罚,带玩具枪的同学反而没事。事后他依然感到很无辜,不了解自己错在哪里里。

ADHD 如此普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至钜,但梁佳欣表示,这可能是亚裔父母最难以接受的一种疾病。「如果孩子的眼睛看不到,父母决不会逼孩子再『看清楚一点』」,她说,「或耳朵听不见了,也不可能要求他们再『听仔细点』」。偏向隐性症状的ADHD对亚裔父母来说,几乎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疾病。

著有探讨ADHD系列丛书「分心不是我的错」(Driven to Distraction)的作者艾德华哈乐威(Dr. Edward M. Hallowell)也无奈地表示,「从25年前我首次听到这种疾病,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抱持怀疑态度,质疑这些孩子只是『需要一点教训』,或认为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纵使已有无数研究肯定ADHD的生理与遗传因素,很多人依然不愿正视这种疾病。

症状与亚裔崇尚特质背道而驰

比较不幸的是,ADHD的症状恰好是亚裔父母最讨厌的特质不谋而合。梁佳欣表示,中国人向来注重合群、努力、毅力与耐心等正向特质,尤其是移民父母,为了孩子已作出许多牺牲,通常都对孩子抱有很高期许。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完全不按规矩行事,完全不具备自己认为能成功的特质,就觉得孩子是在跟自己作对,故意偷懒,不愿用心。因此患有ADHD的亚裔儿童,可能更容易被父母误认为是「叛逆的孩子」,而延迟就诊治疗的黄金时机。「就象是感冒会发高烧或流鼻水一样,」梁佳欣说,「多数疾病会产生征状,而不能专心可能就是罹患ADHD的征状之一。」

很可惜的是,首先质疑孩子异常行为的通常不是父母,而是学校的老师。「大多是由学校提出要求,家长才心不甘情不愿把孩子带来看诊。」梁佳欣有点无奈的说。如经临床社工、心理治疗师与精神科医师诊断,确实罹患ADHD,药物治疗结合行为治疗是当前各界公认最主要与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精神科医师会依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与家人讨论过后决定使用何种药物与剂量。

同侪孤立 父母肯定至关紧要

很多患有ADHD的孩子其实感到非常痛苦,无法克制的行为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异样眼光、被同侪孤立,甚至被亲人误解。许愿想当「好孩子」的八岁男孩显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孩子,他也不愿被视为故意偷懒,也很想专心完成一份作业,但在疾病的影响之下,他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到。梁佳欣表示,这些孩子可能状似叛逆,但他们的自尊心通常很低,对自己也没有认同感。他们不自主的行为常受到父母苛责,很少听到正面肯定,久而久之,孩子就相信自己一无是处,行为表现也会越来越差。

但治疗ADHD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父母的配合与肯定。北卡大学(North Carolina)护理学院的助理教授罗宾拔雷特(Robin Bartlett)与蒙娜沙特尔(Mona M. Shattell),曾访谈16名幼时诊断出ADHD的大学生。这些受访者一致认同,父母亲的肯定减轻不少他们在课业上的挫折感,也帮助他们提升受创的自尊。一位受访者谈到自己曾崩溃的嚎啕大哭,她的母亲赶忙心疼的抱住她,不断向她道歉,「我真的不知道你感到这么痛苦。你没有跟别人不一样。在我的心目中,你是最可爱的宝贝。」虽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她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尽管每天在学校里,我感到没人喜欢我,没人想搭理我。但回到家里,我终于可以做回我自己,我知道有人关心我。」

很多父母都想改变孩子,塑造他们成为心目中的理想典型,不断提出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却看不见孩子既有的长处与优点。梁佳欣很可惜的表示,「这就好比你的孩子是个飞来飞去的小蜜蜂,你却看不到小蜜蜂的可爱,只满心希望他成为一只温驯的小白兔。」肯定孩子的价值,协助他们度过困境,你会发现,孩子的潜力无穷尽。(文:本报记者范咏轩 图:法新社)

2008-09-02
作者: zxxaylf    时间: 2008-9-3 13: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方静    时间: 2008-9-3 15:21
标题: re:我的医生告诉我,要说服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
我的医生告诉我,要说服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服用和精神类有关的药物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多动也好抑郁也好,都需要服用药物,而且要按照医生给的医嘱去服用,症状有改善的时候也不能停药。
作者: dinghy    时间: 2008-9-4 23:50
标题: re:信息标题:英警告孩子服利他林危险信息...
信息标题:英警告孩子服利他林危险
信息作者:
信息来源:法制晚报寒山
添加日期:2005-9-20 8:34:44
--------------------------------------------------------------------------------
  家长为管教孩子 要求医生开治疗多动症的药 以致孩子被迫成为“药物儿童”———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9月18日报道,因为孩子在上课时有多动症,家长就跑到医院要求医生开中枢兴奋类精神药物“利他林”,让孩子听从管教。


  据了解,近年来,服用“利他林”的英国孩子数量已经创下历史纪录,以至于英国社会惊呼现在的孩子听话都是“吃药”吃出来的,孩子们被强迫成为了“药物儿童”。

  据报道,去年英国共有359100位儿童服用了“利他林”处方药,相比于1995年时增加了344400人。英国处方药物价格管理局的资料显示,与1991年相比,这一数量增长了近180倍之多,当时全英国只有2000例开出“利他林”药方的病例。

  “利他林”是治疗轻微脑功能紊乱(ADHD,俗称多动症)的药物,服用后能促使患儿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许多家长因此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服用了“利他林”,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小动作就减少了,学习成绩也就自然而然会提高。

  对此,专家认为,家长和社会的这种认识导致了“利他林”滥用现象,在英国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批评家指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英国事实上只有二十分之一,但在英国,“利他林”目前几乎无一例外是开给16岁以下的孩子服用的。批评人士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那些服用“利他林”的孩子事实上并无多大问题,更不存在所谓的多动症,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些症状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情感变化而出现的正常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利他林”属于中枢兴奋类精神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性往往大于其治疗作用。如果不当服用,患儿轻则面色苍白,食欲不振,重的可能要影响中枢神经,进而对患儿的发育产生极其不利的后果,甚至有抑制儿童生长的危险。

  中国落点

  利他林已退出中国市场

  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今晨告诉记者,英国“利他林”已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国内用于治疗孩子多动症的是哌甲酯,成分与“利他林”一样,但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梁主任说,儿童多动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等相关,因此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精神专科就诊,由医生准确地把握用药分寸。


作者: 康康妈姆    时间: 2008-9-5 06:10
标题: 中央台ADHD节目预告
前几天去六院看到的中央台ADHD节目时间预告
CCTV10:9月5日20:30;9月6日8:50;16:05;20:30;9月7日8:50;16:05
CCTV1:9月6日,9月7日5:27;15:03
其中有的是重播时间.
我会看看
作者: maggie7343    时间: 2008-9-5 08: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8-9-5 15:02
标题: re:maggie,我觉得是否需要服药,最好不...
maggie,我觉得是否需要服药,最好不要从我们感性出发去排斥,一听到“精神类药物”就觉得很排斥,不是一种讲究科学精神的态度吧?呵呵。

ADHD患儿服用利他林类药物,虽然谈不上是面向“治愈”的目标,主要还是让学龄患儿通过药物的适当控制,更好地融入同龄孩子,这在孩子的心理发育方面也是有好处的。否则让孩子在老师同学眼里是非常讨厌的一个孩子,怎么办呢?

部分ADHD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明显改善。假设一个孩子是属于以后能改善的,而在学龄的时候由于没有适当的药物控制,导致很难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个损失应该比较大。

精神类药物进步的一个特点,就是即使基本成分不变,也是向着副作用越来越小的方向改进。

在这些问题上,我倾向于不要受新闻报道的影响(记者搞不清楚乱写或者写偏颇的很多,或者受访的所谓专家也未必是真专家),而是老老实实去看看专业资料,或者做专业咨询。

大家在医学方面如果有兴趣,不妨去“丁香园”转转:www.dxy.cn,那儿的临床分类论坛,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不过,既然是一个论坛,那么,除了脑子清楚、表述严谨的专业医生之外,也有一些脑子不太清楚ID,说话的专业程度和逻辑清晰程度都成问题。这点要心里有个谱。
作者: 秋爸爸    时间: 2008-9-5 15:31
标题: re:5楼转的文章有点儿疑问。哌甲酯,不就是利...
5楼转的文章有点儿疑问。哌甲酯,不就是利他林吗?ADHD,就是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也不叫什么“轻微脑功能紊乱”。英国“利他林”?国产的有的是啊。
作者: 张雁    时间: 2008-9-5 17:19
标题: re:记者不懂,专家乱说
记者不懂,专家乱说
作者: thankstoyilin    时间: 2008-9-5 20:17
标题: re: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就逻辑有问题,其...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就逻辑有问题,其中这一段:

批评家指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英国事实上只有二十分之一,但在英国,“利他林”目前几乎无一例外是开给16岁以下的孩子服用的。批评人士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那些服用“利他林”的孩子事实上并无多大问题,更不存在所谓的多动症,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些症状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情感变化而出现的正常现象。

严谨性很成问题。上面的“但在英国,...”这一句,不知道“但”的意义是什么。利他林的适用年龄似乎就是在学龄到青春期之间(这个我不是很确定),这句话和前面的发病率之间并无“但”的关系。如果说英国医生给16岁一下的孩子都用利他林,这才有这个“但”,不过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后面“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读不通。显然大部分服用利他林的孩子应该是多动儿,或许文中的意思是有少部分其实不是多动而医生配给利他林,那么这句话的表述显然是不对的。

还是我那个意思,这种事情,别去看新闻报道。
作者: 521    时间: 2008-9-6 08:38
标题: re:康康妈姆看了吗?我看了,孩子走过的地...
康康妈姆看了吗?
我看了,孩子走过的地方,没有什么东西是他弄不乱的,只要他在家,就一刻不停,一走路就蹦蹦跳跳的。跟电视里那个孩子挺象的,,,本来我就在怀疑他这方面的倾向,现在更要去看一看了。
作者: chenchenma    时间: 2008-9-6 19:53
标题: re:我也看了,觉得我儿子跟那个好动的孩子也挺...
我也看了,觉得我儿子跟那个好动的孩子也挺象。可是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吃药?
作者: 康康妈姆    时间: 2008-9-7 16:26
标题: re:这二天看了多动症的节目,我觉得我家康康还...
这二天看了多动症的节目,我觉得我家康康还好.我们自己还是认为康康只是有些爱动.
看到ADHD有二种,一种是注意力缺陷型,康康注意力还是不错的,老师说过他上新课时简直眼睛都不眨一下听得很认真,复习学过的内容就没那么认真了(当然,也不总是这样,课堂上小动作什么的时常有)
还有一种多动冲动型,康康也没那么多动,看了片子中的孩子动得那么厉害,康肯定是没有的,上周五开家长会一个多小时,家长跟同学一起开吧,他爸爸说他都没乱动(我还在北京没回去,打电话说的)。当然等有机会做做相关检查肯定会更好,看看他的动到底在什么程度。
在六院做的相关量表跟节目中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些让家长来填的量表并没有很严格的尺度什么的。就算正常小孩子很多也会有这样一些症状。
当然,这是我的想法吧

作者: xingdudu    时间: 2008-9-7 17:17
标题: re:我儿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很严重,一刻不停的抖...
我儿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很严重,一刻不停的抖手、跳,也能称为多动的表现吗?
哪位家长有关于药物治疗的ADHD的经验,欢迎赐教。
作者: dinghy    时间: 2008-9-8 23:39
标题: re:The FDA asks that me...
The FDA asks that medication guides note CV risks with ADHD drugs
February 27, 2007 | Yael Waknine
From Medscape Medical News—a professional news service of WebMD



Rockville, MD - On February 21, 2007, the FDA inform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atient medication guides to be dispensed with all medications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1].

According to an FDA news release, ADHD is a condition that affects approximately 3% to 7% of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bout 4% of adults. The main symptoms are inattention,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individuals with ADHD may have difficulty in school, troubled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and peers, and low self-esteem.

The guides are intended to inform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caregivers of potential CV and psychiatric risks associated with use of ADHD medications and to advise of precautions that can be taken, according to an alert sent from MedWatch, the FDA's safety information and adverse-event report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 guid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DA class-labeling initiative of May 2006 to revise ADHD drug-safety labeling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gency's Pediatric and Drug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advisory committees.

Each guide contains a black-box warning for patients regarding reports of sudden death associated with use of ADHD drugs at normal do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tructural cardiac abnormalities or other serious heart conditions.

Serious CV events (eg, sudden death, stroke, and MI) have also occurred in adults with certain risk factors such as serious structural cardiac abnormalities, cardiomyopathy, serious heart rhythm abnormaliti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ho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treatment with ADHD therapy are advised to work with their physician or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to develop a treatment plan that includes a careful health history and evaluation of current status as well as family history of related disorders.

Patients should report heart problems, defects, high blood pressure, or a history of these problems to their healthcare provider. Use of ADHD drugs is not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cardiac abnormalities, cardiomyopathy, serious heart rhythm abnormalitie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other serious heart problems.

The need for regular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during therapy is also explained. Although usual mean increases are modest (2 to 4 mm Hg and 3 to 6 bpm, respectively), some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excessive changes. Particular caution is advised when physicians are treating those with preexisting hypertension, heart failure, recent MI, 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

Patients are advised to contact their healthcare provider immediately for cardiac evaluation of symptoms suggestive of cardiac disease such as chest pain, shortness of breath, or fainting.

The black box also warns that ADHD therapy can exacerbate symptoms of behavior disturbance and thought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explains the need for disclosure of current mental problems and family history of suicide, bipolar illness, or depression during the pretreatment screening process.

Findings from an FDA review of ADHD drugs are also provided, notably that use of ADHD drugs at normal do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no history of psychotic conditions has been linked to a slight increased risk (approximately one in 1000) for treatment-emergent psychotic/manic symptoms (eg, hallucinations, delusional thinking, and mania).

Patients are advised to contact their healthcare provider immediately for new or worsening mental behavior/thought problems, bipolar illness, or aggressive behavior/hostility. Children and teenagers may be at risk for new manic or psychotic symptoms, all of which should likewise be immediately reported.


作者: binfeng2000    时间: 2008-9-9 00:05
标题: re:FDA的警告是对的,因为药物滥用的情况越...
FDA的警告是对的,因为药物滥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就这个ADHD的药物,美国有的学生就用来对付考试用,因为短时间里可以用来提高注意力.

但是这不是说ADHD本身的药物问题,如果对症下药,ADHD的药物是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的.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8-9-9 10:35
标题: re:嗯,吃药得听医生的
嗯,吃药得听医生的
作者: 东南风    时间: 2008-9-10 19:45
标题: re:我儿子被诊断为严重多动症,吃利他林一年半...
我儿子被诊断为严重多动症,吃利他林一年半多了。刚开始的确效果很明显,作业完成速度快,字也端正,说话听话都明显灵醒得多,好像感觉这孩子一下子懂事了,上课也没听老师反应有多大问题。但是这样的效果并没持续多久,现在药效的时间似乎不超过3小时(以前几乎一整天都有效果),更主要是现在不服药症状比以前厉害多了。我们是严格遵医嘱服药的,周一至周五服药,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可以不服。他现在每天服一粒,医生建议中午再服半粒。药物说明书上写明此药长期服用有依赖性,我担心剂量越来越大会摆脱不了。
也许这种病倒6岁后病情会日益加重,我记得以前在以琳时我儿子比大多数小孩注意力集中。也许还因为进入小学后严重缺少感统运动,课业压力大,使得症状加重。
这学期,除了还是要服药,我们决定要尽量陪他多运动,比如左右手轮流拍球,我儿子以前在以琳感统运动不要太棒、进取心不要太强哦,但离开以琳后再没这样拍过了,现在都笨手笨脚了。我相信这个运动这对他平衡大脑神经系统很有好处,其他运动也要安排时间。还有营养要平衡,严格色素和香精入口,多吃排毒食物。等一年过后再来,看看儿子会不会改善明显。
作者: 黄花菜122    时间: 2008-9-10 22:59
标题: re:东南风,我赞成你让孩子多运动,咱们成不了...
东南风,我赞成你让孩子多运动,咱们成不了菲尔普斯,能消耗多余能量,安静下来也好。建议你让他学乒乓球、羽毛球什么的吧,这样竞技性的项目也许比左右手拍球更能增加他的兴趣。
作者: sunhaochun9    时间: 2008-9-14 14:02
标题: re:其实可以考虑让孩子学一点散打,跆拳道什么...
其实可以考虑让孩子学一点散打,跆拳道什么的。

我们的孩子容易被人欺负,学一点防身术,哪怕拉个架势吓唬吓唬人也好,同时也可以消耗掉他过剩的精力。
作者: 东南风    时间: 2008-9-16 16:16
标题: re:如果你真去学了就知道了,这类型孩子并不适...
如果你真去学了就知道了,这类型孩子并不适合这种身体对抗运动。如果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拉架势吓唬人那就不算这类型了。
因为我孩子学过三个月跆拳道。他不能专注看教练示范动作,也不能持续注意听口令做动作。和别人合作练习时不能观察别人的动作,也不懂要求别人配合。不懂打打闹闹开玩笑的分寸,更容易被欺负,或者被欺负了也觉察不出。
还是不学更好。
作者: sunhaochun9    时间: 2008-9-17 05:47
标题: re:东南风:一直记得你儿子。那时候我真是羡慕...
东南风:一直记得你儿子。那时候我真是羡慕你啊。他现在一定更好了,真的挺记挂的。
浩已经上两年极了,各方面还在努力中。我们在学电子琴,打算让他再学一点防身术,被你这么一说,倒有点犹豫了。
作者: 东南风    时间: 2008-9-17 20:56
标题: re:那倒不一定,因为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嘛。...
那倒不一定,因为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嘛。
我儿子现在主要问题是学习时的注意力,其他问题来不及担忧。他一方面有多动症(注意分散型的),另一方面有点AS倾向,当脑子被什么无关的东西占据的时候很难拔出来,周围如何、自己该做什么他都感觉不到。他平时特别的思虑多一点没大碍,但学习时这样就很耽误事,课堂上没听到得课后补,考试和作业拖拉起来会气死人。还好的是只要他注意回来了,学起来到很快,作业也利索,记忆力也可以。知识方面课后可以补,但那些只有课堂上才能得到锻炼的东西就没法补了。利他林的确有效,但不能停。刚开学这星期我们没给他吃药,想让他自己学会提醒自己,但一星期以来情况很不妙,而药物明显的作用让我们还是给他恢复吃药了。
他现在学钢琴,还可以,但触健的方式很难纠正和控制。我们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考级,所以逼得不紧。
的确,不管学校老师还是教钢琴的老师(换了三个老师了),都这样说,他要是专心了是很不错的。但我们觉得真是不容易。如果我们抱随他去、放低期望值的心态,只会更遭,所以我们还是很努力的。





欢迎光临 以琳自闭症论坛 (http://new.elimautism.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